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本文对(赣北) 香炉山钨矿西部外围地区的地 质特征及深部找矿前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该地区的地质 背景、矿体特征和深部找矿潜力的分析,为进一步探索该 地区的钨矿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香炉山 地区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特征和丰富的矿体资源,其地质 背景对钨矿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深部找矿 前景分析显示,该地区存在较高的矿化潜力,并提出了相 应的勘探方法和评估指标,为深入开展该区域的找矿工作 提供了参考。
钨是一种重要的工业金属, 广泛应用于钢铁、电子、化 工等众多领域。(赣北) 地区作为一个重要的钨矿资源富集 区域,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和战略意义。因此,深入了解 (赣北)地区钨矿地质特征以及找矿前景对于资源开发和经 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钨矿资源的日益稀缺和市场 需求的增加, 对钨矿的深部开发和利用成为当务之急。
1 香炉山地区的地质背景
香炉山钨矿位于江西省修水县城北西 35km,北与 湖北通山县毗邻,属港口镇管辖。矿区面积 5.3km2.地 理坐标为东经 114° 21′ 19″ ~ 114° 23′ 13″,北纬 29° 17′ 00″~ 29° 18′ 02″。该地区是一个重要的钨 矿产区,拥有丰富的钨矿资源。香炉山地区的地质背景对 钨矿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将详细介绍该 地区的地质背景。
1.1 地质构造特征
香炉山地区位于XX地块(或某个构造单元),受到多 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复杂的地质构造特征。主要构 造类型包括断裂带、褶皱带和岩浆岩体。
断裂带是该地区最显著的地质构造特征之一。香炉山 地区经历了多期断裂活动,形成了广泛分布的断裂带。这 些断裂带的发育程度、断裂类型和断裂带内的岩石变形程 度不尽相同, 对矿床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褶皱带是另一个重要的地质构造特征。该地区的褶皱 带形成于古老的构造运动,表现出不同的褶皱形态和规 模。褶皱的形成使得地层产生了弯曲和抬升,为矿化流体 的运移和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外,香炉山地区还存在着一些岩浆岩体,主要包括 花岗岩、闪长岩和斑岩等。这些岩浆岩体是地壳深部物质 上升和熔融形成的产物, 对矿床的形成和成矿作用有着重 要的影响。
1.2 区域地质演化历史
(1)前寒武纪。在古老的前寒武纪时期,该地区经历 了基底岩石的形成和古老地层的沉积。这些基底岩石包括 变质岩、花岗岩和片麻岩等。
(2)寒武纪至奥陶纪。在寒武纪至奥陶纪时期,该地 区发生了强烈的造山运动,形成了一系列褶皱和断裂带。 这些构造运动导致地层的抬升和变形, 形成了复杂的构造 格局。同时, 岩浆活动也较为活跃, 形成了一些岩浆岩体, 如花岗岩和闪长岩等。
(3)志留纪至泥盆纪。在志留纪至泥盆纪时期,该地 区进一步经历了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形。岩浆活动产生了一 些火山岩和侵入岩体, 为后续的矿化作用提供了热液和物 质来源。同时,断裂带和褶皱带的发育加剧了地层的变形 和破裂, 为矿化流体的运移和富集创造了条件。
(4)石炭纪至二叠纪。在石炭纪至二叠纪时期,该地 区经历了再次的构造活动和岩浆活动。构造运动导致了地 层的抬升和变形,形成了更为复杂的断裂带和褶皱带。岩 浆活动产生了一些辉绿岩和斑岩等岩浆岩体。
通过对香炉山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和区域地质演化 历史的分析, 可以发现该地区的多期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 为钨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来源和构造控制条件。 断裂带和褶皱带的发育为矿化流体的运移和富集创造了 通道和空间, 而岩浆岩体则为矿化作用提供了热液和物质 来源。因此,香炉山地区的地质背景对钨矿资源的形成和 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
2 香炉山钨矿西部外围矿体特征
形坪矿段位于矿区西部,香炉山—太阳山背斜倾伏 端,属相邻香炉山钨矿矿体的西延部分。形坪矿段南起 7 线, 北至 250 线, 全长 2100m, 东西宽 1200m, 24 线~ 28 线范围为首采区段。共有圈定工业矿体 40 个,其中 5 个主 要矿体(1W、1W-3、5W、6W、7W),7 个次要矿体, 单线 单工程矿体28 个。矿石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白钨矿, 少量为花岗岩型白钨矿和磁黄铁矿型白钨矿。
2.1 香炉山钨矿床矿体特征
1W。产 于 接 触 带 上,分 布 在 0 线 ~ 24 线,埋 深 40m ~ 300m, 矿 头 标 高 658m ~ 358m, 矿 体 走 向 长 1250m,倾斜长 576m。矿体产状与香炉山倾伏背斜协调, 北东扬起,西南倾伏,倾伏角 10° ~ 25°, 局部略小或略 大。根据矿体厚度等值线可知,矿体沿走向,中部最厚, 往北东、南西变薄 ;沿倾斜方向,轴部最厚,向翼部逐渐 变薄, 轴部厚度在 6m ~ 45m 间变化, 平均25.83m ;南东 倾斜部分, 厚度在 0.44m~ 23.41m 变化, 平均 9.06m。
5W、6W、7W。产于分支岩体接触带上,构成一组 近乎平行的矿体。分布在 18 线以西,直至洞下区域。在 香炉山钨矿采矿权范围内,矿体埋深 140m ~ 410m,矿 头 标 高 563m ~ 200m。走 向 长 300m ~ 350m, 倾 斜 长 65m ~ 290m, 平均 174m, 厚0.60m ~ 10.13m, 平均4.31m。 向北西倾斜, 倾角 30° ~ 65°。
2.2 形坪矿段矿体特征
形坪矿段位于香炉山—太阳山背斜的西倾伏端与北东 向徐家岭次级背斜构造的复合部位。矿段内发育香炉山钨 矿采矿权范围往外围延伸的 1W、5W、6W、7W 四个主要矿 体,以及新发现的 1W-3和 14W两个矿体。矿体主要受岩体 与围岩接触带控制, 其产状基本与岩体接触带形态一致。
根据矿体厚度变化可知,由香炉山矿区往外围形坪矿 段延伸,1W矿体厚度突然变小,5W、6W矿体厚度逐渐变 小、品位变低 ;7W矿体在22线~ 28线与 188线~ 190线 较发育, 矿体厚度大、品位富。
1W。矿体资源量规模较小,WO3 量 4949t, 矿段资源 量占比 15.8%。矿体赋存于岩体正接触带,其形态、规模 完全受岩体接触带控制,矿体呈似层状。主要分布在 24 线~ 30线,矿体呈北北东向展布,矿体走向长 1400m,倾 斜延伸200m ~ 400m。
矿体倾伏角平缓 5° ~ 20°, 埋深 62m ~ 284m,矿 头标高 533m ~ 323m。香炉山采矿权内20线~ 24线,1W 矿体厚大 15m ~ 35m,矿体连续性好。由于岩体往西倾 伏,矿体延伸至形坪矿段厚度明显变薄,一般小于2m,平 均 3.76m,厚度变化系数为 147%,属厚度不稳定矿体 ;品 位一般 0.10% ~ 0.50%, 平均品位 0.41%, 品位变化系数 116%, 属组分较均匀矿体。
5W。矿体规模一般,WO3 量 4731t, 矿段 资源量 占 比 15.2%。矿体呈似层状,矿体受接触带控制,走向倾 向上延伸较稳定,主要分布在 24 线 ~ 190 线,走向长 1150m, 倾斜延伸 60m ~ 210m, 倾伏角 5° ~ 55°, 埋深 166m ~ 490m, 矿头标高 446m ~ 15m。矿体延伸至形坪矿段西部, 厚度为 0.47m ~ 11.84m, 平均 3.71m, 厚度变 化系数为 88%,属厚度不稳定矿体 ;平均品位 0.45%,品 位变化系数 105%, 属组分较均匀矿体。
6W。矿体规模一般,WO3 量 4239t,矿段资源量占比 13.5%。矿体呈似层状,局部透镜状,矿体受接触带及层 间破碎带控制。矿体连续性较差,走向倾向上延伸不稳 定。主要断续分布在24线~ 30线与 186线~ 188线,走向 长 1100m, 倾斜延伸 60m ~ 130m, 倾伏角 27° ~ 56°, 埋深 218m ~ 492m, 矿头标高 426m ~ 104m。矿体厚度 不稳定, 为 0.7m ~ 16.27m, 平均 3.57m, 厚度变化系数为 101%,属厚度不稳定矿体 ;平均品位 0.92%,品位变化系 数 125%, 属组分较均匀矿体。
7W。矿体规模最大,WO3 量 10457t, 矿段资源量占 比 34.5%。赋存于岩体坳部下接触带,矿体形态、规模受 岩体接触带控制,受岩体侵蚀,矿体边界线呈不规则的波 浪状。矿体分布于24线~ 190线,走向延伸稳定,走向长 1500m, 倾斜延伸 40m ~ 200m。在 24 线~ 180 线矿体呈 似层状, 倾向延伸 150m ~ 200m ;182 线~ 190 线矿体形 态较复杂呈透镜状,倾向延伸较小 40m ~ 100m。矿体倾 伏角变化较大 8° ~ 55°, 埋深244m ~ 585m,矿头标高 411m ~ -38m。根据矿体厚度品位等值线可知,7W 矿体 厚度变化较大, 在24线至28线矿体厚度稳定, 30线~ 184 线矿体不连续,188 线~ 190 线矿体厚度最大。矿体厚度 为 0.6m ~ 33.22m, 平均 5.20m, 厚度变化系数为 116%, 属 厚度不稳定矿体。矿体品位较富,平均品位 0.64%,多段 品位达到 1.0% 以上,品位变化系数 105%,属组分较均匀 矿体。
14W。为新发现的花岗岩型白钨矿矿体。矿体规模 一般,WO3 量 800t,资源量占比 2.6%。矿体赋存于花岗 岩内,热液蚀变较强,主要有云英岩化、硅化,白钨矿 颗粒较大,呈稀疏浸染状,伴有较强的磁黄铁矿化。矿 体分布于 186 线至 190 线,走向、倾向延伸有限,走向长 330m, 倾斜延伸 50m ~ 180m, 埋深 560m ~ 680m, 矿头 标高 -51m ~ -142m。矿体形态复杂为透镜状,厚度变化 不稳定, 186 线~ 188 线矿体厚度较小 4m ~ 5m, 190 线 ZK1904 孔揭露矿体厚度达 19.36m(品位 0.55%)。矿体品 位为 0.13% ~ 0.55%, 平均品位 0.36%。
1W-3.矿 体 规 模 一 般,WO3 量 3047t, 资 源 量 占 比 11%。矿体分布在形坪北侧 220 线 ~ 250 线范 围,受接 触带及层间破碎带控制,矿体呈似层状,走向倾向延 伸 有 限, 走 向 长 300m, 倾 斜 延 伸 48m ~ 230m, 埋 深 100m ~ 178m, 矿头标高 235m ~ 110m。矿体厚度较小, 1m ~ 4.6m, 平均 3.26m, 厚度变化系数为 48%, 属厚度变化稳定矿体 ;平均品位 1.41%,品位变化系数 92%,属组 分较均匀矿体。
3 深部找矿前景分析
深部找矿是针对矿产资源的深层潜在区域展开勘探 和开发的重要工作。基于对香炉山钨矿西部外围地质特征 和矿化特征的研究,结合已有的地质资料和勘探数据,对 该区域的深部找矿前景进行分析。重点关注地质构造特征 分析、矿化带延伸预测、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应用以及矿石 资源潜力评估等方面。
3.1 地质构造特征分析
地质构造是地球表层及其深部的岩石和岩石圈的形 成、变形和破裂的过程。在香炉山地区,分析该区域的构 造演化历史、构造类型以及构造对矿化的控制作用。通过 研究不同构造类型的分布和演化过程, 可以揭示构造对深 部找矿的影响, 进而指导勘探工作的展开。
综合利用地质调查、地震数据和地质剖面等资料,分 析该地区的构造特征,包括断裂、褶皱和岩浆活动等。通 过对断裂类型、断裂带的分布和变形特征的研究,可以揭 示构造对矿床形成和矿化带展布的控制作用。此外,还将 探讨构造演化历史对矿床成因和矿化带分布的影响, 以进 一步理解深部找矿的潜力和方向。
3.2 矿化带延伸预测
矿化带是矿床集中分布的区域,研究其延伸方向和范 围对深部找矿具有重要意义。在香炉山地区,根据已知的 矿化带分布规律和区域地质特征,进行矿化带的延伸预 测。通过分析矿化带的空间展布、形态特征以及与地质构 造的关系, 可以推测矿化带在深部的延伸方向和范围。
此外,地球化学分析也是预测矿化带延伸的重要手 段。通过对岩石样品和矿石样品的元素含量分析,可以寻 找元素的空间异常和变化趋势, 进而揭示矿化带的延伸方 向和范围。地球物理方法,如重力法、电磁法、地震勘探 等,也可以提供矿化带延伸预测的有力工具。这些方法可 以探测地下的物理性质变化,如密度、电性和波速等,从 而识别矿化带的延伸方向和范围。综合利用地质、地球化 学和地球物理数据,将进行矿化带的延伸预测,并提供针 对深部找矿的可行性和方向性建议。
3.3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应用
矿产资源潜力评估是深入了解矿产资源的丰富程度、可采性和经济价值的关键步骤。在香炉山地区,根据已有 的地质调查数据和勘探成果, 综合评估该区域的矿石资源 潜力。
首先,收集和整理该地区的地质调查报告、岩石样品 分析数据以及历史勘探成果等资料。通过对矿床的规模、 品位以及成矿物质的类型和含量等方面进行分析, 可以初 步评估矿床的丰富程度。
其次,综合考虑地质构造特征、矿化带分布规律以及 勘探数据的可靠性等因素,进一步评估矿石资源的可采 性。这包括考虑矿床的地质条件、矿石赋存形式、开采技 术和成本等因素,以确定矿石资源的经济价值和可开发 程度。
最后,利用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矿产资源开发方案和 规划, 以最大程度地实现矿产资源的价值。
3.4 矿石资源潜力评估
地球物理勘探是深部找矿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在 香炉山地区, 探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 前景,并提出合理的勘探方案。电磁法是一种常用的地球 物理勘探方法,通过测量地下电磁场的变化,可以识别矿 化带的存在和空间分布。地震勘探是另一种重要的地球物 理勘探方法,通过观测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特性,可以揭 示地下岩石的物理特性和结构, 从而推断潜在的矿化带。
此外,重力法、磁法等地球物理方法也可用于深部找 矿的勘探工作。
4 结论
综上所述,香炉山钨矿西部外围地区具有丰富的地质 特征和潜在的深部找矿前景。通过深入了解地质背景、矿 体特征和深部找矿潜力的研究, 可以为该地区的钨矿资源 的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然而,还需要进一步开展综 合性的地质调查和勘探工作, 以全面了解钨矿资源的分布 和潜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同时,还需要加强环境 保护和资源管理,确保钨矿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实现 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局面。相信通过持续的研究和 努力, 香炉山地区的钨矿资源将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国家 资源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ligonglunwen/73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