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为探索以社保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不断推进社保卡应用范围和拓展应用场景,打造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 的“一卡通用”“同城待遇”为愿景,不断提升居民服务“一卡通”的体验感和幸福感,电子社保卡线上服务平台建设势在必行。
关键词: 电子社保卡;服务平台;一卡通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Online Service Platform for Electronic Social Security Card
LI Zhe
(Nanjing Jiangning District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ervice Center, Nanjing
Jiangsu 211100)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One Card Solution" service with the social security card as the carrier,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scope and expand the application scenarios of the social security card, create the vision of "All-in-One Card Use" and "Same City Treatment" with the social security card as the carrier,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services for residents the sense of experience and happiness of "One Card Solu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an online service platform for electronic social security card is imperative.
【Key words】:electronic social security card;service platform;One Card Solution
0引言
为落实人社部提出的“建立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逐步建立共建共享共用的社保卡‘一卡通’政务服务和居民服务新格局”的新要求,不断推进社保卡应用范围和拓展应用场景,电子社保卡线上服务平台是实现服务“一卡通”的重要环节之一。
1平台基本定位
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生态圈,深挖社会保障卡在服务社会民生、助推智慧城市建设、提高政府治理效能等方面的潜力,大力推广社会保障卡在各领域的应用。以实体社保卡为依托,充分发挥电子社保卡的身份凭证、信息记录、自助查询、就医结算、缴费和待遇领取、金融支付等功能,建设电子社保卡线上服务平台,构建“1+1+1+N(一卡一码一平台+N个服务)”的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服务体系,统一汇聚“一卡通”服务基础支撑能力,统一构建“一卡通”服务应用场景,实现服务线上线下“一卡通”,不断提升居民服务“一卡通”的体验感和幸福感。
2总体设计方案
2.1设计思路
2.1.1业务服务层面设计思路
从居民切身生活实践角度出发,站在获取便捷、高效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的角度,对电子社保卡线上服务平台各项建设目标进行“生活化”的场景分析和再造,拆解为若干具体的用卡场景,基于用卡场景抽象出平台的业务需求和功能需求。以公共服务“一卡通办”为例分析拆解,可以实现公共服务、医疗健康、文化体验、交通出行、社区服务、待遇领取、创业融资、旅游观光、教育培训、居民消费等“一卡通”服务[1]。
2.1.2技术开发层面设计思路
基于人社应用云支撑框架,使用微服务的架构风格,引入主流的商用全栈云支撑平台,打造稳定高效、弹性可扩展的技术支撑体系;利用中台化的思想,将政务领域的公共支撑能力、实体及电子社保卡的管理和应用能力、内外部业务服务能力、区块链服务能力、人工智能服务能力等共性、可复用的应用能力以“中台”的方式统一组织、输出给前端的服务应用或协作机构。
2.1.3用卡终端层面设计思路
基于实体卡与电子卡同步推进的基本理念,对“一卡通”居民服务相关接入部门的用卡受理终端环境进行升级与建设。根据不同部门接入服务的特性选择不同的终端铺设策略,可读卡终端、扫码终端、桌面终端及自助一体机等同时铺设,也可优先选择电子社保卡扫码终端先行铺设,后续再完善其他类型终端设备的引进。
2.2总体架构
电子社保卡线上服务平台可以依托政务云的基础设施资源,充分借鉴“互联网”思维,以一卡通用、服务创新为核心,利用微服务、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构建“五横三纵”的“一卡通”服务体系。“五横”是基础设施体系、数据资源体系、应用支撑体系、服务应用体系和服务展现体系等五大方面,是“一卡通”应用的主体框架;“三纵”是政策制度、标准规范、信息安全与运维标准等三大方面的保障措施,为电子社保卡线上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可靠的机制保障。
2.2.1基础设施体系
基础设施体系是“一卡通”服务的基础保障。依托政务外网、公共设施物联网、互联网等基础网络和政务云平台基础设施,为电子社保卡线上服务平台建设提供统一、高效、安全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网络传输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
2.2.2数据资源体系
数据资源体系是“一卡通”服务的生产资料。考虑到平台上运行的业务应用的特殊性,拟规划两大数据库,即“一卡通”业务生产库和“一卡通”大数据资源仓,为上层一卡通业务管理与服务运行提供数据支撑[2]。
2.2.3应用支撑体系
应用支撑体系是“一卡通”服务的超级工具箱。为综合管理各领域服务应用提供统一的、共享的、可复用的公共技术、业务和数据能力支撑。规划建设技术中台,为电子社保卡线上服务平台上层应用开发提供统一的基础技术能力支撑;构建数据中台,为数据分析与精准服务提供公共数据服务能力支撑;构建通过业务中台,为前端业务应用和服务场景开发提供共性业务能力支撑,以便更加快速、灵活的响应业务调整和需求变化;构建开放式服务管理子系统,支持以各类方式实现“一卡通”服务能力的接入与输出,同时为入驻商户提供开放、融合的自助式服务开发环境支撑。
2.2.4服务应用体系
服务应用体系是“一卡通”服务的主体应用内容。围绕更好的推广“一卡通”居民服务应用的需要,主要包括“一卡通”综合服务系统、“一卡通”综合管理系统、“一卡通”运营推广系统、“一卡通”智能客服系统等的建设,同时支持通过线上线下各类服务渠道输出政务服务、交通出行、医疗健康、旅游观光、文化体系等各领域“一卡通”服务主题应用。
2.2.5“三纵”保障体系
在“三纵”体系中,政策制度体系包括“一卡通”居民服务应用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内容,同时还需要完善配套的推广优惠措施和管理制度,进一步优化“一卡通”居民服务应用的建设与运营推广环境。标准规范体系包括“一卡通”居民服务的技术和管理系列规范,如“一卡通”平台数据标准及管理办法、“一卡通”联盟链接入及数据共享办法、开放式服务输入/输出技术规范及管理办法等。信息安全与运维保障体系包括安全等级保护、数据保护机制、运维保障等管理制度规范,强化“一卡通”居民服务的信息安全和运维保障。
2.3数据资源设计
电子社保卡线上服务平台是汇聚来源于各方的服务能力,起到服务编排、能力输出的作用,业务数据基本不在平台落地。平台本地的数据主要包括服务配置数据、系统运行日志、用户行为轨迹、日常运营管理数据等。因此,若使用平台开展智能业务监管、大数据分析与定向精准服务推送等活动时,需要借助外部数据资源。因此,考虑借助区块链技术的“存证作用”,采用“区块链+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方式,获取管理服务对象的生命事件、行为轨迹、权益信息、证照信息以及交易信息。
在数据资源方面,拟规划两大主要数据库,即“一卡通”业务生产库和“一卡通”大数据资源仓。
(1)“一卡通”业务生产库,主要包括平台日常业务运行所产生的用户信息、卡使用轨迹跟踪信息、应用服务数据、运营推广数据、区块链节数据和日志信息等。
(2)“一卡通”大数据资源仓,采集汇聚了电子社保卡线上服务平台本身产生的业务数据、社会保障卡数据以及相关接入方上传至平台联盟链上的数据,并对数据资源进行清洗、治理、标准定义和分层建模,最终呈现一套结构清晰、准确一致、鲜活可用的大数据资源体系,为平台实现智能监管、决策分析、精准服务、运营推广等智能应用提供支撑,使整个平台的数据资源使用形成一个生产、汇聚治理、反哺应用、再生产等联动闭环,达到充分利用后端大数据资源持续优化前端服务应用,提高用户体验的效果。
2.4相关系统交互设计
电子社保卡线上服务平台将与各领域业务服务能力提供方的信息系统产生服务交互。由于与平台产生服务交互的信息系统类型较多,各自的开发水平和服务输出能力不一,因此,平台支持不同类型的服务能力提供方,在接入平台时采取不同的策略[3]。具体各类能力提供方的交互方式如下:
2.4.1技术交互标准
原则上,以服务提供方的标准为主,“一卡通”平台提供协议、字典代码等的转换,减少服务提供方的改造压力;同时推荐以原始接口的方式接入,确保服务的“可编排性”。
2.4.2业务对象
(1)社会保障卡系统。社会保障卡系统(持卡库系统、社保卡管理系统、电子社保卡系统)是“一卡通”应用核心支撑能力提供方,支持以原始接口、H5、SDK、API等能力全面接入。
(2)社会保障业务系统。社会保障业务系统是“一卡通”应用业务能力主要提供方,以原始接口的方式接入。
(3)政府各部门业务信息系统及政务服务平台。围绕居民生活中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分析政务服务所需的服务能力:已经在政务服务平台提供服务的功能模块,可以通过现有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服务能力输入;暂未接入政务服务平台的,可直接通过接口与电子社保卡线上服务平台对接;政府各部门本地业务系统,需支持与平台的交叉身份认证;调整本地系统的业务材料归集要求,支持政务服务电子亮证(含社保卡电子证照);电子社保卡线上服务平台的实名、实人认证,社保卡便捷支付等优势服务能力也可以输出给外部门信息系统。
(4)公共事业管理服务机构信息系统。水、电、气、通信、公交、公园、图书馆等公共事业管理服务领域机构,输出主要的生活服务到电子社保卡线上服务平台;根据实际用卡场景,接入电子社保卡线上服务平台服务能力(如身份凭证、支付结算、信息记录等),改造本地系统或终端。
(5)商业领域服务机构信息系统。根据实际用卡场景,接入电子社保卡线上服务平台服务能力(如身份凭证、支付结算、信息记录等),改造本地系统或终端。
2.5平台安全设计
采用“系统整体安全+核心场景安全”的思路构建电子社保卡线上服务平台安全保障体系。
在系统整体安全方面,将根据信息安全体系和等保三级2.0要求,引入态势感知等主动防御策略,采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方式建立电子社保卡线上服务平台安全防护体系,筑牢平台安全防线,打造安全可信的运行环境。以基础设施、云计算、大数据和应用为保护对象完善综合运维体系和安全纵深防御体系;结合应用和数据安全需求,建立安全支撑服务体系和安全管理机制;构建包括生产中心、灾备中心在内的“双中心”应用级灾备恢复体系。
提高综合运维管理能力,在统一运维系统下,对机房硬件、基础软件、云基础资源和应用软件进行集中监测、资源配置、自动化管理和事件流程管理。
坚持技术与管理并重,严格落实等保三级基本要求,建立符合“一卡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安全管理岗位、落实安全职责,规范安全管理工作;从物理防护、网络防护、病毒防护、代码安全、数据安全、支撑软件安全、业务安全和应用防护等各方面进一步提升网络安全纵深防御能力;以安全服务作为安全保障的有效支撑和补充手段,建立信息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估加固的保障机制、落实等级保护定级和测评机制、安全检查和有效性评估检测的保障机制、系统上线管理流程以及应急响应机制,不断修正、优化安全需求和规划设计的不足,有效防范和化解不断出现的新漏洞、新风险。
构建全方位的安全支撑服务体系。采用国产密码算法和安全可靠产品建立密码应用支撑平台,面向应用系统输出身份鉴别、传输保护、数据加密、可信时间、电子签章、访问控制等安全服务能力,对身份认证、支付结算等重要应用场景和关键环节开展全流程监控,对电子社保卡线上服务平台掌握的公共信息、个人隐私等数据制定严格的权限控制机制、数据加密机制、开放脱敏机制,提升面向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一卡通”民生服务应用安全支撑能力;引入生物识别、区块链、数字证书等新兴技术,构建应用安全辅助支撑能力,面向应用服务提供身份识别、数据防篡改防抵赖等安全服务能力[4];建设以威胁情报、流量监测、安全日志管理等功能为核心的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全天候、全方位监控系统运行安全,使安全监测实时化、可视化,提升系统安全态势分析、安全威胁预警能力,协调处置重大安全事件;建设网络安全综合管理系统,支撑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网络安全通报、网络安全检查、网络安全应急处理协调,规范行业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提升安全工作效率和水平。
建设同城灾备中心,形成“双中心”的应用级灾备恢复体系。灾备中心为重要的应用提供应用级和数据级灾备,借助政务外网实现生产中心与灾备中心的联动保障,达到了风险分摊、经济实用、保障有力的效果。
3运营推广方案
3.1终端环境建设
用卡终端环境建设主要包括读卡终端、扫码终端、桌面终端及自助一体机等用卡受理终端环境的建设与升级。将根据“一卡通”能力提供系统以及信息服务渠道的管理部门不同选择不同用卡受理环境建设策略。
(1)人社部门。人社部门实现全渠道、全领域用卡,实体卡/电子卡双兼容,现有的读卡终端、扫码终端、桌面终端、自助服务一体机都应支持,业务系统进行适应性改造。
(2)政府各相关部门。已有读卡终端、扫码终端设备的,实体卡/电子卡双兼容;无设备的,优先配置电子社保卡扫码设备,实现电子卡的扫码使用(身份认证、电子证照)。业务系统进行适应性改造。
(3)公共事业管理服务机构。先行配置电子社保卡扫码设备,根据应用场景推广情况陆续配置实体卡读卡设备,实体卡/电子卡双兼容。业务系统进行适应性改造。
(4)政务服务中心。配置完善的读卡扫码终端、桌面终端、自助服务一体机,实体卡/电子卡双兼容。业务系统进行适应性改造。
(5)商业领域机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终端的配备和系统改造。1)在平台上建立商铺,上架各种商品或服务;2)在平台输出服务,嵌入其本地业务系统,优化其线下服务场景;3)作为平台加盟商家,持卡人通过电子社保卡主扫(商家二维码)实现支付结算。
3.2运营推广机构
电子社保卡线上服务平台的运行,离不开使用流量和用户粘性,引入商用领域服务机构、社会化便民服务主题必不可少。需要与商业机构之间,开展项目考察、合作谈判、协议签署、集成联调、上线发布、市场地推等工作,必须要成立专业的运营团队,涵盖商务、产品、技术、市场方面的专业人员。
3.2.1引入第三方运营机构
建议引入第三方运营机构,主要负责电子社保卡线上服务平台的商务领域合作、社区服务合作,如对接第三方平台实现酒店预定服务、对接商超实现日常用品买卖服务、对接扶贫商城实现地方特产农产品买卖、对接银行实现金融理财服务、对接商业保险公司实现居民健康管理服务等。
3.2.2借力合作银行运营推广
商业合作银行是电子社保卡线上服务平台运营推广的核心成员单位,实现三代卡的即时制发卡、电子社保卡借力银行渠道签发与“一卡通”服务输出、引入银行的部分金融理财服务到“一卡通”平台、通过银行提供电子社保卡消费优惠等。
3.3服务推广策略
对电子社保卡线上服务平台的推广策略建议如下:
(1)先易后难:搭好平台后,先推进易接入、易实施的服务场景。
(2)先高频后低频:根据各部门梳理的应用场景,选择日常使用高频次的场景先行上线使用,提升使用粘性和社会影响力。
(3)政策引领、多方协作: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和优惠措施为平台应用推广保驾护航,协调多方协作共赢。
(4)舆论宣传、逐步覆盖:运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手段,全方位宣传电子社保卡线上服务平台应用,提 高公众认知度,并逐步向全业务领域覆盖推广。
4结论
随着“互联网+人社”政务服务的大力推进,电子社保卡的签发总量达到4.6亿张,电子社保卡的应用服务将进一步向政务服务、文旅服务、交通服务、卫生服务、金融服务等多渠道、多平台延伸和拓展。伴随着将来电子社保卡线上服务平台投入使用,将充分发挥电子社保卡身份凭证功能,为政府、金融、商业、教育、卫生等各行业提供平台服务,真正实现一人一卡一码一平台+多个服务,不断提升居民服务“一卡通”的体验感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刘冲.社会保障卡服务的协作管理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21.
[2]秦涛.“互联网+人社”信息化系统建设思路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2):225-226.
[3]霍飞.社会保障卡发行数据衔接系统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4]陈龙.当前移动电子政务的安全保密问题[J].保密科学技术,2017(5):65-6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suanjilunwen/45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