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为深入研究分析新疆地区旅游业 、经济和碳生态的发展情况以及三者的协调状况, 通过构建新疆旅游循环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三个子系统的发展水平 进行测度分析,利用构建的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协调度水平 。结果表明:2009—2020 年间新疆地 区的旅游业和经济发展都呈现出健康向上的状态,而碳生态却呈逐年下降趋势;近年来,新疆旅 游循环经济体系的协调度逐年增高,但依然存在较大发展空间;碳生态对于整个旅游循环经济的 影响效果显著 。该结论有助于更切实际地把握新疆地区旅游业发展、经济增长与生态文明建设, 为新疆旅游循环经济发展体系追求共生关系和动态平衡关系提供借鉴,从而实现新疆地区绿色 可持续发展 。
【关键词】 新疆,旅游业循环经济,碳生态,耦合协调度
一、引言
2022 年 7 月 ,一条“新疆被全国游客挤爆了 ”热搜引起广泛关注 ,新疆那拉提景区 、喀拉峻景区 、 喀什古城 等景 区 的 游客 日 接待 量 均 创 下 历 史新 高 ,就 连 独 库公 路也前所未有地 出现堵 车现 象 。新 疆 作 为 我 国“一 带 一 路 ”核 心 经 济 建 设 区 域 ,蕴含 着 许 多 待 开发 的 经 济 实 力 ,众 多优 势 助 力新疆 旅 游业发展成为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 。另外,旅游业作为关联度极强的产业,充分发展旅游业将资源 优 势转化 为 经 济优 势和效益 ,能够 推 动 当地 经 济快速发展 。然而在产业开发 的过程 中反 映 出 的地 理位置 偏远 、科研 创造 落 后 、环 境 污染破坏 等制 约 因 素不容 小觑 ,资 源开发 的 同 时碳排放也 随之 大 幅增长 ,若不及时整治将会加重西部地区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情况 ,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双碳 ”政 策相悖 。对 于 中 西 部和边疆地 区来说 ,清洁 能 源 富足 、碳 汇 空 间 富集 、外 交地位跃升 等要 素使 其在 碳 达 峰 碳 中 和 进 程 中 空 间 优 势 显 著 [1] ,考 虑 到 优 势 性 与 风 险 性 并 存 ,还 是 应 该 设 下 实 际 目 标 和 措 施,发挥新疆的关键性作用 。 由此可见,旅游业、经济与碳生态彼此之间存在着相关且制约的联系 。
(一)旅游业与经济
作 为 我 国 西 部 大开发政 策 惠及 的关键性地 区之 一 ,新疆 自 21世 纪 以来各方 面 都有着 飞跃式进 步 。新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历史条件孕育出绚烂多彩的人文旅游资源 ,使得新疆旅游业成为 全 国 范 围 内 的优 势产 业 。对 于 旅 游 业 与 经 济发 展 之 间 的 互 动关 系 ,张 爱 儒 [2] 等 运 用 数 种科 学 计 量 对 西藏 1996 — 2016 年 旅 游 总 收入 与 GDP 时 间 序 列 数 据 进 行 实 证 分 析发 现 两 者 之 间 确 实 存 在 长期 协整关系 。张伟 [3] 等运用灰色理论模型 ,对安徽省旅游业与三产业进行关联性分析 ,其虽是一个受 多因素牵制的动态过程 ,但从国民经济体系来看 ,旅游业与第三产业的关联度大于第二产业 ,次之是第一产业 。 由于旅游业的综合性强 、包容度高 、产业链长,《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中提到要大力推进其与其他产业相融合 ,新疆旅游业良好发展与当地 GDP 及产业结构之间必然存 在着某种特定关联 。
(二)碳生态与旅游业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经济体 ,每年碳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 30%左右 ,因此“双碳 ”目标任 务紧迫 、意义重大 。相比于其他产业 ,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 ,旅游过程中的交通出行 、人 为活动不可避免地增大空气中的碳排放量 、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从而降低碳排放的吸收能 力,且随着出行人数增加,这种影响愈加显著 。
提到碳生态和旅游业的相关性 ,郭建全 、蔡信威 [4] 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以及面板门槛效应模 型 ,对全国范围内的交通运输 、旅游发展 、可再生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联机制做出详 细探讨 ,从而得出结论:可再生能源 、旅游发展都具有干扰性的非线性调节作用 ,且这种作用蕴含 区域异质性 ,在西部低经济地区更为显著 。 金准 [5] 将碳达峰碳中和与旅游业相结合 ,阐述了生态 旅游的概念 ,详细介绍了旅游低碳化所面临的挑战和前景 。旅游业及产业融合在能源结构的率先 调整层面 、在需求侧减排层面 、在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层面 ,都能够发挥重大作用 。 田里 [6] 等针对当 下中国旅游业发展战略转向 ,从高质量发展理念 、低碳旅游发展模式 、旅游发展目标匹配强国形 象这三个角度进行论述 ,并给出要注重技术创新 、区域协作 、创建标志性低碳旅游目的地 、引导消 费者消费方式升级等建议 ,不仅是助推国家碳中和愿景实现的重要基础 ,也是参与国际旅游业治 理的关键路径 。
(三)经济与碳生态
针对经济与碳生态 ,朱智 [7] 提到的“循环经济 ”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就是倡导人们以环境友 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 。它要求人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以再减量化 、再使用 、再循环 为原则 ,以低投入 、低排放 、低消耗 、高效率的发展模式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 。 与传统的经济发展 模式“资源—产品—污染排放 ”最本质的区别在于 ,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 源”。任保平 [8] 等从产业生态化的逻辑出发论述了黄河流域产业生态化的逻辑机理 ,从农业 、工业 、 服务业角度探讨了产业生态化的具体路径 。 当今在“双碳 ”目标大背景下低碳旅游已然成为当前旅 游行业发展的新方向之一,发展低碳旅游的同时也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低碳转型,这对于产业 结构的调整优化 、低碳经济的协调高质量发展 、社会幸福指数上升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帮助 。
综上所述 ,旅游循环经济系统是涉及旅游业 、生态 、经济三个方面相互协调 、有序组合 、互促共 进的大系统 ,既体现旅游业的特征 、满足双碳的目标 ,又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 。参考潘红 [9] 等 对安徽省旅游业循环经济的探究,可类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生态效率用公式表示为:生态效率 (资源生产率)=新疆旅游业经济社会发展价值(价值量)/新疆旅游业资源环境消耗(实物量),估计 在新疆旅游循环经济系统中旅游活动的碳排放越少 、创造的社会经济收益越多 、旅游生态效率越高 即新疆地区整体发展越好 。近年来,学者们就我国不同地区的旅游业 、经济和碳生态方向已有一定 的研究基础 ,但对于新疆地区关于三者的发展状态以及协同关系研究仍然缺乏明确结论 。在借鉴 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分析新疆地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 ,结合“双碳 ”目标 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实现新疆地区旅游业 、经济与碳生态的统筹兼顾 、有机融合及三向驱动可 持续发展 ,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历史价值 ,其结果对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旅游业兴盛 、经济增长以及碳 生态优化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二、数据来源与方法介绍
(一)数据来源和指标体系构建
此次研究以新疆地区的旅游业 、经济和碳生态为目标研究对象 ,以《新疆统计年鉴》《中国旅游 统计年鉴》《中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等收集得到的数据为研究依据 , 借鉴谭业 、葛修润等学者对有关农业 、资源与生态环境方向的研究经验 [10- 11] ,将研究对象划分为旅 游业 、经济和碳生态三大系统,再根据其不同的指标特征细化成 25 个二级指标(见表 1)。
(二)研究方法
将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研究新疆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 。运用主成分 分析法计算各系统指标的权重及综合评价指数 ,对新疆 2009 — 2020 年旅游业 、经济和碳生态的发 展状况进行评价;通过建立耦合协调模型 ,计算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 ,分析 12 年内耦合协调关 系的时序变化,进而体现新疆旅游产业 、经济与碳生态之间的关联现状 。
1. 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 PCA )是针对多个具有相关性的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的一种统计 方法,通过对具有相关性的数据进行线性运算,从而达到降维目的 。 降维后各变量间彼此线性无关 且尽可能多地保留原有信息,最终确定的新变量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按照主成分在方差中的比 重呈降序排列,一般取 85%的累计方差贡献率来表示综合原信息的能力良好 。
( 1 )数据标准化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模型 ,预设有 m 年研究数据 ,每年的数据有 n 项研究 指标 T1 、T2 、… 、Tn,得到原始矩阵:
( 2 )可行性检验 。在进行主成分分析之前 KMO 和 Bartlett 检验 ,KMO 值在[0.1]之间 ,越接近于 1 说明变量之间相关性越强 ,适合应用于主成分分析;Bartlett球状检验值 P 小于 0.05.说明拒绝原假 设“数据变量不适合作主成分分析”,满足主成分分析要求 。
( 3 )主成分分析 。根据标准化后的数据计算协方差矩阵 R:
必要时使用最大方差法旋转,经旋转后因子变量所带有的含义更加显著,更具有解释性 。
计算矩阵 R 的特征值 λ1 ≥ λ2 ≥ ... ≥ λz ≥ 0 及对应的特征向量 u1.u2....,uz ,其中 ui = (u1i u2i ... uzi) , uzi 表示第 z 个特征向量的第 i 个分量 。筛选主成分的特征值大于 1 的成分作为主成分 。 由特征向量 组成 z 个新的指标变量:
2.耦合协调度模型。( 1 )耦合度 、协调指数 、协调耦合度计算 。耦合度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之 间的相互作用影响 ,实现协调发展的动态关联关系 ,可以反映系统之间相互依赖或相互制约的程 度 。我们将研究新疆旅游业子系统 、碳生态子系统 、经济子系统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 。
耦合度 C 仅仅能体现系统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程度的程度 ,实现协调发展的动态关联关系 , 对于整体功效与协同效应研究仍有缺陷;协调度 T 指耦合相互作用关系中良性耦合程度的大小 ,它 可以体现出协调情况的好坏;耦合协调度 D模型用于分析事物的协调发展水平 。
( 2 )耦合协调等级划分 。参考目前大多数国家和国际性组织普遍采用的协调度等级划分 [12] 如 表 2 所示 。
三、实证分析与结果
(一)各子系统的主成分分析
1.旅游业系统 。旅游业系统在可行性检验中 KMO 值为 0.613.Bartlett 检验值 P 小于 0.05.呈显著 性 。得 到 主 成 分 得 分 矩 阵 计 算 结果如表 3 所 示 ,其 中 T1~T10 分 别表示旅游业系统各指标原始数据 标准化后的指标值,ZT1 、ZT2 、ZT3 表示旅游业系统指标的主成分 。
从表 3 中可以看出,主成分 1 与 T8 、T2 指标相关度较高,可归类为旅游产业成本投入,对旅游业 系 统 总体解 释 率 为 47.574% ;主 成 分 2 与 T9 相关 ,归 纳 为 旅 游产 业 营 业 收入 ,对 旅 游 业 系 统 总体解 释 率 为 20.153% ;主 成 分 3 与 T4 相 关 ,归 纳 为 旅 游 产 业 销 售 能 力 ,对 旅 游 业 系 统 总 体 解 释 率 为 18.399% 。新疆 旅 游业发展 中 影 响 因 素最 为显著 的是产业投入 资 金和规模 ,权 重 占 比 五 成 以 上 ,之 后依次是产业营业收入和产业销售能力,两者重要程度相当 。
2. 经 济 系统 。经 济 系统在可行性检验 中 KMO 值 为 0.681.Bartlett 检验值 P 小 于 0.05.呈显著性 。 得 到 主 成 分 得 分 矩 阵 计 算 结果如表 4 所 示 ,其 中 E1~E7分 别表 示 旅 游 业 系 统 各 指标 原 始 数 据标 准 化后的指标值,ZE1 、ZE2 表示经济系统指标的主成分 。
从表 4 可 以看 出 ,主 成分 1 与 E7 、E4 、E2 相关 ,归 纳 为 国 内产业 经 济 ,对 经 济 系统 总体解释 率 为 66.085% ;主 成分 2 与 E1 相关 ,归 纳 为 国 际 贸 易 经 济 ,对 经 济 系统 总体解释 率 为 22.482% 。新疆 经 济 发展中影响因素最显著的是国内产业经济规模和结构,重要程度达到七成以上,其次是国际进出口 贸易,重要程度占比不足三成 。
3.碳 生 态 系 统 。碳 生 态 系 统 做 主 成 分 分 析 ,KMO 值 为 0.667.Bartlett 检 验值 P 小 于 0.05.呈 显 著 性 。得 到 主 成 分 得 分 矩 阵 计 算 结果如表 5 所 示 ,其 中 C1~C8分 别表 示 旅 游 业 系 统 各 指标 原 始 数 据标准化后的指标值;ZC1 、ZC2 表示经济系统指标的主成分 。
主成分 1 与 C7 、C8 相关 ,归纳为碳循环能力 ,对碳生态系统系统总体解释率为 60.784% ;主成分 2 与 C6 相关 ,归纳为生态保护投资 ,对碳生态系统总体解释率为 18.689%;主成分 3 与 C5 最相关 ,归 纳为环境污染治理,对碳生态系统总体解释率为 14.827% 。对于碳生态来说天然的循环净化能力极 为重要,权重占比约为 65%,其次是生态保护投入,权重约占 20%,环境污染治理权重仅占 15%左右 。
依据表 2 至表 5 中各系统主成分得分矩阵中的数据 ,参照公式( 12 )至公式( 14 )(以旅游业系统 为例)计算 2009 — 2020 年新疆旅游业循环经济中各系统的主成分得分(见表 6)和子系统的综合评 分情况(见图 1),分值越高说明系统越有序 、发展情况越健康 。
经济系统主成分得分:
F(ZE1) = −0.198∗E1 + 0.207∗E2 + 0.021∗E3 + 0.236∗E4 −0.129∗E5−0.256∗E6 + 0.229∗E7 ( 12 )
F(ZE2) = 0.732∗E1−0.022∗E2 −0.429∗E3−0.097∗E4 −0.202∗E5 + 0.167∗E6 −0.068∗E7 ( 13 )
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得分:
F(Z) = 0.7462∗F(ZE1) + 0.2538∗F(ZE2) ( 14 )
图 1显示新疆旅游业 、经济和碳生态三个系统的综合水平发展情况 。新疆旅游业和经济系统 发展趋势大体类似 ,过程中除了个别年份有所下降 ,一直到 2019 年都呈逐年增长的良好态势 ,2020 年遭受新冠疫情重创而明显走低 。碳生态综合评价指数整体呈下降的状态 ,前期有微弱上升趋势 向好发展 ,之后持续走低 。2012 年是一个临界点 ,继 2011年首届中国 -亚欧博览会成功举办 ,显著 的拉动效应促进新疆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 ,为新疆旅游业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这 一年正是旅游业和经济发展由低于这 12 年平均发展水平向高于平均水平的过渡阶段 ,也是生态发展 陡然恶化的一个转折点 。
(二)耦合协调效应分析
1. 旅游业( T )—经济( E )—碳生态( C )系统协调状态评价 。2009 — 2020 年我国新疆地区旅游循 环经济体系的平均耦合协调度为 0.69.处于弱协调状态 。21 世纪伊始我国开展西部大开发战略,新 疆地区在交通 、水利 、电网和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然而产业开发过程中资源环境遭受严 重威胁 ,旅游业发展还处在尚不成熟阶段 ,所以 2012年以前旅游循环经济体系协调度水平呈大幅 波动的不稳定状态 ,在 2010 年和 2012年甚至达到严重不协调程度(分别是 0.04 和 0.16 )。 2013 年大 范围的雾霾天气迫使人们逐渐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加之国家的扶持政策以及丝绸之路的发 展战略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疆旅游业的进步和发展 ,帮助新疆加强环境保护 、合理发展经济 ,所以 在 2012 年之后 ,旅游循环经济体系的协调度虽有小幅波动但整体协调状态稳定上升 ,在 2020 年已 基本稳定在良好协调水平( 0.80 )。
2.经济(E)—碳生态(C)系统协调状态评价 。2009— 2020 年我国新疆地区循环经济体系的平均耦 合协调度为 0.57.处于轻度不协调状态 。21 世纪以来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新疆提供历史性发展机遇,然 而粗放型加工方式在推动经济飞跃提升的同时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负担,两者发展始终没有达到 平衡健康的模式,因此,2012 年以前循环经济体系的协调度十分不稳定,在 2010 年和 2012年达到了严 重不协调程度(分别是 0.11 和 0.10)。 在 2012年以后变化幅度明显减弱,呈微弱波动形式发展,协调度 基本平衡在中度协调附近(0.6~0.8)。 近些年中共中央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助力新疆实现绿色高质量发 展,2016— 2020 年期间协调度有明显稳定上升的趋势,2020 年整体协调度达到中度协调( 0.78 )。
3.旅游业( T )—碳生态( C )系统协调状态评价 。2009 — 2020 年我国新疆地区生态旅游体系的平 均 耦 合 协 调 度 为 0.52.处 于 轻 度 不 协 调状 态 。2012 年 以 前新疆 地 区 存 在 较 多 生 态 问题 且 旅 游 方 面 没 有 完 善 的 政 策 ,导 致 生 态 旅 游体 系 的 协 调 度 十 分 不 稳 定 ,在 2010 年 和 2012年 甚 至 达 到 了 严 重 不 协调程 度(分 别是 0.11 和 0.07 ),而在 2012年 以 后变化 幅 度 明显 减 弱 ,呈微 弱 波 动形式发展 ,协调 度 基 本 平 衡 在 中 度 协 调 附 近( 0.6~0.8 )。 国 家 的“ 十 三 五 ”时 期 ,新 疆 旅 游 业 发 展 围 绕“一 带 一 路 ”倡 议 ,紧抓“旅游援疆 ”发展思路 ,拓展各地旅游发展布局 ,两者协调度在 2016 — 2020 年期间有明显的 稳定上升趋势,2020 年整体协调度达到良好协调( 0.83 )。
4.旅游业( T )—经济( E )系统协调状态评价 。2009 — 2020 年我国新疆地区旅游经济体系的平均 耦合 协调 度 为 0.54.处 于轻 度不 协调状态 。其 中 ,旅 游产业本 身就是 国 民 经 济产业 的 一 部分 ,随着 中央和当地政府对新疆旅游业发展的愈加重视 ,其综合性更强 ,与经济效益关系也更加协调 ,除了 2010 年 两 者 的 协 调 度 失 调 达 到 最 低( 0.05 )以 外 ,旅 游 经 济体 系 协 调状 态 呈 现 逐 年 稳 定 上 升 的 向 好 趋 势 ,在 2019年达 到 良好 协调( 0.84 )。 受新冠 疫情 的 影 响 ,2020 年 旅 游业及 其他产业 低迷 ,协调 度 有所下降( 0.79 ),如图 2 所示 。
从图 2 整体对比来看 ,旅游业( T )—经济( E )—碳生态( C )系统 、经济( E )—碳生态( C )系统 、旅 游业( T )— 碳 生态( C )系统 这 三个 协调 度值走 向基本相 似 ,而 只有 旅 游业( T )— 经 济( E )系统 的 协 调度值趋势变化完全不同,由此可见,碳生态对于新疆旅游循环经济体系的影响十分显著 。2020 年 我国提出两个阶段碳减排奋斗目标(简称“双碳 ”目标),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开局时期 ,把“双 碳 ”目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 ,优化我国产业结构 、能源结构 ,系统性转变生产和生活方 式,“双碳 ”目标将能够有效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 。
四、结论与建议
旅游业 、经济 、碳生态三者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 ,彼此之间协调发展是整个新疆旅游循环经 济体系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根据研究结果可知 ,近些年新疆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发 展 都 呈现稳 定健康 的增长态 势 ,而 生态 问题应 引起 重视 。旅 游业 、经 济 、碳 生态之 间 的 协调 度 虽然 整体上逐年提高,但是距离完全实现旅游业发展 、经济发展和生态改善协调健康可持续还有一定距 离 。如今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期,国际局势的变化 、后疫情时代政策调整等因素都不可避免地影响 到新疆地区的发展,为此要建立有效的综合决策机制,对新疆旅游循环经济体系进行有效调控 。
(一)充分考虑旅游产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由于旅游循环经济体系的耦合协调值是动态敏感的 ,无论是政府出台政策还是企业推新路径 , 必须充分考察当前地区的产业发展 、经济状况和生态保护的协调状态和变化规律,建立风险预警机 制 ,制 定 备 选 方 案 和 应 变 措施 ,以 避免 规 划 片 面 、视野 局 限 以 及 由 此 引发 的 各 种 弊 端 ,同 时假 若 出 现突发事件将可能造成的损失或破坏尽量降低 [13] 。
(二)重视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当地的产业和经济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 。在 “ 双碳 ”目标的背景之下 ,绿色金融 、绿色产业的盛行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也是新发 展阶段的必然产物。“低碳经济 ”是世界经济的重要转型 ,无论从全国还是全球而言 ,产业低碳化将 成为世界各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 。
(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新疆地大物博 ,聚焦各地的优势 、气候 、文化等条件从而发展特色产业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助 力新疆全面发展同时也可以避免不必要或过度开采 ,是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有效 、高效手段 。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全面推进新疆的新产业 、新业态 、新势能 ,充分诠释创新 、协调 、绿色 、开 放 、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
【参考文献】
[1] 丁忠毅,江蓉 .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西部边疆地区的空间优势与战略匹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2022.54(3):34-45.
[2] 张爱儒,李子美.西藏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4):131-136.
[3] 张伟,张文新 .安徽旅游业与经济发展关联性分析[J].商业研究,2011(9):212-216.
[4] 郭健全,蔡信威 . 交通运输、旅游发展、可再生能源与经济增长——基于碳达峰、碳中和背景的研究[J].华东经 济管理,2022.36(6):68-77.
[5] 金准 .碳达峰、碳中和与旅游业高质量转型[J].旅游学刊,2021.36(9):3-5.
[6] 田里,刘亮 .旅游业碳中和战略选择[J].旅游学刊,2022.37(5):6-8.
[7] 朱智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模式探析[J].福建林业科技,2013.40(3):138-142.
[8] 任保平,杜宇翔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产业生态化转型的路径与政策[J].人民黄河,2022.44(3):5-10. [9] 潘红,陈来 .安徽省旅游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3):285-288.
[10] 谭业 .旅游循环经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范式[J].经济问题探索,2016(1):49-53.
[11] 葛修润,汤华,李昆耀,褚端峰 . 交通运输与物流业、旅游业发展耦合协调度分析——以武汉市为例[J].交通 信息与安全,2021.39(1):1-6.
[12] OECD.The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of Renewable[M].Paris:Publishing House of DIDOT,1998.
[13] 韩春蕾,赵丽,韩坤,刘芳 .经济、环境与健康的模糊协调关系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8(10):13-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73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