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对医院管理产生重大影响 。文 章基于对传染病医院公共卫生的功能定位的分析, 指出当前 公共卫生管理中存在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业人 才、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存在障碍、卫生管理体系不健全、政 府对公共卫生财政补贴不足等“ 短板”,提出在重视公共卫生 的管理、提升医疗救治能力,改进医疗资源分配制度,医院加 强医务人员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需要发挥行政干预作用,通 过对公共卫生管理分区域和分层次,建立“ 平战结合”的医防 体系等措施解决问题。
关键词:公共卫生体系,问题,对策
公共卫生体系是保障全民健康的重要一环, 是建设健康 中国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 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控制难度最大的 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极大地考验了公共卫生应急管 理体系和疫情防控救治体系 ,更是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改革成果的一次检验。
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是常州市唯一一家传染病专 科医院,始建于 1956 年,经过 60 余年的发展,现已建设成为 集医疗、预防、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具有显著专科特色的三级 现代化综合医院 ,并承担着区域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临床 救治任务 。医院设有行政、临床及医技科室 58 个 。此次疫情, 作为常州市定点医院 ,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本地区传染性疾 病的诊治工作和区域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临床救治任务, 全力 保障着全市人民的生命健康。
一、应对此次疫情所取得的成绩
一是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全院上下一心,团结奋斗 。防 疫是场攻坚战,需全员参与,同心协力 。我院成立了医院疫情 防控救治领导小组,党委书记和院长任组长,班子成员分工负 责,下设防治应急工作办公室和综合协调组、医疗救治组 、疾 病防控组、后勤保障组、思想宣传组、督查监察组六个工作组, 全体党员、干部身先士卒 。院部注重关心职工的工作和生活, 全力保障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积极做好一线医务人员的饮食、 休息等后勤保障。
二是在疫情防控中,建立了“ 区域分设,双向引流、专楼专 用、精准防控”的模式 。医院人员密集,人流量大,流动性强,为 了尽可能地减少 、减缓交叉感染, 我院严格把控体温检测关 口,迅速建成应急隔离病房,坚持多学科会诊,保障精准防控 救治,加强院感管理,杜绝交叉感染。严格发热门诊管理,严格 首诊医师负责制 。动态调整检测要求,核酸抗原相互补充。
三是统筹安排医务人员 。面对疫情,医务人员发生感染的 风险要高于普通人,面对不可避免的战斗性减员,医院统筹分配,做好预案:(1)成立了院内专家组,成员涵盖感染科、呼吸 科、重症医学科、医学影像学和护理 。(2)合理安排一线医务人 员 ,按 10 天或 14 天一组配备有丰富经验的医生和护士进入 发热门诊和病房 。(3)做好各个专科、各个岗位特别是高风险 岗位的人员储备,确保一旦有人感染能够马上顶上,切实保障 患者救治。
四是强化院感防护知识的培训 。面对疫情,院感防控是医 院承担的最大责任 。首先,制定标准 。对全院各个区域和各类 人员进行了风险等级分类,制定各区域环境消毒技术指引,做 到定点、定时、定人、定方法 。制定了各类人员个人防护技术指 引,做到各类技术指引上墙、上桌、上手机 。对进入隔离区域的 各类工作人员工作之余采取隔离休息 。其次,全员培训 。根据 规范,医院分批次对医生、护士、工勤人员、志愿者进行培训 。 并对参与接触救治新冠肺炎的人员进行上岗前的重点培训, 要求完全掌握个人防护用品的穿脱程序 。最后,严格督查 。院 感防护组每天对各区域的消毒和各类人员的个人防护执行 、 感染垃圾废物处置流程、生物安全管理等进行督查。
二、短板和不足
新冠肺炎疫情攻坚战虽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但是新冠 肺炎疫情防控依然不能放松 ,从攻坚战进入了长期防控的相 持阶段 。这次应对疫情,我院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发挥了重要作 用,但是也暴露出来一些短板和不足。
一是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业人才 。我院现有 医生 330 人,护士 459 人,疫情期间,能参与救治工作的医生 仅约 60 人,护理人员约 200 人,人员储备不足 。专科方面,传 染病专科医疗团队普遍年龄老化、难以适应高强度 、高压力 、 高风险的应急诊疗任务,综合科室缺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急 诊科、重症医学科也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
在吸引优秀人才方面,传染病专科医院无任何优势,工作 人员收入低,职业前景一般,但工作强度高、风险大。传染病防 控队伍是养兵千日、用兵一 时,许多年轻医护人员不愿意 、不 敢从事高风险、低收入的传染病救治工作。
二是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存在障碍 。我院专科特色鲜明,科室发展较不均衡,感染性疾 病、眼科、耳鼻咽喉科、肝病科是传统的优势科室,由于基层医 院缺乏较高水平的医生队伍和完备的医疗设备 ,基层医疗卫 生机构尚不具备首诊所需的医疗能力 ,分级诊疗的实施存在 障碍 。而综合内外科为薄弱科室,近年来,虽然综合内外科得 到了一些发展,利用有合作关系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导内 分泌科、心内科、呼吸科试行分级诊疗,但是优势科室的分级 诊疗没有得到有效实施。
三是医院的规划布局 、医疗设备不适应当前传染病疫情 防治的需求 。 目前用于救治突发新冠肺炎的应急大楼建于上 世纪 90 年代初,规模偏小,虽然经过简单改造和维保后设置了发热门诊、观察病房和负压病房等,但因功能局限 、结构老 化、设备陈旧,难以适应疫情大爆发时的应急需求 。医疗设备 方面,设备老化严重、配备不足,且经费不足,尤其缺乏高端的 检查治疗设备,如 CT、ECMO 等。
四是政府对公共卫生财政补贴不足。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疫情前我院公卫院区年年亏损,资 产负债率居高不下,一直在 70%以上,而政府对公卫院区的补 助只占公卫院区业务收入的 7%左右 ,财政补贴明显不足,甚 至不足以弥补历年的亏损 。物价水平增长,公共卫生院区运营 成本包括基本建设、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以及日常支出,都需要 资金保障 。当政府财政补偿不到位,而医院又必须在竞争中生 存和发展,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只能通过银行贷款等负债解 决问题 ,从而导致医院背上沉重的债务 , 医院的运营压力倍 增,进而出现逐利的行为,淡化了医院的公益性。
三、进一步完善我院公共卫生防治体系的相关建议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步入常态化防控阶段 ,从非典到新冠 “ 后疫情时代”的我们不得不反思我院公共卫生防治体系该如 何完善? 此次疫情深刻揭示了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对国计民生 的重要性,这个体系的完整构建需要长期、稳定、系统的资源 投入。
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要在培养留住人才的同时加强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在公共卫生体系中,人才储备是核心,首 先 ,需要培养一批既懂临床 、又懂公共卫生的医学复合型人 才,发挥重大疫情前“侦察兵”“ 吹哨人”的作用,让更合格的健 康守门人守护人民健康, 是后疫情时代医学人才培养的重大 命题 。其次,需要吸引优秀的医学人才加入公共卫生体系,一 方面,对绩效薪酬制度进行改革,利用绩效考核与分配的导向 作用,向一线、向高技术、高风险、高强度的医护人员倾斜,调 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提升科研平台水平,积极开 展生物信息、细胞免疫学、病毒研究等科研活动,并促使科研 成果向临床转化, 使本院公共体系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 高 。最后,积极探索设立公共卫生预备役制度,公共卫生预备 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疾控知识,应定期到综合性医院工作、交 流、锻炼,使自身的临床综合救治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当遇 到重大疫情时,他们将成为公共卫生应急救治的重要力量,预 备役制度的建立将使公共卫生人才队伍保持持续长久的发 展。
二是建立“平战结合”的医防体系 。医院的公卫院区大楼,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房不够用,平时又用不上,造成基 础设施的浪费 。如何让这些设施能在平时和疫情的时候都能 发挥作用,建立“平战结合”的医防体系是解决思路之一。
传染病区的规划既要满足“ 战时”快速反应,实现集中救 治和防疫物资的保障,又要充分考虑“平时”职责任务和运营 成本,推动公共卫生服务和临床医疗服务的高效协同。
三是合理规划公共卫生院区, 建立公卫应急临床救治中 心 。发热门诊进行常态化的设置,合理规划发热门诊的布局、 流程以及整个发热门诊患者就诊治疗过程 , 医院实施分类分 区分层管理,设置专门的阳性患者就医通道,设置远离主院区 的独立的影像检查、检验检查以及转运救治体系,避免医院其它的正常诊疗受到影响。
配备相关的设备和物资:监护仪 、呼吸机 、人工膜肺系统 (ECMO)、CT 等可能在应急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需要用到 的医疗设备,并进行适量的医疗物资的储备 。重视公卫院区软 硬件的建设和发展,改变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相对弱势的状态, 积极应对未来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
四是加大公共卫生财政投入力度 。此次疫情深刻地影响 了我国正常的经济秩序,也影响了医院经济运行的基本面。
以上数据反映,疫情前与疫情后我院门急诊人次、出院人 次、医疗收入,均出现断崖式下跌,但是医院的防控成本和营 运成本却上升了。
公共卫生的投资和卫生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扶 持和财政投入 。政府财政投入能够保障公共卫生工作的正常 开展,而公共卫生又具有回报效应,加大公共卫生财政的投入 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预防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加大公共卫生财政的投入力度 ,解决公共卫生建设资金不足 等问题,能够保障公共卫生事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五是大力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有效开展分级诊 疗服务 。分级诊疗的核心就是合理布局医疗资源,合理分流病 人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软硬件水平,加强基层医疗卫生 机构与大医院之间的联动, 通过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首 诊能力,加强和大医院之间的交流,为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提 供良好的运营环境 。当遇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医院和社区 诊所的有效配合 ,能够大幅降低轻症患者过多占用医院宝贵 的资源 。医院和社区的分流机制,不仅更好保障重症患者的同 时,交叉感染等次生危害的风险进一步降低了,另外患者救治 的总费用也降低了。
六是深度推动互联网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 ,推广线 上门诊咨询服务和互联网医院诊疗服务。2022 年 12 月 12 日, 国家卫健委发布 《关于做好新冠肺炎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通 知》,要求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医疗的积极作用 。在时代和政策 的引领下,互联网与医疗健康的融合,已成为医院创新的必由 之路。
互联网医疗具有跨越时空和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的特征,医院应该更加关注和重视“互联网 + 医疗”慢病的网 上会诊、药物的冷链配送等。后疫情时代,“实体医疗机构 + 互 联网医院”的模式,一方面将有效缓解医院发热门诊的压力, 同时通过持续运营,更加有效提升线上业务量和医院门诊量; 另一方面, 将促进医疗资源的相对增量及加强全科与专科分 类分级协作机制 。互联网医院或将成为我国建立分级诊疗制 度的最佳选择。
四、结语
三年的疫情突袭,对全球的人类健康、社会经济造成了破 坏性甚至是毁灭性的影响,尽管重大疫情不经常“造访”,但我 们应该抓住当今社会高度关注的契机, 尽快启动对公共卫生 的重要长线投资,促进公共卫生的教育、防控 、服务体系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 盛猜旋, 熊伍军,祝家鱗, 冯建军,任元鹏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 间门急诊管理实践与探索—以上海某医院实践为例 [J]. 现代医学, 2022.50(S1):93- 96.
[2] 容榕, 李礼安,丘成, 刘秋生, 刘大钱 .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实践的伦理探索[J].医学与哲学,2022.43(20):30- 32.
[3] 张小燕, 王斌斌 .公立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队伍建 设与管理探究[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25):146- 149+ 15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74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