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转变思想观念,找寻全新的管理方式。预算管理以及业绩评价不仅有利于企业全面准确地了解自身实际发展的情况,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对资源进行配置,还能有效地衡量和监控业务绩效,从而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要实现业务持续增长和长期竞争优势,就要科学设计预算管理目标和业绩评价目标。基于此,文章主要对企业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预算管理,业绩评价,加强,措施
企业预算管理体系对于保证企业财务稳定和风险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预算管理体系能够帮助企业合理规划和分配资源,确保企业在有限资源下进行有效运营,这有助于防范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业绩评价体系能够促进企业的战略执行和绩效改进。通过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指标和方法,企业可以客观地评估自身的竞争力和绩效水平,这有助于企业调整战略,弥补短板,提升核心竞争力,并为未来的发展制订合理的目标和计划[1]。因此,企业要重视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信息透明度,建立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体系,以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企业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缺乏对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的重视
在日益严峻的形势下,仍有相当多的企业不重视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工作。这是由于企业内部员工没有充分意识到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对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的正确认知,导致预算管理工作和业绩评价工作无法在企业内部顺利进行。首先,一些管理者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不够深入,对预算的前瞻性认识不足,对预算管理仅是对资本的一种单纯的管理方式。尽管预算的制定与实施可以有效地减少企业的经营成本,但其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巨大的,而且短期内难以达到预期的效益。尤其是如果不加以妥善处理,将会带来消极影响,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这对企业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利,因此不少企业选择稳定经营,不愿承担由预算管理可能带来的风险。其次,企业内部还有不少员工认为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是对自身工作的约束,因此部分员工不支持该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当公司运作绩效不佳时,如果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则会激起员工的逆反心理,甚至出现种种懈怠现象[2]。
(二)企业员工素质有待提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要想强化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就必须具备一支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专业团队。然而,目前多数企业都未配有专业的预算管理人员和业绩评价人员,相关工作都是由资深的财务人员担任,并没有增加对优秀人才的招聘力度,也没有持续给企业的人才队伍带来新的活力,人才的流动性很低。一些企业没有为在职员工提供适合公司发展需要的培训与学习,导致员工质量不能与公司发展同步,进而影响了业绩评价与预算管理的优化升级进程。
(三)指标设置不科学
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工作的有效落实,离不开企业科学合理地设计工作目标,企业的业绩评价指标应该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核心业务相关联[3]。然而依据部分企业的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工作成果可知,有些企业可能没有明确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预算管理目标和业绩评价目标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或者设置的指标与实际情况不符,致使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的作用在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过程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导致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绩效状况。
(四)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要想使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顺利进行,就必须对其进行全过程的有效监督。然而部分企业未重视监督管理,对于监管过程中所反映出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更没有设立专门的监管部门或监管小组,给了某些重要管理人员以公谋私的机会[4]。尽管一些企业在积极地学习新理念,引入了先进的管理手段,但是,他们的监管方式比较单一、滞后,而且监管忽视了事前的预防与事中的控制,风险一旦出现,就很难在一开始就将其控制住,从而对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五)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体系不健全
由于在国内企业推行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工作时间较短,在管理技巧方面的研究还很欠缺,尤其是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5]。若企业的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体系不健全,就无法对预算与业务评价进行全面和客观地评估,导致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的主观性和片面性,难以准确判断业务的可持续增长和发展潜力。另外,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体系不健全,也使得企业在进行相关工作时缺乏参考依据,导致执行效果不佳。然而,一些企业未意识到健全的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并未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为其建立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系统提供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撑,致使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相对滞后,进一步阻碍了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工作的开展。
二、企业加强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的措施
(一)提高人员素质,加强重视程度
企业应制订培训计划,向员工提供与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可以通过组织内部培训、外部培训课程、研讨会等方式进行,以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认识水平。建立定期的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沟通机制,例如,组织会议、工作座谈等形式,提供充分的信息透明度,让员工了解公司的预算目标、策略和业绩评价要求。同时,给予员工机会提出问题、分享经验和意见,增强员工参与度和认同感。企业可以鼓励员工之间的团队合作和知识分享,通过协作解决问题和共同实现预算目标。建立良好的团队氛围和沟通机制,促进员工之间的合作与学习。建立明确的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将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结果纳入员工的业绩评价体系中,通过与工资奖励、晋升福利等绩效挂钩,激励员工积极参与预算管理和实现良好的业绩。
(二)科学设计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目标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预算管理、业绩评价目标,是落实相应工作的重要环节。在进行预算与绩效评估的科学设计时,应注意如下方面:首先,预算应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基础,确保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利润增长。预算设定时应根据市场情况、竞争对手和行业趋势进行合理调整。企业应设定明确的成本和费用控制目标,以确保企业在预算范围内运营,这可以通过制定详细的费用预算、设定成本标准和实施严格的审批程序来实现。预算还应包括企业的资本投资计划,以支持业务增长和发展,企业要设定投资回报率目标、优化资本预算分配和进行风险评估。其次,业绩评价的目标设计要建立在预算目标的基础之上,业绩评价目标应涵盖多个方面,如销售增长、盈利能力、市场份额、客户满意度等。最后,企业在设计业绩评价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员工的切身利益,使业绩评价目标更加科学、人性化,以此促进预算目标能够更有效地落实和实现。
(三)健全监管机制
在建立健全了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系统之后,企业必须对监督工作给予更多地关注,把增强工作的执行力放在第一位,以保证各项制度要求的准确执行。要确保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工作顺利、平稳地进行,就必须建立起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意识,防止出现贪污、舞弊等严重违规现象。基于预算管理视角,企业应该加强工作开展全过程的管理,并建立相应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体系,尽可能地对预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地发现和补救[7]。而要实现这个目的,就需要企业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投入,加大对预算监管技术的研究,适时地设定监管重点,并对监管实施战略进行调整。尤其是对预算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要充分利用人力、科技两方面的优势,使监督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另外,企业也可以在内部设立监督部门,在该部门内设立重点监督、全面监督等岗位,为保障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还应为上述岗位配备专业人才。对于业绩评价中的监管,企业同样要予以足够的关注。为确保业绩评价的公平、公开、合理、科学,应加大其他部门的参与度,企业可从各部门选1~2名员工参与业绩评价和监管工作,并定期更换人员,以杜绝财务人员滥用职权、滥用职权的现象。
(四)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体系
企业要实现经营目标、提高经营效益,就应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体系,做好基础性工作,为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首先,企业要主动地与其他公司进行沟通和合作。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企业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对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的新思路、新知识和新技术进行学习[8]。企业还可以通过线上交流平台,加强与其他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主动地学习其他企业在预算管理、业绩评价等领域的成功经验。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目标,在其他公司的经验中总结出对自身企业具有参考价值的方法,以此更好地完善本企业的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体系。其次,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各行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企业要主动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潮流,在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体系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达到更高的一致性。要实现这个目的,就需要在经费上增加投资,健全预算管理体系,统一软件的使用规范,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素质与工作效率。加强预算管理体系的职能设计,包括岗位职责、工作体系、人员素质培养和能力建设[9]。最后,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生产经营状况,对各个部门的权力和责任进行清晰地界定,对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责任进行界定,并通过严格的监督和考核,并根据部门绩效和个人业绩评价的结果,追究并问责那些没有按时完成预算的部门和人员,以此来检查各个部门和员工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增强各个部门和员工之间的沟通协作意识。
三、总结
企业要提高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水平,使二者发挥更大的作用价值,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就要提高人员素质,加强企业全体员工对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工作的重视程度,充分调动员工的参与积极性;还要基于企业的发展目标,科学设计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目标,并依据市场发展适时改动;为保障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要加强监督管理,使监督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企业还应该充分吸取其他企业的优秀经验,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体系。以此促进企业增加竞争优势,更好地运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志高.企业加强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2(22):66-69.
[2]郑金平.企业加强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研究[J].财会学习,2021(27):58-60.
[3]黄东健.探析企业如何加强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J].现代经济信息,2021(11):123-124.
[4]罗自喜.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的加强策略探析[J].商业观察,2021(3):56-58.
[5]艾梅.企业加强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研究[J].理财周刊,2021(13):84-85.
[6]苏姝.企业加强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1(8):62-63.
[7]张亚娜.企业加强预算管理的对策探究[J].投资与创业,2023,34(17):102-104.
[8]张鑫.商业企业加强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4):36-37.
[9]刘红.新形势下全面预算与企业业绩评价的管理研究[J].知识经济,2023,640(12):84-86.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79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