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对矿山资源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大。因此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国家高度关注其开采流程。矿山开采过程可能受到周围地质条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矿山地质灾害问题,从而影响绿水青山建设。因此必须加大对矿山地质灾害的研究力度,并采取全面治理措施,确保矿山开采和绿水青山建设共赢。在针对矿山进行开采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地面坍塌、坑道突水以及瓦斯突出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还会对整个矿山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形成原因,探究相应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治理;绿水青山;共建
目前我国城市污染较为严重,并且对矿山资源的开采力度也在逐渐增大,这对矿山周围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为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号召,必须在矿山资源开采的过程中实现绿水青山建设,以保证既能满足国民对矿山资源的需求,又能降低对矿山周围环境的破坏程度。负责矿山开发的企业应明确矿山地质灾害发生后需要采取的治理措施,并在尽可能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地质环境管理工作和矿山企业的经营效益有密切关系,因此在加大环境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相关资源的开采,为我国环保工作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
1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表明,当前导致矿山地质灾害出现的主要原因有采矿技术、矿山规模以及矿产种类等,同时还与矿山所处位置具有较大联系。因此,必须先明确矿山地质灾害的具体类型,并根据其灾害类型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全面分析。矿山地质灾害根据不同分类包含的种类也有所区别。例如,按时间关系分类,可以分为缓发性的矿山地质灾害和突发性的矿山地质灾害。突发性矿山地质灾害造成的影响更大,例如瓦斯爆炸、矿坑突水等。如果出现瓦斯爆炸问题,不仅会严重影响矿山开采人员的工作安全,还会对整个山体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破坏。如果出现矿坑突水问题,将会严重影响整个矿山作业进度,给矿山企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缓发性矿山地质灾害所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例如环境污染问题以及采空区地面变形问题等。为了满足现阶段国家制定的绿水青山建设方案,必须加大对缓发性矿山地质灾害的关注力度,并保证在矿山资源开采完成后对地面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同时,要针对环境污染问题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确保能够在矿山资源开采的过程中加大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力度,进而满足国家制定的资源开采环保工作要求。
还可以按照空间关系进行相应的分类,根据空间的分布情况,可以将其分为岩土体变形灾害类型、地下水位改变灾害类型以及矿体内因造成的灾害类型等。首先对岩土体变形灾害类型进行分析,在矿山资源开采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采空区出现地面塌陷问题,同时在采矿区域周边也可能会导致边坡出现失稳现象,进而发生滑坡。在坑内进行爆破的过程中,可能会对矿山本体造成一定的冲击,进而导致矿山出现地震。岩土体变形灾害主要和矿山资源的开采作业流程具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应对矿山地质灾害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采矿区域管理标准执行,并且要尽量保护山体的完整性和边坡的稳定性。其次对地下水位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如果出现矿坑突水问题,因为其规模相对较大、突发性强,所以可能会导致出现严重的后果。因为地下水位的变化,可能会对矿坑内部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并且还会对矿山开采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在采矿和选矿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废弃物质,可能会影响当地的山体环境,并且会造成整个山体的水土流失,严重时还可能会导致山体出现沙化和盐渍化问题,以及地下水断流问题等,所以必须要针对地下水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并且明确现阶段在选矿和采矿过程中的相关标准,要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采矿要求,避免对矿山的稳定性及安全性造成严重的影响。最后对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问题进行分析,由于矿体在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瓦斯爆炸现象,对矿体内部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所以必须要在选矿和矿物质资源开采措施选择的过程中对瓦斯爆炸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同时在矿山开采时还可能会出现地热灾害以及矿坑火灾等,为了避免对工作人员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应该事先对矿体内因可能引起的灾害进行全面分析,并且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总而言之,目前在矿山地质灾害发生以后,其类型相对较多,并且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以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明确矿山地质灾害的具体类型,以及通过对相应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完善的治理措施,进而既满足矿山企业对工作人员保护的需求,又要满足国家制定的绿水青山共建方案。
2矿山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分析
当前由于矿山地质灾害的种类相对较多,所以必须要明确其发生的原因,并且针对其成因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在针对矿山地质灾害成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首先对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当前由于我国在矿山资源开采的过程中,科学技术水平相对有限,导致采矿活动一般会处于地球的表面以及相应的岩石圈。在进行矿山资源开采之前,由于岩石圈和地球的表面会长期处于平衡的状态中,通过矿山资源的开采过程可能会对地球表面以及岩石圈之间的平衡状态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进而导致引发矿山地质灾害。由于采矿环节需要对大量的岩石位置进行移动,因此在矿石和岩石挖出的过程中可能会对地球表面的稳定性造成破坏。同时,由于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在进行采矿作业的过程中,一般还会使用钻采露天开采以及坑采的方式,进而可能会对地球表面内部的有机体造成破坏。打破了地壳原有的平衡状态,可能会对地壳内部的相关物质造成影响,进而使其稳定性发生变化。由于采矿活动是当前导致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最根本原因,必须要对采矿活动的作业流程进行全面分析,并且要明确采矿的规范及标准。为了更好地获得矿体资源,需要对采矿完成以后的坑底积水进行相应的清理,这样可能会导致地球表面的地层出现漏水现象,进而使地球表面中的地下水平衡性遭到破坏。针对此问题,必须要明确其开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尽量降低对地下水的破坏作用,保证山体中生态环境的稳定性,进而为还原绿水青山奠定基础。同时,不合理的开采过程还会导致瓦斯爆炸以及矿坑突水问题,对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针对客观因素应该制定合理的治理措施,确保降低客观因素造成的矿山地质灾害发生概率。
主观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为因素方面。由于矿山开采企业受金钱和利益的影响,可能会自主进行矿山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未经国家批准的矿山开采,企业在针对矿山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不具备相应的资格,因此可能会对矿山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同时还可能会破坏矿山山体的稳定性,导致严重的矿山地质灾害。尤其是对于一些民营的小煤矿以及小金属矿进行开采的过程中,由于需要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因此可能会到国营大矿山上进行相关矿体资源的争夺。因为其开采流程不规范,极易导致出现透水或者瓦斯泄漏问题,进而引起严重的地质灾害,造成过多的工作人员失去生命。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在监督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加大相应的打击力度,避免出现未经批准开采的问题。对于一些国营的大企业来说,为了增加其开采的效率,经常会由私人进行承包和开采工作。因为私人承包以后,对于安全生产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矿山地质灾害问题。针对国营的矿山企业来说,国家也应该加大相应的监督与管理力度,避免出现私人承包问题。还要加大对安全生产环节的管理,降低工作人员的伤亡率。同时,为了满足国家政府制定的环境保护需求,还应该明确矿山企业在发展进程中应该采取的治理措施。既要合理地开采矿山资源,满足国民对资源的需求,又要突出环境保护措施,进而维护我国的绿水青山。
3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措施分析
3.1采空区塌陷治理措施分析
当前在针对矿山资源进行开采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采空区塌陷问题。一旦发生塌陷问题,不仅会影响整个山体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还会对山体的稳定性及安全性造成极大的破坏。所以必须要针对采空区塌陷问题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当前常用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充填复垦法。由于目前采空区塌陷的主要原因是采空区地下的岩石结构相对较少,以及土壤含量相对较低。所以为了避免采空区出现塌陷问题,应该对采空区进行填补操作。在开采完矿山资源以后,可以将剩余的废弃物重新填补到采空区域内。进而防止其出现塌陷问题,影响矿体的稳定性。
第二种方法为崩落法。为了避免采空区出现突然性的塌陷问题。可以使用深孔爆破的方式对采空区的周围岩石结构进行处理,利用崩落的方式使周围的岩石结构能够进入到采空区内,进而使采空区可以填充。利用这种方式可以避免采空区出现突发性的地质灾害问题,进而避免了对周围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第三种方法为支撑法。对于采空区范围内,为了防止其出现严重的变形现象,应该使用支架或者矿柱等对其进行支撑。在支撑完成以后可以提高采空区上部范围内的稳定性。这样在后期如果没有加大上方的压力和重力,则不会导致采空区塌陷。
第四种方法为封闭法。对于已经开采完成以后的采供区域可以进行封闭处理。使用封闭的方法既不会影响后期主矿体的其他开采过程,又能够明确主矿区在开采过程中的采空区域。这样可以使相关人员远离采空区域,进而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进行保护。
当前针对采空区采取的塌陷治理措施相对较多。负责采空区管理的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并且要考虑到经济成本因素和环境保护因素。在维护绿水青山建设的前提下。加大采矿区域的治理力度。
3.2岩爆的治理措施分析
在针对岩爆问题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可以使用预测预报的方法。例如地球物理法、水分法、温度变化法、统计法以及地震波预测法等。在选择不同方法的过程中,应该明确岩爆的具体治理流程,并且通过合理的选择,提高岩爆地质灾害的治理效果。首先,在设计阶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要合理选择矿体的运动轴线,并且要对洞室的断面形状等进行相应的分析和选择。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也应该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使用超前应力解除的方法,保证围岩结构能够软化。这样可以增加后期矿体开发的效率。同时,要尽量降低岩体在外暴露的面积以及暴露的时间。通过对岩爆进行合理的处理,能够加强围岩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在针对围岩结构进行支护的过程中,可以使用钢纤维混凝土加固的方式,也可以使用混凝土直接加固的方式。利用钢筋混凝土加固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围岩结构的支护稳定性,还能够利用超前支护,加大岩爆的治理效果。
3.3滑坡问题的治理措施分析
在针对矿体进行开采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滑坡现象。如果发生滑坡问题,不仅会对边坡底部居民以及行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危险,还会对整个山体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在资源开采过程中能够满足绿水青山的建设需求,需要对滑坡采取全面的防治措施。目前主要采用加固或支挡方法应对滑坡。利用支挡方式可避免山体水土流失,并改变滑体外形;而利用加固方法则能显著增强边坡的稳定性能。经调查研究分析,处理滑坡时,处理地下水位情况对于危险性相对较高的边坡体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降低边坡高度和放缓坡角坡度等手段来增加滑坡治理效果。可以采用削坡减载等方式进行永久性治理,进而改变山体内岩土体的应力结构。
3.4崩塌问题的处理措施分析
在山体开采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出现崩塌问题,必须要降低开挖的边坡高度以及陡度。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岩土体可能会出现风化破碎的问题,所以为了降低崩塌的发生概率,应该尽量减少软结构面的面积,通过减缓边坡降低整个山体自身重力的承受能力。经过调查研究表明,对于高度约为8米的台阶来说,使用减缓边坡的方式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理效果。同时,应针对滚石问题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在滚石频繁的区域设置相应的警戒标志,以提高坡脚路过人员和车辆的安全性。此外,还需在坡脚位置放置拦截结构,避免滚落的石头直接落到地面上造成道路的堵塞和人员伤亡。在爆破的过程中,应选择适宜的爆破作业方式,尽量降低滚石的发生概率。
3.5瓦斯爆炸问题的处理措施分析
当前在针对矿体开发过程中,经常出现瓦斯爆炸问题。一旦发生此问题,不仅会导致整个矿体内部结构错乱,还会影响工作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在实际布置和开采前,必须事先对瓦斯含量进行全面检测,并采取抽放措施,同时对地应力进行检测,通过合理措施降低地应力,提高煤层强度。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使用超前钻头处理钻孔,释放煤层中的瓦斯物质。洞穴内的瓦斯物质可使用引排、封堵或抽放等方式进行处理,但要确保瓦斯物质不会与明火相遇。为避免瓦斯造成严重山体地质灾害,应加强煤层顶部管理,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明确瓦斯爆炸危害。
3.6水土流失问题处理措施分析
在针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水土流失问题严重。这影响了绿水青山的建设,因此必须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为避免水土流失,可以在矿山资源开采完成后进行水土保护工作。还应在已被破坏的位置种植植被,同时加强防护林和经济林的建设。增加岩土体的结构稳定性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在矿山区域内要做好相应的防水措施,避免地表水出现井下反流现象。对矿渣以及散土等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处理,避免露天放置引起一系列山体灾害。矿山地质灾害问题是当前影响绿水青山建设的主要原因,因此负责绿水青山建设的工作人员必须与矿山企业进行沟通和对接,进而全面防治因水土流失引起的矿山地质灾害问题,以维护我国山体的稳定性。同时,若矿山出现泥石流问题,会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必须预判并采取合理的拦挡操作。通过排泄和疏导方式,提高泥石流的治理效果。要在合理的位置建设沟渠,以使其按指定方向流动。在针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治理时,必须建立全面的风险评估体系,并且严格按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控制矿山的开采活动,以保证我国矿山的生态环境。
4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针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治理时,必须要明确绿水青山的建设目标,并且要维护山体的生态环境及自然环境,加大对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率。通过加强宣传和监测力度,建立起全面的预警管理系统,并利用信息技术增加各类地质灾害的治理效率。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ligonglunwen/66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