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手足外科术后患者的环境心理因素,并探讨针对性护理措施在缓解手足外科术后患者疼痛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针对64名手足外科术后患者开展实验,分为A组及B组,通过文献资料和相应的临床实践经验分析影响手足外科术后患者的环境心理因素,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针对上述环境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根据分析结果,采用护理达标率为评价指标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引发手足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不良环境心理因素包含疼痛刺激、治疗环境、护患关系、患者心理和止疼药物等;B组护理达标率为93.75%,显著高于A组护理达标率(78.1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措施在缓解手足外科术后患者疼痛方面的应用效果较好,非常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足外科;疼痛;环境心理因素;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于卓.手足外科患者术后影响疼痛的环境心理因素及护理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4):305-306.
0引言
外科手术后,很多患者会面临术后疼痛的问题,尤其手足外科患者,此类患者手术位置感觉神经密集,疼痛感更加强烈,对于患者的健康恢复非常不利[1]。临床实践表明,许多环境心理因素影响手足外科患者术后疼痛,因此对手足外科患者术后影响疼痛的环境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对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在此基础上笔者分析影响手足外科术后患者的环境心理因素,并探讨针对性护理措施在缓解手足外科术后患者疼痛方面的应用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针对64名手足外科术后患者开展实验,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A组与B组,均包含32名患者。其中A组男女性别比例为18:14,年龄为16-68岁,平均(42.6±5.9)岁。B组男女性别比例为17:15,年龄为15-67岁,平均(42.2±6.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结合相应的文献资料和相应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影响手足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的环境心里因素。经分析存在的不良环境心理因素包含护理技能、治疗环境、护患关系、患者心理和止疼药物等。针对上述环境因素,B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含:
1.2.1针对患者心理因素的护理措施:指导患者家属多对患者进行陪伴和鼓励,让患者获得良好的家庭支持,同时告知患者家属不要在患者面前表现出焦虑等不良情绪,以免刺激患者。采取必要的措施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具体措施有:护理人员自身或引导患者家属与患者积极进行交流,减少患者对疼痛的思考时间;详细了解患者的爱好,通过满足其爱好转移其注意力,如为患者提供相应的读物和报纸,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让患者看电视等。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避免随意展开对病人病情方面的讨论,不要说任何刺激病人的话语,以减少语言刺激对患者心理的影响。另外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宣教,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并告知患者治疗措施的优越性和一些成功的案例,提高患者的治疗自信心[2]。
1.2.2 针对护患关系因素的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一直保持良好的护理态度和语言,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患者,让患者感到相应的尊重。针对护理人员发现和患者提出的相应护理要求,尽可能的进行满足,取得患者的信任。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实时询问患者的疼痛程度,尽量避免不良操作影响护患关系。患者呼叫护理人员时,要以最快速度到达病房 [3]。
1.2.3针对病房环境因素的护理措施:保证患者的病房环境, 具体措施包含:尽量避免病房外的噪音影响患者,开病房门时应轻柔,将检测设备和仪器声音尽量调低。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具体措施包含:定期为患者打扫病房。保持病房环境舒适,具体包含措施为患者提供舒适的被褥,实时对病房环境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为患者播放雨声等利于患者睡眠的声音,为环境布置必要的生活设施,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摆件, 让患者有家的感觉。
1.2.4针对疼痛刺激因素的护理措施:在对患者护理和诊疗时注意动作的准确性同时降低动作幅度,避免对患者的疼痛部位刺激引发疼痛。如在对患者进行灌肠、清创和翻身等需要移动患者的操作时,要对患者进行一定的支托,同时保证患者体位舒适,避免疼痛刺激。
1.2.5针对止疼药物因素的护理措施:在给予患者止疼药物治疗时,要准确把握用药时机和剂量,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并避免过度用药。护理人员在详细分析患者的性别、文化、性格等基础资料的基础上,仔细观察患者的表情、语气、睡眠、饮食、活动等情况,准确分析不同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合理剂量的药物。用药时首先给予小剂量,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逐渐增加用药剂量。针对疼痛严重的患者,可适当增加用药量并按时用药。A 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含内容有药物护理和心理护理等。
1.3评价指标。为有效对 A 组和 B 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本实验选用的实验指标为护理达标率。其中根据患者护理后疼痛程度将患者的护理效果分为显著达标、达标和不达标三级。其中显著达标是护理结束后患者不再感到任何疼痛;达标是指护理结束后患者疼痛感明显降低;不达标是指护理结束后患者疼痛感降低不明显甚至未降低。其中(显著达标 + 达标)/ 小组总研究者 ×100%= 护理达标率 。
1.4统计学分析。数据通过SPSS 20.0分析,采用t/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5]。
2结果
A组和B组患者护理达标率对比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结果显示:B组护理达标率为93.75%,显著高于A组护理达标率(78.1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经分析引发手足外科术后患者疼痛存在的不良环境心理因素包含疼痛刺激、治疗环境、护患关系、患者心理、止疼药物和饮食等。疼痛刺激:患者进行治疗或护理过程中如果幅度过大或护理不到位会致使患者体位不适宜或拉扯患者的伤口,从而增加患者的疼痛,不利于患者健康恢复。治疗环境:患者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病房环境与家偏离过大,对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增加患者的疼痛感。另外病房温湿度不适宜,环境比较嘈杂等会影响患者正常休息和睡眠,从而加重患者的疼痛。护患关系:如果护患关系不良,患者会产生抵触心理,从而不愿意配合护理和治疗,失去治疗信心,从而增加患者的疼痛感。患者心理因素:患者的不良情绪会造成患者的疼痛阈值降低,增加患者疼痛感。止疼药物:止疼药物的使用时机和使用计量把握不良,会影响患者的止疼效果,用药过于频繁或用药剂量过大,会致使患者出现药物依赖,不利于患者健康恢复。针对这些环境心理因素,如果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疼痛的缓解及健康的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上述研究结果显示:给予手足外科术后患者针对性疼痛护理,患者的护理达标率为94.32%,显著高于常规护理患者护理达标率(75.82%),说明根据手足外科术后患者的环境心理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有助于患者疼痛症状的缓解。因此针对性护理措施在缓解手足外科术后患者疼痛方面的应用效果较好,非常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英伟.护理干预对手足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改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8):78.
[2]林丹丹.护理干预在手足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4(02):63+65.
[3]孙秀燕,韩昕,健史帅.护理干预在手足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2016,14(06):100-101.
[4]舒琳,刘伟.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手足外科疾病患者进行系统性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8,4(09):216-217.
[5]倪改玲.手足外科患者术后影响疼痛的环境心理因素及护理干预[J].双足与保健,2018,14(16):125-12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