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首先分析了碱金属及锌等元素在高炉中的行为,发 现高炉中碱金属和锌会产生催化焦炭气化熔损、破坏炉衬耐材、 恶化高炉顺行、加剧风口烧损、对烧结矿性能的影响等危害。其 次讨论了高炉中碱金属和锌的分布及循环和富集控制,最后提 出对于高炉中碱金属和锌的循环的控制措施,以期为保障高炉 长期平稳的生产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炉,碱金属,锌,循环,危害控制
铁具有较强的功能性和适应性,也是社会发展的一项关键 元素。为满足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基本需求,钢铁的生产量 得到显著增长,在 2004 年钢铁产量就已经超过 10 亿吨。但在 铁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 P、S、K、Na、Zn、Pb、As、Cl 等危害元 素,这些有害元素会对钢铁产品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高 炉的使用年限及生产效果。据不完全统计,每生产一吨铁就会 造成 1.7 顿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从 20 世纪末开始,我国 炼铁工作者加强了碱金属和锌对高炉产生危害的重视程度,并 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由于碱金属和锌在高炉内不断循环形成富 集,这会对高炉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而目前钢铁行业的形式呈 下降趋势,使各企业降低投资成本的压力增大,提升了经济料 与劣质料的使用数量,同时,各种尘泥固废渣料的大量循环使 用,导致高炉中的碱金属和锌的含量不断增加, 因此, 需要加大 对高炉反映管理措施的研究力度,从而保证高炉的生产得以顺 利进行。
1 碱金属及锌等元素在高炉中的行为
1.1 碱金属危害原理
碱金属的主要来源于铁矿石、焦炭等物质,碱金属的金属 性较强且单质反应活性高,在自然界的矿物也复杂多样,常以 复杂的硅酸盐的形式存在于各种矿石中。在高炉的中部和下 部,以硅酸盐的形式进入高炉中的碱金属较为稳定,当碱金属 随炉料下降到高温区后, 生成钾和钠。
由于煤气运动的速度较快,使高炉反应很难保持平衡,仅 有小部分的碱金属以硅酸盐的形式参加反应,生成的碱蒸汽随 着煤气流向上运动。在高温区产生的碱蒸汽离开风口区域后, 生成氰化物蒸汽随煤气流而上升。
夹杂着碱蒸汽、氰化物以及碳酸盐的高炉煤气流,在气体的上升过程中会与高炉的内衬充分接触,导致部分碱金属被焦 炭吸收,一部分会沉积到耐火材料上,另一部分会随煤气排出 炉外,而炉内中未被还原的碱金属会以硅酸盐的形式随着高炉 渣排出炉外。黏附在高炉内壁的碱金属和其他化合物,会随着 炉内废料的下降重新挥发到煤气流中。导致炉内的碱金属循环 反映, 最终出现碱金属的富集, 严重影响高炉的正常使用。
1.2 锌的危害原理
锌存在于含量较低的铁矿石中,常以 ZnS、碳酸盐、硅酸 盐等形式存在。在高炉反应中会逐渐分解成 ZnO,随着炉料 的下降到 100℃以上的高温区会还原成 Zn。Zn 的沸点较高为 907℃,会随着炉内蒸发氧化形成 ZnO,一部分会随着气体排 除炉内, 另一部分会黏附到高炉中的炉料上, 随后又会被还原、 汽化,最终形成锌的富集循环往复。此外,Zn 蒸汽可以渗入到 炉内的缝隙中,并且随着冷凝作用会氧化成 ZnO,导致体积膨 胀损坏内衬。而随着气体溢出的 ZnO,会在高炉中的上升管和 下降管中凝结,最终形成堵塞现象。Zn 凝结的温度随煤气中的 锌浓度、环境以及压力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高于 500℃ 时容易凝结。
2 高炉中碱金属和锌的影响及危害
碱金属和锌对于高炉造成的危害较大,并且在钢铁企业中 普遍存在, 如酒钢、武钢等钢铁公司, 为钢铁企业造成了严重的 经济损失。碱金属和锌的影响及危害主要包括催化焦炭气化熔 损、破坏炉衬耐材、恶化高炉顺行、加剧风口烧损、对烧结矿产 生影响等。碱金属和锌在常年累积的情况下,对高炉的危害逐 渐增加, 通常并不会有明显的直观反应, 因此, 在高炉的生产过 程中容易造成忽视, 因此, 对于高炉应采取预防手段, 防治碱金 属和锌入炉形成负荷状态。
2.1 催化焦炭气化熔损
碱金属对炭块产生的影响包括强度变差、体积膨胀和塑性 膨胀、促使石墨化等。碱金属中的钾和钙等元素对于高炉的焦 炭气化熔损反映较为明显,并会强化二氧化碳对焦炭的气化反 应,进而直接引起焦比升高,同时对焦炭骨架作用的能力会相 应减弱, 从而降低料柱为焦窗带来的通气性。并且, 由于目前高 炉的焦比较低,使焦炭的负荷不断增加,并且会在高炉内衬中长时间滞留,由于焦炭作为高炉中的料柱骨架,可以保持高炉 内部的透气性, 且无法被替代, 因此, 加剧了碱金属催化焦炭气 化造成高炉内衬熔损的现象,对高炉冶炼产生巨大影响。此外, K、Na、Zn 等有害元素在高炉中循环富集,对高炉产生一定的 破坏作用。碱金属的吸附会从冲焦炭的气孔开始,在逐渐向焦 炭的内部进行扩散。随着焦炭在碱空气中暴露的时间流逝,会 使碱金属的吸附量逐渐上升,导致焦炭基层被破坏。当生成层 间化合物时, 会导致炭块的体积膨胀, 从而产生裂纹, 炉中的焦 炭反应越强, 焦炭质量的恶化越明显。
2.2 破坏炉衬耐材
在特定的条件下,碱金属蒸气可以与高炉内衬中的硅铝质 添加剂发生反应形成硅酸盐或者霞石类化合物,并且碱金属可 以嵌入到碳晶格层面之间,导致加大了碳层的间距,形成体积 膨胀, 甚至会导致炭砖分层或粉化。锌也能与炭砖发生反应, 甚 至比碱金属与炭砖产生的反应更加剧烈,锌蒸气会渗入到砖衬 的裂缝中,在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作用下会形成 ZnO,最终使 缝隙的体积增大,从而对高炉产生不可逆的恶劣影响,导致砖 衬松动、产生裂缝以及严重侵蚀。据实验发现, 碱金属和锌对高 炉内衬的破坏以两种方式进行 :第一,碱金属和锌同时产生新 的化合物, 导致耐火砖逐渐被破坏。第二, 碱蒸气和锌蒸气进入 气孔中,在一定条件下和高炉中的一氧化碳发生反应。对几种 不同类型的砖衬进行抗碱实验发现,在高炉常用的几种炉衬材 料中,碳化硅砖以及氮化硅结合的碳化硅砖具有较好的抗碱侵 蚀性能,其次是铝炭砖,而高铝砖和黏土砖的抗侵蚀效果最差, 密度越高的砖衬抗碱侵蚀效果越好。
2.3 恶化高炉顺行
碱金属和锌蒸气会随着煤气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冷凝而形成 细小颗粒, 并会粘黏到高炉内衬的缝隙中, 使透气层被破坏, 黏 附在高炉身上的碱金属和锌蒸气会在炉衬表面结厚、结瘤,对 炉料的透气性造成一定的影响,造成下料不畅的现象。在这种 情况下若对控制冶炼的操作不当,会导致高炉中容易产生崩料 或悬料等现象。此外, 碱金属和锌的循环过程中, 在高温区会产 生吸热反应,在低温区会产生放热反应,使炉内热量从高温区 转移至低温区, 炉渣在物理热下降的情况下, 使粘黏度过高, 进 一步对高炉造成危害。
2.4 加剧风口烧损
碱金属和锌蒸气渗入风口区耐火砖中发生反应,使风口区 耐火砖发生反应, 形成砖衬膨胀, 导致风口二套上翘, 炉缸活跃 度下降,甚至会出现炉缸堆积的现象,使高炉的风口前段极易 接触到废渣中的铁元素。并且,锌蒸气在风口区若遇到冷却设 备漏水的现象,在经过冷区时可能会形成液体,使风口区域的 热流密度上升, 当超过一定热流值时会导致高炉风口受到熔损。 据相关资料显示, 某钢铁公司的高炉风口处凝结了大量的锌块,并且对已经破损的高炉进行检查, 发现炭砖、渣皮、粘黏物中含 有大量的碱金属和锌元素,甚至在铁口下部已经松动的铁口处 的锌含量高达 60%,而炭块和粘黏物中的碱金属也超过了 10%, 可见, 碱金属和锌对高炉产生了高强度的破坏作用。
2.5 对烧结矿性能的影响
碱金属可以提高烧结矿的还原性,这是由于碱金属在经过 还原反映的催化作用后会增加烧结矿的气孔率。并且高炉冶炼 时对烧结矿的软熔温度存在一定的要求,需保证高炉中的软熔 带处于较低的位置。在烧结矿的碱度相同时,证明烧结矿中的 碱金属含量越高,相应的软熔温度越低。这种现象是由于烧结 矿中碱金属含量过高经过化学反应形成低熔点的物质,进而降 低烧结矿的软熔温度。钒钛烧结矿高炉冶炼中部分化合物的氧 化物在还原作用下生成焦点较低的化合物,导致滴落的温度升 高,使软熔温度的区间变宽。此外,在低温时,碱金属含量还原 粉化率的影响较小, 在中温时, 还原粉化率的效果较为明显。随 着碱金属含量的不断增加,还原粉化率也随之增加,这是由于 炉料中的碱金属氧化物的含量增加, 加速了炉料中晶形的还原, 导致炉料体积膨胀而产生粉末。
3 高炉中碱金属和锌的分布及循环
根据某钢铁公司在 2014 年对本公司的高炉有害元素负荷 及统计调查发现,高炉中的碱负荷共计 4.78kg/t,锌的负荷共计 0.67kg/t,由于高炉中的碱金属和锌的主要来源于烧结矿,因此 烧结矿代入的碱含量占总体碱含量的 50% 左右,带入的锌含量 占总体的 90% 左右,由此可见,在烧结矿中控制有害元素含量 十分关键。从支出项中可以观察到碱金属的主要支出是随炉渣 的排出,锌的主要支出由炉尘带出,高炉炉渣带出的碱金属量 占据总排出量的 70% 左右,而炉灰中的锌含量被大量排出占重 量的 90% 左右。在对高炉进行排碱排锌的操作时可以将这些规 律作为参考。
根据碱金属和锌在高炉中产生的反应,我国相关的研究人 员已经研究出部分成果,炉料内的碱金属和锌在进入高温区后 部分会被还原,生成的碱金属和锌会以蒸气的形式随着煤气流 一起上升,部分碱金属和锌的蒸气随着炉顶煤气排出,而另一 部分会在高炉中循环反应,并在每次的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不 断的增加有害元素,这些有害元素不会被排出,在不断的累积 下,最终在炉内含量极高的形成锌块或碱金属块。20 世纪末杨 永宜教授曾经提出数学模型,清晰的阐述了高炉中的有害元素 的循环富集的过程, 并且推算出炉内有害元素的最大富集量。
碱金属和锌的循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炉内反应的碱金 属普遍以硅酸盐或硅铝酸盐的形式存在,据实验发现,碱金属 在高炉内被还原需要温度达到 1500℃,因此在高炉中还原较为 困难,大部分的去向会随着炉渣排放而出,在炉内少部分附着在炉内的碱金属才会被还原。
进入炉内的锌主要成分为铁酸盐、硅酸盐、氧化物或硫化 物等形式存在。锌被碳还原的温度相对较低,在 1000℃就可以 产生反应,相比于碱金属而言较为容易,从而导致高炉中产生 反应的锌进入渣铁中的概率较小, 大多数随炉尘排出。
4 碱金属和锌的富集控制
4.1 碱金属和锌的入炉控制
控制碱金属和锌入炉,从而在源头控制碱金属和锌的危 害,根据相关部门的规定标准可知。高炉炼铁中碱负荷不超过 3.0kg/t, 锌符合不得超过 0.15kg/t。目前, 我国部分企业达到高 炉中的碱金属和锌的符合标准要求较少,由于对于控制碱负荷 和锌符合的重视程度不足、受地域限制、原料条件有限等因素 的影响下, 导致难以有效控制入炉中的碱金属和锌。
4.2 高炉排碱、排锌
对于碱金属和锌富集严重的高炉可以进行定期排碱、排 锌,由于碱金属的主要随炉渣排除,对于排碱可以通过增加炉 渣量进行操作, 并提高炉渣的排碱能力。若高炉中的温度过高, 会导致渣铁在炉内停留的时间过长,使碱负荷量增加,对碱金 属的还原反映较为有利 ;若降低炉内的温度, 及时的排出炉渣, 就能有效的降低碱度,或者利用氧化镁代替氧化钙,减少蒸气 中的碱金属含量,进而促进炉渣排碱。但增加渣量会导致焦比 升高,导致排碱无法顺利进行,提高炉渣的排碱能力会引起铁 水高硫,因此应在进行排碱操作时控制温度和各项平衡。对于 高炉排锌可以采用降低炉顶压力,增加高炉中心加焦量,开展 中心开放和边缘稳定的煤气流分布, 从而促进高炉排锌。此外, 高炉内的碱金属和锌的循环富集容易使炉况造成波动,炉内波 动会促使碱金属和锌对高炉产生的危害加大,最终造成恶性循 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入炉的原燃料的质量进行控制,从 而保证焦炭的热态性能指标保持正常状态,进而减少炉况的波 动现象。
4.3 控制炉外循环
碱金属和锌也会因为含铁尘泥返回烧结再利用,又会随着 炉料进入高炉形成炉外循环,使有害元素无法排除炉外,只能 在炉中不断循环,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有害元素的循环累积。根 据调查某钢铁公司中对烧结工作区域尘泥料中有害元素的化验 结果中发现,高炉中的有害元素普遍过高,特别在干法灰和烧 结电场灰中。控制炉外循环就应避免碱金属和锌含量较高的尘泥料返回烧结,或者可以使用一些处置技术。如在日本的某钢 铁公司中,普遍使用转底炉的方式处理尘泥料 ;德国某钢铁公 司利用竖炉处理尘泥料 ;国内部分钢铁公司采用留出小高炉的 方式专门处理含铁废料,给大产能的大高炉运用精细的炉料 ; 或者还可以采用脱碱脱锌的处理方式进行控制。
5 控制措施
第一,在高炉冶炼的过程中,应控制高炉锌损伤,降低炉渣 中的含锌量,控制锌含量在铁矿石的含量不超过 0.1%。在条件 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矿石掺和等解决方式降低炉内矿石的 含锌量 ;第二,增加高炉内衬的密度,采用低孔隙率,高密度 且耐火的高炉炉衬材料, 例如 :高密度粘土砖、石棉渣等材料 ; 第三,在高炉的运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炉体的运行情况,减少炉 内温度的波动情况,消除结节而产生的周期性情况 ;第四,提 高矿石的回流温度从而有效的提高锌的还原率,减少锌循环中 的含量, 进而减低焦炭比 ;第五, 改善柱的透气情况, 强化筛分 的条件,较少矿粉末流入炉内的现象,并将矿石和焦炭的比例 减小, 控制焦炭中心和边缘的比例, 开展中心煤气流, 从而减少 碱金属对炉内墙壁产生的恶劣影响 ;第六,控制有害元素的来 源,有害元素的来源主要有烧结矿代入形成, 因此, 应采取停配 烧结工序电除尘灰的方式加强控制。锌的主要来源于高炉除尘 灰产生,可以采用除尘灰外销的方式解决,在锌被提取后烧结 工序重新配入,从而控制烧结工序中代入的锌元素 ;第七,定 期对高炉进行排碱、排锌工作,在高炉中排除的有害元素主要 有两个途径,其一是通过炉渣排除,另一种则是从炉顶随煤气 排出,为碱金属主要通过炉渣排出,控制炉渣的碱度从而有效 抑制碱还原,定期进行排碱增加出铁的次数。锌主要通过炉顶 随煤气排出炉外,将增加中心气流通道,可以有效的将锌元素 排出炉外。
6 结语
综上可见,随着高炉治炼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炉中的碱金 属和锌对高炉的影响和危害也随之增加。因此,应加强对高炉 中碱金属和锌的控制,从而有效的降低碱金属及锌对高炉产生 的影响和危害, 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保障。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ligonglunwen/52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