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气滞湿阻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采取四逆散合自拟新三仁汤治疗的临床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08 13:35:2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气滞湿阻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采取四逆散合自拟新三仁汤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中心气滞湿阻血瘀型盆腔炎性患者选取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使用四逆散合自拟新三仁汤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各项指标与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气滞湿阻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中,使用四逆散合自拟新三仁汤进行治疗可获得更为显著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疾病程度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气滞湿阻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四逆散;自拟新三仁汤

本文引用格式:安迎凤.气滞湿阻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采取四逆散合自拟新三仁汤治疗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3):184-185.

0引言

盆腔炎性疾病属于女性常见感染性疾病类型,该疾病具体指的就是女性生殖器官中一种类型的感染性疾病,可包括盆腔腹膜炎、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等相关类型[1]。盆腔炎性疾病既可发作于局部,也可同时发作于多部位,其中以输卵管及卵巢为常见发病部位[2]。盆腔炎性疾病可导致炎症反复发作,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不孕情况发生,因此有效的治疗对女性保持身体健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气滞湿阻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四逆散合自拟新三仁汤的治疗有效性,内容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中心气滞湿阻血瘀型盆腔炎性患者选取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1~58岁,平均(32.61±5.37)岁,病程为6个月至5年,平均(3.1±0.6)年。

纳入标准:①经检查后符合盆腔炎诊断标准,经中医辨证后属于气滞湿阻血瘀型;②均为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经我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其他类型严重疾病;②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③无法积极配合治疗。

\

 
1.2方法

对200例气滞湿阻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进行治疗,采用四逆散合自拟新三仁汤,其基本方为:选取柴胡、枳实、赤芍、甘草、桃仁、神曲各10 g;选取王不留行、鸡内金、皂角刺、延胡索各15 g;选取瓜萎仁、当归、白芍各20 g;选取薏苡仁和冬瓜仁各30 g。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适当药材加减,对腹痛包块患者需加5 g甲珠;对寒意象患者需加10 g荔枝核、10 g小茴香、10 g吴茱萸;对夹热患者需加10 g黄柏、10 g滑石。对上述药材加适量水,进行煎服,以2次服用为准,1剂/d,需连续治疗1个月。

1.3观察指标

(1)参考盆腔炎相关评分标准对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当评分高于1 5分即为重度;评分为1 0~15分即为中度;评分低于1 0分即为轻度。严重率=(中度+重度)/总例数×100%。(2)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为:①痊愈:相关症状消失,检查后各项指标正常;②显效:症状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缓解,检查后各项指标有很大程度上的改善;③有效:症状有一定程度上的缓解,检查后各项指标有一定程度上的改善;④无效:症状与各项指标均无变化。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软件SPSS 14.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t和(±s)来检验及表示计量资料,以卡方和(%)来检验及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疾病改善程度对比情况


经过治疗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


2.2治疗有效率情况

对2 0 0例对气滞湿阻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采用四逆散合自拟新三仁汤进行治疗后,其中痊愈有4 3例(2 1.5%),显效有52例(26.0%),有效有93例(4 6.5%),无效有12例(6.0%),总有效例数为188例,总有效率为94.0%。

3讨论

盆腔炎性疾病在妇科临床上较为常见,该疾病属于感染性疾病,因此其发病原因主要为病原体感染。在引发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原体中可分为内源性病原体与外源性病原体两大类,同时该疾病的感染途径也有差异性,具体可分为上行性蔓延、淋巴系统蔓延、直接蔓延与血循环蔓延[3]。在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中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中,中医辨证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辨证治疗属于中医传统治疗方法,气滞湿阻血瘀型以湿浊、气郁及血瘀为典型特征,四逆散合自拟新三仁汤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四逆散主要为柴胡、白芍、枳实与甘草,有疏肝解郁之功;而自拟新三仁汤则具有祛湿化瘀的功效,两种方剂联合使用可达到至腹痛的功效;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适当加减药材,可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4]。

通过研究发现,经过治疗后200例患者有188例为治疗有效,其总有效率为94.0%;治疗前,患者疾病严重率为60.0%,经过治疗后,严重率下降至24.5%,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气滞湿阻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中,使用四逆散合自拟新三仁汤进行治疗可获得更为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疾病程度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曹俊红.三仁汤加减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探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32(11):1310.
[2]闫兵,杨卓欣,皮敏,等.四逆散病机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33):17-20.
[3]徐冰.金铃子散合四逆散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致不孕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17,38(5):627-629.
[4]郭颖,刘珊,周彩云,等.房定亚活用四逆散心得浅释[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8,25(2):110-1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28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