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目标管理在眼耳鼻喉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眼耳鼻喉科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患者100例,按照不同的管理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的护理管理)与观察组(50例,采取护理安全目标管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事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事故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管理在眼耳鼻喉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安全性,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从而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值得在护理管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目标管理;眼耳鼻喉科;护理;安全管理
本文引用格式:金燕.浅谈目标管理在眼耳鼻喉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2):304,323.
0引言
在眼耳鼻喉科中,因其涉及多个器官组织,并且都是人体较容易发病的部位,疾病类型也多种多样,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因而增加了相关医师的工作压力。在吕秀荣、董红丽[1]对耳鼻喉科护理管理中目标管理的应用研究中可以发现,对眼耳鼻喉科疾病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目标管理方法,可以使治疗工作稳定、有序地进行。
因此,在眼耳鼻喉科护理安全管理中,针对护理工作人员制定相应的工作目标,并以此为导向,不断提升目标管理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本研究主要通过在眼耳鼻喉科中实施护理安全目标管理工作,分析探讨目标管理在眼耳鼻喉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眼耳鼻喉科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纳入标准[3]:(1)患者智力、精神、意识表达等均无明显缺陷;(2)连续住院治疗≥3 d;(3)神志清醒,病情稳定,能够配合护理调查;(4)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5)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按照管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28~60岁、平均(37.56±5.21)岁;观察组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9~62岁、平均(37.79±5.28)岁。且在我院眼耳鼻喉科的护士共12名,男4名、女8名;年龄22~50岁、平均(33.21±5.19)岁;工龄6个月至15年,平均(6.5±2.7)年;其中护士长1名,护士8名,实习护士3名;学历:本科7名,专科5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服务的护理人员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管理[4],包括向患者介绍相关眼耳鼻喉疾病的检查方法、注意事项、配合技巧等;对患者进行心理引导,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针对患者的疾病给予相关建议方案等。
观察组患者采取护理安全目标管理[5],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树立目标管理理念。定期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目标管理的相关知识,加强目标管理理念,掌握具体的实施细则。包括护理安全目标、事故处理方法、护患沟通技巧等。(2)进行明确的分工和定位。针对科室的实际情况,设立护理的总体目标,再分工到个人,进行目标细化。(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利用“腕带”作为标识,提高护士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以保障责任护士对患者的安全管理。(4)加强风险评估。对所护理的患者的病情状态以及体征表现进行记录,认真仔细的排查危险因素,以及病房内设施的安全检查。针对出现病情恶化的情况,应及时联系主治医师。(5)加强护患沟通。通过给予患者关心与抚慰,增进护患关系,尽可能地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以降低风险发生率。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护理事故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护理差错、安全隐患、患者投诉率等。通过匿名问卷的方式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包括疾病检查治疗的指导、相关问题的解答、心理沟通等方面。让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评分,评价标准为:(1)满意:评分≥85分;(2)基本满意:评分在60~84分;(3)不满意:评分在<6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7.0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并以率(%)表示,计量数据通过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事故发生率更低,护理的满意度更高,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现代化发展不断进步,医疗事业的发展水平也备受瞩目,尤其对医院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临床护理中,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肩负着巨大的重任,首要问题是保证不出现法律法规范围外的身体及心理缺陷、损伤、问题及死亡等情况,从而为患者提供安全性较高的护理服务[6]。目标管理,就是带有目的性的管理工作,通过树立工作目标作为中心,充分发挥职工能力,以促进提高工作水平、调动护理工作的积极性与责任感[7]。
在眼耳鼻喉疾病中,因其常常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且五官相连、容易受到感染,引发并发症。所以患者对此情绪波动很大,总是焦躁不安、担心并发其他疾病。所以通过目标管理的指向性和导向性,使工作的实施更加明确、有序。通过明确落实分工,由护士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疾病护理,对缓解患者情绪以及减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都有很大的帮助[8]。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通过护理安全目标管理,加强了护士对患者病情风险因素、病房安全等的排查工作,对耳鼻喉科疾病的并发症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治疗风险[9-10]。
在本研究中,从实施目标管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可知,目标管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安全管理的优质性,进一步保障了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并对护理事故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防范作用。同时,护理安全目标管理可以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以增加患者的满意度,促进医院的发展,值得在护理管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吕秀荣,董红丽.目标管理结合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在耳鼻喉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5):249-250.
[2]Fang Y,Mcdonald T.Management capacity to promote nurse workplace health and safety[J].Journal of Nursing Management,2017,26(3):288.
[3]张桂芳.目标管理理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5):115-116.
[4]朱秀峰.目标管理在耳鼻喉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2):81-82.
[5]肖瑞果.目标管理干预方案在提高外科护理质量及满意度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9):23-24.
[6]Ang BY,Sws L,Pasupathy Y,et al.Nurse workforce scheduling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A sequenti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considering multiple objectives[J].Journal of Nursing Management,2018,26(4):432.
[7]陆小红.五常法在耳鼻喉科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73-74.
[8]高红菊.优质护理在眼耳鼻喉科中常见的问题和对策浅析[J].医药前沿,2017,7(7):290-291.
[9]秦桦.优质护理服务在耳鼻喉科病房中的实施与体会[J].鄂州大学学报鄂州大学学报,2017,24(2):110-112.
[10]陈霞,宋文玉.耳鼻喉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展示与成效[J].医药前沿,2013,3(17):46-4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