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过敏性紫癜现已成为儿童常见疾病之一,常克教授结合自身临床工作经验,对儿童过敏性紫癜提出分期理念,针对不同时期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法及饮食调护。
关键词:儿童;过敏性紫癜;三期
本文引用格式:朱念杰.常克教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拟三期证治揽要[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9):252.
0引言
常克教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第六批师带徒老中医专家、四川省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擅长治疗各种儿童常见病,尤其对过敏性紫癜有独到见解。常克教授结合自身临床工作经验,对儿童过敏性紫癜提出分期理念:初期、迁延复发期、缓解期,针对不同时期提出相应治疗方法及饮食调护。本文就常克教授儿童过敏性紫癜分期理念总结如下。
1初期
此期又称为早起或极期,以皮疹为主要表现,同时兼有腹痛、关节痛等症状。本病多与饮食及六淫疫毒引发内伏之毒热而发病有关,此期属热属实,以脏腑热炽多见。治疗拟清胃泻脾,解毒祛风,凉血化斑为法,故选方泻黄散,此方为钱乙所创,历代医家论斑疹虽重视胃热胃火,却未曾录用,40年前吴康衡教授首倡运用泻黄散治疗过敏性紫癜,是遵循“胃热发班”立论,旨在清泻脾胃积热。泻黄散组成:藿香、栀子、石膏、防风、甘草。常克教授秉承先师经验,以泻黄散为基础方,结合过敏性紫癜初期不同临床表现,不断创新,自拟出很多经验方,临床效佳。如皮疹甚者,加用针疹方(地肤子、白鲜皮、漏芦、白土苓);腹痛者,合行匀散(青皮、陈皮、枳壳、延胡索、香附、香橼、台乌、川楝子);苔腻者,加用寒水石、连翘、佩兰、藁本,名强黄散,以增清热解毒、祛风化湿之效;舌红者,加用银花、连翘、黄芩、蒲公英,名清黄散,以增清热解毒之效;皮疹密集、色深,加用丹皮、赤芍、紫草、茜草、白茅根、小蓟,名血黄散,以增凉血之效。
饮食禁忌:禁忌食用易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如:牛奶、蛋类、牛羊肉、花生、鱼虾蟹海味;忌生冷辛辣厚味等刺激性食物如:胡椒等香辛料,卤菜、茴香等;忌发物如:醪糟、魔芋、公鸡、竹笋、菇类、海鲜等;忌食用温补性质食物:如黄芪、当归、大枣、桂圆、荔枝、芒果、茴香等。饮食以清淡为原则,主食以大米、面类、玉米面为主。食用油用菜籽油或橄榄油,辅食有瘦猪肉、鸭肉、兔肉、白菜、冬瓜、茄子、萝卜、丝瓜、黄瓜、莴笋等味道平和蔬菜。水果可以食用葡萄、梨子、苹果、香蕉、甘蔗。忌食热带水果。避免食用反季节蔬菜和水果。
生活调护:此期应静卧休息半月到1月,尽量减少活动,减少皮疹再发,一月后慢走,房内或户外轻度活动,保持情绪轻松愉悦,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紧张学习,上网等活动,衣被宜宽松,柔软,厚薄适宜,避免摩擦,加重皮肤紫癜。定时变换体位,以免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
2迁延、复发期
此期病程长,病情反复,以血尿、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克教授认为此期本病的中医发病机理主要为热、毒、瘀。针对皮疹兼见血尿,常克教授在泻黄散基础方上,加用大蓟、小蓟、紫草、茜草、白茅根、仙鹤草,名尿血方,以增清热凉血止血之效,或加用棕榈炭、地榆炭、侧柏炭、血余炭、小蓟炭,名五炭汤,或加用马鞭草、仙鹤草、益母草、紫草、茜草,名五草汤。蛋白尿患者,常克教授基于毒、瘀理论,自创消蛋汤(喜树果、刘寄奴、黄药子、半枝莲)、敌蛋汤(消蛋汤合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鱼腥草、全蝎、蜈蚣)、结晶汤(三棱、莪术、王不留行、芥子)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临床效佳。此期紫癜复发常与外感息息相关,常克教授以银花、连翘、牛蒡子、射干为基础方,名银四,针对临床兼症作适当加减。饮食禁忌:此期饮食禁忌与初期基本相同。
生活调护:此期仍当避免剧烈运动,因紫癜复发与外感息息相关,故当注意适时增减衣物。
3缓解期
此期为过敏性紫癜后期,血尿、蛋白尿症状大多趋于痊愈,但是疾病并未告捷,仍有复发可能,且血尿、蛋白尿好转后本病自身的中医证候完全消失尚需时日,所以此期尤当注重调理巩固以复其本。血尿、蛋白尿患者,病程长,病情缠绵,或久病入络,或邪传下焦,阻滞肾脉,或热毒熏灼血液,血黏难运,或气滞气虚,无力推动血行等,多种病因均可导致血行不畅,停留化瘀。所谓“久病多虚多淤”,此期气血阴阳俱损,残毒瘀湿存留,据此,常克教授创双药汤(天冬、麦冬、生地黄、熟地黄、黄芪、黄精、苍术、白术、南沙参、北沙参、丹皮、丹参、女贞子、墨旱莲)以调补气血阴阳,解毒化瘀祛湿。亦或运用知柏地黄丸、新知柏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新六味地黄丸(熟地黄、黄精、绞股蓝、补骨脂、骨碎补、鹿衔草)以补益肾脏;久病耗损阴精,在上方基础上加用损津汤(知母、麦冬、玄参、生地黄等)以补充阴液;血虚血瘀者加用四物汤或桃红四物汤补血活血。
饮食禁忌:饮食禁忌与常人无差别,加强营养为主。生活调护:可恢复正常体育活动。
总之,常克教授认为儿童过敏性紫癜初期以清为主,迁延、复发期以凉血解毒化瘀为要,缓解期注重调理巩固。
4病案示例
患儿杨某某,男,7岁,因“反复双下肢皮疹3天”于2018年9月19日就诊,查体患儿双下肢散在鲜红色皮疹,对称分布,边界清楚,抚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无关节肿痛及活动受限,结合患儿舌质红,苔黄腻,辨证脾胃积热,予泻黄散(藿香10g、生石膏20g、栀子10g、防风10g、生甘草5g)合针疹方(地肤子10g、白鲜皮10g、白土苓10g、漏芦10g)加用银花10g、连翘10g、黄芩10g、蒲公英10g,共4剂,两日一剂,嘱患儿卧床休息,清淡饮食。二诊(9月26日)患儿原有皮疹消褪,无新发,尿检无异常,舌红少苔,脉细数,考虑系前方清热之力太过损耗阴津,予沙参麦冬汤加减(南沙参10g、麦冬10g、玉竹10g、桑叶10g、白扁豆10g、生地黄10g、天花粉10g、生甘草5g)补充阴液,3剂,两日一剂,嘱患儿避免剧烈运动,清淡饮食。半月后(10月11日)患儿因感冒就诊,尿检示蛋白2+,患儿舌质红苔黄,脉数,予经验方敌蛋汤(刘寄奴10g、黄药子10g、半枝莲10g、喜树果10g、连翘10g、大青叶10g、板蓝根10g、鱼腥草10g、全蝎5g、蜈蚣1条、忍冬藤10g、茵陈10g、重楼10g),4剂,两日一剂。一周后(10月18日)患儿复诊,感冒痊愈,尿检示蛋白1+,效不更方,继予前方4剂,服法同前。五诊(10月25日)患儿尿检示蛋白转阴,舌红少津,脉细尺弱,予六位地黄丸合损津汤加减(生地黄10g、山茱萸10g、山药10g、泽泻10g、茯苓10g、牡丹皮10g、麦冬10g、玄参10g、苍术10g、厚朴10g、陈皮10g、生甘草5g)调补肾脏,健脾和胃。7剂,服法同前。嘱患儿每半月复查小便一次,追踪半年无异常。
参考文献
[1]常克.中医病证治验条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25,36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