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与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频超声对糖尿病患者98例及正常对照组61例进行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及球后动脉参数的测定。
结果糖尿病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眼底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较正常对照组也降低(P<0.05);搏动指数、阻力指数高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与球后动脉Vs、Vd均呈线性相关(r值分别为0.63和0.71,P<0.01)。
结论糖尿病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与球后动脉Vs、Vd较正常组织显著降低,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与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说明Ⅱ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发生功能性改变时其微血管的器质性病变也已经开始。
关键词: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球后动脉;Ⅱ型糖尿病
本文引用格式:刘永平,宿苑,杨志杰.Ⅱ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与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186-187.
0引言
2型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对患者身体的许多重要器官都会造成不利影响,患者在病发后容易伴发系列并发症,其中血管病变是较为常见的一类并发症,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是危及糖尿病患者健康的主要因素,其引起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成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1]。
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虽然导致糖尿病性动脉硬化的确切原因不清楚,但早已有文献报道动脉内皮细胞功能受损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早期重要改变[2]。本组实验选取98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61例体检正常人员作为研究样本,旨在进一步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与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相关性,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Ⅱ型糖尿病患者98例,排除有其他影响眼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疾病或状况的患者。按照全国统一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53例,所有疾病均为新诊断并已行饮食控制或于1年内确诊、已行饮食控制和(或)治疗方案已稳定达2周以上,糖化血红蛋白<8%,体重质量指数19-35 kg/m2,半年内无酮症或其他应激情况,临床上未发现其他心、脑并存症和肾功能不全者,超声检查未发现外周血管病变作为纳入标准,检查前1天禁高脂饮食、咖啡,并停用血管活性药物,其中男39例,女14例;年龄为41-78岁,平均(53.94±5.64)岁;无糖尿病视网膜病45例,其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为45-79岁,平均(56.03±6.37)岁。正常对照组61例,其中男34例,女 27 例;年龄为 43-79 岁,平均(55.8±5.74)岁。
1.2研究方法。采用 Philips iu22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15 Mhz。
1.2.1球后动脉测量方法:被检查者在检查过程中保持仰卧体位,患者保持放松,使用检测探头对患者上睑外缘轴位水平切面进行检测,并不断移动探头,可以清晰的看到患者视神经束和球后三角区的外直肌之间的血流信号,在检测过程中注意多普勒空间角度要小于20度,在获取稳定的血流频谱后将频谱进行外包络,显示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V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所有检查由同一检查者操作完成。
1.2.2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FMD)检测方法:被检查者在检查过程中保持仰卧体位,主要对患者右侧肱动脉进行检测,将检测探头放置在患者腋部上3至7厘米处,将血压计袖带以适当的松紧度包住患者检测手臂,将血压计袖带的充气压控制在300 mmHg,即可以将患者血流完全阻断,5分钟后释放气压,将血压数据记录下来.
1.3统计学分析。将本实验中的所有数据通过SPSS 21.0版软件实施统计处理,98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61例体检健康人员的Vs、Vd、PI、RI及FMD表现形式为“(±s)”,通过t检验分析数据。当P<0.05,则表明对照组和实验组数据对比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检测,实验组糖尿病患者的球后动脉Vs、Vd与对照组体检健康人员相比显著较低,而PI、RI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低于对照组。见表1。糖尿病患者眼底动脉Vs、Vd与其FMD之间均存在线形相关性(r值分别为0.63
3讨论
近年来,罹患糖尿病的患者人数呈现日益上升的趋势,这引起了临床医学对糖尿病的重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一项对糖尿病的调查数据中显示,20岁以上人群罹患糖尿病的几率约为9.7%,而糖耐量异常患者占比为15.5%,糖尿病的致病机理是患者体内的胰岛素代谢异常,而患者体内胰岛素代谢异常后容易并发血管病变。血管内皮损伤和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都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具体表现形式。
当前临床上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的方法较多,而本次研究所采取的FMD检测是临床上认可度最高的一类评估手段,在临床应用上具有无创、便捷和结果准确率高等优点,患者体内的FMD下降是患者动脉硬化的早期临床表现,FMD指血管内皮细胞在生理性刺激下释放扩张因子使得患者血管扩张的一种情况。
结合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眼底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较正常对照组也降低(P<0.05);搏动指数、阻力指数高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与球后动脉Vs、Vd均呈线性相关(r值分别为0.63和0.71,P<0.01)。结果与张承芬,惠荣文献研究结果基本相似。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与球后动脉Vs、Vd较正常组织显著降低,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与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说明Ⅱ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发生功能性改变时其微血管的器质性病变也已经开始。
参考文献
[1]张承芬,张惠蓉.糖尿病的眼部并发症及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J].中华医学杂志,2011,3(4):62-72.
参考文献
[1]李晓金.组织结构声学定量分析技术评价早期肝硬化的应用价值[D].安徽医科大学,2015.
[2]谭碧波.瞬时弹性成像评价肝纤维化的价值[D].第二军医大学,2016.
[3]彭得倜,童光东,邢宇锋,等.瞬时弹性成像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半定量评分在早期肝炎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6,26(06):338-340.
[4]张义涛,范治东.肝脏瞬时弹性成像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1):74.
[5]邓淑娟.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8,26(02):68-70.
[6]吴灵芝.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Touch)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D].首都医科大学,20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