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文化作为一种独特资源, 对于经济发展非常重要,河洛文化是中 国文化的根文化,内涵丰富,是洛阳独 特优势资源 。文章从河洛文化定义内涵 出发,阐释河洛文化融合经济发展的必 要性,梳理河洛文化融合经济发展过程 中面临机遇和挑战,给出建议:综合运 用多种手段增强宣传效果;以文化产业 高质量发展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 河洛文化应用研究;引进人才与培养人 才并重,从而促进河洛文化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为洛阳经济高质量发展做 出贡献。
关键词:河洛文化,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化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 用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化滋 养 。《“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指出:“贯 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 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必须进一步 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强化文化赋能,充分 发挥文化在激活发展动能、提升发展品 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人才队伍、文化体制 、 产业体系 、遗产保护等方面为发展文化 事业和文化产业指明方向。河南省近年 来注重健全公共文化体系 ,不断完善文 化产业体系 ,促进文化旅游融合高质量 发展,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新成效 。洛阳市 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 展战略和“大运河文化带战略”,促进河 洛文化传承与创新, 打造高质量发展增 长极 。文化已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笔者 在河洛文化视角下, 分析目前洛阳文化 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探讨以河洛文化传 承与创新促进洛阳经济发展路径 , 为相 关研究和政策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一、河洛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洛阳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 一,享有“ 十三朝古都”美誉,有 5000 多 年文明史,4000 多年城市史,1500 多年 建都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推动河洛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是实现高质量 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历史与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河洛文化”概念可追溯至 20 世纪 30 年代,1989 年 9 月,首届河洛 文化学术研讨会再度提起,被学者认为 是第一 次正式提出 。2020 年 6 月 3 日, 文旅部批复同意在洛阳设立“河洛文化 生态保护实验区”。2023 年 2 月 9 日,第 十六届中国河洛文化研讨会召开,大会 主题为“河洛文化— 中华民族的根与 魂”, 探讨新时代河洛文化如何创造性 转化创新性发展 , 受到众多学者关注, 有学者认为河洛文化包括河洛地区的 五个方面: 物质文明的形成与演变;精 神文化的发扬及光大;制度文明的形成 与传播;社会风俗对全国的影响;出现 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其作品与人格魅力 影响深远,并将其定义为:“河洛地区所 存在的一切社会现象,是河洛地区社会 化的过程及其结果。”
二、河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必 要性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发展趋 势,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从高速 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洛阳市 作为河南 省 副 中 心 城 市 ,2018 年 人 均 GDP 突破 10000 美元之后,经济增速明 显放缓 ,人均收入处于全国较低水平, 经济发展质量亟待提高 。洛阳是老牌重 工业城市 , 已处于中度老龄化社会,产 业转型升级矛盾突出,急需找到新的经 济增长点。
文化资源能够对人们产生直接或间 接的经济利益,与一二三产业联系紧密, 能够全面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有效 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文化产业的集 聚能够有效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另外, 文化资源是一种绿色资源 ,文化与经济 融合符合新发展理念 ,还能满足人民日 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是高质量发展 的有效途径。洛阳市作为文化资源大市, 必须充分发挥这一优势 ,不断挖掘河洛 文化的精神内涵 ,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 合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三、以河洛文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 展的机遇与挑战
将河洛文化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面临着重要机遇。政策层面:国家《“十四 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及隋唐洛阳城、二 里头遗址、龙门石窟等均与洛阳有关,为其发展带来机遇;河南省先后出台如《文 化产业“双十”工程实施方案》《文化产业 发展战略重点方案》等,为文化产业发展 提供政策保障; 洛阳创建国家级河洛文 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出台《“十四五”文化 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实施文旅文创融合 发展战略 ,推动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人 文交往中心建设。经济层面:2017—2021 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 位数增长 13.5%,收入增长 24.8%,居民 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 24.6%,文 化消费需求增长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社 会层面: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青睐优 美的自然风光和高质量的文化产品 。技 术层面: 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为文化传承 发展带来机遇,元宇宙、人工智能、云计 算等数字技术增加文化可感可玩的体 验,使其焕发出时代活力;新媒体促进文 化发展与传播,传播信息没有时间限制, 受众广泛、速度快。
尽管河洛文化发展面临机遇,但是 仍存在 一 些挑战:宣传层面,一 是传播 手段局限于发表学术文章、出版学术图 书等,只能将信息传达至少数专家学者 范围 ;二是数字化技术应用不充分,很 多文化遗产通过数字化技术“ 飞入 寻常 百姓家”, 受到广大群众尤其是年轻人 追捧 ,但河洛文化尚未抓住这一机遇; 三是缺乏新颖的 IP,目前宣传多集中在 龙门石窟、白马寺等历史遗迹或局限于 隋唐历史文化的挖掘 , 易导致审美疲 劳、同质化等问题,在全面深度挖掘方 面有待加强;四是洛阳的国际影响力比 较弱 ,缺乏相关合作平台与合作机制 。 产业层面,一 是文旅融合度不高,产品 主要依赖一 些有形的文化遗址,很多无 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得到有效利 用;二是资源整合度不高,很多文旅资 源没有得到开发或开发度低,游客体验 感弱,与洛阳深厚历史底蕴不符;三是 产业发展缺乏科学合理规划品牌效应 弱,路线单一,缺乏标志性文旅品牌;四 是产业链短板明显,多与第三产业融合 发展 , 未能充分融入一二产业的发展; 五是目前较多文旅产品依靠政府开发, 市场机制不完善;六是文化产业数字化 发展滞后,消费场景缺乏,基础设施不 完善 。研究层面:一是未充分发挥文化服务 社会发展功能,局限于理论研究,缺乏 实际应用,未能深度参与黄河流域生态 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 乡村振兴、中原城市群发展等现代化建 设,交流活动限于学术圈,没有形成全 民参与的局面 。二是河洛文化研究多以 研讨会的形式进行 ,研究文献多而散, 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 。三是河洛文化内 涵十分丰富,既有高雅文化艺术,也有 通俗化、大众化的文化艺术,而后者的 研究挖掘尚缺乏力度 。四是科研深度不 够,有分量的著作不多[2]。五是合作研究 机制有待完善,如何调动其他地域的参 与积极性问题亟待解决[3] 。六是研究机 构的设置需进一步规范化 、制度化,吸 引更多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人才层面, 一是缺乏学术带头人,学术著作在哲学 社会科学领域影响力弱 。二是人才梯队 建设不完善,缺乏科学合理人才培养机 制 。三是与高校合作模式单一,柔性引 才数量质量不足,相关福利待遇不具备 吸引力。
四、以河洛文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 展的措施
( 一)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增强宣传 效果
统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运用 ,更加 注重河洛文化在新媒体上传播。在传统 媒体运用上 ,一是除出版发行学术著作 外,还制作一些优质纪录片,发挥其雅俗 共赏、寓教于乐特点;二是搜集整理有关 河洛文化传说或民间故事,制成剧本,拍 成影视剧或综艺节目,吸引消费者;三是 抢抓汉服越来越流行的机遇 ,拓宽汉服 生产、加工、体验等产业链,发挥河洛文 化节作用 ,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河洛文 化传承创新。在新媒体运用上,一是利用 大数据、区块链、智能终端等新技术,设 计各具特色的河洛文化 IP,带动多种附 加产业发展 ;二是发挥融媒体传播方便 快捷优势 ,将讨论度高的朝代历史故事 和人物以短视频形式吸引广大史学爱好 者参与,提高洛阳文化形象;三是开发制 作 APP ,将洛阳著名旅游景点和历史文化遗迹整合上传云端,以“数字博物馆 ” 形式让游客 一键便可了解河洛文化资 源;四是“一 带一路”倡议、自贸区开放政 策等为河洛文化“走出去”提供契机,利 用各种合作平台 ,举办跨国文化交流论 坛,吸引外企加大对文化产业投资,促进 文旅高质量发展。
( 二)以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 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化与经济的融合生发出了新的 形态与业态,如文化市场 、文化业态的 发展[4] 。应将河洛文化发展融入到一二 三产业的发展中:一是文化要素需要与 现代科技结合,文化要素与传统生产要 素相比 , 不易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借 助现代科技手段可以提升文化产业的 效率和生产率 。二是文化经济与数字经 济融合发展,一 方面,政府要完善与数 字化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为河洛文化的 数字化发展奠定基础 。 另一方面,利用 数字化技术催生文化新业态 。三是文化 产业发展要积极开发新型融投资模式, 吸引更多资金为文化产业发展服务。四 是在社会效益优先条件下,积极发掘非 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将其应用在影 视 、动漫 、游戏等领域,发展版权经济 。 五是整合河洛地区文化资源,打造闻名 世界文旅品牌,文旅融合发展以文旅经 济促进洛阳现代化建设;六是注重产业 链供应链的优化,以河洛文化为中心 打 造全产业链条,发挥河洛地区中医药文 化资源丰富优势,将洛阳打造成“康养 之都”;七是政府做好服务管理,完善公 正、公开、透明的市场机制,做好配套政 策制定,基础设施完善 、维护市场秩序 等工作。
(三)加强河洛文化的应用研究
河洛文化研究成果必须与实际应 用相结合 。一要结合“ 一 带一路”、黄河 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 等国家倡议和重大战略规划,深入民间 加强调研工作,挖掘隐藏在民间的文化 故事与技艺工 艺,不断拓展河洛文化内 涵,将论文写在黄土地里,找到河洛文 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点,充分考虑到人民群众的需求,形成全民共建共享 的格局;二要出台政策,促进河洛文化 研究机构规范化发展, 在岗位编制、职 称设置 、 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政策优 惠 ; 三要河洛文化研究应该走向全国、 走向世界 ,加强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合 作,借鉴其他文化发展优秀经验,促进 发展、提升影响力。
( 四)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并重
洛阳要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引进人 才,还要培养本地人才 。一 是以“ 十 四 五”规划为引领,全面分析河洛文化发 展中面临的痛点和难点 , 引进所需人 才,提供政策优惠,确保引进来 、留得 住、用得好;二是利用属地高校资源,培 养熟悉河洛文化、新媒体运营及产业发 展的复合型本土人才;三要加强与知名 高校合作,建设河洛文化和经济融合发 展科研院所,引进学科带头人,形成科 研团队,打造高质量人才队伍。
近年来,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正向 纵深推进。在新经济到来的今天,文化 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建构中 国战略发展的新格局过程中,具有非常 重要的战略意义。河洛文化作为中华民 族的根与魂 ,是洛阳重要战略资源,要 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 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 署 ,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 展,带动洛阳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谭娜,黄伟 . 文化产业集聚政策带动 地区旅游经济增长了吗?—来自文创园 区评选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J]. 中国软科学 , 2021(01):68- 75.
[2] 杨海中. 河洛文化及其研究中的不足 与差距[M].楚学论丛:第 4 辑 . 武汉:湖北人民 出版社,2015 .
[3] 李乔 . 河洛文化研究述论[J].地域文 化研究,2019(04):67 - 79.154 .
[4] 西沐.新时代中国经济文化融合发展 的几个战略问题[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21 (05):98- 10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74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