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国家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保密工作的大背景下,供电企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其保密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部分员工保密意识淡薄,企业保密制度不健全,技术手段落后,导致涉密信息面临泄露风险;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窃密手段日益高明,对供电企业的保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文章提出了深化供电企业保密工作的对策:加强保密宣传教育,增强全员保密意识;完善保密制度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和管理流程;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确保涉密信息安全可控。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有助于供电企业切实加强保密工作,保护企业利益,促进企业稳健发展,为建设网络强国贡献力量。
关键词:供电企业,保密工作,企业利益,信息安全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保密工作,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并在2023年召开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保护,筑牢网络安全防线。供电企业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其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安全直接关乎国家能源安全和社会运行秩序。当前,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攻击手段不断翻新,黑客组织、敌对势力等力量对供电企业的窃密行为也日趋猖獗,给供电企业的保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全面加强供电企业保密工作,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供电企业保密工作的重要性
(一)维护企业利益
供电企业的商业机密、技术秘密等是企业的核心资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旦这些秘密被泄露或被竞争对手获取,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致使竞争力下降,甚至导致企业丧失市场地位。因此,做好保密工作对于维护企业利益至关重要。商业秘密的泄露将直接威胁企业的经济利益。供电企业的商业秘密包括电价策略、营销计划、投资方案等,如果这些信息被竞争对手获取,他们就可以提前应对,甚至主动出击出奇制胜,使企业失去市场竞争优势。比如,如果电价调整方案被泄露,竞争对手可能会先行压低电价以吸引客户,从而使企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技术秘密的泄露将严重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供电企业拥有大量自主研发的先进技术,如输电线路布设技术、电网智能控制技术等,这些技术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一旦这些技术泄露,不仅企业将失去技术优势,更可能被竞争对手模仿和超越,使企业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因此,供电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保密工作,完善保密制度,加强保密宣教,运用先进技术手段,从源头上防止商业秘密、技术秘密和客户信息等核心资产的泄露,切实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市场竞争力[1]。
(二)促进企业稳健发展
良好的保密工作不仅能够维护企业的声誉和信誉,避免因信息泄露而引发的法律纠纷和经济损失,更能为企业赢得发展机遇,夯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供电企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一旦发生重大信息泄露事件,必将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质疑,企业的公信力将受到严重打击。而一旦丧失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公众信任,企业将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发展前景也将受到严重影响。供电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大量敏感信息,如果这些信息遭到泄露,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还可能会引发诸如侵犯隐私权、商业秘密泄露等法律纠纷,使企业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因此,供电企业务必高度重视保密工作,将其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石,从顶层设计、制度建设、技术防护等多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和深化保密工作,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只有真正做到信息安全可控,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稳健发展。
二、供电企业保密工作中的不足
(一)保密意识不强
保密意识是保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但供电企业内部仍存在一些员工保密意识淡薄的问题,这给企业的保密工作带来了隐患和风险。一些员工对保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着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他们认为自己只是普通员工,接触的信息并不敏感,即使被泄露也不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更有些员工甚至将保密工作等同于“遮遮掩掩”“小题大做”,对此不以为意。这种错误认识源于对保密工作内涵的理解不够,缺乏必要的保密意识。另一些员工虽然有一定的保密意识,但在实际工作中却疏于防范,缺乏必要的警惕性。如工作时将电脑屏幕对着公共区域,在公共场合大声谈论涉密内容,将工作文件带回家中处理等,这些行为无意中就可能导致敏感信息泄露。保密意识淡薄的根源在于企业保密教育培训工作做得不够到位:一些企业对新员工的保密教育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在职员工的保密再教育也时有疏漏,使得员工的保密意识无法得到很好的巩固和提升[2]。
(二)保密制度不完善
保密制度是保密工作的根本依归,是确保保密工作有效开展的制度保障。然而,一些供电企业的保密制度却存在不完善的问题,制约了保密工作的落实,给企业带来了安全隐患。部分企业的保密制度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存在着明显漏洞:有的企业只制定了一些原则性、口号式的保密规定,缺乏对保密工作的具体操作指引;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一些具体的保密制度,但存在相互矛盾、互相冲突的情况,保密制度难以真正落到实处。这些制度漏洞直接影响了保密工作的有效性。一些企业的保密制度执行不力,流于形式。虽然制度已经建立,但缺乏有力的监督检查机制,导致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形同虚设。比如,对涉密人员、涉密载体、涉密场所等缺乏必要的管控措施,涉密信息的传递、存储、销毁等环节缺乏严格的审批流程,从而增加了信息泄露的风险。一些企业对保密责任人的职责权限界定不清,导致责任落实存在真空区:有的企业将保密工作职责分散到多个部门,但相互之间缺乏协调配合;有的企业虽然设立了专门的保密机构,但其职能定位模糊,在企业内部缺乏足够的权威性和执行力。这种责任不明确的状况,必然会影响保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三)技术手段落后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窃密手段也日趋高明和多样化,对供电企业的保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一些供电企业的技术防护手段却明显落后于时代,难以有效防范新型窃密威胁,信息泄露的风险与日俱增。这些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投入不足,安全防护能力较弱。它们的信息系统多采用传统架构,缺乏针对性的安全加固措施,系统存在大量漏洞,很容易被黑客攻击和入侵。同时,由于预算有限,这些企业难以购置先进的安全产品,如入侵监测系统、数据泄露防护系统等,无法对系统和数据进行全方位监控。这些企业的数据安全防护意识淡薄,数据防护措施落后。它们对涉密数据的加密、备份、存储等环节缺乏严格管控,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极易被窃取[3]。有的企业甚至直接采用明文存储敏感数据,一旦系统被入侵,数据就会被窃取一空。这些企业缺乏先进的物理防护手段,涉密场所防护能力较弱:它们的涉密区域缺乏必要的隔离措施,如生物识别门禁、视频监控等,不法分子可以相对容易地物理渗透进入;同时,它们对涉密载体的管理也较为松散,如果涉密文件、存储介质等遗失或被盗,也将直接导致信息泄露。
三、深化供电企业保密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保密宣传教育
加强保密宣传教育是深化供电企业保密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它有助于增强全体员工的保密意识和技能水平,为保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企业要制订科学合理的保密教育培训计划,将保密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来抓。要定期组织全员保密知识培训,邀请专家学者授课讲座,通过多种形式如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实景演练等,系统传授保密法律法规、保密制度流程、保密技能技巧等内容,使员工对保密工作的重要性有全面深刻的认识。
企业要高度重视对新员工的保密教育,将其作为入职培训的重要内容。要通过系统的保密教育,让新员工从一开始就树立正确的保密观念,熟悉保密制度流程,掌握必要的保密技能,确保他们能够自觉遵守保密纪律,时刻绷紧保密这根弦。
企业还要建立保密教育的长效机制,采取定期培训、随机抽查等方式,持续加强在职员工的保密教育,不断提升他们的保密意识和能力。同时,要将保密教育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相挂钩,对保密工作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相应的奖励,形成正向激励,从而确保保密教育工作常抓不懈、行之有效。
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保密宣传教育,才能真正让保密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企业的保密工作夯实思想基础,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保密风险,切实维护企业和国家的信息安全。
(二)完善保密制度体系
保密制度是保密工作的根本依归和刚性约束,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保密制度体系,是深化供电企业保密工作的关键所在。只有制度健全、执行到位,保密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力。
企业要明确各级保密责任人的职责权限,建立垂直领导、横向协作的保密管理体系。要设立专门的保密工作机构,作为保密工作的牵头部门,统筹协调全企业的保密工作;同时,在各部门、分支机构也要设立相应的保密工作岗位,明确工作职责和报告路线,形成分工协作、相互制衡的工作格局[4]。
企业要制定详细的保密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对涉密人员、涉密载体、涉密场所等进行全面管控,比如,对于涉密人员要规定严格的准入标准和审查程序;对于涉密文件、存储介质等要制定严格的使用、传递、销毁等管理办法;对于涉密区域要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严格控制人员和物品的出入。
企业要建立保密工作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要定期开展保密检查,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于违反保密制度的行为,要严肃追究责任,绝不手软。同时,还要建立保密工作的考核机制,将保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奖励。
只有建立起系统科学、程序严密、执行有力的保密制度体系,保密工作才能真正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从而确保涉密信息的安全可控,为企业的保密工作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三)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窃密手段也日趋高明和多样化,传统的保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安全需求。因此,供电企业必须与时俱进,大力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全方位加强对信息系统、数据和物理环境的防护能力,切实保障涉密信息的安全可控。
在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方面,企业要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入侵检测系统、数据泄露防护系统等技术手段。要对涉密数据进行全生命周期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绝对安全;要部署入侵检测系统,及时发现并阻断各种网络攻击行为;要配置数据泄露防护系统,对数据流量进行实时监控和审计,一旦发现敏感数据外泄将自动拦截。同时,还要加强对网络系统的安全审计,建立完善的日志记录和审计机制,确保系统运行可追溯、可审计[5]。
在物理环境防护方面,企业可以考虑建立专门的保密工作室或保密区域,对涉密活动进行物理隔离。这些区域要采取生物识别门禁、视频监控等先进的入侵防护措施,对进出人员和物品进行严格把控。同时,还要配备防护性能良好的保密柜、保密屏蔽室等设备,为涉密载体的存储和使用提供安全保障。
当前,信息安全形势严峻,供电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加大技术投入力度,紧跟技术发展步伐,全面提升技术防护能力,为保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切实守住涉密信息的“最后一公里”。
四、结语
保密工作关乎供电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事关国家能源安全和社会稳定。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供电企业面临的保密形势更加严峻,需要从思想认识、制度建设、技术手段等多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和深化保密工作。只有将保密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来抓,持之以恒、善作善成,供电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社会稳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让我们共同努力,筑牢供电企业保密工作的坚实防线。
参考文献
[1]茹楷文,胡天瑜,蔡海良,等.构建县级供电企业信息安全保密体系[J].上海电力大学学报,2021,37(S1):101-104.
[2]吴凯,张雨前.深耕细作推进供电所保密管理工作[J].农电管理,2021(6):50-51.
[3]陈薇,张硕.县级供电企业保密工作创新路径分析[J].通讯世界,2019,26(11):249-250.
[4]叶雪辉.供电企业“四位一体”用户信息保密体系构建[J].办公室业务,2019(15):72.
[5]蒋延平,朱华,王新铭.深化供电企业保密工作的对策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8(8):39.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79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