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 > 正文

软件技术专业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12 11:20:2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了软件技术专业教育改革,而作为教育信息化的现实支撑,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水平往往决定了软件技术专业的教育质量。然而,受多种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影响,软件技术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面临着资源内容重复、利用率低下等问题,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效果尚未达到预期。为此,需要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的分析,针对性提出资源开发建设与实际应用的方法,为软件技术专业提供更多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关键词:软件技术;教学资源;数字化;教育信息化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Digital High-quality Teaching Resources for Software Technology Specialty
 
  FU Wenming1,2
 
  (1.Liaoning Open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 110034;2.Liaon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henyang Liaoning 110161)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promotes the educational reform of software technology specialty.As the practical suppor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level of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often determines the educational quality of software technology specialty.However,affected by many subjective or objective factors,the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of software technology specialty are facing the problems of repeated content and low utilization rate,and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teaching quality has not reached the expectation.Therefore,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it is necessary to put forward the methods of resource development,construction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o as to provide more high-quality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for software technology specialty.
 
  【Key words】:software technology;teaching resources;digitization;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0引言
 
  教学资源是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愈发受到广泛关注的特殊信息资源类型。作为教师备课、教学等工作中的重要参考资料,教学资源的质量高低往往会对教学质量起到直接影响。尤其是在“微课”“雨课堂”等模式兴起的背景下,教师不仅要通过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行授课,更要为学生提供优质资源满足其自学和预习的需求。然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导致现有资源的实际效果有限,对教学工作的正向效果并未达到预期,这就要求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进而充分发挥出教学资源对教学工作的辅助作用。
 
  1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
 
  1.1建设与管理主体分布广泛
 
  受到高校行政职能划分的影响,数字化教学资源需要由教务处、图书馆、教育技术中心、院系代表、学校主页等多个部门分别进行建设和管理,且不同部门资源建设与管理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例如,教务处通常负责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图书馆主要负责特色数据库、资源导航及师生论文等电子文献信息资源的管理;教育技术中心主要负责校园网、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中心及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建设;院系代表主要针对本院系的学科特色进行网络课程、精品课程、教学案例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学校主页会承担起网络教学平台、数字化学习平台的作用。这种由多部门分别建设和管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模式,会因部门间沟通合作力度有限而导致资源的多头管理,存在着工作内容和资源建设冲突及管理分散无序的问题。
 

\
 
 
  1.2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
 
  受利益及资金分配、协调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负责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的各个部门间存在着明显的重复开发、购买等问题,导致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面临着极大的人力、物力浪费。例如,部分学校的教务处和院系都承担着各专业网络课程开发建设的职责,甚至一些学校的图书馆也需要承担开发任务,这就导致其开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存在一定的重复内容。与此同时,很多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虽然内容上并不相同,但以精品课程为名称会导致学生在使用时受到标题的误导,难以快速选择自己所需的教学资源,在不同资源来回切换的过程中会浪费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降低学习效率,甚至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
 
  由多个部门负责的多头管理状态,导致高校难以形成统一的资源建设管理机构,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统筹规划与管理。与此同时,高校两级管理的模式,导致各院系的图书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等系统需要向上级单位负责,这种强调纵向管理缺乏横向管理的问题,加剧了管理体制和制度不健全的弊端,导致高校难以落实共建共享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1.4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
 
  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需要以标准化和规范化作为基本前提。但不同部门建设和管理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往往具有各异的建设标准。其中数据标引、分辨检索点等关键标准的差异,导致教学资源间难以形成统一接口,导致资源难以兼容和转换,难以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与此同时,购买亦或是自主开发的教学资源由于没有共同标准,导致资源之间的关联度较低,由于标引会乱的问题容易使教学资源形成资源孤岛,影响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1.5监督评价机制不健全
 
  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既需要有统一的协调机构,又需要在协调机构的基础上进行监督和评价,才能通过对教学资源的评审确保资源质量、避免资源重复的问题。而由于高校缺乏统一的协调机构,加上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导致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监督评价机制难以落实,是影响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监督评价机制能够为资源建设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有助于提升资源建设工作质量。而不健全的监督评价机制则会导致各部门对资源建设的控制能力有限,进而出现资源低质量、内容重复等问题。
 
  1.6资源建设团队能力有限
 
  一般来说,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通常由教务工作者、图书馆员或各专业教师负责建设,由于部门间缺乏沟通协作,加上不同身份的资源建设者存在着资源建设知识的空缺,这种各自为政的问题会导致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兼容性较差,难以通过资源互补达到整合共享的目的。
 
  2软件技术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软件技术专业是在信息技术普及发展的背景下,形成的综合图形图像处理、效果图绘制、语言程序设计、软件开发、网页设计等多领域的学科体系。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进程中,软件技术专业需要通过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革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教学资源建设作为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对于提升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1建立数字化资源管理平台
 
  信息化的教学活动需要以数字化资源管理平台作为依托,从而整合各类数字化学习资源。为此,高校需要加强数字化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并将其划分为开发、管理和应用三大模块,严格遵循政府所提出的教学资源建设标准,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奠定基础。软件技术专业的数字化资源建设需要体现出学科特色,覆盖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Java、C#等程序开发、手机软件开发、数据库处理与应用、网络操作系统等课程。与此同时,平台需要为师生提供便捷的检索服务,并通过内部资源共享的方式,将教学资源与网络课程紧密结合,从而有效提升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从技术设计角度分析,数字化资源管理平台核心功能分为课程注册管理、资源采集上传、资源分类发布、资源数据库分配以及数据安全运维等几个大的区块。其中,资源采集功能不仅可以单纯地将资源上传至数据库,还可以根据采集设定的媒体类型以及体积大小,进一步通过检索,将资源标号分配至移动端及电脑端数据表中,方便实现数据快速匹配。资源数据库分配则根据采集类型,推送不同资源至不同使用终端,满足适配需求,通过对数据的码率、分辨率等重要参数的再次加工,使之更加契合用户使用。数据安全则要充分考虑数据的可恢复性和完整性,特别是对于突发情况有足够的响应机制,涉及到课程资源制作者的知识产权,所以数据的安全管理又要涉及到保密性以及网络安全。平台标准管理流程及处理层架构组成如图1所示。

\
 
  2.2形成统一管理协调机构
 
  针对当前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因多头管理问题而出现的资源孤岛、权责不清等问题,需要形成协调机构对各部门进行统一管理,通过统筹规划与分工协作发挥出不同部门在资源建设的优势。一般来说,用户通常以图书馆作为获取数字化资源的主要渠道,可以看出图书馆相比教务处、教育技术中心等部门往往拥有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更多的用户群体。为此,可以将图书馆作为中心,发挥出图书馆对其他主体部门的辐射作用,形成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统一管理协调机构。

\
 
 
  2.3加强教学资源规范与标准建设
 
  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需要拥有统一、完善的规则与标准,才能对资源建设工作起到约束和监督作用。为此,需要推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建设,在自建资源时严格遵循统一的技术标准与规范,确保教学资源能够在不同平台间进行转换与应用,从而应对资源孤岛及过载问题,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在购买数字化教学资源时,高校需要与数据库和系统服务商就通用标准与协议问题进行深入沟通,在确保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够用于高校再加工的同时,保证平台遵循高校的标准化原则,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创造条件。
 
  2.4建立专业化的资源建设队伍
 
  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过硬的人才队伍,能够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起到保障作用。为此,高校应为专业人才提供丰富的培训机会,通过学习培训的方式提升其业务能力和专业能力。与此同时,高校不仅要关注人才的引入和培养,还需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于人才管理中,通过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并通过人才的优化组合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工作高效的资源建设队伍,有效提升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水平。
 
  2.5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
 
  一般来说,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媒体、课程、资源等子系统,且涵盖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素材,以及高校在网络课程基础上开发的,包括教学内容、大纲、课件等在内的优质课程资源。软件技术专业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为教育目标,针对企业岗位所提出的要求,软件技术专业需要加强专业认证体系建设,并积极改善学校教学环境。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能够满足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需求。为此,需要以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制定专业知识体系结构和统一的技术、评价标准,通过分批建设资源库的方式降低高校资金负担,通过自主构建和外部购买相结合的方式开发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与此同时,需要建立完善的资源筛选机制,由专家学者组件评审团队,对重复、不适用或落后的教学资源进行筛除,确保软件技术专业为师生提供高质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3软件技术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
 
  利用“微课”“雨课堂”等教学平台,软件技术专业可以构建智慧教育模式,以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基于平台支持构建课前、课上和课后的完整流程结构。
 
  3.1课前准备阶段
 
  (1)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等教学平台,在课前阶段发布学习任务,并通过前一个教学阶段对学生完成情况及测试成绩的反馈,通过学情分析针对性调整教学目标。(2)根据调整后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向学生推送课堂教学所需的数字化预习资料,并通过设置检测题的方式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而学生在预习并完成测验后,需要通过上传预习作品、分享疑点难点问题等方式展开交流。(3)教师需要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制定符合学生整体需求的教学方案。在课前准备阶段,通过资源推送以及学情分析,能够帮助教师掌握学生获取新知的情况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凭借教师经验进行教学设计的弊端。而学生在新知预习中能够更有效的掌握自身知识结构存在的缺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型。
 
  3.2课上教学阶段
 
  课上教学阶段需要由四个环节构成:(1)构建教学情境并导入主题。以DreamWeaver网页制作课程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导入网页制作中的常见难题引导学生讨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并通过引入学生上传的预习作品,集中讲解学生在课前学习阶段存在的共性问题。(2)发布教学任务并鼓励学生写作探究。针对少部分学生存在的个别问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协作探究并找出问题的答案。在探究结束后,将探究成果上传至平台所提供的作品展示区,能够通过师生点评的方式筛选出优秀的探究成果,以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3)通过测试进行及时反馈。为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教师需要在完成教学工作后,通过平台导入一系列相关测试题,并通过评分结果完成知识的反馈。(4)知识点的补充总结。根据测试后的反馈结果,教师需要对一些没有精讲的知识点进行补充说明,并通过线上互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点问题,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实现拓展提升。这四个环节深刻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育模式,改变了以教师为教育主体的弊端。主动学习模式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对学习保持一定的愉悦感,这种分层、弹性的教育模式贯彻和落实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3.3课后强化阶段
 
  教师需要根据课上教学阶段所得出的反馈结果,因生而异的布置作业和学习资料。在学生完成作业并上传至平台后,通过平台打分和教师打分的结果,能够反馈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欠缺。对于学生知识结构的不足之处,教师可以通过线上辅导或推送讲解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难题。观看在线视频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所学内容的复习过程,通过基于线上平台的讨论交流,能够在锻炼学生沟通能力的同时拓展学习空间,实现学生的个体发展。
 
  4结语
 
  由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管理主体呈现出多头管理格局,导致教学资源存在重复建设问题,且资源管理体制、建设标准、评级机制和人才队伍的建设不够健全,难以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为此,高校需要建立数字化的资源管理平台,构建统一管理的协调机构,建立健全资源规范与标准体系建设,构建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并加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同时,通过课前、课上、课后阶段一体的智慧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优势,能够有效提升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严启荣,詹春青,田世锋,等.基于SPOC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3):49-54.
 
  [2]王洪梅,王运武,吴健.3D数字化教学资源、未来课堂与智慧学习三元关系的新探讨[J].远程教育杂志,2017,35(2):29-35.
 
  [3]丁卫泽,熊秋娥.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的困境分析与化解策略:基于博弈论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5(1):93-96+103.
 
  [4]孙方,苏仰娜,朱永海.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设计新视角:从知识加工到教学活动支持[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3):50-54.
 
  [5]苏小兵,祝智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需求和供给模式研究:公共产品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2(8):78-8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suanjilunwen/4023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