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稿意见基本有以下4种:直接录用、小改、大改和拒稿。一般来说,一份
SCI期刊有2~5位审稿人参与同一篇论文的审稿。期刊主编会根据所有审稿意见做出综合意见,并附上所有审稿人的意见。
由于直接录用的概率极低,因此大部分的论文都被要求修改完善。在拿到审稿意见之后,并不需要急着开始审稿意见回复书,而是要静下心来仔细分析和评估审稿意见,并决定是回复审稿意见还是放弃并转投其他期刊。
例如,论文由两位同行审稿,而他们都拒稿,编辑也认同拒稿,那基本上就没有必要回复审稿意见而浪费宝贵时间了。但如果审稿意见对论文的质量提升有启发作用,则可以参考审稿意见并修改论文,再重新投稿或转投其他期刊。有时候,期刊主编在拒稿的同时会推荐作者一个其他期刊供投稿参考,这时并不一定要选择那本期刊,而是要根据本书第12讲分析的选刊思路重新优化筛选期刊。
笔者经常被问及,论文经过修改后能否被录用或录用的可能性有多大。我们来看一个有意思的研究结果。SCI1区期刊Biological Conservation统计了2008—2014年共计1218份来自中国作者的论文,研究了在审稿环节中两个审稿人的不同意见组合对最后论文录用概率的影响问题。
比如两个审稿人的意见都是录用的话,论文最后的录用率是100%;但两个审稿人的意见都是大改的话,录用率就极速降低至50%;而一旦有一个审稿人的意见是拒稿的话,录用率就低于50%。
总体上说明只要审稿意见中不出现拒稿的意见,那么通过有效的审稿意见回复,论文还是有一半以上机会被录用,是大概率事件。因此,收到审稿意见时,可以评估意见状态,是小改、大改、拒稿还是录用。并将两个审稿人的意见组合在一起,对照图13.1进行概率预测,经过综合考量,决定是否要详细回复审稿意见。但不管审稿结果如何严苛,只要是对提升论文质量有帮助,都应该听取建议并作
sci论文修改。
因此,收到审稿意见时,可以评估意见状态,是小改、大改、拒稿还是录用。并将两个审稿人的意见组合在一起,对照图13.1进行概率预测,经过综合考量,决定是否要详细回复审稿意见。但不管审稿结果如何严苛,只要是对提升论文质量有帮助,都应该听取建议并作修改。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scixiugai/34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