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综合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15 17:26:4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这一时段内,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70例纳入研究,按照住院号单双数,将之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后,肠胃功能恢复加快,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由此可见这一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胃癌手术;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影响

本文引用格式:唐建芹.综合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4):295-296.

0引言

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一种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危害居于首位的疾病,通过外科手术,能够将原发肿瘤、转移淋巴结及癌变组织浸润区域全部切除干净,治愈率相对较高,是胃癌治疗的常用手段[1]。胃癌患者受到疾病的影响,存在不同程度营养不良症状,再加上胃癌手术范围较广,对于患者机体会造成较大损伤,术后仅遗留一小部分胃或者全部切除留置空肠代替,患者术后进食容量显著降低,肠胃功能恢复慢,早期需要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满足机体营养需求。不过,有研究表明,肠内营养后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会增加患者痛苦,影响术后康复,需加强护理干预[2]。此次试验旨在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的影响,现将试验结果作如下报告。

\

 
1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这一时段内,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70例纳入研究,按照住院号单双数,将之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如下:①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1-72岁,平均(56.30±6.24)岁;其中,胃大部分切除术23例,全胃切除术12例;②观察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42-72岁,平均(56.81±6.11)岁;其中,胃大部分切除术22例,全胃切除术13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基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满足对比研究的条件。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经X线钡餐检查、纤维胃镜检查、螺旋CT与正电子发射成像检查等手段确诊为胃癌,接受手术治疗,术后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②此次试验计划合乎医学伦理道德规范,患者知情且同意[3]。

(2)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心、肝、肾等严重器质病变患者;②胃癌手术禁忌症患者。

1.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胃癌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手术过程中,将胃管置入胃部,鼻肠管置入屈氏韧带下方30-40 cm处。术后24 h开始营养支持,第1 d输入200 mL葡萄糖或生理盐水,35滴/min,若无恶心、腹胀等不良反应,即可根据患者营养需求,确定肠内营养液的灌注量、灌注速度及温度,通常情况下,灌注物质温度控制在38℃-42℃,术后第2 d,输注500 mL肠内营养液,30 mL/h,第3天增加至1000 mL,输注速度调整为60 mL/h,第4至7日增加至1500 mL,输注速度调整为100 mL/h。同时辅以静脉补液,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根据胃癌术后护理需求、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需求,实施对症护理措施,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方案如下:①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告知其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必要性、技术优越性、护理要点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解答患者的疑惑,倾听患者的烦恼,明晰其心理特点,及时疏导其负性情绪,邀请成功治疗患者现身说法,帮助患者树立信心;②营养管护理。将胃管及鼻肠管固定在合理位置,避免管道脱落、扭曲、受压或变形,在营养液输注前后,检查管道是否通畅,并以生理盐水冲洗管道,避免其堵塞;③输注护理。协助患者以半卧位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泵入过程中严格控制输注速度,初始泵入速度为每小时20-30 mL,随后可逐渐加速至80-100 mL/h,以加温器保持营养液恒温,以免由于营养液过冷导致的腹胀、腹痛等不良反应,结束后,再保持半卧位30 min,以免营养液倒流;④基础护理。指导患者每日用生理盐水漱口,清洁口腔,给予雾化吸入治疗,每日1至2次,缓解咽部干燥,促进排痰;⑤并发症防护。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加强患者生命体征指标监测,观察患者有无发生腹胀、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观测血糖值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1.4判定标准。记录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计算平均值,记录两组发生高血糖、胃肠道反应、感染的例数,计算并发症发生率[4]。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此次试验获取的基础数据,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两组采用χ2检验进行对比;以(±s)表示计量资料,两组采用t检验进行对比,若P<0.05,表示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

 

3讨论

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在各类恶性肿瘤病变中居于首位,多发于老年人,男女发病比例为2:1[5]。胃癌对于患者机体营养吸收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多数患者会出现贫血、体重减轻等营养不良症状,这使得患者对于手术的耐受性降低,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会提升,影响预后康复速度。基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考虑,胃癌术后通常会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保证在黄泽肠胃道功能恢复前,满足机体营养需求,同时,保护肠道粘膜,促进肠蠕动,促进肠胃功能恢复。在此期间,为了保证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需加强护理干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方案,贯彻执行心理护理、营养管护理、输注护理、基础护理、并发症防护等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此次试验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后,肠胃功能恢复加快,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由此可见这一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志,董娟,林晓琪,等.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临床疗效和护理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8,24(11):86-89.
[2]田彩玲,吴燕.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型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患者预后及QOL、ADL评分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03(13):146-147.
[3]陈莉,李如月,白春花,等.肠内营养预适应对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及胃肠功能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8,33(14):83-86.
[4]李红樱,邓美红.对接受腹部手术及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老年患者进行系统性护理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3):232-233.
[5]邱春芸,骆春兰,陈莉,等.强化健康教育对术后肠内营养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及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8,45(03):563-56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82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