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肖家庄地区位于金岭铁矿区北西侧,主要出露地层为马家沟群、月门沟群等,金岭短轴背斜位于区域中心位置,为本 区域的主要控矿构造之一,金岭闪长杂岩体形成于中生代,为燕山中晚期的产物,其与奥陶系灰岩接触带上赋存铁矿体。通过 对该矿床成矿规律研究, 为本区域找矿提供依据。
关键词 :铁矿 ;金岭杂岩体 ;成矿规律
矽卡岩型铁矿床主要形成于中、浅成侵入体与碳酸盐岩等 化学性质活泼的围岩接触带及其附近与成矿有关的岩体为基 性、中基性侵入岩。矽卡岩型铁矿主要产于侵入岩体与碳酸盐岩 地层接触带上, 国内矽卡岩型铁矿常呈矿集区形式出现, 规模多 属中、小型。金岭矿区铁矿床为典型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磁铁矿 床, 肖家庄矿床位于金岭矿区北西处, 本文通过对肖家庄矿床成 矿规律的探讨, 为该区找矿工作提供建议。
1 区域地质概况
金岭铁矿床位于山东中部鲁山山前平原区,胶济铁路北侧, 为淄博市临淄、张店、桓台交界处。东西宽 7 km, 南北长 20 km, 面积约 140 km2 ;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板块(Ⅰ)、鲁西断隆 区(Ⅱ)、鲁中隆起(Ⅲ)、鲁山—邹平断隆(Ⅳ)、邹平—周村凹 陷(Ⅴ)东缘 [1]。
区域内主要出露地层自下而上为古生代奥陶纪马家沟群 (O2-3M)、石炭~二叠纪月门沟群(C2-P2Y)等(见图 1)。
区域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发育有北东向及近东西向两组 断裂,其中北东向张店断裂、玉皇山断裂、陈家庄断裂构成本区 构造主要格架,并控制着金岭闪长杂岩体的产出形态和矿床的 展布空间。另外,区域内中部发育有轴向为北东向的金岭背斜, 核部为中生代燕山期侵入岩,两翼为古生代奥陶纪马家沟群和 石炭~二叠纪月门沟群地层。
区域内岩浆岩主要为中生代燕山晚期沂南序列东明生单元 中细粒辉石闪长岩、大有单元中细粒含黑云角闪闪长岩、上水河 单元细粒角闪闪长岩、核桃园单元细粒角闪石英闪长岩。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床地质概况
矿区内地层与成矿有关的地层为奥陶纪马家沟群八陡组地 层石灰岩。该组地层分布在区内中部,厚度约 80m。地层总体产 状为倾向 315º,倾角 40º,主要岩性为厚层泥晶灰岩夹薄层白云 质灰岩。厚层泥晶灰岩 :青灰色,泥晶结构,厚层块状构造。矿 物成份主要为方解石,含量约为 95%,次为约 5% 的白云石及少 量的泥质。白云质灰岩 :青灰色,泥晶结构,薄层块状构造。矿 物成份主要为方解石,含量约为 70%,次要矿物为白云石,含量 约为 20%,其余为少量的泥质物。该组地层与上覆本溪组地层 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张店断裂分布在矿区西侧外围,为一压扭性断层,走向约为 20°,倾向290°,倾角约 75°左右。东侧外围为金岭短轴背斜, 背斜轴部走向 40° ~45°,背斜西侧为八陡组灰岩与侵入岩接 触部位,地层走向 55°左右,倾向 35°左右,矿区位于地层与侵 入岩接触带上。
金岭岩体属中偏碱性的侵入杂岩体,主要可分为中细粒黑 云闪长岩和辉长闪长岩两种。区内与铁矿相关的主要为黑云闪 长岩。
2.2 矿体特征
该矿床为典型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磁铁矿床。为闪长岩侵入于碳酸盐岩(马家沟群灰岩八陡组地层) 发生接触交代作用而形 成的, 铁矿体在空间上的分布严格受接触带和矽卡岩的控制。铁 矿体赋存于闪长岩与石灰岩的接触带上,呈透镜状、纺锤状产 出,具有分枝、复合、膨缩现象。
矿床由 1 个矿体组成,编号为Ⅰ号矿体,呈透镜状产出, 沿 45°方向延伸,倾向 315°左右,倾角 50°左右,矿体沿走 向长约 660m, 宽约 120m, 倾 向最大延深 174m, 埋藏深度在 80.00m ~ 228.00m, 矿体赋存标高 -52.00m ~ -200.00m, 矿体厚 1.71m ~ 36.71m, 平均厚度约为 11.56m, 厚度变化系数 63.23%, 变化较稳定。TFe 品位 24.69% ~ 66.39%, 平均 53.26%, 品位变 化系数为 29.61%, 矿石质量稳定。
2.3 矿石特征
矿石矿物以磁铁矿为主 ,含量约占 75%,其次为赤铁矿和微 量的黄铜矿、黄铁矿、次生假象赤铁矿等,含量约为 25%。矿石 中的脉石矿物主要为透辉石、石榴子石、绿泥石、方解石、金云 母、石英等,总含量较低。局部裂隙发育,裂隙内被方解石等矿 物充填。大部分透辉石被碳酸盐交代呈残留体存在。局部绿泥石 发育。黄铁矿呈他形粒状到半自形粒状,粒径 0.2mm ~ 1 mm, 略有破碎。黄铜矿为他形片状, 粒径 0.03mm ~ 0.17 mm, 部分已 被辉铜矿和斑铜矿所交代。赤铁矿、假象赤铁矿矿石主要分布在 矿体上部。红色- 褐红色,泥状、粉状或半粉半块状等构造。主要 矿石矿物有假象赤铁矿、赤铁矿、磁铁矿等 ;脉石矿物有透辉石、 金云母(蛭石)及方解石 ;另有少量黄铁矿、斑铜矿、孔雀石等, 矿石磁性中等。
2.4 围岩蚀变
矿体顶板围岩为奥陶纪灰岩,与矿体界限明显。底板围岩为 矽卡岩,具有明显蚀变现象,蚀变类型大多为矽卡岩化、大理岩 化、蛇纹石化、透辉石化、绿泥石化等。围岩蚀变可见互相叠加, 矿化与蚀变强度具有相关性。
3 成矿规律探讨
肖家庄铁矿为燕山晚期的中基性岩浆侵入体与奥陶系碳酸 盐岩接触产生的矽卡岩型铁矿床,即奥陶系碳酸盐受深部侵入 的中基性岩浆作用,受岩浆热液作用与碳酸盐围岩发生接触交 代作用,形成矽卡岩,并在矽卡岩退化蚀变过程中发生磁铁矿 化,最终形成铁矿。
3.1 成矿模式
金岭地区岩浆岩侵入具有多期性,其成矿同样具有多期性 的特征, 矿床成矿模式为 :
燕山期构造运动的进行,鲁西地区地幔柱沟通了深部的幔 源物质, 带来了深部的偏基性岩浆。岩浆热液沿着断层裂隙侵入 到奥陶纪马家沟群地层中, 随着岩浆热液的不断上涌, 对上覆地 层产生了托举的作用, 进一步加剧了断层发育, 使得偏基性岩浆 在裂隙发育的部位富集,形成了富含铁质的含矿原岩 [2]。燕山晚 期,随着随着构造运动的持续和时间的推移, 岩浆热液温度逐渐 降低,其岩浆热液开始由偏基性的热液转化为中基性、中性。这 些偏中性的岩浆热液再次侵入到奥陶纪马家沟群的灰岩中,对 前期形成的富含铁质的闪长岩进行烘烤、萃取作用, 其萃取出的富含铁质的热液再次与马家沟群灰岩接触, 最终在接触带、裂隙 发育区富集成矿。由于地幔物质对地层的托举作用 [3],金岭地区 地层隆起, 在风化剥蚀等外动力地质作用下, 其地层不断遭到剥 蚀,矿体埋深较浅。因此,金岭地区铁矿具有岩体蚀变较强,具 有多期次侵入等特点。
3.2 找矿方向
金岭杂岩体为典型的矽卡岩性磁铁矿,受中基性侵入岩、区 域性深大断裂控制作用明显,其地层、构造、岩浆岩、物探等都 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因此找矿工作主要集中在一下4 个方面。
(1)围岩因素 :控矿围岩主要为奥陶纪灰岩,成矿条件较好 的是马家沟群八陡组,该组地层厚度较大,主要岩性为厚层泥 晶灰岩夹薄层白云质灰岩,其中厚层泥晶灰岩中方解石含量为 95%,质地较纯钙质含量高,化学活性较强。加之碳酸岩岩性较 脆,裂隙、岩溶发育, 渗透性强, 是良好的导矿容矿构造 [4]。碳酸 盐在高温下易分解出 CaO,其与岩浆热液共同作用形成矽卡岩 的过程中,使得 Fe 元素形成氧化物沉淀,最终形成磁铁矿。因 此,碳酸岩纯度高、厚度大、裂隙发育的位置易于形成矽卡岩性 铁矿。
(2)侵入岩因素 :地幔柱沟通了深部物质,中基性岩浆沿地 幔柱向上前移, 带来了大量的铁质。多期次的热液侵入对铁质不 断萃取、富集,并最终在裂隙发育部位富集成矿,因此中基性侵 入岩是金岭杂岩体成矿的物质来源与重要找矿标志。
(3)构造因素 :与成矿相关的构造因素主要为金岭短轴背 斜,背斜形成的裂隙及构造脱空区域为幔源岩浆侵入提供了空 间,而岩浆侵入对金岭短轴背斜又产生了托举效应, 使得背斜进 一步发育。在此过程中,岩浆热液进入背斜两翼,与马家沟群八 陡组灰岩反映形成矽卡岩化,并在地层产状变化处等有利的容 矿构造处富集成矿。
(4)物探特征 :主要为重力和航磁异常特征明显,重力异常 与航磁异常的重叠区是该类型铁矿赋存的位置。
4 结论
金岭杂岩体形成于燕山晚期,为中基性岩浆岩侵入奥陶系 马家沟群灰岩形成的。金岭短轴背斜为区域的主要控矿构造, 矿 床主要分布在金岭短轴背斜两翼与侵入岩接触部位。因此, 金岭 短轴背斜两翼矽卡岩发育地区为成矿的有利位置和重要的找矿 标志。
参考文献
[1] 宋明春,艾宪森,于学峰,等.山东省矿产资源类型和时空分布特点 [J].矿床 地质, 2015. 34(6):1242-1243.
[2] 马明,常洪华,李亚东,等.淄博-莱芜地区矽卡岩型铁矿成矿规律和成矿 模式探讨 [J].山东国土资源, 2020.36(7):9-15.
[3] 赵一鸣,丰成友,李大新.中国矽卡岩矿床找矿新进展和时空分布规律 [J]. 矿床地质, 2017.36(3):519-543.
[4] 张超, 崔芳华, 张照录, 等.鲁西金岭地区含矿闪长岩体成因 :来自锆石U- 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7.47(6): 1732-174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据媒体报道,三大运营商目前均已制定了2020年...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