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论文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刍议论文

发布时间:2022-01-04 14:54:5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 摘要 ]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  “新的征程上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本文从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 优秀传统相结合视域出发,提出了高校推进文化育人工程的具体措施。

[ 关键词 ] 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育人;政治方向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 强调:“新的征程上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 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①深刻反映 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位和作用的全 新认识,极大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内涵。高等学 校担负着文化育人的职责,理应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和创新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深入推动文化育人工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 利的根本保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 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成 立 100 年以来, 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 代的历史时期。1938 年,毛泽东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命题,并指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具体化, 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 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②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主 要是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问题,回 答了当时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怎样革命, 革命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以及革命胜利后怎样建设社会 主义国家的问题”。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所形成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 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这些经过实践检验的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被写进了党章,主要回答了如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形成的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研究成果,  “不仅立足中国,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建设实践,还放眼世界,为解决人类发展的世界性难题贡献 着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④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就是将马 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并指导中国革命、建设 和改革的历史。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什么时候如果不将马克思 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犯“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 的错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

二、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 许多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融相通。习近平十分重视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 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相结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习近平在 2013 年全国 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 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 己的特色”;  “要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 精神追求, 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讲 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 厚的文化软实力”;  “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 文化沃土, 反映中国人民意愿, 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 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⑤这“四个讲清楚”概 括起来就是要“讲清楚中国的历史和国情、伟大的中华民族 精神、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其核心就 是要讲清楚中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⑥他与“四个自信”是一脉相承的,是党伟大实践的高度总结。

习近平的这四个讲清楚,既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 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 明了方向,又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相结合明确了路径。 ⑦

党的百年历史充分表明,党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继承者 和成功实践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成功 弘扬者。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 结合的历史进程中,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 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从而更好地 把中华民族的价值共识、精神追求、政治智慧、历史经验寓 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之中,也更好地把马克思主 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寓于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

三、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工程。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根铸魂, 培养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使命光荣,责 任重大。高校作为负责传统文化精粹课的教学管理部门,要 以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为指引,发挥文化育人的职责和 使命,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工程,努力把学生培养 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上,坚 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为引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增强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强化文化自信和文化担当。修订 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将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内容作为 重要的思政元素纳入课程思政内容,并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之 中。认真落实国家教材委员会关于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要求,结合巡视 整改工作和党史学习教育,在教材修订和编写过程中,及时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关于优秀传 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融入教材之中,全面提升课程教材铸魂育人功能,教育引导学 生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把强国志、爱国情、 报国行自觉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之中。

\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高校培根铸魂的基础,弘 扬中华美育精神,开足开好包括中国文化精粹在内的人文素 养课程、美育课程,使广大青年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的过程 中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持续开展高雅 艺术进校园、传统戏曲进校园、非遗传承项目进校园的活动, 增强广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认知和传承自觉。

将高校第二课堂作为文化育人的有效载体,充分利用美 术、书法、音乐等艺术社团,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提升学 生的艺术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专长。以大学生艺术团、黄 蜂微视等校园艺术社团为依托, 组织校园歌曲、舞蹈、舞台剧、 影视作品、学生景观设计作品、实习写生作品的创作、展览、 展演, 组织举办校园书画大赛、经典诵读大赛、校园歌舞大赛、 心理剧展演大赛,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 园文化。充分利用学院特聘艺术教授的资源,开展大师文化 育人工程,开展书法绘画的技能培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和人文素养。

[ 注释 ]

①习近平 .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2021:12.
②③毛泽东选集 ( 第二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534.
④邓艳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实践历程及基本 经验 [J].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21(4).
⑤习近平.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 努力把宣传思想 工作做得更好 [N]. 光明日报 ,2013-08-21(1).
⑥杨增岽 .“四个讲清楚”: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 着力点 [J]. 扬州大学学报 ( 高教研究版 ),2015(1).
⑦王海霞 . 习近平意识形态教育理论研究 [D] 中共中央党 校 ,20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shizhenglunwen/3498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