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开展矿山地质岩心钻探工作时,会受复杂的地质环境、施工技术水平、钻具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施工事故频发。这些事故不仅严重威胁人员生命安全,而且影响资源勘探效率和施工进度,不利于矿山地质钻探事业的稳健发展。因此,本文以施工中常见的事故类型为切入点,分析其发生原因,总结相关经验,并提出了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以帮助矿山企业提高事故应对能力。
关键词:矿山地质,岩心钻探,施工,事故,处理,认识
作为获取地下矿藏和岩石性质信息的重要手段,矿山地质岩心钻探在资源勘探工作中占据着重要比重。然而,施工过程会面临各种危险和意外情况,近年的事故发生频率也越来越高,会对人员安全、设备质量、社会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和破坏。因此,正确处理事故是保障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相关部门亟须正视问题,并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事故类型进行分类、总结,推行一些应对策略和措施,才能有效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
1矿山地质岩心钻探施工中的事故类型及产生原因
在对地质岩心进行钻探施工的过程中,随着钻探深度的不断增加,施工事故的发生概率也会随之提升,这不仅会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会直接影响到施工速度和质量,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现阶段,在矿山地质岩心钻探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孔内事故类型及产生原因如下。
1.1钻具断裂
钻具断裂是一种常见的事故类型,当施工人员未能合理设置钻进参数、出现操作失误、非均匀加速,或者使用老化或损坏的钻具时,可能会导致钻杆、钻具受到超过强度限制的冲击或扭矩,导致钻具断裂、脱落的情况发生。
在此期间,钻具质量的好坏是影响事故严重程度的关键因素。一方面,钻具的材质、制造质量及耐久性都会影响自身的性能和寿命,钻具存在材料质量低劣、焊接缺陷等质量问题,就会加大断裂事故发生的概率与严重性,甚至造成不必要的人员损伤。另一方面,长期使用的钻具很容易出现老化或磨损问题,并处于高负荷或恶劣环境下,钻具的强度和耐久性都会有所下降,没有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钻具,出现断裂的频率就会更高,危险系数也会更大。
1.2孔内坍塌
孔内坍塌是指在进行岩心钻探作业时,钻孔周围的岩层失去稳定性,导致孔壁崩塌或坍塌的一种事故现象,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风险和工程质量问题。目前,孔内坍塌的产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地质条件不稳定。由于地域差异较大,地质环境、条件也各有不同,岩层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也有所差异,在岩心钻探施工过程中遇到了弱结构的土壤或脆弱、松散的岩层,就更容易受到钻孔作业的影响,从而导致孔内坍塌。在特定环境中,若遇到地震、暴风雨等自然灾害,也会影响岩层的稳定性,引发坍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2)地质勘探不充分。矿山地质岩心钻探施工前,若未能对矿区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勘探调查,缺乏充分的地质数据支撑,可能会导致施工过程遇到意料之外的地质情况,增加孔内坍塌事故的发生概率与风险。除此之外,由于地质勘探方法和技术的限制,部分施工人员勘探获取的数据不一定准确,若未能及时进行分析和评估,导致计算不准确、考虑不周全,也会直接影响后续孔壁支护设计和施工,导致支护结构不足以稳定孔壁,引发坍塌事故。
(3)钻孔过程操作不当。施工过程中,若施工人员未能合理控制钻孔精度、速度或压力,使其超过岩石的承载能力和强度极限,都会增加孔内坍塌的可能性。例如,选择的钻孔直径过大,甚至超出地层的稳定承载能力范围,便会增加孔壁失稳与坍塌的风险;若钻进速度太快,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则会增加钻头对孔壁的冲击和摩擦力,导致孔壁的稳定性受到破坏,地层无法及时重新沉积,引发孔壁坍塌事故。
1.3吸附卡钻
随着地质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钻孔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吸附卡钻逐渐成为施工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孔内事故。不仅会导致钻杆断裂、钻头卡钻、钻井涌水等现象,还会导致提拉钻杆伸长滑动距离逐渐减小,并在泵压正常运行,未出现孔壁坍塌、岩屑沉积现象的基础上,造成钻具不能正常活动、施工现场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从而影响钻探工作的正常进行。目前,吸附卡钻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泥浆液柱静压力与地层压力的压差变化。岩心钻探施工中,通常会采用水基泥浆护壁法,泥浆液中含有铁离子物质,所形成的滤饼拥有负电力场,而钻杆表面附着的铁离子会影响正电荷的电力场,若二者之间存在一定距离或介质,便不会发生依附作用,若产生近距离接触,便会发生吸附现象,引发吸附卡钻事故。然而,虽说在运动钻杆时,水分子的存在会阻止滤饼与钻杆发生吸附现象,但当钻杆静止不动时,泥浆液柱的静压力与递增压力之间的压差会不断增大,而钻孔深度与压差还存在正相关关系。钻孔深度越大,泥压液柱所受到的地层压力也会加大,这会对钻杆产生侧向力,促使钻杆与孔壁的距离变得更近,从而引发吸附卡钻事故。
(2)钻孔偏斜,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所使用的钻具可能会出现钻头磨损、偏心、柱塞不平衡等质量问题,若钻探操作出现问题,则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侧向力,导致钻孔出现偏斜。此外,钻杆自重也会为孔壁下侧施加更大压力,致使其到达相互吸附范围,从而发生吸附作用,引发卡钻事故。
2矿山地质岩心钻探施工事故的处理方法
2.1钻具断裂事故的处理步骤和方法
(1)停止操作。遇到钻具断裂时,施工人员需要立即停止钻进操作,并及时切断供电和通风系统,组织人员撤离事故现场。
(2)更换断裂钻具。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技术人员需要对断裂钻具的位置和状态进行检查,并评估断裂程度,获取准确的事故位置,进而对断裂部分进行应急处理,并采取适当方式将断裂钻具捞取出来后,实行相对应的处理措施。
(3)恢复操作。施工人员选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顺利将断裂钻具打捞出来后,不仅要根据检查评估结果对钻具进行维修或更换,还应确保钻具的正确连接和必要的固定,并在经过检查、确认安全、做好整理记录工作后,重新进行准备工作,恢复正常钻进操作。
在处理期间,为了防止钻探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事故,保证安全性,相关施工人员在打捞断裂钻具时,不仅要事先了解断裂的具体位置、程度及周围环境情况,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制定出最佳的打捞策略和方法,还需要控制打捞过程,尽量避免二次损坏,才能为后续施工提供安全环境。控制打捞过程阶段,施工人员需要根据断裂钻具的长度、重量和位置选择合适的打捞设备和工具,按照明确的打捞计划和作业流程推进工作,并监控和控制打捞过程,才能有效规避安全风险。避免二次损坏阶段,施工人员需要合理操作,避免在打捞过程中对断裂钻具施加额外的压力、扭矩,或者出现过度拉扯、挤压情况,才能防止钻具进一步断裂或出现其他损坏。
2.2孔内坍塌事故的处理步骤和方法
(1)停止作业。事故一旦发生,需要立即停止钻探作业,必要时可以采取紧急撤离措施,将施工人员快速转移至安全区域。
(2)评估坍塌情况。工作人员在做好安全防护的基础上,需要对孔内坍塌情况进行评估,了解坍塌的范围、程度、形式以及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并根据事故发生原因和评估结果制定出对应的、科学合理的加固方案。
(3)清理孔内坍塌物。完成处理方案的设计之后,施工人员需要对孔道的坍塌物和泥浆进行清理,可以使用泥浆泵、吸尘器、抽水泵或其他适当工具将坍塌物排出孔道,以恢复孔道通畅与清洁,使其恢复到正常钻进的状态。
(4)加固孔壁。根据坍塌情况和孔壁状态,施工人员需要选择套管注浆、锚杆支护等适当的孔壁支护措施,以为钻探工作提供稳定的孔壁,防止进一步的坍塌和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在加固孔壁时,既可以选择使用固井材料进行加固,也能选择钢筋网或锚固加固,都能提供孔内稳定性,如果有需要,也可以进行补偿性支护。
(5)检查确认设备与场地安全,恢复作业。做好处理工作后,施工人员必须在重新作业前,进行详细的检查,并通过测量孔径、孔壁质量来验证孔壁的稳定性,以确保后续施工安全。而在恢复钻进操作之前,还需要重新评估作业计划,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方式,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2.3吸附卡钻事故的处理步骤和方法
2.3.1停止加钻作业
当钻杆被吸附后,施工人员首先需要停止作业,关闭钻机,保证现场施工安全。
2.3.2确认卡钻位置和原因
确认卡钻位置和原因有助于确定后续的处理方法和措施,而在确认期间,可以使用钻杆夹、绞车、吊车等设备进行卡钻物评估和清理。
2.3.3制定解钻方案并进行操作
根据不同的吸附卡钻事故原因和情况,施工人员可以制定相应的解钻方案,选择合适的方法。目前,处理吸附卡钻事故的常用方法有以下两种。
(1)强力起拔法。该方法可能会对钻具和孔道造成一定的冲击和应力,需要在使用过程中更加谨慎。当钻杆被吸附之后,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规范,使用稀泥浆进行大泵量循环,并准备起钻器、冲击器等起拔工具,以及升降机、千斤顶等专业设备,确保起拔工具的结构足够牢固,并具备足够的强力和控制能力,能够实现对钻杆进行上下蹿动操作,并逐步增加起拔力度和冲击力,才能成功解除卡钻。在确定卡钻具体位置后,施工人员可以将该位置定为起拔点,使用起拔工具向下施加冲击力,并根据卡钻性质、程度、孔道条件等因素控制大小,调整冲击力方向、角度和频率,以提高卡钻解除效率和安全性。当泥浆能够在孔内进行横向冲击,并在钻杆与滤饼形成微小间隙,逐步破坏吸附现象时,便能够成功减小钻具被吸附的面积和吸附卡钻的拉力,达到解除卡钻目的。
(2)碱水浴解卡法。该方法仅适用于特定类型的吸附卡钻问题,若强力起拔法未能起作用,便可以与此方法结合,解卡成功率也会更高。当发生吸附卡钻后,可以使用2%的纯碱水溶液进行水浴,并充分发挥碱水的重要效能,有效降低泥浆的黏附性,从而解除卡钻。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首先应准备碱水浴。目前常用的碱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而在配置碱水溶液时,不仅需要确保溶液的配置精确度,还要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溶液配比完成后,要确定浸泡时间,并将卡住的钻具部分完全浸入碱水溶液中,以为溶液渗透到卡钻处、软化吸附物或填充物提供便利。为保证浸泡效果,施工人员可以使用容器、桶或专用设备来容纳钻具和溶液,并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溶液的温度和浓度,以确保钻具能够与溶液充分接触,并保持稳定。浸泡结束后,施工人员要使用水或其他清洗溶液,对取出的卡钻部分进行适当清洗,彻底清除残留的碱水和吸附物,并对钻具和孔道状态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无卡钻和其他隐患,便可以重新开始钻进操作。
以某矿区发生的钻孔事故举例。该施工队在矿区采用绳索取芯钻探方法,成功完成了711.65m的煤堪孔,但由于连续下雨原因,测井人员未能及时赶到开展工作,施工人员决定继续作业。施工人员在提钻12m后停止操作,等待三天后开始循环冲孔,却发现泵压正常,但钻杆既不能上下移动,也不能进行回转操作。根据判断,确认发生了吸附卡钻事故。在事故处理时,施工人员先使用130kN的千斤顶进行强力提拔,没有效果,又增加55kN上提12h,再次使用强力起拔法仍没有效果,便配制2%纯度的纯碱水溶液,实施碱水浴解卡法。浸泡纯碱水16h后,施工人员再次使用千斤顶120kN强力提拔,最终顺利解卡,成功解决事故问题,推进了后续探勘工作。
2.3.4完成解钻工作,恢复钻进操作
成功解除卡钻后,施工人员仍需对钻具和孔道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清理工作,确保没有残留物或其他安全隐患,并重新评估作业计划,事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方能恢复钻进操作。
通过这些方法的落实,可以有效解决矿山地质岩心钻探施工中的常见事故,并为地质钻探事业的健康发展与推进奠定基础。
3矿山地质岩心钻探施工事故的预防措施
3.1加强对钻具的质量管理
钻具质量是引发矿山地质岩心钻探施工事故的关键因素,若要从根本上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相关施工单位就需要加强对钻具的管理,并在采购、使用、维修、保养等方面做好工作,确保钻具质量符合质量要求。因此,采购人员不仅要在购买和选择钻具时进行严格检验,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合作,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钻具在规格、型号、性能、质量等方面都符合实际施工需求,也要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管理制度,做好润滑、清洁、紧固连接等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并加强对钻具的故障排查,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部件,方能确保钻具的安全可靠性,为后续施工提供更好的质量保证。
3.2建立健全的钻探规范条例
在施工单位中,制定科学、健全、合理的制度有助于规范施工行为,确保施工操作的有效性,同时减少钻探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建立健全钻探规范条例时,需要明确各项工作的要求和标准,并对钻探的勘探调查要求、具体作业流程、安全措施、风险评估、队伍管理、应急处理要点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并建立相关的监督评估机制与奖惩机制,以确保施工操作的合规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3加强对先进技术的重视与应用
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工艺,可以提高钻探施工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这不仅能及时应对事故问题,还能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例如,通过利用远程监控系统和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实时监测钻探作业情况和工作参数,并根据数据的准确分析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安全隐患,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和事故风险。
4结语
矿山地质岩心钻探施工事故的正确处理,正逐渐成为确保施工安全、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环节。通过更换断裂钻具、加固孔壁、碱水浴解卡等方法,可以有效处理现存事故,而通过加强对钻具的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的钻探规范条例、加强对先进技术的重视与应用等预防措施,则能提高施工安全性和效率,为矿产资源开发提供保障。然而,矿山企业还应不断探索新的钻探工具和技术手段,才能为资源开发创造更优质的条件与发展环境。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ligonglunwen/78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