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在发表
sci论文的时候,尤其是是英文的时候,存在非英语母语的劣势,会受到中式思维逻辑与英文表达无法完美衔接的制约。为了摆脱这方面的制约,并展示语言表述的地道性,我们很可能会借鉴和模仿同领域中母语是英语的国际学者的英文写作。
然而在模仿借鉴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会导致重复的情形。再者,在引用自己过去发表的论文,特别是研究背景和研究方法部分的时候,也会容易造成重复。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可获取的网络论文信息越来越多,这也就更容易造成论文内容的重复了。重复可分为故意重复(即直接挪用他人写作成果)和无意重复(即自己写的内容也会重复)。
对于故意重复,比如直接复制粘贴造成雷同,由于没有分析的必要,我们不再说明。而我们会重点分析无意重复,剖析背后的主要原因,并为有效避免重复和降低重复率提供方法。
无意重复的6个主要原因:
情形1:题目的核心要素类似,容易重复由于题目中包含的核心关键词在同一领域中很可能一样,因此如果研究内容和已发表论文的研究内容相似,那么就很可能出现题目高度重复的情况,如表11.1所示。
两篇论文研究的对象相似(Cold-Formed High Strength Steel是一种高强度钢材料,Cold-Formed Steel Tubular Sections是一种普通钢管),且测试条件都是高温(at Elevated Temperatures),只是把研究变量从材料属性(MaterialProperties)变成了力学属性(Mechanical Properties),因此两者结构相同,导致较大程度的重复。推荐阅读:发表的
sci论文出现错误如何去勘误?
情形2:研究背景相似,模仿后容易重复在引言的写作中,首先要在第一段介绍研究背景,这在两种情况下容易造成重复。在引言的第一段中描述和国际同行相似的研究背景。这时候,如果我们去模仿已经发表出来的同行论文,而且没有正确地改写,就容易造成重复。
情形3:综述当前研究成果在引言中,容易出现重复的第二个部分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概括。如果没有高度概括前人的研究成果,就容易出现短语结构和关键词重复的情况。
情形4:相同或相似研究方法,易重复如果我们的论文研究方法和国际同行类似,往往需要参考已发表论文中的方法和具体步骤。其中那些较为标准和通用的方法步骤往往可以被借鉴。如果我们没做好改写,就容易造成语句重复。
情形5:研究变量相似,结果易重复如果使用和已发表的论文中相同的试验或模拟方法,特别是和自己已发表论文中的实验方法相同,且测量的变量也相同,就会出现在论文结果部分使用和已发表论文结果部分相类似的句子结构去表达的情况。
情形6:无法和难以避免的重复目前的计算机查重算法将有固定表达的作者单位信息(Affiliations)、变量说明(Notations)、相对固定的致谢(Acknowledgement)、利益冲突申明(Conflict of Interest Statement)和道德申明(Ethical Statement)都纳入查重范围,因此这五部分一般都会被算作重复部分。不过大部分SCI期刊编辑都理解这些部分的重复,而且它们字数很少,因此不会对全文的重复率有大的影响。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scixiugai/34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