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理工论文 > 正文

浅谈海丰县老金山地区多金属矿岩石特征和矿床成因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13 10:12:0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研究区内岩浆岩发育,绢云母化强烈 ;岩浆的侵位, 有利于围岩中成矿元素的活化和迁移。区内发生了多期次的火 山活动, 为多金属成矿元素的富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具有较好 的成矿前景。经过对老金山研究区的岩石进行室内分析, 结合区 域构造、岩石特征和围岩蚀变特点等方面, 对该地区多金属矿的 成矿条件进行讨论, 认为构造交汇部位有利与矿床的行程。参照 邻区长埔矿床的成矿特点,可以把石英斑岩脉看成是本区重要 的找矿标志之一。矿化多发生在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等蚀 变强烈的地段 ;而碳酸盐化蚀变的出现,则表示矿化已进入尾 声或矿化的结束。

  关键词 :老金山,多金属矿,岩矿鉴定,围岩蚀变,矿床成因

  1 区域地质背景

  研究区所属的区域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闽粤坳褶带与东 南沿海火山岩带的接触部位, 莲花山构造带的东南侧, 有次一级 的北东向海丰 - 梅陇断裂带贯穿本区。

  北东向的海丰隐伏向斜是本区的一级褶皱,其两翼还发育 了一些次级褶曲。海丰隐伏向斜的两翼由早侏罗世金鸡群长埔 段及上龙水组组成, 局部由银瓶山组组成, 槽部是由吉水门组的 泥岩组成。

\

 

  在区域上北东向的断裂构造极为发育,从而构成了本区 的构造骨架。根据断裂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组合规律,可进一 步划分为海丰和青坑两个断裂组。海丰断裂组 :主要分布于 区域西北部的青年水库一带。断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 40°~ 80°。沿断裂带地貌特征明显,并且发育有一个明显的 航磁异常带。青坑断裂组 :主要分布于区域东南部的青坑圩 - 观 音石山一带。走向 55°,倾向北西为主,倾角 50°~ 70°。青 坑断裂组延伸长约 15km。发育了硅化破碎带和褐铁矿化碎裂岩 带、破劈理带, 沿带有闪长岩脉和石英脉贯入。

  区域内的火山活动十分强烈,并具有多次旋回的特点。可根 据火山岩相的分布和岩浆演化规律、火山喷发不整合关系, 将研 究区内的火山活动大致划分为四个旋回。

  第一旋回 :本次旋回涉及的火山地层为中侏罗世的漳平组, 以小规模的喷发间沉积为特点, 形成了厚度不大的流纹质凝灰岩。

  第二旋回 :本次旋回形成的火山地层包括晚侏罗世的高基 坪群热水洞段和水底山段。在旋回早期, 以剧烈的岩浆式火山爆 发为特点 ;到了旋回晚期,在火山喷发盆地内广泛出现了中心式塌陷。

  第三旋回 :本次旋回形成的火山地层为高基坪群南山段, 由强烈的岩浆爆发至宁静的熔岩侵出或喷溢。

  第四旋回 :本次旋回涉及的火山地层有早白垩世合水组。 在旋回早期, 为一套喷发—沉积相岩石 ;旋回中期, 为一套富碱 高硅的流纹质火山碎屑岩喷发 ;到旋回晚期喷发作用减弱,代 之以富硅流纹岩呈穹状侵出。

  研究区内多期次的火山活动,为铜、锡、铅、锌、银等成矿 元素的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具有较好的成矿背景。

  研究区内的岩脉以石英斑岩为主,呈条带状、脉状沿断裂 侵入。脉体边界呈折线状或锯齿状延伸,倾角较陡。围岩主要为 下侏罗统的金鸡群。岩体内含有大量闪长质包体和围岩捕虏体。 岩脉的侵位有利于围岩中成矿元素的活化和迁移。

  2 地层特征

  研究区所在的区域各年代地层出露不全,以侏罗系和第四 系最为发育。区域内的地层由老到新分别有 :下侏罗统金鸡群 (J1J)、中侏罗统漳平组(J2z)、上侏罗统高基坪群(J3G)、下白垩 统合水群(K1H),以及第四系平海组(Qph) 和梅陇组(Qmh)。

  研究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下侏罗统金鸡群(J1J)、上侏罗 统高基坪群(J3G) 和第四系(Q),现从老到新分别为。

  2.1 下侏罗统金鸡群(J1J)

  金鸡群是本区主要的含矿地层,呈北东向条带状展布,出露 面积最广,自下而上分别为银瓶山组(J1y)、上龙水组(J1s)、长 埔组(J1c)、吉水门段(J1j)。

  银瓶山组(J1y) :出露于狗径山 - 九径山 - 大坑一带。岩性 为黄白、紫灰色中厚层、厚层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中 - 细粒 岩屑石英砂岩或石英砂岩夹含泥砾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质 岩、泥质岩。水平层理发育。岩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 50°~ 76°, 局部发生褶曲, 倾向北西。

  上龙水组(J1s) :主要分布于大箝村 - 海城镇农场一带。岩性 为浅紫、浅黄、灰黑色中厚层状泥质岩和薄层 -微薄层状泥质粉 砂岩与含炭泥质页岩组成的韵律层,中部偶夹中薄层中 - 细粒岩 屑石英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水平层理和韵律层理发育。岩层 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 50°~ 80°。与下伏银瓶山组(J1y) 呈整合接触。

  长埔组(J1c) :主要分布于大箱山 - 田心山 - 西屯村及下埔仔 一带。岩性为灰白、浅灰、紫灰色,厚层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夹岩屑石英砂岩、粉砂岩、泥质岩。水平层理发育。上部泥质岩夹层 增多,有时为厚层状的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与中厚层状的泥质岩 互层。岩层的走向北东向,倾向南东,倾角42°~ 65°。与下伏 的上龙水组(J1s) 呈整合接触或断层接触。

  吉水门组(J1j) :主要出露于田心 - 斗轭岭一带、九径 - 白石 坳及研究区西北角。岩性为灰黑色厚层状泥质岩,夹少量砂岩、 粉砂岩和磷质铁质泥质岩。水平层理发育。与下伏长埔段(J1c) 呈整合接触。

  2.2 上侏罗统高基坪群(J3G)

  高基坪群仅分布于勘查区东南部及南部外围,区内主要出 露了水底山组(J3s)。

  水底山组(J3s) :岩性为灰黑色的泥质岩、凝灰质砾岩夹流 纹质熔结凝灰岩、凝灰岩。呈角度不整合或断层接触于吉水门组

  (J1j),或角度不整合于长埔组(J1c)。

  2.3 第四纪(Q)

  主要分布于大液河两岸及田心村等地。岩性为浅灰、黄白、 黄褐色砂砾、砾石、砂、砂土层, 有时见灰黑色泥炭夹层。

  梅陇组(Qmh) :主要沿龙津和大液河两岸及山前呈带状展 布。为一套陆相粗碎屑堆积, 岩性为砂砾、砾石、砂、砂土层。厚 度约为 0m ~ 18.2m。

  平海组(Qph) :为一套海相细碎屑堆积,岩性为粘土、亚粘 土、亚砂土层。厚度约为 0m ~ 22.1m。

  3 岩石特征

  研究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浅成酸性的石英斑岩,侵入 于下侏罗统金鸡群和上侏罗统高基坪群中。产状呈北东向展布, 倾向南东,倾角42°~ 73°。斑晶以石英为主,钾长石次之,斑 晶含量 7% ~ 15%。基质成分为石英、绢云母、钾长石。有明显 的冷凝边和混染现象, 同时岩脉内含围岩包体。据相邻长埔矿床 成矿特点, 石英斑岩脉常与矿体在空间上关系密切, 可作为本区 指示找矿标志之一。区内局部地段侵入了小型花岗斑岩脉, 以及 研究区外围的闪长玢岩脉。

  利用岩矿鉴定的手段,对野外勘查取回的岩石进行室内分 析,经统计后认为研究区内出露的岩性多为石英斑岩、(变质) 石英砂岩、板岩等。

  3.1 石英斑岩

  手标本呈黄褐色、浅紫红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见石英 斑晶,晶粒粒径约 0.5mm ~ 4.5mm,长石大部分已蚀变 ;岩石 弱风化, 局部见残留的孔洞, 表面见黑色铁锰物质 ;主要蚀变类 型为褐铁矿化、赤铁矿化等。

  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岩石主要由斑晶和基质组成 ;此外,还 含有少量的金属不透明矿物。

  斑晶 :主要为石英和长石。其中,石英斑晶的粒径约为 0.20mm ~ 2.15mm,部分已熔蚀成浑圆状,可见珠边结构,含量 约占 10% ~ 15% ;长石斑晶, 粒径约为 1.40mm ~ 3.25mm, 大部分已蚀变成绢云母,部分被石英交代,见少许残留,且保留其 轮廓, 含量约占 5% ~ 8%。

  基质 :主要为绢云母及石英。其中,绢云母呈鳞片状,干涉 色鲜艳,局部见少量白云母,含量约占25% ~ 30% ;石英,他形 粒状,波状消光,干涉色一级灰白 - 黄白,可见重结晶现象,偶 见后期石英细脉穿切岩石, 含量约占40% ~ 45%。

  金属不透明矿物 :不规则状、似脉状、细脉状、网脉状,大 部分已氧化, 含量约占 5% ~ 10%。

  3.2 变石英斑岩

  手标本呈黄白色,局部紫红色,变余斑状结构,块状构 造、层状构造,斑晶主要为细小的石英,晶粒稍大者粒径约为 1.0mm ;岩石中等风化, 长石部分蚀变成粘土 ;主要蚀变类型为 绢云母化、粘土化等 ;此外, 可见紫红色条带分布于岩石中。

  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岩石主要由斑晶和基质组成 ;此外还 含有少量的金属不透明矿物。变余斑状结构,基质鳞片变晶结 构 ;块状构造。

  斑晶 :主要为石英, 粒径约 0.25mm ~ 1.45mm, 大部分已 熔蚀成浑圆状, 且石英斑晶见珠边结构, 部分石英斑晶略具定向 性,含量约占20% ~ 25%。

  基质 :主要为绢云母及石英。其中,绢云母,呈鳞片状,定 向排列,干涉色鲜艳,局部见白云母,含量约占 50% ~ 55% ;石 英,他形粒状,波状消光,干涉色一级灰白 - 黄白,可见重结晶 现象, 含量约占 15% ~ 20%。

  金属不透明矿物 :不规则状、似脉状、细脉状, 部分已氧化, 含量约占 15% ~ 20%。

  3.3 变质石英砂岩

  手标本呈青灰色, 表面呈黄褐色, 变余砂状结构, 块状构造。 岩石较坚硬, 表面见黑色铁锰质, 局部见孔洞 ;主要蚀变类型为 褐铁矿化、绢云母化。

  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岩石主要由变余碎屑石英和浅变质的胶 结物(主要为绢云母) 组成 ;此外还含有少量的金属不透明矿物。

  石英, 他形粒状,粒径约 0.10mm ~ 0.45mm, 分选性好, 磨 圆度中等,见波状消光,干涉色一级灰白 - 黄白,略具定向性, 含量约占 50% ~ 55% ;绢云母,鳞片状,半定向排列,干涉色鲜 艳,局部见少量白云母,为胶结物,含量约占 35% ~ 40% ;胶结 方式为孔隙式胶结。金属不透明矿物,不规则粒状、细脉状、似 脉状, 部分已氧化, 含量约占 5% ~ 10%。

  岩石为石英砂岩经低级区域变质作用形成。

  3.4 灰黑色碳质板岩

  手标本呈灰黑色,板状构造、层状构造 ;碳质,污手 ;岩石 有一定程度的风化, 表面含泥质。

  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岩石主要由绢云母和石英组成 ;其次 含一定量的不透明物质。显微鳞片变晶结构, 板状构造。

  绢云母,细小鳞片状,干涉色鲜艳,含量约占25% ~ 30% ;石英,他形粒状,颗粒细小,干涉色一级灰白 - 黄白,含量 约占 15% ~ 20%。不透明物质,为泥质、碳质,含量约占 45% ~ 50%。

  3.5 黑色千枚状板岩

  手标本呈黑色, 板状构造, 岩石较致密坚硬。

  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岩石主要由绢云母和石英组成,并含一 定量的不透明物质。显微鳞片变晶结, 千枚状构造、板状构造。

  绢云母,呈细小鳞片状,片理面上定向排列,呈丝绢光泽, 干涉色鲜艳,含量约占 30% ~ 35% ;石英,他形粒状,颗粒细 小,干涉色一级灰白 - 黄白,少部分见重结晶现象,含量约占 20% ~ 25% ;不透明物质, 含量约占 35% ~ 40%。

  4 构造及围岩蚀变特征

  4.1 构造特征

  研究区内的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根据产状可以分为北东 向和北西向两组。其中,北东向构造是本区主要的控矿构造和 容矿构造。区内北东向构造以活动的多期性和继承性为其特点。 呈北东向展布, 出露宽自几米至十几米不等。沿走向及倾向呈波 状,断面光滑且见擦痕、阶步。具有扁豆状角砾及糜棱岩化等特 征,同时,控制着矿带和石英斑岩脉的空间展布。构造中有矿化 现象出现, 并有后期无矿石英脉充填。断层由前期的压扭性转为 后期的张扭性,具有多期活动的特征。受主构造带的影响,派生 了多条北东向的次级断裂, 表现为层间活动构造, 是本区锡铅锌 银矿体的导矿、容矿构造。北西向断层属成矿后的构造,产状于 地层近于直交,陡倾角。水平延长一般为 100m ~ 200m。属张扭 性, 以左行平推为主。

  4.2 围岩蚀变特征

  目前,区域上已发现矿体的含矿围岩主要为吉水门组(J1j) 泥质岩, 且伴有脉状石英斑岩;同时围岩发生了硅化、绿泥石化、 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等围岩蚀变。

  研究区内的近矿围岩蚀变类型主要为硅化、绿泥石化、绢云 母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等。

  硅化 :与矿化关系密切,分布于矿脉、断裂及其两侧围岩 中。早期的蚀变石英为微粒状石英,呈面状分布,颜色浅,硬度 大,硅质含量高。晚期石英呈脉状充填在岩石裂隙中,呈他形和 梳状, 晚期石英的纯度和结晶程度较早期石英高。

  绿泥石化 :与矿化关系较密切。早期的绿泥石为小范围的 面状蚀变,绿泥石呈黄绿色,纤维状、片状,与绢云母共生。晚 期绿泥石呈鲜艳草绿色,片状、放射状,与金属矿物、石英等构 成细脉, 穿插在早期形成的硅化和绿泥石化脉中.

\

 

  绢云母化 :一种在区域变质作用的过程中由粘土质蚀变而 成的纤维状、针状绢云母 ;另一种为热液蚀变产物, 其特征是呈 片状且与石英、绿泥石共生。

  黄铁矿化 :主要表现为呈浸染状与石英等构成穿插围岩的 石英 - 黄铁矿细脉

  碳酸盐化 :是区内较普遍的一种晚期蚀变,常与晚期石英 共生。一般碳酸盐化的出现, 就标志着矿化已接近尾声或矿化已 结束。

  5 矿床成因讨论

  研究区地处粤东锡多金属成矿带之莲花山成矿区,现已探 明的金属矿种有锡、钨、钼、铅、锌、银等。区内已发现规模较大 的矿床有厚婆坳矿床、长埔矿床、吉水门矿床、大嶂山矿床、银 瓶山矿床、梅陇矿床等。区内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 黄铁矿、磁黄铁矿、锡石、黄铜矿等 。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绿 泥石、绢云母等,地表可见褐铁矿。通过对以往地质资料的综合 分析, 本文试分析本区的矿床成因有以下几点 :

  (1) 据粤东地区莫霍面等深图显示,研究区所处的粤东地区 地壳的厚度由内陆往沿海愈来愈薄。有研究表明, 环太平洋沿岸 及一些地壳变薄区, 锡多金属矿化与花岗质岩浆有关, 地壳厚度 为20 ㎞~ 38 ㎞时, 锡建造以锡 - 硫化物占优势。

  (2) 区域锡多金属矿床、矿点主要赋存于金鸡群(J1J),据前 人研究表明,粤东地区地层中以金鸡群(J1J) 的成矿元素锡、铅、 锌、银、砷等丰度最高。当含矿岩浆沿断裂侵入时,含矿岩浆热 液与围岩金鸡群发生元素的交换,从而使热液携带的矿化元素 叠加于地层之上 ;根据邻区长埔矿床研究,主要成矿元素的成 矿温度属中高温。推测矿体与石英斑岩脉是紧密共生的。

  (3) 区内侵入的石英斑岩脉是深部含矿花岗质岩浆分异作 用的产物。据前人研究表明, 本区花岗岩类是一种由地壳沉积和 已存在于地壳的上地幔衍生物中酸性火成岩深熔 - 重熔成因的 花岗岩, 为本区多金属矿化提供了物质来源。

  (4) 受贯穿本区的海丰 -梅陇断裂活动断裂带的影响,长埔 矿床北东向次级断裂发育, 为元素的富集提供了导矿、容矿构造。

  6 结语

  区内发生了多期次的火山活动,为多金属成矿元素的富集 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具有较好的成矿前景。研究区内的岩浆岩发 育,绢云母化强烈 ;岩浆的侵位, 有利于围岩中成矿元素的活化 和迁移。

  现在已知的区域上所探明的矿床,主要受北东向主干断裂 带控制,矿体受其次一级北东向断裂控制 ;构造交汇部位是成 矿的有利部位 ;在地表呈带状分布的微细裂隙,可看作是寻找 隐伏矿体的标志之一。由于邻区长埔矿床所发现的矿体, 在空间 上与石英斑岩脉紧密共生,因此也可以把石英斑岩脉看作是本 区的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矿化发育部位多是围岩蚀变强烈的 地段,多为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等蚀变 ;而碳酸盐化蚀变 的出现, 则表示矿化已接近尾声或矿化已结束。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ligonglunwen/5290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