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麻醉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76例外科手术患者,按照就诊先后分成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观察两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术后苏醒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结束6 h、12 h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拔管即可OA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麻醉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瑞芬太尼;七氟烷;麻醉;认知功能
本文引用格式:黄登举.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麻醉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1):128-129.
0引言
全身麻醉在手术治疗中较为常用,但也容易造成一些术后并发症。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P)在患者麻醉后比较常见,患者术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导致患者有精神错乱、记忆缺损等症状发生[1],所以在麻醉中降低POCP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2]。本文选取76例外科手术患者,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麻醉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76例外科手术患者,按照就诊先后分成观察组(n=38)和对照组
(n=38),患者心、肝、肾、肺等均未出现异常;ASA为Ⅰ级-Ⅱ级;患者均未出现七氟烷、阿片类药物的过敏史。观察组患者中男17例,女21例;年龄42-75岁,平均(60.58±1.58)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6例,女22例;年龄41-75岁,平均(60.38±1.43)岁。患者均知情同意。两组患者资料进行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符合伦理学要求。
1.2方法。两组患者术前均未采取药物支持治疗,建立静脉通道,输入8 mL/(kg·h)乳酸钠林格氏液。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1.2.1对照组采取瑞芬太尼麻醉,静滴1.0μg/kg瑞芬太尼,通过静脉泵维持麻醉,使用剂量0.5μg/(kg·min),根据患者体征变化合理调整使用剂量,缓慢下降到0.2μg/(kg·min)。
1.2.2观察组采取瑞芬太尼+七氟烷麻醉,首先应用3%-5%的七氟烷予以吸入麻醉诱导,然后静脉缓慢注射1.0μg/kg瑞芬太尼,在60-90 s完成注射;维持麻醉方法与对照组一致,且联合吸入七氟烷进行麻醉,一直到手术开始并完成气腹建立5 min,使得呼气末具有2%的七氟烷体积分数,然后缓慢调整到1.4%。
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认知功能,使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予以评估,在麻醉前、麻醉结束6 h、12 h、24 h进行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注意力、描画图形能力、命名能力、计算能力等,总分3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认知功能越良好[3]。观察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警觉镇静评分量表(OAAS)评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麻醉镇静效果越好[4]。
1.4统计学分析。研究通过SPSS 20.0处理分析。MMSE评分、苏醒数据均通过t进行对比验证,当P<0.05时表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MMSE评分比较。对照组麻醉前MMSE评分为(27.06±1.36)分,麻醉结束6h为(19.15±1.26)分,麻醉结束12h为(20.42±1.28)分,麻醉结束24h为(25.62±1.35)分;观察组麻醉前MMSE评分为(27.12±1.26)分,麻醉结束6h为(22.41±1.30)分,麻醉结束12h为(24.75±1.23)分,麻醉结束24h为(25.96±1.40)分。观察组麻醉结束6h、12h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术后苏醒情况比较。观察组苏醒时间为(10.63±1.52)min,拔管时间为(11.02±1.25)min,拔管即可OAAS评分为(3.49±0.46)分,拔管后60 minOAAS评分为(5.79±0.72)分。对照组苏醒时间为(13.45±1.46)min,拔管时间为(12.96±1.32)min,拔管即可OAAS评分为(2.91±0.62)分,拔管后60 minOAAS评分为(5.68±0.69)分。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拔管即可OA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些年来,人们对于手术麻醉效果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很多患者,尤其中老年群体,在实施麻醉手术后容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此并发症的发生导致手术效果及预后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时,应采取合理方法进行麻醉处理,使得患者能够在手术过程中避免发生严重应激反应,选用合理麻醉药物在麻醉中具有重要价值,可有效预防患者术后出现认真功能障碍问题[5]。中枢胆碱能系统受到抑制对患者认知功能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目前临床中的全身麻醉药品往往均会使得中枢胆碱能系统受到一定的抑制,使得突触体无法顺利摄取胆碱,由此乙酰胆碱难以继续释放,而且对于其他神经递质正常释放也产生了较为明显的阻滞作用[6]。所以在麻醉手术治疗后,要防止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需要选取更为理想的麻醉药物。
瑞芬太尼是一种阿片类受体激动剂,在麻醉过程中具有较高的高效性,而且代谢速度快,具有较高的镇静作用,其半衰期短,不会在病人机体内形成严重蓄积,一般静注1 min可实现血脑平衡,其作用时间一般在5-10 min。实施麻醉诱导、维持时,能够使得心血管系统产生的应激反应受到抑制,在停用后5-10 min病人可苏醒,对止痛的使用剂量可进行合理控制,具有较高的可预见性,其安全性较高[7]。瑞芬太尼并不通过肝脏、肾脏完成代谢,血液、组织内的非特异性酯酶能够将其有效水解,其代谢产物并无较为明显的生物活性,对CO2可产生轻度蓄积,能够使得自主呼吸快速恢复,可有效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对于病人机体健康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但瑞芬太尼一般不会应用到小儿手术治疗中,极有可能导致患儿发生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等并发症,所以为了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一般通过持续泵注的方法进行给药麻醉[8]。
经研究可知,观察组麻醉结束6 h、12 h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拔管即可OAAS评分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观察组采取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麻醉可使得患者认知功能快速恢复,预防出现认知障碍,而且能够使得患者镇静效果更为理想。七氟烷具有较高挥发性,不易燃,通常与氧气进行混合,如此可使得麻醉效果更为理想[9]。七氟烷在理化性质方面保持较高稳定性,代谢率较低,无明显刺激性,可使得病人迅速苏醒。海马与认知功能具有明显相关性,在采取七氟烷进行预处理后,能够快速对脑产生保护作用。七氟烷+瑞芬太尼在外科手术时进行联合麻醉,可使得麻醉时间显著减少,可预防麻醉药物导致患者受到危害,可明显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得患者能够快速恢复[10]。七氟烷可经鼻吸入,之后经肺部排出,因此病人脏器与之依赖程度并无明显相关性,可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
总之,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麻醉可使得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得到显著缓解,临床应用价值高,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陆群英,濮健峰,黄迅.不同麻醉方式用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比较[J].中国医学工程,2015,24(9):158.
[2]职勇.不同麻醉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比较[J].医药论坛杂志,2017,12(2):234-237.
[3]齐嘉文.七氟醚/异丙酚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麻醉后苏醒时间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6,39(01):143-144+146.
[4]周莹莹,徐永灵,袁昌政.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复合吸入七氟烷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6,21(3):574-576.
[5]朱航彤.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手术患者苏醒时间及认知恢复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5,12(3):478-479.
[6]杨光耀,王虹,宋铁鹰,等.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在小儿眼科短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5,14(6):2111.
[7]姜向春,徐爽.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麻醉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32(6):537-539.
[8]阮华辉.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对麻醉后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4):64-65.
[9]李刚,郑军.丙泊酚与七氟烷麻醉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5,2(5):601-602.
[10]李正时,罗林.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同瑞芬太尼对麻醉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9):35-3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