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 > 正文

小学信息技术“双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26 10:52:2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下,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被运用于中小学课堂中。本校信息技术教研组通过在线直播和录制微课等多种方式探索“双课堂”教学模式,将在线教育与线下教育融合起来,采用线上预热,提出要点;课前讨论,重审难点;线下授课,精抓重点;课后提问,再解疑点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推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双课堂”教学模式;线上教学;信息技术
 
  Explorat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double classroom"teaching mod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imary schools
 
  Shao Yuanyuan
 
  (Huzhou Aishan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group,Huzhou Zhejiang,313000)
 
  Abstract:In the"Internet+"era,variou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eans are used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classrooms.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and research group of the University explored the"double classroom"teaching mode by means of online live broadcast and recording micro classes,integrated online education with offline education,adopted online preheating,and put forward key points;Discuss before class and review difficulties again;Offline teaching,focusing on key points;The teaching mode of asking questions after class and then solving questions can give full play to students'subjectivity in class,exercise students'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and then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

       Key words:"double classroom"teaching mode;online teaching;information technology
 
  在传统线下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和学生面对面沟通,随时掌握课堂情况及处理不同的问题,这是教育领域最重要的教学模式。但是,相比新兴的线上教学模式,线下教学时间固定,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时间较少,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大。因此,线上与线下教学融合已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这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信息技术教师可借助自身专业优势,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发挥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价值。因此,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对“双课堂”教学模式的组织形式、实施策略和评价标准进行研究,希望能促进在线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探索建立高效信息技术课堂,为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提供相应参考。
 
  一、“双课堂”教学模式的组织形式
 
  (一)线上预热,提出要点
 
  教师应先分析学情,以此为据,合理选择学习内容、教学方式等,并对学生的线上学习提出要求和建议。同时,运用微课、PPT等教学工具,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及重难点,以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教师还可以额外设计趣味答题,引导学生产生疑问,以及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

\
 
 
  例如,在《Scratch趣味编程》一课中,教师可选用Scratch3.0编程软件,连接摄像头设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设备,完成简单的“体感游戏”程序编写。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高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勇于尝试,并且已初步具备自学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尝试与探究,比低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强,因此,在这一阶段进行程序设计学习较为恰当。
 
  相较于传统的书本自主预习,线上预习手段更加多样,可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料。
 
  1.条目式的学习资料——图文资料
 
  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预习任务并建立课程资源文件夹,然后发布在浙江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配套网络学习平台上,或者发布到其他交流类的平台上,如班级群、邮箱等。发布的学习任务以文字、图表等形式呈现,包括学习目标、疑难问题及预习测试等,学生可自主查阅了解新课的任务,并通过预习测试检验自己的预习效果。
 
  2.测试类的学习资料——问卷形式
 
  教师应先根据新知识点设计问卷,让学生在回答问卷的过程中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清楚自己已掌握及未掌握的知识点,便于及时查漏补缺。
 
  例如,在本课的问卷测试中,教师可根据问卷回答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例如,一些学生可能对坐标轴的位置掌握不完全,对角色的中心点概念不够明确,对运算脚本一知半解。基于以上情况,教师可以掌握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后续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3.直观性的学习资料——微课资料
 
  微课作为一种信息技术手段,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充分结合起来。为锻炼学生的信息技术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可以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融为一体。笔者将一些重点部分以“微课”的形式展示出来,如视频侦测模块指令的讲解、条件判断语句的应用等。有研究表明,微课等短视频的学习相比文字、图片更能让人印象深刻。这样不仅能让教师高效完成线上教学,也有助于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复习,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前讨论,重审难点
 
  经过前期的课程预习,学生对本次课程有了大致的了解,接着,通过课前直播的互动讨论及留言,学生可以提出对本次课程内容的看法,让教师可以更加精确地找到线下授课时需注意的重点难点,设计出适合自己班级的教学计划,量身制订教学方案[2]。以《Scratch趣味编程》为例,在学生提交的反馈和留言中,一些学生表示不知道如何合理设置视频侦测模块的参数。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会着重讲解这些难点,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
 
  (三)线下授课,精抓重点
 
  以往,教师的教学重点通常是围绕教学提纲及教学经验展开,但是,根据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的反馈,教师能充分了解本班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学习需求,便于为本次课程量身制订科学的教学方案。以该方案为依托,教师在课堂上着重讲解学生想了解的内容,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能够得到显著提升,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简单的问题不用教师反复强调和讲解,可以节约线下课堂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安排更多的环节,让学生展示作业成果,以此让学生更有成就感和满足感。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示自己亲手制作的贴合时事的作品,使学生拥有很高的热情和自豪感。同时,教师可以增加同学互评环节,从作品的美观程度、技术的运用程度、作品的规范程度等方面入手进行评价,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线下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尽量少说少做,让学生多说多做;即使进行讲授也要多引导、多启发、少灌输,着重发挥引领作用,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四)课后提问,再解疑点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取决于课后能否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内化。线下教学结束后,教师可通过视频会议、线上讨论等方法对学生的个别操作和提问进行线上指导和答疑,同时利用微课、小视频等方式再次提示课程重点,加深学生对知识要点的印象,巩固线下学习成果。对于有实践操作的信息技术作品,教师可以再次进行精细指导,让学生的作品变得更加完善和成熟。教师可将优秀作品上传至班级邮箱或线上讨论群,以供学生浏览和学习,这样既能提高作品的优秀率,也能激发学生的制作和创作热情。
 
  二、“双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保障教师的教学能力
 
  学校应积极组织各学科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例如线上授课方式培训、各类软件应用培训等。各学科教研组应积极开发适用于线上线下使用的校本课程,编写教学计划和详细教案,为“双课堂”的日常开展提供支持与保障。同时,信息技术教研组应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编写教案,制作线上资源文件,录制微视频导学,为“双课堂”的开展保驾护航。

\
 
 
  (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例如,在线上预热、提出要点环节让学生自主预习,或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预习,教师提供预习方向和思路,带领同学完成预习环节任务。在线下实体课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多发言、多讨论、多操作,努力营造一个自由自主的课堂[3]。
 
  (三)加强线上线下融合
 
  教师应科学界定哪些内容适合线上教学,哪些内容适合线下教学。线上线下融合并不是指每节课都要融合,而是要有选取和侧重。信息技术课可安排主题式课程或趣味性课程。线上教学的内容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吸引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巩固。线上教学安排能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所学的内容,解决不同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时间差”问题,有效帮助学生提前对线下课堂教学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和思考。

       三、“双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标准
 
  考虑到“双课堂”教学模式的新颖性和特殊性,面向学生的课堂评价标准应做出相应的改变与调整。在线上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时间较为自由,但教师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不排除有少数学生自控性差,不积极参与的情况出现。对此,教师可要求学生积极签到,同时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在辅导答疑时做到有的放矢。制订细则后,课堂评价标准(表1)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也是学生自我检验的一个标准,能促进“双课堂”模式良性发展。

\
 
 
  采用多元化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对教师的评价,同时也是对课程教学本身的评价。例如,教师在采用不同授课方式对A、B两班教授“Scratch趣味编程”时,可以在课后利用线上平台发放调查问卷。本次在每个班级发放问卷38份,回收均为有效问卷。具体反馈见以下雷达图(图1)。
 
  不难看出,单纯采用传统授课方式的班级在课堂趣味程度、学生操作时间满意度、学生操作重难点熟练度、教师知识点讲解满意度、课程环节安排满意度、课堂作品完成率等方面均与运用“双语课堂”模式产生的效果存在一些差距。特别是学生操作时间的满意度差距最大。由此可以看出,“双课堂”教学在这类趣味性课程中的应用是很有必要的。
 
\
 
  图1雷达图
 
 
  四、结语
 
  综合来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在线教学与线下教学的结合能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价值的最大化,对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目前,在线教学仍然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互联网的新发展能为在线教学提供更好的支持。因此,如何将在线教学与线下教学结合起来,需要更多优秀教师的实践和研究。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应切实转变思想,有意识地将在线教学与线下教学结合起来,成为现代化教育人才,进而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为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皓,林海燕.基于过程数据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评价研究[J].智库时代,2019(50).
 
  [2]赵晓丹.“互联网+”背景下线上线下“双课堂”的教学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1).
 
  [3]李鹏远.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线上与线下教学相融合的对策[J].智力,2020(3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suanjilunwen/4387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