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论文 > 正文

学思并重 知行合一—— 关于陈伯钧的研究综述及经验启示论文

发布时间:2023-11-02 14:40:0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 摘要 ] 陈伯钧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高级将领,其著述《陈伯钧日记》作为中国革命 珍贵的文献资料, 为开展党史人物研究与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围绕着陈伯钧的从军 履历, 目前学界关于陈伯钧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陈伯钧与毛泽东交往关系、陈伯钧生平事迹和经 典战斗、《陈伯钧日记》历史价值等三个方面。虽然对陈伯钧的相关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且呈 现出与其他党史人物不同的研究特点, 但对陈伯钧军队工作成就的关注和人格魅力的挖掘稍显不 足,这为后续学界进行系统性梳理留下空间,也为领导干部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思路。

  [ 关键词 ] 陈伯钧,陈伯钧日记,研究综述,党史人物研究,党史学习教育

  陈伯钧(1910 年~ 1974 年),1927 年 5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 放勋章,是参加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元勋之一, 1936 年毛泽东 以“为红军庆得干才!”① 之语夸赞陈伯钧突出 的军事工作能力。特别值得学界关注的是,在 近五十年的军旅生涯中,陈伯钧酷爱记日记, 被誉为“军中日记第一人”。长达 130 多万字 的《陈伯钧日记》从 1933 年 1 月 12 日开始记 载, 到 1950 年 2 月 1 日为止。在 1987 年《陈 伯钧日记》正式出版之时,聂荣臻为此书题写 序言“这是一位红军老战士在硝烟弥漫的战场 上和艰难险阻的征途中留下的珍贵史料”②,徐向前题词“陈伯钧同志的光辉业绩是永不磨灭的”③,从而对陈伯钧及其日记的重要历史价值作出充分肯定,在反映陈伯钧戎马倥偬军旅一生的同时,使之成为党史研究学习中珍贵的文献资料。

  目前学界研究陈伯钧的相关论文(含公开出版的会议论文)有 37 篇,以期刊论文居多,内容主要集中在对陈伯钧生平事迹的梳理考察,而学界专门研究陈伯钧军队工作的文献相对较少。回顾学界既有成果发现,对陈伯钧的相关研究常常围绕某一历史阶段进行集中叙事,如研究陈伯钧与毛泽东交往关系、研究陈伯钧生平事迹和经典战斗、研究《陈伯钧日记》历史价值等方面,以夹叙夹议的方式将不同时期陈伯钧的历史故事进行串联, 缺乏对史 料的引证分析和一定高度的理论归 纳, 研究内容和研究视角呈现出分散 性的特点。

  一、关于陈伯钧与毛泽东等 无产阶级革命家交往的研究

  关于陈伯钧与毛泽东交往及关 系的问题, 是迄今为止学界关注陈伯 钧最多的方面。陈伯钧与毛泽东初见 于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相识于秋 收起义前的江西铜鼓, 在井冈山的火 热斗争中结下了生死友谊, 在遥远艰 苦的长征途中传书牵挂与赏识之情, 在延安抗战期间互致问候、促膝谈 心,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对陈伯钧在军 事学院的工作给予肯定和鼓励。时易 世变, 陈伯钧与毛泽东的革命情谊历 经烽火岁月的考验更加历久弥新。

  (一) 关于从整体上回顾毛泽东 与陈伯钧近四十年革命情谊的研究

  左玉河在《陈伯钧与毛泽东的将 帅情》一文中从患难与共、骁勇善战、 勤读多思、知错就改、敢于直谏五个性格特点探析陈伯钧身为麾下爱将得到毛泽东赏识与认可的原因。 在《领袖上将不了情—— 毛泽东和陈伯钧》一文中, 罗小兵用枪下留人生 死情、肝胆相照将帅情、诲人不倦师 生情、弥足珍贵诤友情的四段故事揭 示了毛泽东与陈伯钧之间多层次的 深厚情感。⑤ 于继增在《陈伯钧与毛 泽东:一言难尽将帅情》一文中选取 井冈山上的耳提面命、长征途中的书 信往来、延安时期的战术交流、天安 门上的深切问候四个时段, 再现了领 袖与爱将难以言状的浓浓情谊。⑥ 董保存在《陈伯钧 : 公开反对毛泽东和 江青结合》一文中列举出陈伯钧与毛 泽东交往的五件小事, 突显出陈伯钧 直率的品格、毛泽东坦诚的友谊:陈 伯钧坚决执行毛泽东阻击敌人渡过 金沙江的命令;毛泽东直言批评陈伯 钧鲁莽打人;陈伯钧公开反对毛泽东 的第四次婚姻;直呼“老毛”与“胡子”等亲切称谓;毛泽东晚年关心与 惦念陈伯钧。 ⑦张瑞安在《开国上将陈 伯钧与毛泽东的深厚革命情谊》一文 中回顾了毛泽东影响陈伯钧人生走 向的四件大事:爱国演讲激发革命热 情,陈伯钧跟随毛泽东走上井冈山 ; 毛泽东宽严相济, 免除陈伯钧“过失 之罪”;领悟毛泽东用兵之道,陈伯 钧成为战场上的常胜将军;毛泽东殷 殷教诲,陈伯钧磨砺个性修为。 ⑧

  (二) 关于对不同历史时期陈伯 钧与毛泽东交往细节考察的研究

  唐敦教在《毛泽东与巴山子弟的 革命情谊》一文中生动再现了陈伯 钧、徐彦刚、游雪程等四川战士在毛泽东指导下开展政治工作, 争取并改 造袁文才、王佐等农民武装从而为井 冈山根据地创立首功的故事。⑨ 王锡 堂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陈伯钧》一 文中回顾了受命改造袁文才部队、擅 杀土劣遭严肃批评、误击吕赤出面力 保、负伤住院令人牵挂四段经历, 揭 示了井冈山时期陈伯钧和毛泽东将 帅情谊的缘起。 ⑩ 罗小兵在《陈伯钧: 毛泽东枪下留出的开国上将》一文中详细描述了苏区反“围剿”与长征期间陈伯钧因擦枪走火误杀战士, 毛泽东兼顾法理、军纪与人情小惩陈伯钧, 从而为红军保留了一位勇猛作战的“干才”的事件始末;⑪ 罗小兵在《开国上将陈伯钧被诬的三件“历史罪行”》一文中,讲述了“文革”期间陈伯钧被“诬陷”的三件发生在延安抗日根据地的历史往事:子虚乌有的“少将旅长名片事件”、所谓的“剽窃毛泽东著作罪”和“不尊重党的领袖毛泽东罪”,侧面反映出陈伯钧与领袖不拘小节与坦荡刚直的相处方式。 ⑫

  (三) 关于陈伯钧与其他党和军队领导人交往及友谊的研究

  陈人康在《一生紧随毛泽东——回忆我的父亲开国上将陈士榘》一书中回忆了其父陈士榘与陈伯钧的“同姓之源”与“战友之情”,陈士榘对陈伯钧在反抗张国焘分裂中央时顾全大局的品质和“我军高级干部中绝无仅有的”记日记的好习惯表达了肯定与赞赏。⑬ 王永恒在《聂荣臻与陈伯钧:烽火岁月战友情》一文中回顾了陈伯钧与聂荣臻的数度重逢与分别:在第三次、第四次与第五次反“围剿”战场上与聂荣臻共同战斗, 在长征途中因病相逢得到聂荣臻的关怀与慰问, 在晋察冀根据地和聂荣臻共同建设抗大二分校, 在平津战役前线与聂荣臻交流军队精简整编工作等历史往事, 展现出陈伯钧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醇厚友谊。 ⑭

  从 1927 年开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 历经井冈斗争、长征磨砺、延安岁月, 在共同革命理想和目标的指引下, 陈伯钧和毛泽东、聂荣臻、刘伯承等领袖为师生为战友,投身革命、对党忠诚、作战勇猛, 锤炼成为坚强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领导者深深影响着陈伯钧的行为处事, 展现出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领袖与部属之间民主、平等、坦诚、敢于批评与自我批 评的优良作风。


\

 
  二、关于陈伯钧生平事迹与 经典战斗的研究

  陈伯钧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 高级将领, 在革命战争期间率领所属 部队打了许多恶仗、硬仗和胜仗。例 如,陈伯钧率领的红 13 师常常能在 短时间内力克强敌, 曾被中央军委誉 为“红军坚师”,毛泽东曾因看了该师 连打胜仗的战报, 兴奋地喊过“十三 师万岁”,刘伯承也曾评价:“十三师 是我最放心的师 !”每战之后,陈伯 钧都要总结经验教训, 不断提升自身 军事艺术, 因此其革命生平和战斗事 迹也是学术界有一定关注度的问题。

  (一) 关于以时段为脉络回顾陈 伯钧历次经典战斗历史功绩的研究

  卞妍在《红军人物志略——陈伯 钧》一文中以人物小传的形式对陈伯 钧光辉的从军履历进行简要概括, 为 进行陈伯钧相关研究提供清晰的时 间线索。⑮ 叶介甫在《红军“干才”陈伯钧》一文中总结了陈伯钧在苏区 反“围剿”斗争和长征期间身先士卒、 勇立战功并带领“红军坚师”红 13 师力克强敌、连打胜仗从而赢得“铁 屁股”美誉的英勇事迹。⑯ 欧阳青在 《荣获 3 枚一级勋章的 47 位开国上将 功勋榜(十九)》一文中以陈伯钧在 “三湾改编”时的军团排长、长征时期 的军团长、抗日战争时期的 359 旅旅 长、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野战军副司令 员等人民军队任职履历为线索, 赞扬了陈伯钧指挥有力、谋划得当、勇当先锋、屡建功勋的突出军事能力。⑰

  (二) 关于分析具体历史阶段中 陈伯钧军队建设和战略战术的研究

  陈国坚在《红五军团第七师师长 陈伯钧在漳浦》一文中再现了 1932 年上半年陈伯钧在福建漳浦开展创建革命根据地斗争的历史细节, 包括 肃清乡村反动民团残余势力、开展分 田运动、成立乡苏维埃政府和乡党支 部以建设和浦苏区等重要功绩。⑱ 黄 宏在《亲历长征》一书中以“两年长 征、读书颇丰”概括陈伯钧在长征时 期积极乐观地写日记、见缝插针地读 书报、直言不讳张国焘却被免职发配 为红校教员的经历。⑲ 邓寿明在《能 攻善守的军团长——长征路上的陈伯 钧》一文中叙述了陈伯钧在 1934 年掩 护中央纵队渡过湘江、1935 年掩护前 卫部队抢渡金沙江、抗争张国焘分裂 红军团结等长征时期的历史功勋。⑳ 张入心、刘宇在《抗日战争时期陈伯 钧的袭击战术研究》一文中分析了抗 日战争时期陈伯钧在游击战争中主 要采取的袭击战术所具有的深厚背景、 理论来源和细致内容, 并从理论价值和 现实价值两个角度给予了高度评价。 ㉑


\


 
  三、关于《陈伯钧日记》的 研究

  陈伯钧无论是作战间隙还是行军 路上,始终保持着记日记的习惯,以 一个亲历者的视角,从一个侧面大跨 度地记载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进程和人 民军队的战斗足迹。《陈伯钧日记》涉 及 1933 年的反“围剿”斗争、被迫长 征、与张国焘分裂路线面对面的斗争, 以及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湘西剿匪等 众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回顾,为学界开 展相关研究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条件。

  (一)关于肯定《陈伯钧日记》具 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研究

  丁守和在《读 < 陈伯钧日记 > 的 思考》一文中分享了三点阅读心得: 一是指出《陈伯钧日记》是一部具有 较高史料价值的文字记述;二是评价 陈伯钧是一位具有全局性战略眼光 和卓越政治胆识的指战员;三是肯定 陈伯钧善于思考、勤于读书、独立见解的学习习惯。 ㉒左玉河在《< 陈伯钧日记 > 的学术价值》一文中指出《陈伯钧日记》具有三个方面的学术意义:一是为回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走向复兴的革命历程提供了真实的历史资料和线索;二是披露了一些重大事件中不为人知的历史信息,具有较高可信度;三是以详尽而完备的文献记载, 为开展中国共产党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史的研究提供了便利。 ㉓《陈伯钧日记》对历史事件具体细节的描绘既填补了党史、军史、抗大校史和中央苏区、陕甘宁边区、晋察冀边区、东北解放区社会状况研究中的某些空白, 又以第一手资料对其他相关文献材料进行旁证,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意义。

  (二)关于使用《陈伯钧日记》考证军事相关问题的研究

  近年来游海华在《异相——红军日记揭示的长征》一文中将《陈伯钧日记》与《彭绍辉日记》《赖传珠日记》《王恩茂日记》等加以综合考察,在减员与扩红、搬家与减负、空袭与防空三个问题上进一步深化了关于红军长征史的认识。㉔范惠芹在《长征时期党和红军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 以红一方面军指战员日记为例》一文中, 以包含《陈伯钧日记》在内的红一方面军十几位指战员日记为主要考察对象, 论述长征时期党和红军政治工作制度和基层组织建设。㉕刘湘陵在《长征中红 6 军团在四川阿坝翻越石头山的考证》一文中结合《陈伯钧日记》《王恩茂日记》《张子意日记》等长征文献,确认了红军 1936 年翻越四川阿坝县境内的“横排山”( 今石头山 ) 为红军在长征中翻越的雪山之一,填补了相关研究中的空白。 ㉖董邵伟、张亚男在《决战进程的微考察:< 陈伯钧日记 > 所见长春围困始末》一文中解析《陈伯钧日记》文本内容, 展现围困前期众人心理波动及围困中期军队具体行动, 并以整体视 角分析长春围困后期为配合辽沈战 役所做之军事、政治行动, 补充战争 细节。 ㉗ 《陈伯钧日记》作为珍贵的 原始史料, 在回溯群众工作、宣传动 员、干部教育等细节时进一步深化人民军队建设发展历程认识, 有助于还 原历史的真实面相。

  结语

  毛泽东曾指出,“把党的路线政 策的历史发展搞清楚, 对研究今天的 路线政策, 加强党内教育, 推进各方 面的工作, 都是必要的。”㉘从历史事实上看, 陈伯钧不仅为人民军队的发 展壮大作出了重大贡献, 而且在军队 建设中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工作艺术 : 一方面将领袖的理论、方针与政策加 以阐释, 使基层指挥员和战士得以领 悟精神, 另一方面在行军、作战、生 产等实践中总结军队工作经验,归纳 出具有可操作性和借鉴意义的方式方 法。因此,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从理论和 实践两个角度进一步对《陈伯钧日记》 的内容进行梳理,跳出对轶事趣闻等 细枝末节的关注,把握历史的主流和 脉络, 对陈伯钧军队工作思想的变化、 陈伯钧参加的军队工作会议、陈伯钧 与党和军队主要领导人的往来、陈伯 钧阅读与创作的经历等开展研究,以 期进一步深化陈伯钧军队工作历史细 节,发扬并传承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

  “学思并重,知行合一”是对被毛 泽东誉为“干才”、为人民军队做出卓 著贡献的陈伯钧上将光辉一生的概 括。在梳理回顾陈伯钧上将军队工作 成就之余, 他本人慎思、明辨、笃行 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对加强干部党史 学习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 日记中随处可见陈伯钧对《红军中之 政治工作》等经典著述的学习, 也常 常得见开展军队工作中陈伯钧对脾气刚直等缺点进行自我批评的日常 记录。在人民军队从萌芽走向成熟的 过程中,陈伯钧逐步形成民主平等、 互敬互爱的工作作风, 在艰苦的生活 中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在残酷的战争岁月中不曾改变对革 命必胜的如火信念, 展现出老一辈无 产阶级革命家独特的人格魅力, 这些 历史片断的回眸成为党和军队第一 代领导集体关心人民军队成长的一 个缩影, 陈伯钧勤学多思、笔耕不辍 的良好习惯值得每一位领导干部和 理论学者效仿学习。

  [ 注释 ]

  ①⑲黄宏主编 . 亲历长征 [M]. 北 京 : 人民出版社 ,2006:452-460.

  ②③陈伯钧 . 陈伯钧日记 · 文 选 [M]. 北京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 社 ,2001.

  ④左玉河 . 陈伯钧与毛泽东的将 帅情 [J]. 炎黄春秋 ,2002(11):14-19.

  ⑤ 罗 小 兵 . 领 袖 上 将 不 了 情 —— 毛 泽 东 和 陈 伯 钧 [J]. 党 史 博 览 ,2008(11):48-52.

  ⑥于继增 . 陈伯钧与毛泽东 : 一言难尽将帅情 [J]. 党史博采 ( 纪 实 ),2010(09):18-22.

  ⑦董保存 . 陈伯钧 : 公开反对 毛泽东和江青结合 [J]. 湘潮 ( 上半 月 ),2012(09):34-36.

  ⑧张瑞安 . 开国上将陈伯钧与 毛泽东的深厚革命情谊 [J]. 党史文 苑 ,2015(23):20-24.

  ⑨唐敦教 . 毛泽东与巴山子弟的革 命情谊 [J]. 四川党史 ,2002(06):43-47.

  ⑩王锡堂 .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陈 伯钧 [J]. 湘潮 ,2005(06):16-19.

  ⑪罗小兵 . 陈伯钧 : 毛泽东枪 下留出的开国上将 [J]. 党员干部之 友 ,2012(05):48-49.

  ⑫ 罗 小 兵 . 开 国 上 将 陈 伯 钧 被诬的三件“历史罪行”[J]. 百年 潮 ,2011(02):70-72.

  ⑬陈人康口述 , 金汕 , 陈义风著 . 一生紧随毛泽东——回忆我的父亲开国上将陈士榘 [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2007:63-70.

  ⑭ 王 永 恒 . 聂 荣 臻 与 陈 伯钧 : 烽 火 岁 月 战 友 情 [J]. 红 岩 春秋 ,2012(Z1):44-49.

  ⑮卞妍 . 红军人物志略——陈伯钧 [J]. 党史纵横 ,1997(06):46.

  ⑯叶介甫 . 红军“干才”陈伯钧[J]. 领导文萃 ,2015(07):64-66.

  ⑰欧阳青 . 荣获 3 枚一级勋章的47 位开国上将功勋榜 ( 十九 )[J]. 党史纵览 ,2014(07):21-26.

  ⑱ 陈 国 坚 . 红 五 军 团 第 七 师师长陈伯钧在漳浦 [J]. 福建党史月刊 ,2008(04):40-41.

  ⑳邓寿明 . 能攻善守的军团长——长征路上的陈伯钧 [J] . 四川党的建设 ( 城市版 ),2005(08):61 -62 .

  ㉑张入心 , 刘宇 . 抗日战争时期陈伯钧的袭击战术研究 [J]. 长江丛刊 ,2016(03):50-51.

  ㉒丁守和 . 读《陈伯钧日记》的思考 [J]. 中共党史研究 ,2002(04):96.

  ㉓左玉河 . 《陈伯钧日记》的学术价值 [J]. 博览群书 ,2011(01):48-51.

  ㉔游海华 . 异相——红军日记揭示的长征 [J]. 苏区研究 ,2017(03):67-78.

  ㉕范惠芹 . 长征时期党和红军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以红一方面军指战员日记为例 [D]. 浙江工商大学 ,2018.

  ㉖刘湘陵 . 长征中红 6 军团在四川阿坝翻越石头山的考证 [J]. 军事史林 ,2021.67(10):13-20.

  ㉗董邵伟 , 张亚男 . 决战进程的微考察 :《陈伯钧日记》所见长春围困始末 [J]. 社会科学动态 ,2022(03):112-119.

  ㉘毛泽东 . 如何研究中共党史[M]// 毛泽东文集 ( 第 2 卷 ).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1993:399.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shizhenglunwen/6618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