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严重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急诊护理方案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2 19:15:2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析严重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急诊护理方案开展。方法以我院急诊科接收的严重创伤性休克病人96例为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分设组别。对比组选择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在对比组的基础上,研究组选择采取急诊护理干预。观察经分别开展护理模式后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比组的81.25%(P<0.05);研究组的抢救时间明显低于对比组,而护理满意度则高于对比组(P<0.05)。

结论给予严重创伤性休克病人开展急诊护理模式,能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急诊护理;严重创伤性休克;护理措施

本文引用格式:付晓霞.严重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急诊护理方案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108-109.
Emergency Nursing Scheme Study of Severe Traumatic Shock PatientsFU Xiao-xia(Emergency Department,Guangshui Cit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Guangshui,Hubei,432700)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emergency nursing scheme for severe traumatic shock patients.Methods Treat 96 cases severe traumatic shock patient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as study objects,divide them into groups according to digital random method.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mode.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research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mergency nursing intervention.Observe rescue success rate,rescue tim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after different nursing mode respectively.Results Rescue success rate of research group was 95.83%,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81.25%,P<0.05);rescue time of research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control group,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Emergency nursing mode can improve rescue success rate,shorten rescue time and enhanc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severe traumatic shock patients.

KEY WORDS:Emergency nursing;Severe traumatic shock;Nursing measures

0引言

创伤性休克表示患者机体内重要脏器受严重且剧烈的暴力打击时而出现的大出血或受损情况,导致微循环灌注受影响,加上受恐惧、疼痛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机体失代偿而产生的休克[1]。由于改病症具有发病突然等特点,使得部分患者在短时间内难以接受,易出现烦躁、紧张等心态,因此在开展急救工作时,为避免影响治疗效果,及早进行护理干预配合非常重压。故本文以我院接收的严重创伤性休克病人96例为对象,经开展急诊护理,现做护理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将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作为研究时段,以我院急诊科接收的严重创伤性休克病人96例为对象,经病理检查,被选对象均创伤性休克者;排除伴严重精神障碍者、心肝肾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根据数字随机法分设组别。在对比组48例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21-59岁,平均(38.6±2.3)岁;5例锐器伤,14例跌落伤,29例车祸伤。在研究组48例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22-60岁,平均(39.4±2.4)岁;6例锐器伤,15例跌落伤,27例车祸伤。对比被选对象的基线资料,组间数据可比较(P>0.05)。

1.2方法

1.2.1对比组选择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给予对象脉搏、血压等方面检查,并对患者的呼吸状况进行查看,避免呼吸堵塞情况发生,同时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

1.2.2在对比组的基础上,研究组选择采取急诊护理干预,待患者入院后,评估其精神状况,同时还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情况密切监测。禁止对患者频繁搬动,在伤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其下肢和胸部适当抬高,有助于回心血量的增加。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必要时可给予气管插管,有助于缺氧情况的改善。对静脉通道主动建立,并实施补液。若患者伴开放性受损出血情况,建议采取加压包扎,同时对压迫部位的血液循环情况密切观察,防止局部坏死缺血情况的发生。

给予患者应用止血带止血,并对止血带应用时间明确标注,每次松开时间间隔半小时至1小时。若患者伴闭合性受损,临床应将出血原因尽快查出,并协助医师控制活动性出血。若患者伴剧烈疼痛感,可采取相应镇痛治疗。对患者的尿量情况进行观察,同时还要对其凝血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情况实施监测,防止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肾衰竭等情况。

1.3评价标准[2]。对于护理满意度调查的制定,在本次研究中我院以自制的方式进行,量表总分为百分,评分标准可以>85分、85-60分和<60分的形式进行,其中,前者可表示为非常满意,其次是相对满意,最后是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数据分析统计的开展可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s)为计量数据,t检验表示组间结果;百分比为计数数据,卡方检验表示组间结果。P<0.05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对比抢救成功率、抢救时。对比组的抢救成功率为81.25%,低于研究组的95.83%(P<0.05),见表1。对比组的抢救时间为(73.48±13.13)h,明显高于研究组的(43.83±12.54)h(t=11.314,P=0.001<0.05)。

\
 
2.2对比护理满意度。对比组的护理满意率为77.08%,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3.75%(P<0.05),见表2。

\
 
3讨论

严重创伤性休克的临床特点主要包括危及生命、病情重和起病急等,而高效护理措施的开展,便于为患者赢得更多抢救时间,对抢救成功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急诊护理干预的实施,所强调的重点是护理期间应做到衔接紧密,保证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连续性、系统性,防止出现护理人员个行其责情况,同时还要做到统一调配护理人员,保证其配合更为密切。

时间就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而言就是生命,当患者就诊后,护理人员首要任务就是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清理,然后予以吸氧治疗,对组织缺氧情况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3]。

针对失血性休克者,因血容量下降,导致静脉穿刺难度加大,对此,护理人员应对静脉通道予以快速建立,对患者的血容量实施补充,必要时可给予全血输注,有助于患者血容量的恢复,将休克情况予以纠正,并做好手术准备。多发伤是导致患者发生严重创伤性休克的主要因素,某项症状可能会把其他受损情况掩盖,从始至终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便于将被忽略的问题及时发现,防止休克持续恶化。

另外,由于创伤性休克多伴有病情突然情况,因此常引发患者出现烦躁、焦虑等心态,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积极鼓励、安抚,能有效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严重创伤性休克病人96例为对象,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可知,开展常规护理的同时,予以心理护理配合,既能有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而且能使其护理满意度提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之,给予严重创伤性休克病人开展急诊护理模式,能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梅,孙琦,许月琼,等.急救护理流程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抢救效果分析[J].西部医学,2016,28(3):421-423.
[2]宁艳梅.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8):2567-2568.
[3]林飞英,麦海亮,王红吉,等.细节护理在急诊休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83-8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74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