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管理创新在深圳市公园管理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4-04-11 10:42:1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深圳市公园管理实践中,积极探索管理工作的系统改革和全面创新,能形成特色的管理体系,促进深圳市公园管理工作的高效化开展。文章以管理创新为出发点,探讨其在公园管理中的实践应用。首先分析了当前深圳市公园管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随后介绍了公园管理中可借鉴的管理创新实践,并阐述了创新实践对公园管理的意义,从而构建完善的公园城市管理体系,使公园管理效能得到显著的改善和提升。

  关键词:管理创新,公园管理,创新实践

  深圳市公园管理工作是“山海连城绿美深圳”和“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作为市民休闲观赏游憩的重要场所,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探索深圳市公园管理工作的全面创新,才能形成特色的综合管理模式,使公园管理效能和综合服务效能得到系统性的提升。鉴于此,新时期在公园管理实践中,应该深刻认识到创新管理的重要性,积极探索管理创新的开展和优化,构建特色的综合管理体系,真正做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一、深训市公园建设管理现状

  随着人们对公园建设和管理需求的不断提升,传统公园管理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需要引入管理创新的理念和方法[1]。深圳市针对公园建设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做出了相应的实践探索,在管理创新方面取得了相应的经验教训,为公园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稳定发展提供了相应支持。结合深圳市公园的建设管理工作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深圳市始终加强对公园管理工作的重视,积极探索管理模式的创新开发,现阶段已经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全域公园体系,并且计划打造山海连城的公园深圳,开启产业与公园结合的建设模式,使公园建设工作保持比较高的水平。并且深圳市公园管理工作重视特色的彰显,在精细化管理实践中,坚持高标准规划和建设的原则,为宜居城市体系和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支持。现阶段深圳市已经加快构建了全新的公园管理体系和服务模式,推动和支持公园的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但是在深圳市公园管理实践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素,会影响城市管理现代化建设发展进程。因此在深圳市公园管理工作中,要积极探索管理创新的实践应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的公园城市理念,形成全新的公园建设管理模式,助力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推动深圳市公园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

  二、深训市公园管理存在的问题

  深圳市公园包含三大类,分为自然公园、城市公园和社区公园,不同类型公园管理工作要求不同,在管理工作中也面临着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管理工作的组织效能[2]。具体问题如下:

  第一,公园面积较大,管辖难度大。在面积规模上,自然公园面积为29302.82公顷,约占公园总面积的76.6%;城市公园面积为7488.50公顷,约占公园总面积的19.5%;社区公园面积为1418.57公顷,约占公园总面积的3.7%。首先,自然公园面积较大,而且多为山路蜿蜒、林木茂密,环境地势较为复杂,难以管辖,问题点难以被及时发现;其次,传统的依靠人力手段在自然公园的管理和维护上费时费力,效率较低。

  第二,公园数量较多,综合性管理难度大。截至2023年,深圳已经建成各类公园1260个,是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其中,社区公园数量最多,为1032个,约占公园总数的81.90%;城市公园数量191个,约占公园总数的15.16%;自然公园数量7个,约占公园总数的2.94%。而结合公园的具体情况看,社区公园面积相对较小,但是数量多,各项管理工作的协调难度大。在实际管理方面,容易出现配套设施不足的情况,管理和维护也常常被忽视。数量庞大的社区公园如何连接为一个整体来管理,一直是重点和难点问题,迫切需要构建统一高效的管理和运营新方式。

管理创新在深圳市公园管理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第三,公园运维成本相对比较高。城市公园综合运营成本一般包含人工费、材料费、设备费、水电费等。其中,后期维护的人力成本最高,约占总成本的60%。在此情况下,运维成本方面的压力对公园管理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园只有能对成本进行控制,促进资源的转换,才能解决关键性的问题,促进公园管理效能的提升。但是在当前管理工作中,运维成本偏高的问题会对管理工作的创新产生一定的冲击,使深圳市公园管理缺乏创新技术的支持,不利于综合管理体系的构建[3]。

  第四,管理缺乏创新意识。当前,公园管理机构在服务内容和管理模式上缺乏创新意识,往往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服务上,缺乏创新管理理念和引用新技术手段,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对创新管理模式和创新技术的探索不够深入和全面,也会影响公园建设工作的组织成效,不利于管理创新的系统贯彻落实[4]。

  三、深训市公园管理创新的实践和探索

  在对公园管理实践中管理创新形成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新时期要想提高管理工作的组织成效,就应该对管理创新的切入点进行细化的分析和探究,不断对管理创新体系进行设计和完善,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一步创新公园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管理模式,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形成公园智慧管理体系。针对公园面积大、数量多、成本高等引起的问题,需要创新管理理念、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方式方法来管理和维护公园,从而全面提升公园管理现代化水平,推动公园管理智慧化、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

  (一)公园的管理和发展思路的创新

  在公园管理创新实践中,管理和发展思路的创新转变能对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切实提高综合性的组织管理效能。因此新时期深圳市在公园管理实践中,应确保能转变传统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重点从点状逻辑转变为网状逻辑,做到不止在空间上,并且在管理和运营上都实现连片成网的公园城市。一方面,应该重点针对管理和发展思路进行改革和优化,按照深圳市公园管理工作的现实需求,探索网状管理模式的建设,确保能系统化、数据化地对新型管理模式涉及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和整理,切实保障管理创新工作取得相应的发展成效。另一方面,应该积极推进权责组织机构的建设和创新,明确公园管理权限,防止在管理中出现多头管理和推诿扯皮方面的问题,确保能在统筹管理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上,促进深圳市公园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和系统实践,切实突出管理创新工作的组织成效。

  (二)财务管理和绩效评价核算的创新

  财务管理和绩效评价核算的创新是公园建设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通过财务管理和绩效评价核算工作的落实,能更好地提升综合管理服务项目的质量,为实现公园管理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一方面,通过综合管理服务项目的实践和开发,引入内控管理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思想,从项目立项到项目验收的全过程,对内部控制过程管理和绩效结果管理进行设计和完善,系统增强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情况。另一方面,要在管理实践中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设计和优化,科学地组织开展项目事前绩效评价、项目合同履约评价和预算绩效自评工作,保障能实现对公园综合管理服务工作的综合创新,促进公园建设管理验收工作的落实,确保绩效评价核算工作的开展能取得良好的发展效能,能为新时代背景下公园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公园法律法规的完善及管理制度建设的创新

  深圳市公园管理工作应健全公园城市建设管理机制,完善公园相关法律法规,创新政策机制,切实保障法治化管理效能得到系统性的提升。在管理制度建设的实践中,市公园管理中心积极制定并践行《城市公园园容绿化管理规范》《深圳市综合公园管养维护要求》《公园安全管理规范》等法规制度,保障法治化建设的有效实施。因此,深圳市在公园管理工作中,要与时俱进地对法律法规体系进行完善,不断调整和规划公园管理法律法规,切实保障管理工作效能的有效落实。

  (四)智慧公园建设的创新

  智慧公园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或创新理念,将各类公园实现一体化管理和服务的公园系统。智慧公园以统一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推动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推进智慧公园建设的过程中,深圳市当前提出了深圳智慧公园的四大目标属性即:“生态优先,保育自然;高效管理,降本增效;服务为本,造福人民;绿色经济,多元激发”,希望能建设“全域感知、全时统筹”的智慧公园,实现公园管理服务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同时,深圳市在对智慧公园建设进行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已经创造性地提出了深圳智慧公园“1+4+N”的新型建设模式,其中“1”指综合运用CIM+GIS、数字孪生等技术为全市公园构建一张三维“数字蓝图”,“4”指公园运维管理中生态、管理、服务、开放四大业务驱动板块,“N”指不同类型的智慧公园,它们都能成为自行运作的智慧体,真正打造智慧公园产业生态组织模式。在此基础上,系统化地总结前期工作经验教训,应该尝试制定比较完善的智慧公园行动方案和工作计划,确保能在智慧公园的建设管理实践中,不断优化基础平台能力,促进服务业务的有效应用,加快公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数字化运用,保障公园精细化管理效能的提升,从而通过特色创新模式的建构和实施,保障智慧公园建设成效,为深圳市公园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五)5G智能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在公园管理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5G智能产品和服务的引入和创新,落地了5G智能安防机器人、5G智能室外清洁机器人、5G智慧无人巡逻车、5G智能园林养护灌溉系统等管理类智慧化应用,能对公园实现智慧化服务、精细化管理。另外,在对5G智能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可以在深圳市公园中安装移动视频监控系统、5G语音广播系统、5G智能导览屏、5G智能储物柜、5G智能座椅等,发挥5G智慧产品的作用,让公园更“聪明”,管理更高效便捷,实现了公园管理的精准升级。同时,还应在公园建设管理的设计、实施时加强5G技术、智能化设备的应用,通过接入统一的智慧公园管理平台,实现可视化、智能化、可追溯的公园管理机制,为市民打造更智能、更便利、更健康、更时尚的智慧公园。

  (六)共建共治共享模式的创新

  公园管理需要引入多方社会力量共同推动公园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可以通过建立公园服务联盟、分享资源等方式,实现公园管理的共享化,促进公园管理的创新和升级。大力开展共建共管,推进社区共建花园建设,深化志愿者服务,在公园服务、花事活动、公园文化季中引入社会力量,持续扩大公众参与。同时,还应该大力开展自然教育体验,在全社会广泛营造爱绿植绿护绿、绿化美化家园的氛围;创新开展公园城市绿地开放共享工作,探索打造多方共建共享的公园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公园管理体制机制,确保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公园城市建设中,制定激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园城市建设的政策措施与相关机制。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组织管理,为深圳市公园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和系统创新提供良好的支持[5]。

管理创新在深圳市公园管理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四、深圳市公园管理创新的意义和建议

  公园不仅是市民游憩、观赏、娱乐、锻炼和开展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载体,因此探索如何对公园进行创新管理,提升建设管理服务水平意义重大。鉴于此,新时期深圳市在改革公园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坚持“建设全域感知、全时统筹的智慧公园,实现公园管理服务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山海连城绿美深圳”和“公园城市”建设,打造“复合型、生活型、生态型”公园,通过管理创新的实践让公园的管理服务更加便利、更加人性化,不断满足市民群众丰富多彩的需求,打造高品质、高颜值的绿美公园城市。

  参考文献:

  [1]刘聪慧.行政嵌入与公众参与:城市公园协同治理机制的构建与创新—基于“武汉市民园长公园管理模式”案例的分析[J].质量与市场,2020,36(18):97-99+102.

  [2]李兴旺.城市公园管理体制改革路径探析[J].居舍,2020,25(24):188-189.

  [3]宗敏,彭利达,孙旻恺,张建林,杜文武.Park-PFI制度在日本都市公园建设管理中的应用—以南池袋公园为例[J].中国园林,2020,36(08):90-94.

  [4]张铭远.深圳市城市综合公园管理问题研究[D].深圳:深圳大学,2020:45.

  [5]霍帅.城市公园免费开放经营管理模式创新与可持续发展[J].现代园艺,2017(05):34-3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7733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