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 > 正文

信息技术在中职护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27 09:49:0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信息技术在中职护理教学中的高效应用,为护理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历,以信息技术在中职护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作为研究主题展开一系列探讨。首先,明确信息技术背景下中职护理教学改革的基本要点;其次,分析中职护理教学活动的现状;最后,详细介绍信息技术在中职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本文旨在发挥信息技术对护理教学的促进作用,助力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中职;护理教学;信息技术;应用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teaching
 
  Chen Dan
 
  (Weining County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Bijie Guizhou,553100)
 
  Abstract:The efficient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teaching provides more possibilities for nursing teaching.Based on my own relevant education and teaching experience,the author launched a series of discussions on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teaching as the research topic.First,the basic points of the nursing teaching reform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were clarifi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and the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ursing teaching activitie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was reflected,and the shortcomings were affirmed.Finally,the application strategi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nursing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were introduced in detail.It aims to play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omoting nursing teaching and help the training of high-quality nursing professionals.
 
  Key words:secondary vocational;nursing teaching;information technology;application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互联网育人理念备受教育界关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符合当前教育对中职护理教学的基本要求,为了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将信息技术运用于中职护理教学中,切实提升教学成效,推进教学方法的优化创新。统筹考虑中职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需求及学习状态,做好护理学教学活动的改革、优化、完善等工作,不仅可以达到教育培养目标,还可以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对此,探讨信息技术在中职护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
 
 
  一、信息技术背景下中职护理教学改革要点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学生临床岗位能力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工作的推进,中职护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得到极大关注。在信息技术背景下,中职护理教学改革的要点得以充分明确,即要对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地位给予充分的认可和尊重,增强其临床岗位能力。对中职护理专业而言,教学目标是培养能够胜任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的服务型高素质护理人才。为实现这一育人目标,护理学基础教学必须对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给予充分重视,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强化学生的临床思维水平、沟通水平、护理技能及操作能力等,为学生临床护理综合水平的提升保驾护航,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护理实践体验。
 
  (二)结合岗位需求,调整护理学基础课程内容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中职护理教学改革活动应统筹考虑岗位的实际情况,做好护理学基础课程内容的优化调整。中职护理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需要在毕业之后胜任临床护理、老年人护理等工作。当然,岗位不同,对护理人才提出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考虑岗位实际情况,做好中职护理课程内容的优化调整。临床护理岗位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病情的观察能力、心理支撑能力、治疗处理能力、沟通能力和护理能力等。而对社区护理而言,则需要聚焦学生的家庭护理能力及健康教育能力的提升[1]。
 
  二、中职护理教学现状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虽然中职护理专业教学质量获得了显著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就整体的教学现状来看,仍然不乐观,问题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护理学基础教学内容与临床岗位需求不契合
 
  护理专业岗位调查发现,现阶段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内容与临床岗位的具体需求并不契合。例如,静脉输液留置针与真空采血等知识,在一些中职护理学基础教材中没有得到详细地呈现。一些基础教材中仅仅简单地提到真空采血管及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并没有详细介绍氧气筒、电动吸痰器等设备的应用方法,而是基本被中心管道的相关知识所取代。临床上,为了防止病床床单出现褶子,医院往往用床笠取代床单,但是课程教学中依然反反复复地让学生掌握铺床打角的方法,由此来看,学生在学校期间学习到的很多技能都不符合临床实践需求。

       (二)教学评价方法机械单一
 
  现如今,一些中职院校的护理基础课程教学依旧依托技能考试及理论考试等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评价。而理论考试的形式主要是期中、期末考试,学生为了顺利通过考试,经常临阵抱佛脚,机械地将考试内容背诵下来,而忽略了平时的积累和学习,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甚至连护理学的基础知识都没有掌握扎实。同时,技能考核紧紧围绕单项操作展开,强调学生动手实践水平的提升,却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也忽略了学生临床思维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
 
  (三)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方式简单
 
  护理学属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护理学基础课程也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部分中职院校实践育人的条件相对有限,仍以口授式教学模式为主。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未摆正自身的定位,认为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一些教师为了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将护理专业理论知识点强行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消化和吸收情况,更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面对难度系数较大的知识点,学生往往不能理解和把握,加上中职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年龄集中在十五、六岁,他们在这之前并没有接触过护理知识,因此对护理操作的想象有限,时间一长,难免产生抵触心理。部分中职学校由于缺乏恰当的条件,几乎没有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师一味地展开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只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异常消极,甚至产生厌烦抵触的情绪,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而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将碎片时间整合起来,补足传统教学的缺陷,改变传统知识存储、传播、提取等方式[2]。
 
  (四)信息技术资源欠缺
 
  信息技术资源缺乏是导致中职护理教学质量不佳的一大原因。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部分学校的校园网维护、管理等工作开展不到位,为师生的生活、学习带来诸多不便。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广大医院配备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及终端系统,患者管理、医嘱下达、护理计划制订与实施等均依托电子计算机及通信设施完成。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到的通过信息技术开展护理信息处理的内容较少,但在医院中,护理信息处理已经成为日常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为了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保证护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护理工作,必须完善信息技术软硬件配置,提升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处理护理信息的水平,强化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五)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是学生成长发展道路上的引导者与助力者,师资力量薄弱已经成为制约中职护理教学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部分教师仅仅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办公软件技能,计算机水平不高,对复杂的信息技术了解甚少。这样一来,教师制作课件时,仅可以将文字及简单的图片等插入PPT中呈现给学生,而不会运用生动的图像呈现知识,也没有掌握复杂影音工具的使用方法,不能为学生打造有趣精彩的护理课堂。此外,由于教师平时的教学负担较重,少有时间充实、提升自我,因此往往不能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此外,部分教师对教学信息化缺乏重视是导致信息技术在中职护理教学中应用成效不佳的原因之一。

\
 
 
  三、信息技术如何高效应用于中职护理教学中
 
  (一)完善信息化护理实训中心
 
  1.增加信息技术建设投入
 
  发挥信息技术对中职护理教学的促进作用,首先应做好信息化护理实训中心的完善工作。目前,由于中职护理专业信息技术硬件配置工作开展不到位,因此,需要将硬件设施的改进作为切入点,投入更多的资金做好实训设施配置工作。同时,应完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支持对医院相关场所进行模拟,如病房、ICU等场所的模拟。采购先进的护理模型、实验材料、训练仪器等设备,为信息化实践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提供设施支持,以此改进落后的教学条件[3]。
 
  2.完善信息化护理实训中心管理制度
 
  要想发挥信息技术在中职护理教学中的优势,就必须做好信息化和护理实训中心管理制度的完善工作。同时,要想给学生提供更多模拟训练的机会,学校需完善实训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制度,安排专业教师负责管理,并做好学生的针对性指导工作。另外,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学习方案的制订,辅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优化课程学习方案。在学生展开实训时,教师应切实考虑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做好训练计划的优化调整。学校需做好网络学习平台管理工作,建立网络用户交流平台及班级云课堂,使网络实践教学资源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同时,学校应在恰当的时间开放网络,安排护理专业教师及信息技术教师共同进行学校网络管理,及时更新学习平台数据库,全面监控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实况。
 
  (二)强化护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要想发挥信息技术在护理教学中的优势,就必须引进更多信息素养高的教师,为护理教学工作提供动力支撑。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学习意识,自觉地进行信息技术与护理实践教学的整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熟悉各项信息设备的操作规范,同时做好各类信息的处理工作,将信息技术作为指导,革新实践教学方法。
 
  (三)实践教学方式的优化创新
 
  1.合理运用微课教学法
 
  教师可以巧用微课教学法提升护理教学质量,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依托微课精练短小的优势,突破护理教学的重难点。结合教学知识点及学生的学习需要,做好微课的制作,将微课视频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这样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要,随时随地观看微课内容,也可以反复观看,达到攻克学习难点的目的。微课学习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对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极为有利。
 
  2.引入、开发计算机虚拟和模拟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综合性技术,将虚拟技术引入中职护理教学中,可以为学校实验室教学创设真实环境。例如,创设真实的医院抢救室场景、真实的社区医院场景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虚拟场景展开护理操作模拟,模拟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操作,让学生感受到急救室的紧张气氛及患者的危急情况,让学生置身于医院环境模拟中,快速精准地判断病人病情,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虚拟场景内容多样丰富,可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发挥显著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中职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符合护理专业教学需求,也符合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因此,一定要合理引入,高效渗透,切实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助力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程起航.多元化信息技术在中职护理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6(9).
 
  [2]闭静.基于信息技术的中职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学策略——以特殊口腔护理的教学设计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5(22).
 
  [3]杨春晖.信息技术视野下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以烧伤病人的护理教学设计为例[J].广西教育,2017(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suanjilunwen/4394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