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为研究思维导图在中医类学生《内科学》课程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2中医班作为实验组,采用思维导图策略进行教学,抽取2015-2中医(定向)班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教学,分别比较两组单元测验和问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单元测试成绩均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提高学习主动性、提升发散性思维、对学习兴趣的影响、增强师生互动这四个方面的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专业学生在《内科学》课程中引入思维导图策略进行教学能更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理论体系,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医专业;内科学;教学方法;思维导图
本文引用格式:朱艳华,曾凡业,张立平,等.思维导图模式在中医专业学生《内科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4):371-372.
0引言
《内科学》是中医专业及中医类专业学生必修课,因涉及各个系统多种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等等众多内容,记忆点多,内容零散,学生未建立临床思维模式,不能有效接受书本信息,只能死记硬背,教学困难。为此在内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有众多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创新,包括多媒体教学、自主学习教学、实例教学、PBL教学等等[1],均为使学生抓住教学的关键点并融汇贯通方便记忆及应用。我教研室是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内科教研室,承担新疆医科大学中医专业学生的《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急诊医学》的授课,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将思维导图模式的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并取得一定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中医系2015-2中医班作为实验组,2015-2中医(定向)班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合计有学生55名,对照组有学生41名,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既往专业课程成绩无统计学差异(P>0.05)。我么选取消化道肿瘤胃癌、肝癌章节进行实验教学。实验组采取思维导图模式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及实验组的教材、教学课时数、授课老师均相同。
1.2教学方法
1.2.1对照组教学方法:对照组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用传统模式教学,授课老师采用PPT多媒体手段以讲述为主进行教学,课前进行预习,课中常规提问,讲课结束后布置题目复习。
1.2.2实验组教学方法:授课前由秘书将学生按6-8人一组,培训思维导图的理念及制作方法,引导学生按思维导图模式进行课前预习。授课老师按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备课,在紧扣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按照思维导图模式的要求制作一张思维导图的PPT(如图1图2所示)。授课时教师和学生探讨此思维导图最重要的一级主题、将一级主题概念性分解为二级主题、二级主题再分解为三级主题,用线条加以联系,注明连接词,形成完整的思维导图。授课过程中除了学习教学大纲的相关内容,授课教师与学生也共同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最后学生组内探讨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
1.3评价方法
1.3.1单元测试:在学习完肝癌及胃癌两个章节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单元测验,比较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有教学秘书进行阅卷批改,考试题型为选择题及填空题。
1.3.2学生问卷调查:授课前设计好问卷调查,授课结束后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包括教学方法对提高学习主动性的影响、对发散思维的影响、对师生互动的影响、对学习兴趣的影响,每个问题有两个选项,有效或无效,两个班级发放问卷调查表96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问卷调查采用卡方检验,成绩采用方差分析。
2结果
2.1成绩分析。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的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2.2问卷调查结果比较。通过统计学分析,实验组在对提高学习主动性的影响、对发散思维的影响、对师生互动的影响、对学习兴趣影响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统计学差异,见表2。
3讨论
我们教研室选取《内科学》两个章节的内容进行实验研究,对比传统教学方法与思维导图模式教学方法的优劣。本研究结果表明,不论从单元测验成绩还是学生的反馈来说,采用思维导图模式教学方法均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方法。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方法的班级成绩高于传统教学方法,问卷调查方法采用思维导图模式教学方法在提高学习主动性、扩展发散性思维、增加师生互动、提升学习兴趣均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
新疆医科大学进行本科教学的改革与评估,提出本科教育是重点,并提出“以本为本”的思想,认为教学的主体从来都是学生,我们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关键是本科生自学积极性的调动,学习能力的加强,切实掌握本科教学中要求的内容,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进行创新,找到新的教学模式进一步调动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习效果是十分必要的。思维导图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种思维工具。它是一个由中心向周围有层次的发散的图形,由词汇、图形、线条和编号等构成,应用不同颜色的区分各级分支。思维导图把各级主题的逻辑关系用层级图表现出来,并将主题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对应关系。应用思维导图可以把零散的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和类别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因此思维导图既是一种思维工具又是一种学习方法[2]。思维导图模式应用能快速整合原有知识,学习新知识,开发大脑的潜能,帮助使用者深入思考,高效学习[3]。因此思维导图模式目前应用于教学的各个阶段,包括基础教育及专科教育[4]。内科学内容庞杂,综合了病理生理、诊断学和药理等学科的知识,之间联系错杂,对于授课老师而言,思维导图仅一张幻灯片呈现本次授课的知识框架,要求老师要有充分的备课及课前准备,对授课老师有较高的要求。此次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及自学习代替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主角身份,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思维导图有助于医学生透彻理解诊疗思路,利于临床见习和实习,还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5]。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方法,学生初始学习可能存在框架不合理,记忆死板化、联想记忆构建不合理,反而比原来的学习方法效率低下。又因学生未临床实践,学生思维模式比较幼稚,达不到一个住院医师的基本要求,授课老师需要慎重制定评断标准,不能对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要求太高,要多发现闪光点,积极鼓励为主,目的是让同学掌握一种学习方法,学习联系、联想的记忆。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应用要以引导渗透为主,让思维导图逐步为医学生接纳并变被动为主动。同时一定与学生建立互动,多沟通交流,慢慢累积才能看到效果。
任何教学方法的使用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使授课内容形象、生动化的被更多学生更好的掌握,思维导图的模式优点是建立框架世结构,通过联想记忆各个知识点,避免机械式记忆,同时锻炼团队合作意识,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翟小明,胡群超,顾科,等.思维导图策略在肿瘤放射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12):1095-1097.
[2]秦颂兵,周菊英,徐晓婷,等.多媒体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肿瘤放射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7):709-711.
[3]孟晓明,贾宝洋.多媒体教学在肿瘤放射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63-264.
[4]董章勇,罗梅.思维导图在高校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731,10738.
[5]陈波.思维导图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12):1235-12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