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白银厂是我国重要的铜金属产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采,资源已逐渐枯竭,严重制约着矿山的生产与发展,寻找新 的资源储量是地质工作者的紧迫任务。本文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以“矿体的类比”为找矿思路,由已知矿体的地质特征类比寻找 凤凰山矿段的深部找矿前景,通过对白银厂火焰山矿床凤凰山矿段上部的地质构造、矿化蚀变带、矿体特征分析研究,认为矿 体在 1708 米标高以下仍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关键词 :凤凰山矿段 ;地质特征 ;矿体类比 ;地质调查工程
白银厂位于白银市以北 13km 处,行政区划属白银区白银 市,是我国重要的铜金属产地。上世纪40 年代, 以矿床类型对比 研究的探矿理论, 分析出矿区地层为变质火山岩系, 以铁矿假设 铁帽,确定该类矿床类比为“西班牙里奥延托式黄铁矿型矿床”, 实现该区域找矿思路上质的飞跃和突破,使白银厂成为我国曾 经最大的铜多金属矿床。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采, 可采资源逐渐 枯竭。为解决这一严峻问题, 笔者通过广泛开展的地质找矿勘查 工作,对凤凰山矿段以往地质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应用“矿床 类比”转变为“矿体类比”的找矿思路,认为矿体在 1708 米标高 以下沿倾向方向仍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该思路对矿山下一步 地质找矿奠定了指导意义。
1 地质概况
1.1 区域地质
白银厂位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东段,其南为中祁连隆起 带,北为阿拉善地块(图 1),具有多旋回的构造特征,构造样式 多样,区内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矿床(点)分布广泛,探明 工业矿床大型两个、中型一个、小型一个,为我国典型的祁连山 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形成大、中型矿床的地质背 景和基础条件。
(1)地层。区域内地层自寒武系至第四系亦有出露,中上志 留统及上白垩统地层,但其中缺失了上寒武统 ;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 主要以不整合关系接触。
(2)构造。该段构造较为发育,断裂构造为先导,线性构造 较为清晰, 岩浆活动源自断裂, 形成火山构造、褶皱构造。
(3)岩浆岩。区段内岩浆活动频繁,超基性、基性侵入岩及 超基性、基性熔岩(富含 Cu、Pb、Zn、Ni、Cr、Ti、V、Sr、Be、Li、 Sc、Mo、Nb 等元素)、长英质和铁镁质双峰式火山岩 ( 富含 Cu、 Pb、Zn、Au、Ag、Mn 等元素) 及中酸性侵入岩(包括花岗闪长 岩、石英闪长岩、斜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均富含 Cu、Pb、 Zn、W、Mo、Bi 等元素) 发育广泛,沿华北板块西南边缘、北祁 连北缘、南缘, 中祁连南缘, 柴达木北缘等深断裂展布。
(4)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白银地区 1:20 万区域化探水系 沉积物测量Au、Cu、Pb、Zn、Ag等元素异常在白银厂折、火矿 区以及铜厂沟区域高度聚集,Au、Ag、Zn 元素在矿区形成多个 高值异常呈环状分布于矿区外围,为白银厂大外围找矿提供了 重要的信息,Co-Ni-Cr-V-Ti-P组合异常与磁场高值异常区基本 吻合, 反应了矿田偏基性岩性的分布, 对找矿预测有重要的指示 意义。
1.2 矿床地质
(1)地层。凤凰山矿段是火焰山矿床东延部分,矿区范围内 出露地层为中寒武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岩层。岩石分布具有对称 性, 以石英角斑凝灰岩为中心向南北两侧对称分布, 即中部为石 英角斑凝灰岩→层凝灰岩→石英角斑凝灰熔岩→细碧玢岩。火 山岩主要有石英角斑凝灰岩(Mπ3)、石英角斑岩(Mπ1)、石英角 斑熔岩(Mπ2)、细碧岩(Mβ)、细碧玢岩(Mφ);沉积变质岩主 要组成为凝灰质千枚岩(Mpπ)、黑色及碳质千枚岩(Mpc)、硅质 岩(GT)、大理岩(ML)、变质砂岩(MS)。
(2)构造。矿区构造主要有火焰山 - 凤凰山短轴背斜,矿床 位于背斜中部。矿体产出与该褶皱构造有着密切的空间关系, 含 矿层均为次一级背斜核部石英角斑凝灰岩。矿床附近的主要断 层为房子沟一线的F1 断层,该断层从矿区上盘沿N80° E 方向 通过,为一平移逆掩断层,为成矿后断裂。矿体北部中基性火山 岩与酸性火山岩、千枚岩接触带上的F2 断层, 走向N78° W。
(3)围岩蚀变。矿内矿化蚀变普遍发育,并在东西两端分别 形成火焰山 - 凤凰山蚀变带和小铁山 - 四个圈 - 铜厂沟 - 拉排沟 - 缸沟蚀变带(小四蚀变带)。大量的勘探和研究工作资料表明, 小四蚀变带在地表蚀变现象不甚发育,但两个蚀变带内的所有 矿床均表现为巨大的无长石强蚀变带所包围,与成矿相关的蚀 变作用主要有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硅化、绿帘石化、富镁绿泥 石化、红金石化、重晶石化等。
(4)矿床赋存规律。矿床产于古火山活动中心区域,古火山 隆起中的次级火山构造、火山管道及附近的裂隙系统控制矿床、矿体的分布 ;矿床的岩性控制因素非常明显,赋存于呈带状分布的石英角斑凝灰岩层中, 石英角斑凝灰岩层为该矿的含矿带 ; 矿床范围内发育有广泛、强烈的围岩蚀变, 矿体的赋存部位与围 岩蚀变的种类、蚀变分带及蚀变组合有密切关系, 矿体赋存于强 烈的绢云母化带部位, 绿泥石化与铜矿体密切联系。
(5)矿床成因。总结前人对该矿床的成因认识,对于该区域 笔者倾向于变质喷发 - 沉积矿床观点,其原因是 :火焰山 - 折腰 山(深部) 铜矿产于变质火山岩系中,二者在空间、时间上关系 密切 ;矿床产于一定喷发期, 一定层位, 矿体呈似层状 ;矿床产 出与一定的岩石组合有关,主矿体位于矿带上盘不同岩性的接 触带附近,显示矿床与特定的喷发沉积旋回有关 ;矿体与围岩 一同接受了区域变质作用,二者产生同形弯曲和小揉皱 ;矿体 内未有热液充填、交代残余形成的夹石, 而可以见到薄且相对稳 定,产状与矿体、围岩一致的凝灰岩夹层。
1.3 矿体地质
火焰山矿床凤凰山矿段为黄铁矿型多金属矿,矿体富含锌、 铜、银、金等,位于短轴背斜的核部,成带状分布,以条带状为 主、以少量浸染矿为辅,它们均构成东西向 - 北西西的主矿带。 矿体形态复杂,块状矿体因其矿物组成与围岩及浸染状矿体明 显不同,易于辨别,主要呈不规则透镜状、扁豆状及脉状等,分 支复合、膨胀狭缩现象较为明显。矿体围岩具有强烈的硅化、绿 泥化石, 近矿围岩蚀变尤为强烈。
矿石中金属硫化物主要以黄铁矿、黄铜矿为主,次为闪锌 矿、方铅矿、黝铜矿、磁黄铁矿、毒砂、方铜矿等 ;微量矿物有 自然金、金银矿、硒、碲的一些矿物 ;矿石主要有益组分为铜、 锌。矿石主要结构有晶粒结构、充填交代结构(脉状及网脉状结 构、骸晶及半骸晶结构、残余结构、交代文象结构、交代次文象 结构、交代假象结构)。
2 主元素分布特征
锌、铜元素的富集特征 :1861米标高以下主要以铜、锌矿为 主,富含银、金、铅等多金属硫化矿, 上富下贫, 下盘铜富上盘锌 富。含矿母岩为石英角斑凝灰岩, 受破碎带控制。矿体平行排列, 形态复杂, 分支、复合、尖灭再现现象严重和围岩呈突变关系。
金、银的富集特征 :1861m水平以上的氧化带, 是铜、锌、金、 银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经表生风化淋滤作用而形成的,原岩为石 英角斑凝灰岩,金、银在淋滤富集带中的分布不均匀,风化矿物 成分为石英 - 重晶石、硅质和硅质 - 石膏颗粒体, 黄钾铁钒、氢氧 化铁、二氧化硅变种,自然硫、次生硫化物、硫酸盐、自然金和 银。金银的析出是在氧化带形成的晚期阶段, 浅部破碎淋滤带中 赋存有一定含量的金、银, 成矿前景较好。
硫化物富集特征 :矿体中硫的同位素以富含重硫为特征, 最主要是以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及多金属硫化物形式赋存, 其中黄铁矿分布较为广泛,矿体硫化物和硫同位素主要组成基 本接近, 平均值为4.68%。
3 找矿前景分析
矿区受白银古火山隆起构造控制,矿床成群成带出现,每个 矿床都有几个规模较大的主矿体 ;矿床均产于古火山活动中心周 边,各矿床,特别是近火山口矿床,其上下盘围岩、甚至含矿岩石 本身,均见火山角砾、次火山岩和火山集块岩 ;矿床的水平和垂 直分带现象较为明显,近火山口相为铜型,过度或远火山口相为铜锌铅型, 再到锌铅型;矿床中心部富铜、四周主要为锌、次为铅。
白银厂凤凰山、折腰山矿段矿体多呈透镜状、似层状及扁豆状,上部为块状,中部为浸染状,下部为网脉状。矿体在平面上多呈雁列式排布, 在剖面上多呈平行条带状陈列。以往矿床铜多 金属资源调查及数据分析, 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如 :部分探槽工 程位置测量有偏离现象 ;部分采样分析数据前后不一致,可靠 性不高 ;金、银赋存状态的论述及金、银矿物的鉴定只是以重砂 资料论证的,没有做金银的光、薄片鉴定和电子探针扫描工作, 所以其可靠程度亦较低 ;对次生蚀变带的研究程度偏低,对下 部次生富集带的情况未作研究,所圈出的金银矿体的下部是推 断的,没有工程控制。本次通过整理研究以往地质资料,进一步 对矿区内地质、地球化学异常、矿产勘查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 认为凤凰山矿段与折腰山矿段具有相似的地质成矿条件。
凤凰山矿段属细碧 - 石英角斑岩系属偏碱性火山岩系,从酸性至基性的岩石类型均有发育, 各占相当比例, 具有“准双峰式” 特征。是重要的成矿条件,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富钠富水的火山岩浆有助于深部物质向浅表部的转移, 该种深部分异与上侵喷发,有利于深源矿质相对集中于地壳浅 表部火山堆积体,为火山喷发期后喷气阶段的含矿热卤水提供 矿质重要来源。
(2)岩浆房、火山喷发中心,次火山岩体的分布为深部物质 来源,火山喷发后期伴随的热液活动可能使围岩的含多金属值 进一步增高,后期,构造断裂活动和晚期岩浆活动,使深部含矿 物质热液在地表水参与下运动,汲取围岩中的其他多金属成分, 沿火山口边缘破碎带进行交替充填, 最终聚集成矿。
(3)岩性的酸性端元石英角斑凝灰岩是矿体的主岩。而酸性 端元的石英角斑凝灰岩中会有明显流变特征的基性端元熔岩条 带,酸性端元中见基性端元的岩墙及其边缘的机械混合带和成 分过渡带, 矿体和围岩界限清晰。
(4)近矿围岩强烈蚀变带构成了无长石带,无长石带的岩石 是绢云母石英片岩,石英绢云母片岩,矿体即产于其中,无长石 带中的绿泥石化地段, 常是富铜矿体存在的场所。
在折腰山矿段生产开拓及地质探矿工作中,利用矿山现有 开拓系统对凤凰山矿段 1595m 标高进行了坑道探矿,经地质编 录取样、矿体圈定及矿体赋存特征分析, 该标高矿体与上部矿体 赋存条件、构造特征等类似。因此,凤凰山的下一步地质找矿重 点应参照折腰山矿段深部找矿成果,围绕凤凰山矿段现有矿体 的垂向分布规律, 在凤凰山矿段 1708m标高以下进行地质找矿。
4 结论
资源枯竭型矿山的深边部地质找矿是老矿山走出困境、焕发 新春的重要途径。已有探矿理论对探矿工作有巨大的指导作用,矿 山应根据自身的地质情况不断完善新的探矿理论。本文参照折腰 山矿段地质找矿成果,分析了凤凰山矿段的地质构造、矿化蚀变特 征、矿体特征, 将“矿床类比”转变为“矿体类比”,由折腰山矿段已 知矿体的地质特征类比凤凰山矿段的矿体特征, 寻找凤凰山矿段深 部找矿前景,通过对凤凰山矿段 1595m标高施工的 1条探矿工程及 对矿体的揭露情况,认为在凤凰山矿段矿体向深部有进一步的延 伸,在 1708m标高以下仍具有良好地找矿前景。
参考文献
[1] 何国琦和左国朝 .1990. 北山板块构造及成矿规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 王䶮明,1997《白银大型露天转地下开采研究与实践》,《世界采矿快报》杂志 出版社 .
[3] 李军民、张彦明等,2017《白银矿田探矿理论的思考与实践》, 全国地质论文 比赛二等奖 .
[4] 焦学尧、樊小龙、马锦龙等, 2016 甘肃厂坝铅锌矿床黄铁矿流体包裹体He-Ar 同位素体系 .
[5] 原地质部 641 队 ,1956《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厂矿区储量计算结果报告书》[B].
[6] 杨明岭、张国荣等,2013 甘肃省白银市火焰山—折腰山铜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ligonglunwen/34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