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目的 总结并归纳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对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 - 右心房癌栓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从我院 2014 年 9 月至 2017 年 9 月,选取 15 例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 - 右心房癌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以患者在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与术后的 Okuda 分级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在使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治疗后,各项数值,呈现较为优异的状况,而 P< 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 使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 - 右心房癌栓患者后,效果优异,可以被广泛应用。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下腔静脉 - 右心房癌栓;介入治疗;体会
本文引用格式:高汉云, 张秋菊, 邵明超. 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 - 右心房癌栓介入治疗体会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3):50+53.
引言
原发性肝癌具有发病隐蔽,发展迅速的特点,此类疾病向肝内外转移的主要原因为,侵犯临近血管,所以血管侵犯为原发性肝癌后期的主要标志。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 - 右心房癌栓的发病率不足百分之一,但是治疗方式较为有限, 患上此类疾病的患者只有数月的寿命,在患者的外周血中, 常会发现肝癌细胞的存在,并且此类患者发生转移的可能性加大,手术治疗不再适用,同时由于患者面临着肝功能衰竭以及癌栓脱落的危险,很容易发生猝死,因此需要采取积极性的治疗手段 [1-3]。目前,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已经成为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 右心房癌栓患者的重要治疗措施, 所以为有效研究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效果,我院对15 例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 - 右心房癌栓患者的采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在研究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效 [4]。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在本院选择 2014 年 9 月至 2017 年 9 月内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 - 右心房癌栓患者总计 15 例,其中男10 例,女 5 例,年龄在 30-52 岁,平均(35.62±4.75)岁。15 例患者,在各项指标上,数据从统计结果分析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具有比较价值。
1.2筛选方式。
在选取的 60 例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 - 右心房癌栓患者中,主要的选择标准为:
1.2.1所选择的患者均符合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 - 右心房癌栓的临床诊断指标。
1.2.2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3无病理学结果,但患者含有肝硬化,经过 CT 或者MRI 检测后,病灶符合肝癌的表现,患者的甲胎蛋白值在400 ng/mL 以上。
1.3方法
1.3.1血管造影技术,首先使用 Seldinge 技术,从患者的股动脉,导入 4F 动脉导管,然后对患者进行腹腔动脉造影以及右侧膈下动脉造影。其中,对腹腔动脉造影时,使用导管选择性插入腹腔动脉口。使用碘普罗胺作为对比剂,对比剂的注射速度为每秒 5 mL,总共注入 25 mL[5-6]。
1.3.2患者的腹腔动脉造影时,若发现胃做动脉分支出现异常,需要进行胃左动脉造影,对比剂的注射速度为每秒(2.5±0.5)mL,注射总量为(8±2)mL。
1.3.3对患者进行右侧膈下造影处理时,需要在患者的腹腔动脉部位找到右侧膈下动脉。
根据造影结果,对患者进行, 经微导管超选至肿瘤供血动脉灌注,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化疗药物,对体质较弱的患者进行单纯栓治疗,微导管超达到癌栓供血动脉后,将碘油 - 吡喃阿霉素作为栓塞混合剂, 一直到血流减退。药剂的用量在(13.5±6.5)mL,在患者接受治疗一个月后,进行复查 [7]。
1.4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进行归纳处理,根据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与术后的 Okuda 分级进行类比分析,并以此作为治疗价值评价的指标。
2结果
2.1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 15 例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 - 右心房癌栓,共进行 32 次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介入治疗均成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并没较大的波动,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 5 例患者出现疼痛,10 例患者出现恶心,8 例患者出现呕吐,5 例患者出现发热。在经过针对性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有着明显的好转,没有出现影响患者生命安全的病症。[8]
2.2患者的术前与术后的 Okuda 分级情况。
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性较大,术前与术后的 Okuda 分级情况如表 1 所示。
3讨论
在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 - 右心房癌栓时,介入放射学的出现为其提供新的治疗方式,介入治疗的主要目的, 便是对癌栓引发的下腔静脉梗阻进行相应的处理,有效延长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长达 2 年以上。此患者的血供较为丰富,在腹腔 - 肝动脉出的造影呈现条纹状以及不对称哑铃状, 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肝动脉 - 肝静脉分流情况,会影响介入治疗的效果,造成肿瘤部位碘油沉积情况不佳。在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 - 右心房癌栓患者时,也会出现癌栓脱落的现象,虽然此种情况并不常见,并且在本次治疗研究中, 并没有出现,但是在临床治疗上不可忽视,需要定期对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关注癌栓的活动情况,若不稳定,应该及时处理,避免出现肺栓塞猝死 [9-10]。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与朱菁 [5] 的研究内容相符,在采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治疗后,患者的回复情况较好, 虽然出现并发症,但是都可以被成功治疗,不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证明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对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 - 右心房癌栓患者的作用 [11-12]。
此项试验中,根据治疗结果显示,使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宋鹏, 王茂强 , 吴宁, 等. 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 右心房癌栓17 例介入治疗体会 [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17(2):129-132.
[2]李斌 , 李晓光. 原发性肝癌合并累及静脉系统的影像学表现及介入治疗进展[J]. 肝癌电子杂志 ,2016(1):36-39.
[3]任永强 , 曹建彪 , 韩聚强 , 等. 支架置入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的临床疗效[J]. 北京医学,2015(3):224-227.
[4]张龙辉 , 王东, 陈彧 , 等. 原发性肝癌合并右心房和下腔静脉癌栓的手术治疗 [J].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7(1):90-94.
[5]朱菁. 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和右心房瘤栓致肺栓塞 1 例 [J].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6(4):492.
[6]沈新颖, 李洪波 , 姜在波. 原发性肝癌合并巨大右心房癌栓的介入治疗一例 [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06):88.
[7]罗中华 , 秦勉 , 张学昕. 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癌栓的动脉内化疗栓塞治疗[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12):69-72.
[8]蒋国民, 赵进委, 田丰. 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癌栓 12
例的介入治疗 [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 电子版 ),2011(02):285-287.
[9]王义 , 陈汉 , 孙延富. 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 11 例的外科治疗体会[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3(07):8-10.
[10]彭淑牖 , 蔡秀军, 牟一平. 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J]. 中华外科杂志,2006(13):20-23.
[11]王亚东, 薛焕洲 , 张晓 . 非体外循环下肝癌合并下腔静脉或右心房癌栓的手术治疗 [J]. 中华外科杂志,2009,47(7):558-559.
[12]詹冬娣 , 陈黎明 ,卞丽芳.1 例肝癌合并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癌栓的术后护理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2):149.
《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右心房癌栓介入治疗体会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109/20181109032501181.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