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与大众慈善意识的增强,公立医院接收来自社会中的慈善机构、各大企业及个人名义捐赠的物资和资金在频次、数量、规模上较以往明显增长,接收捐赠管理的风险问题也逐渐显露。文章通过对某医院开展的对接收捐赠款物专项审计工作的总结与分析,针对公立医院接收捐赠款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提出公立医院接收捐赠管理流程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公立医院,接收捐赠,风险,对策
引言:随着人们慈善意识的增强,公立医院接收捐赠款物不仅在数量上不断提升,而且物资种类也呈现多样化。慈善捐赠款物不仅能够为日常医疗运营提供相关医疗物资,也能为医疗科研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还能够为贫困患者提供医疗费用的救助。特别是遇突发公共事件等特殊时期,社会中的慈善机构、各大企业及个人积极开展的捐赠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立医院物资的紧张与短缺。如何做好公立医院的捐赠管理,合规、高效地接收捐赠款物,发挥捐赠款物的最大效用,对于捐赠资源价值的实现及公立医院的运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公立医院接收捐赠款物工作中需要识别的风险点
笔者所在医院的审计部门对医院接收捐赠款物等相关事项进行专项审计,笔者通过此次专项审计工作,结合日常审计工作中的经验,总结了公立医院接收捐赠款物管理过程中需要识别的关键风险点。
(一)制度建设是否完善、业务流程执行是否到位
1.完整健全的捐赠管理制度能够确保医院捐赠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捐赠管理涉及众多流程,而各个环节又涉及多个不同经济事项,如接收环节要关注预评估、签订合同、开具票据等事项;物资管理环节要关注物资入出库手续、物资或固定资产及时入库入账等事项;财务管理涉及合理计价、账务处理、财务分析披露等事项。如果捐赠管理制度未能及时根据实际情况更新与完善,那具体业务流程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将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2.捐赠管理中涉及多个业务环节及多个业务部门,理顺、明晰各环节的流程操作是开展具体业务的重要保障,但更为重要的是各个业务部门和岗位在具体业务执行过程中是否真正将制度流程落实到位,而不是流于形式。特别是在突发公共事件或大规模接收捐赠款物等特殊时期,接收捐赠工作容易疏忽一些具体的工作细节,导致医院在接收捐赠款物工作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流程缺失与资料缺漏的现象,诸如未及时办理完整的接收手续、未及时签订合同等情况。
(二)接收捐赠行为是否合法合规
1.接收捐赠物资的廉政风险。《卫生计生单位接收公益事业捐赠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卫生计生单位不得接受以下捐赠:涉及商业营利性活动;涉嫌不正当竞争和商业贿赂;与本单位采购物品(服务)挂钩;附有与捐赠事项相关的经济利益、知识产权、科研成果、行业数据及信息等权利和主张,以及其他不得接受的捐赠,这些都是需要重点防范的廉政风险点。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捐赠单位可能是医院长期合作的供应商,这就需要注意甄别与防范这些供应商的捐赠行为是否与日后的经济业务有关联,诸如此类捐赠行为应谨慎对待,正确区分,规避借捐赠名义进行利益输送等违规违法行为,确保捐赠行为的公益性及医院经济运行的合法合规性。
2.接收捐赠物资的浪费风险。在正式接收捐赠物资之前,应进行预评估,组织设备物资部、保障部、使用科室、财务部等相关科室对受赠物资进行评价,其中应确认受赠物资是否符合、满足临床开展医疗需求或达到相关医疗标准,避免出现受赠物资因条件不符或质量不达标而无法及时投入临床使用,甚至闲置仓库的情况发生,出现浪费风险。
(三)物资管理是否高效有序
遇到突发公共事件或大规模接收捐赠款物时,由于受赠物资过多,工作节奏有别于日常,如果医院自身物资管理体系不健全,或者执行不到位,受赠物资管理也容易存在一定的风险漏洞,主要表现在:接收捐赠的物资及固定资产是否都及时入库、入账(保障部与财务部的配合);受赠物资是否有效分配、使用到位(保障部、分配科室、使用科室);库存物资是否定期盘点,跟踪使用进度,将受赠物资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化。特别是在多部门合作的环节,如沟通不到位,容易出现责任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甚至在紧急情况下,可能出现受赠物资直接被分配投入使用,但后续却未及时办理入库、出库手续,导致物资流向不清、账务不全的风险。
(四)财务管理是否规范准确
1.捐赠物资的计价。公立医院接收的捐赠物资价值一般根据捐赠者提供的相关单据与资料确定,捐赠物资种类繁杂多样,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药品,耗材、食品、日用品等各类物资,所有受赠物资都需要财务与物资管理部门合理合规确定计价依据。如果捐赠者未提供物资的具体价格或发票单据等资料,那医院难以对捐赠物资的价值进行正确评估,公允价值短时间难以考量。
2.根据捐赠法和会计法的要求,医院年度财务报告中应对本单位本年度接收的捐赠财产情况进行专门说明。这可能是财务工作中相对容易忽视的一个内容。
(五)信息传递是否及时、畅通、准确
1.对内。如果医院内部各部门各自为政,更新数据信息未及时沟通传递,那将会出现不同部门统计的数据结果不一致,或信息不全或有误的情况,给相关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2.对外。医院应及时、准确、主动向社会公布和更新捐赠财产接收和分配使用等相关详细情况,公开信息可包括捐赠人、捐赠时间、捐赠金额、捐赠物资、捐赠意向等接收捐赠信息及受捐对象、支出时间、支出费用、支出方向、具体用途等使用情况信息。同时还应公开监督管理部门与联系电话,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保障捐赠人的知情权,提升社会公信力。
二、完善公立医院接收捐赠款物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实现“归口管理、职责清晰、相互制约”的管理模式
面对接收捐赠工作中存在的多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不清等问题,公立医院应根据内控管理要求,设立归口管理部门,完善接收捐赠工作的组织架构,建立“统一管理、厘清职责、有序分工、互相制约”的管理体系。
(二)建章立制,优化业务流程,构建高效有序的接收捐赠管理体系
通过制度建设、业务流程图编制,明确接收捐赠管理的规范指引及各部门与岗位的责任机制,确保接收捐赠工作的顺畅与高效。接收捐赠管理流程会涉及接收捐赠环节、物资管理环节、财务管理环节、信息公开环节、档案归整环节及后续检查复盘整改的环节,是一个持续优化的闭环管理模式。而在整个业务流程执行过程中,通过依托信息手段的支持,加强部门间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强化科室内部、医院内部及医院外部的监督力度,打造合规有序的捐赠管理体系,确保捐赠款物高效、合规使用。
(三)关键环节与风险点说明
归口管理科室应结合上级文件与医院的实际情况,梳理工作流程,明确各岗位职责,持续完善与优化捐赠管理制度;各职能科室应各司其职,规范管理,保证捐赠管理高效、有序。
1.规范接收捐赠的流程,避免法律、廉政及经济风险。规范接收捐赠途径,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款物接收手续完备,履行接收捐赠物资预评估、上会审议、接收、开具捐赠票据、签订协议、验收入库、入账等规范的流程与手续,按质按量接收捐赠物资;对于重大项目安排或大额资金使用应当通过管理层集体审议决策通过;严格执行《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的通知》的文件精神,严禁不合法、不合规的行为发生。
2.加强捐赠款物资产管理。所有捐赠款物必须全部纳入医院统一管理,及时办理接收捐赠物资的入出库手续,达到固定资产核算起点的应当按照固定资产有关规定管理;规范捐赠物资领用管理,建立物资入库、出库领用明细账,严格做到捐赠物资账物相符、管理到位、用到实处,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对于食品类等不易保存、亦或缺乏计价基础的物资,应及时做好实际接收与分配使用情况记录与物资使用台账。
3.提高捐赠款物的使用率,实时跟踪款物的使用进度,确保捐赠款物用到实处,规避出现闲置浪费的现象。一是捐赠资金用于采购项目时,应加强多部门合作,提高资金使用率。财务部门、采购部门和使用科室应密切配合,摸清项目进度,保证捐赠资金精准、及时使用,避免出现浪费、闲置或未按规定用途使用捐赠资金的现象。二是物资保管部门应加强捐赠款物资产管理,进一步完善捐赠物资的入库登记、领用发放及使用管理等规章制度,确保管理严格、手续完备、凭证齐全。定期对库存捐赠物资进行盘点,分门别类进行登记,做好物资保质期和保管条件识别,强化管理责任。实时掌握物资调度管理情况,动态跟踪实际库存情况,提高捐赠物资的使用效率。三是对尚可使用且闲置的物资,按相关规定进行统筹调剂;对已损坏或过期的物资,则应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处置管理规定履行报批手续再实施处理;对于仍未使用的捐赠物资,应做好后续的管理与跟进工作,确保捐赠款物用到实处。
4.强化捐赠物资计价与会计核算。一方面,应根据各级各类相关制度的规定与要求,进一步完善捐赠款物会计核算工作。依据捐赠方提供的发票或物资公允价值等因素,合理参照医院近期类似物资的采购价格,逐一逐笔及时入账,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另一方面,进一步细化账务处理,合理设置辅助账,确保资金往来对应明晰,便于后续核查与统计工作的开展。同时当年度财务报告中应对本年度接收捐赠财产情况进行专门说明与分析。
5.建立健全捐赠信息公开制度,真实、完整、及时地主动向社会公布和更新捐赠款物的接收和分配使用等相关详情,主动接收社会监督,保障捐赠人的知情权,提升社会公信力。公开信息包括捐赠人、捐赠时间、捐赠金额、捐赠物资、捐赠意向等接收捐赠信息及受捐对象、支出时间、支出费用、支出方向、具体用途等使用情况信息。同时还应公开监督部门及联系电话。
6.加强捐赠工作的档案管理,对捐赠协议、方案、执行、考评等相关工作及时进行档案归集与管理,确保档案资料如实完整反映经济事项,便于后续查阅与检查等工作的需要。
7.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科室间业务信息数据共享与信息传递畅通,提高医院管理与运营效率,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进程。如,实现实时跟踪跟进捐赠款物的使用情况与效果,及时准确做好捐赠资产资金的各类专项统计等工作。
8.以内控为抓手,持续优化业务流程,不断完善相关的内部控制建设,确保接收捐赠管理工作合规有序。一方面,内控部门要站在医院全局的角度,与时俱进,结合当前各项政策制度,剖析现有内控体系的不足,完善相关的内控制度与流程,甚至可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健全医院整体的内控体系;另一方面,各职能部门应定期对相关接收捐赠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自查,持续优化本部门相关业务流程与防控措施,从源头上遏制风险,提高接收捐赠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同时,借助各部门的协同管理,形成管理合力,推进公立医院的精细化管理进程。
9.内外监督合力,严控风险点,提升执行力度,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在监督与检查方面,医院内部审计、纪检等监督检查部门应以多种方式不断拓展内部监督的广度与深度,加强相关业务关键节点的监督力度,通过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审查,乃至全过程监督的形式,为规范业务流程保驾护航。可以通过医院内部的审计、纪检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关口前移的设置,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重点关注高风险、易出错的业务环节,加强对风险点的监督力度与频次,做到有的放矢,稳慎精准地设置监督关口前移,防范共性问题,规范业务流程。
同时,科室内部也应该加强科内自我监督检查及结果运用工作机制,提高自我约束与执行力。业务科室应加强业务学习,并将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学以致用,在工作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源头上第一时间规范业务行为、把控风险。必要时,可请外部审计事务所开展相关的审计检查工作,从外部视角督查规范相关业务的合规性。
总之,通过内外各种监督检查形式,有效防范接收捐赠工作中的经济风险、廉政风险、法律风险等各类风险,规范业务、防范空有制度流程而执行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发生,确保接收捐赠管理的各项制度落实、执行到位。
三、结语
构建合规、有序、高效的捐赠管理体系,形成闭环管理,规避和减少各类风险,确保捐赠款物用到实处,实现捐赠款物的价值最大效用,助力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君,郑虹,王彬.公立医院接收捐赠的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医院,2018(01):75-77.
[2]谢敏.公立医院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财会学习,2020(26):185-18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77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