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1年,我国数字乡村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指出,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又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数字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工程。随着国家数字乡村政策文件的出台和国家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工作的有效开展,农业发展数字化、农民生活智能化、乡村网络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将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浅谈数字乡村建设的路径与策略。
关键词:数字乡村;建设路径;策略;研究
Research on the path and strategy of digital village construction
Xing Lei
(industrial and Information Research Office of the Party School of the CPC Municipal Committee,Chengde Hebei,067400)
Abstract:"If the nation wants to be revitalized,the countryside must be revitalized".In 2021,China's digital village construction will enter a new development stage.The outline of digital village development strategy points out that digital village construction is not only the strategic direc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but also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Building Digital China.Digital village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project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beautiful China.With the issuance of the national digital village policy document and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digital village construction pilot work,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ization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the intellectualization of farmers'lives,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networks will accelerate the pace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Based on thi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ath and strategy of digital village construction.
Key words:digital village;construction path;strategy;research
一、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为解决“三农”问题而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该战略所包含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都需要采用新型发展方式来实现。数字乡村建设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方式,既是互联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能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信息化人才引进与培养、农村电子监管体系建设、智慧农业发展等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为乡村振兴提供助力[1-2]。
二、数字乡村试点建设的探索与规划
(一)工业数字化技术模型的构建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现代智能技术发展迅速,传统工业与网络系统的横向融合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如果将数字化在工业上的成功经验应用至农业产业,就能以精密准确的测量、勘察及气候智慧型农业等高新技术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安徽省长丰县在2020年被列为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之一,长丰县抓住机遇,利用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依据。其中,“中科合肥智慧农业谷”建设相对成功,通过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贯彻落实“一院一园一基地”规划,切实运用遥感卫星、无人机、土壤传感器等智能工具勘测地形,用数字化方式分析农作物长势,并精准计算施肥时间[3-4]。此外,作为数字乡村建设的典型示范点,长丰县还构建了草莓发展大数据平台,莓农们依托智能设备进行莓园监管,推进草莓小镇的建设,在草莓产业集群式发展的基础上,打造了数字乡村农业园区新模式。
(二)搭建数字治理服务平台
在乡村建设过程中,互联互通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便捷、快速、高效的服务可以提高乡村管理效率。成熟的数字技术可以为构建“互联网+党建”“互联网+政务”“互联网+村政”的治理体系提供技术保障。这种新的治理方式创造了一个“智能”数字村庄,让村民获得了安全感和幸福感。政府工作人员需秉持“在基层发现问题,
向群众询问需求”的理念,打破陈旧思维,构建数字乡村模型,将数字技术全面融入农村生活,构建数字乡村治理平台,使治理更加公开透明,让乡村治理更加智能化,为乡村治理开辟新途径。另外,运用数字智能政务运行模式,能让群众融入村办管理过程,建立“数字门牌”的民生服务体系,实施数字化管理,将改革落实到一村一户,使政府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在数字技术高效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党建”、政务运行、村务运营有助于加快地方数字政务系统的现代化建设。
(三)创建文化数字网络品牌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减贫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精神减贫”空间依然有待扩展。为此,完善人民精神文化教育体系,塑造地方精神文明,传承传统文化,加强优秀人才开发,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刻不容缓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相关部门应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将精神文明建设与智能数字化发展融合起来,形成文化联盟和云共享精神文明品牌。
(四)结合理论促进乡村形态转型
针对国家新常态大背景和店口镇实际条件及发展态势,本次规划以“转型”为主题,重点实现以下转变。
1.规划目的,提升质量
近年来,在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我国大力引进了一系列创新设计,以及“美丽乡村”“五水共治”“美丽县城”“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一系列创新举措。针对部分沿海地区,国家制订了土地使用标准,在如何使用现有和新增土地方面做出了改变。在此背景下,既有城乡发展模式,又有以“增量”为核心的城乡规划范式,这表明,乡村建设正进入以“质量”为核心的新阶段。
2.重视技术方法,增存并重
经过多年的规模扩张,如今留给乡镇的可用增量空间寥寥可数,基本上没有大规模的扩展空间,并且,目前店口镇的人均用地规模已经远远超出国家标准,甚至超过省内同类型城镇。在各种条件的约束下,传统的规模扩展路径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乡村发展的需求,最初的“滚动式”发展和整修城市发展模式受到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在将数字技术融入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既要重视技术方法的使用,又要增存并重,全力解决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
3.实施空间战略,进行内部优化
对空间中城市建设距离的分析表明,部分城市增加了存量空间分布,同时揭示了未来的空间领域。从历史原因看,老城区的需求较多,存在“住宅更新、厂区退改、强度提升、设施完善、环境改善”等多重需求。为此,在数字乡村建设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自然、准确地分析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实施能力,增加制度弹性空间,挖掘发展潜力。
4.协调发展,优化人口
分析可以长期发展的城市群特征不难发现,一些城市的行政区划较为复杂。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规定,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城乡管理规划,调整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从实践角度来看,一些城市的规模仍然较小,其治理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升。
乡村基层组织具有政治职能,但又不同于政治组织,能起到稳定乡村社会、优化经济秩序、传递民情民意、执行方针政策的作用。管理基层组织办公场所、拓展经费来源和行动力培育是乡村基层组织建设规划的三个主要方面。乡村人口的空间分布与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存在密切联系。实际上,随着乡村社会、经济及自然环境的变化,乡村人口的生活要求、生活方式与空间分布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因此,相关部门需要根据乡村不同家庭的生活理想及生活方式,及时优化乡村治理模式,并将数字技术融入乡村治理,改善乡村人口的生活条件,促进乡村社会的有序发展。
三、建设数字乡村的思路
(一)在乡村文化振兴方面
政府应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治理体系,创建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共建共享的乡村文化数字治理机制,鼓励企业、村民等市场主体参与,提高各方参与文化治理的意识。同时,政府应鼓励各方开展数字乡村建设活动,将乡村传统优秀文化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平台融合起来,丰富乡村文化的传播形式,提升各方的数字化经营意识[5]。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创建数字文物资源库的投入力度,为乡村文化治理提供数字化平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二)在乡村产业振兴方面
农村网络基础设施是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的物质基础,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移动通信、光纤宽带等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力度。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应制定优惠政策,引导网络通信运营商不断向农村拓展业务范围,增强移动、电信等通信类企业对农村及偏远地区网络建设和运维的意愿,强调数据对于管理决策的技术支撑作用,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传统农业与农村大数据资源的融合。
(三)在乡村人才振兴方面
数字乡村的建设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因此,各地要加大对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力度,制订更具发展潜力的人才引进计划,吸引优秀的高校毕业生投入农村信息化工作。另外,还要提高农村信息化工作人员的薪酬水平,激发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优化工作流程,完善基本制度,从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四、促进数字乡村建设的策略
(一)创新与未来
1.创新研究视角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瞄准热点地区的乡镇,分类乡镇发展现状,推动乡镇建设实践。本文将国家政策与村镇规划实践紧密结合,提出符合当地实际的规划路径。
2.创新研究内容
以往的村镇规划主要代表一个单一的物质空间规划,易导致不同土地所有者之间的冲突。为此,本文围绕经济、社会、生态等多个层面研究一个有意义的规划,建立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制度,全面提升村镇规划效能。
(二)提高农民的认识水平
主观思维和行为的一致性是建设数字乡村的核心动力。因此,在数字乡村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人的主体地位,让村民成为数字乡村的领导者。在线治理模式诠释了政府与公众携手建设数字乡村的探索,政府职员和村民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完成数字乡村的建设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作为政策与规章制度的制订者与执行者,需要通过举办“数字学习”讲座,开展“线上数字交流”和“电子商务计划”培训等,让村民充分参与数字乡村建设,提高其数字素养。
(三)推动多方投资建设
融资是高效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支撑。智慧村庄建设不仅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而且需要资金支持。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同时,许多地区也在发展基于媒体平台的在线销售模式。通过建村、网红直播等方式,农产品的销量得到有效提升。借助本地电商销售,各地有更多利润可投入农业生产、设备采购、乡村建设等各个环节,有助于加大对地方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构建循环经济模式。
(四)培养吸纳数字技术人才
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技术人才的缺乏和流失。在提拔青年人才方面,“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促使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有效途径。“引进来”是建设试验基地,吸引有志之士及国外高科技人才参与数字化建设。“走出去”是走访科研中心和高校,对现有本土人才进行培训,使其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功底。除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措施吸引人才外,还要采取措施应对人才流失问题。鉴于乡村发展的条件有限,首先,要改善基础设施,为人才培养提供硬件支持;其次,要为人才营造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使其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最后,要对人才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如情感共鸣、生活保障及其他方面的人力资源保护等,以此留住人才。
五、结语
综上所述,村庄和城市规划的主要功能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通过村镇规划合理配置空间,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第二,挖掘和整合村、镇、乡的有用资源,以推动乡村工业发展;第三,引导村镇各项建设工作,促进乡村集约化发展;第四,保护传统村落和建筑,延续和传承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李燕.中国数字乡村的发展模式与实现路径[J].探求,2021(2).
[2]刘艳鹏.浅析我国数字乡村建设[J].蔬菜,2021(12).
[3]王廷勇,杨丽,郭江云.数字乡村建设的相关问题及对策建议[J].西南金融,2021(12).
[4]苏岚岚,彭艳玲.农民数字素养、乡村精英身份与乡村数字治理参与[J].农业技术经济,2022(1).
[5]冉旭玲.新时代乡村文化发展的困境及振兴路径[J].南方农机,2021(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suanjilunwen/48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