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双边数字平台的特性,利润内化与悖论消解——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论文

发布时间:2024-02-06 14:26: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双边数字平台是重要的配置资源的组织载体 。对双边数字平台有什么特性 、利润 是如何形成和实现的等问题进行政治经济学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化认识,把握双边数字平台在社 会再生产中的运动规律,更好地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研究表明:首先,双边数字平台是网络 空间下购销主体的流通中介,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经营资本;其次,双边数字平台汲取的是一种让 渡利润,从宏观层面看,双边数字平台通过节约社会流通费用形成让渡利润,从微观层面看,它通 过购销主体资本结构调整形成让渡利润;最后,双边数字平台基于独特的技术优势、生态优势,自 觉安排价格结构,激发交叉网络溢出效应,集聚大量购销主体,从而实现利润,与此同时,双边数 字平台趋向垄断,产生双边数字平台悖论 。 消解双边数字平台悖论的关键在于,一方面,允许双 边数字平台自主发展,推动其做大做强;另一方面,适当干预双边数字平台的价格行为,约束其限 制竞争的行为 。

  【关键词】 双边数字平台,商品经营资本,利润形成,利润实现,平台垄断,数字经济

  一、引言

  双边数字平台是 21 世纪以来崛起的一种配置资源的组织载体 。我国双边数字平台在 2015 年 之后发展迅速 ,至 2020 年初 ,价值超 10 亿美元的数字平台企业达 193 家 ,比 2015 年新增了 126 家① 。 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双边数字平台已对社会生产生活产生了诸多积极而深刻的影响,但 也出现了传播虚假信息 、损害用户利益 、市场竞争失序等不良问题 。正确认识和有效治理双边数字 平台,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 。

  双边数字平台是网络空间不断扩张并融入双边实体平台运行机制的结果 ② 。改革开放以来 ,各 类实体市场兴起,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这些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兴建的各类实体市场大多属于 双边实体平台 ;甚至各地的开发区 ,在一定意义上也称为双边实体平台 [1] 。许多经济学者把这些双 边实体平台视为经济发展的公共物品 ,但不能以此定义双边数字平台 ,因为在商品货币条件下 ,政 府不再是双边数字平台的主要或唯一提供者 。显然 ,商品货币条件下的双边数字平台有着明显的 利润追求和价值周转要求,从企业资本的角度分析双边数字平台更符合客观实际 。

  在以企业资本为视角对双边数字平台所做的研究中,Rochet 和 Tirole(2003)作出了开拓性贡献[2] , 他 们 着 眼 于 双 边 数 字 平 台 的 价 格 结 构 ,提 出 了 平 台 价 格 结 构 的 类 马 歇 尔 - 勒 纳 条 件 。 Armstrong ( 2006 )[3] 、E.Glen Weyl( 2010 )[4] 等在 Rochet 和 Tirole 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强调了无论是出于利润最 大化 ,还是社会效用最大化 ,最优的价格结构涉及向一方低于边际成本定价 ,向另一方高于边际成本定价 。Evans S.David 和 Richard Schmalensee( 2007 )[5] 则从双边数字平台价格结构入手 ,提出对双 边数字平台的垄断行为采取更为包容的政策 。总体上 ,这些文献揭示了双边数字平台在以前的经 济理论中不曾涉及的内容:在定价法则方面 ,平台不以边际成本定价 ;在垄断规制方面 ,不能笼统 地套用非平台反垄断措施 。 国内学界大约在 2006年前后关注到双边平台 ③ , 指出双边平台定价具 有结构性 [6] ,认为交叉补贴和捆绑销售 [7] 、横向并购 [8] 等不应简单地加以反对 。

  不过 ,这些研究大多基于需求函数 ,以新古典经济学为框架 ,在利润的数理形式上分析双边数 字平台 ,缺乏对双边数字平台基本特性的认识和利润形式的剩余价值内核的理解 ④ , 未能对双边数 字平台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利润内化 ——利润形成和利润实现进行合理分析 ,不利于正确把握 双边数字平台悖论,影响了其结论的有效性 。2020 年下半年以来,部分学者聚焦于双边数字平台资 本的一般属性进行研究 ,指出了平台经济中因不完全竞争结构所导致的劳动就业不稳定 [9] 、收入分 配不均 [10] 等现象 ,有效地揭示了平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然而他们并未对双边数字平台的运行过程 进行分析,没有正面回应 、解决相关的研究缺陷 。

  2022 年 以 来 ,产 生 了 一 些 在 马 克 思 主 义 政 治 经 济 学 框 架 内 分 析 数 字 平 台 利 润 的 研 究 成 果 。 谢富胜等( 2022 )认为数字平台是数字经济时代商人资本的新形式 ,平台收入源于价值分配而非价 值创造 [11] 。蔡超( 2022 )认为数字平台的出现是一次“流通革命”,平台企业的营收本质上属于纯粹 流通费用的范畴 [12] 。赵敏( 2022 )指出平台企业的利润属于租金 ,本质是使用平台的职能资本生产 或实现的超额剩余价值 [13] 。杨天宇( 2022 )认为平台垄断企业可以通过部门间价值转移和企业自身 剩余劳动获取垄断利润 ,其中部门间价值转移是其垄断利润的主要来源 [14] 。应该说 ,这些最新研究 成果加深了对数字平台的特性和利润本源的认识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缺乏对数字平台的区分 、把 利润本源与利润内化混为一谈 、未能在对利润形成和利润实现过程的分析中揭示双边数字平台的 成长和垄断形成,从而难以把握双边数字平台治理的政策向度 。

  鉴于此 ,我们将围绕如下问题展开研究:双边数字平台的特性是什么? 利润是如何形成和实现 的?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框架内探讨双边数字平台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 ,基于交往关系揭 示双边数字平台的商品资本特性 [15] ,在分析双边数字平台的利润形成和实现过程中阐明其价格结 构和垄断趋向,把握双边数字平台悖论的内涵及其消解对策 。后续结构如下:二是网络空间的交往 关系与双边数字平台的基本特性 ,三是双边数字平台的利润形成 ,四是双边数字平台的利润实现 , 五是双边数字平台悖论及其消解,六是结语 。

  二、网络空间的交往关系与双边数字平台的基本特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非常重视交往和生产力的关系[16] ,常常从交往出发探讨事物的性质和演变 ,为 研究双边数字平台提供独特的分析视角和方法 。双边数字平台的形成和发展与新出现的交往形式 紧密相连 。 网络空间是双边数字平台的依托 ,人们在网络空间的交往关系内在地规定了双边数字 平台的属性 。

  信 息 技 术 革 命 催 生 了 网 络 空 间 。 自 1969 年 美 国 建 成 阿 帕 网( ARPANET,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 Network)以来 ,网络空间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最初是门户网站阶段 ,此阶段网 络空间主要提供资讯服务 。2004 年 WEB2.0 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空间 进入了以手机 APP为主导的网络发展阶段 ,此时的网络空间除了提供资讯服务 ,还提供网络购物 、 支付等服务 。随着 5G 、IPV6 和导航系统的普遍商业化应用,网络空间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将实 现物联网与互联网 、边缘计算与云计算的有机融合 [17] ,提供更为全面 、精准的数字化服务 。

  网络空间的发展促进了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形式不断丰富 ,速度不断加快 ,交互性 、安全性 、 可靠性不断增强 。 随着网络空间信息交流的日益通畅 ,人们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不断从物理空间 映射到网络空间 ,人类社会的交往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网络空间的交往拓展 、深化甚至替代了物 理空间的交往 。可以说 ,双边数字平台是基于双边实体平台的交往关系从物理空间映射到网络空 间而形成的,是对双边实体平台功能的推广 、升级和替代 。

  双边数字平台就其自身实体而言 ,是数字技术的产物 ,但就其功能发挥而言 ,是嵌入产业链的结果 。在已有的产业链上,上下游组织构成购销双方(见图 1.a ),数字平台重构了它们的关系(见图 1.b 、1.c 、1.d)。 如果数字平台与购方或销方的目标函数相同 ,那么数字平台是单边型的(见图 1.c 、1. d),它仅仅是购方或销方便利经济活动的一个工具 ,并没有改变原先购销双方交往关系的性质 ,这 种单边型的数字平台不在本文考察的范围内 。如果数字平台具有不同于购销双方的目标函数 ,则 数字平台是双边型的(见图 1.b)⑤ , 它导入了新的交往关系,形成了新的市场形态 。双边数字平台实 际是已有的一个产业链上购销双方的联接体 ,它必须把购销双方引入到平台上来才能真正成为双 边数字平台 。


\

 
  双边数字平台在一定语境下也被称为多边数字平台 ,或者说多边数字平台在本质上是双边数 字 平 台 。如 Evans S.David 和 Richard Schmalensee在 研 究 中 同 时 使 用 了 双 边 平 台 和 多 边 平 台 的 概 念 ,而在研究平台垄断问题时 ,一般使用多边平台这一概念 ,并认为多边平台只是对单纯双边平台 相关主体之间关系的多重体现[5] 。

  双边数字平台适应了生产经营活动网络化的趋势 ,通过发挥促进信息传递 、实现高效匹配 、提 供数字化商务技术服务等功能把自己嵌入到产业链,在促进购销主体的交往中完善了产业链 。

  第一 ,促进信息传递 。双边数字平台通过会员注册 、建立交流社区和搜索服务等 ,加强购销主 体信息沟通,并通过内置算法增强信息传递的可信度,促进购销主体良好协作关系的建立 。

  第二,实现高效匹配 。在物理空间,购销双方在时空上常常处于割离状态,成交是分散的 、碎片 化的 ,这导致商品从销方流向购方的速度慢 、流通时间长 ,大量的资本滞留在流通领域 ,增加了交 易成本 。双边数字平台则改变了这种状态,它把数量众多的购方主体和销方主体集聚在一起,提高 了交易的匹配度,增强了交易的时效性 。

  第三 ,提供数字化商务技术服务 。一是提供数据处理 、存储等设施 ,节约了购销双方计算 、簿 记等方面的支出 ;二是提供语言 、结算等服务 ,推动购销双方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有效率的经济 活动模式 。

  双边数字平台所发挥的这三个功能是一种中介功能 ,它表明双边数字平台以独立的形式对处 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购销双方活动起中介作用:双边数字平台并不包揽购销双方的活动,而是增进 他们的活动 。从企业资本的角度看,双边数字平台是网络空间下购销主体的流通中介资本,是在商 品货币条件下的一种特殊商品经营资本 ,其特殊性表现在它取代了购销双方的一部分商品经营资 本,但并没有完全取消购销双方的商品经营资本 。

  至此 ,我们对双边数字平台的基本特性做出如下概括:从价值的角度看 ,作为企业资本的双边 数字平台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经营资本 ;从使用价值的角度看 ,它具有数字性 、中介性和增进性三个特性 。一是空间的数字性 。双边数字平台是网络空间扩展的产物 ,没有网络空间也就没有双边数 字平台 ,网络空间的数字特性使得双边数字平台有别于双边实体平台 。二是功能的中介性 。双边 数字平台为原产业链购销主体建立了更为丰富的连接 ,它并没有成为原产业链某个购销主体的 一 个组成部分 ,对于原产业链来说 ,其功能是中介性 ,由此使得双边数字平台不同于单边数字平台 。 三是效果的增进性 。双边数字平台的出现并未取代原产业链中的购销主体 ,而是促进这些购销主 体更有效地开展业务活动 ,这种增进购销主体业务活动效果的特性要求将双边数字平台与购销主 体区分开来,不能以分析购销主体的视角来分析双边数字平台 。

  三、双边数字平台的利润形成

  双边数字平台与单边数字平台就利润本源来说是一致的 ,它们的利润都是一种剩余价值 。就 利润形成和实现来说 ,双边数字平台与单边数字平台有重大差别 。单边数字平台在利润形成和实 现上与一般流通组织没有多大的差别,学界对此已有比较充分的认识,而对双边数字平台的利润形 成和实现,需要深入探讨 。

  从商品经营资本的角度看 ,双边数字平台并不创造剩余价值 ,但是 ,作为独立发挥中介功能的 资本,也追求利润 。双边数字平台追求利润的过程表现为利润内化过程,这个利润内化过程包括了 利润形成过程和利润实现过程,体现了双边数字平台参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独特性,是把握双边数 字平台悖论的基础 。

  (一)双边数字平台利润形成和利润实现的区分

  从表面上看,双边数字平台的利润是销售额与成本之差,用公式表示如下:

  π =NBPB +NSPS-C ( 1 )

  ( 1 )式中 ,下标 B 、S 分别代表购方和销方 ,NB 为购方对双边数字平台的需求量 ,NS 为销方对双 边数字平台的需求量 ,PB 为双边数字平台向购方收取的价格 ,PS 为双边数字平台向销方收取的价 格,C 为双边数字平台成本 。NBPB+NSPS 为双边数字平台的销售额,其中 NBPB 为双边数字平台对购方 的销售额,NSPS 为双边数字平台对销方的销售额 。

  可以把( 1 )式变形为:

  C+π =NBPB +NSPS ( 2 )

  ( 2 )式中 ,等号左边是双边数字平台成本 C 与利润π之和 ,反映了利润是成本的一个加价 ;等号 右边是销售额,反映了利润是平台销售价格确定后的一个结果 。

  利润为何是成本的一个加价? 这是利润形成问题 ,应从平台供给方面加以阐述 。利润为何是 平台销售价格确定后的一个结果? 这属于利润实现问题 ,宜从平台需求方面展开分析 。从供给方 面阐述利润形成过程,旨在说明双边数字平台如何通过自己的功能性服务,嵌入产业链并在社会再 生产过程中汲取一个利润份额 ,强调产业链中购销主体利用双边数字平台并向其转移利润的可能 性;从需求方面阐述利润实现过程,旨在说明双边数字平台如何通过安排价格结构把社会再生产过 程中已存在的一个利润份额转移到自己账下 ,强调双边数字平台通过自己的策略性行为向购销主 体收取利润的现实性 。

  (二)双边数字平台利润形成的宏观解释

  双边数字平台作为一个整体 ,由各个单一的双边数字平台组成 ,同样 ,购方和销方分别作为 一 个整体 ,也是由各自单一的购方主体和销方主体组成 ,基于此 ,从供给方面探讨双边数字平台的利 润形成过程涉及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其中宏观层面的探讨强调双边数字平台 、购方和销方的整体 性,而微观层面的探讨强调它们的个体性 。我们先从宏观层面探讨双边数字平台的利润形成问题 。

  双边数字平台参与社会再生产的资本可分两个部分 ,一是不变资本 C,二是可变资本 V,作为 一种企业资本,它必以利润为目标 。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经营资本,双边数字平台是一种实现价值 的功能性平台 ,它的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 ,并非由其可变资本创造 ,而是让渡而来 。也 就是说,产业链中生产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以利润的形式通过购销双方与双边数字平台的交易活 动让渡给双边数字平台 ⑥ 。购销双方之所以愿与双边数字平台开展交易 ,是因为双边数字平台通过嵌入到原产业链 ,改变 了购销双方原先的交往关系(见图 2),深化了产业链流通环节的分工 ,节约了流通费用 ,促进了流 通效率的提高 。


\

 
  假设在成交量不变的情况下 ,购销双方利用双边数字平台后所获得利润量与未存在双边数字 平台时所获得利润量相等 ;购方因利用平台可减少的不变资本量和可变资本量分别为 C1 平 、V1 平⑦ , 销方因利用平台可减少的不变资本量和可变资本量分别为 C2 平 、V2 平 ,平台的不变资本量和可变资 本量分别为 C 平 、V 平 。令 H=[( C1 平+V1 平 )+( C2 平+V2 平 )]-( C 平 +V 平 ),H 值衡量了双边数字平台带来的 社会资本的净节约额 ,即社会流通费用的节约额 。H>0.意味着平台节约了社会流通费用 ,平台在 整个社会生产体系中是有效率的;H 越大,平台就越有效率 。

  双边数字平台因富有效率而使自身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从而带来平台革命 。这种革命表现为 双边数字平台模式对非双边数字平台模式的替代 ,引起对双边数字平台资本的渴求和购销双方流 通资本的缩减,迫使购销双方把一部分利润转移给双边数字平台 。

  (三)双边数字平台利润形成的微观解释

  双边数字平台作为一个整体 ,可以从购销双方那儿汲取一个利润量 ,然而 ,现实中的流通资本 分散在产业链的不同购销主体和平台上,购方主体或销方主体作为单一个体,又是怎样把利润让渡 给作为单一个体的双边数字平台的呢?

  从产业链的购销主体看 ,若汲取的利润量相等 ,那么与未利用双边数字平台时相比 ,购方主体 或销方主体利用双边数字平台时所费资本会减少,从而资本占用量下降,这样购方主体或销方主体 的流通资本就裂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仍处于流通领域 ,使用效率提高 ;另一部分游离出来 ,成为 扩大经营的基础 。

  游离出来的资本如果能顺利地进入社会总资本循环 ,那么必然会获得一个新的利润量 ,这时购 方主体或销方主体与裂分前同量的资本获得了一个更高的利润量 ,这为降低购方主体或销方主体 的利润量提供了一个契机 。在市场竞争的作用下,利润率有平均化的趋势,若裂分前的利润率已处 于平均水平,那么,购方主体或销方主体对应于裂分前资本量的利润量与游离出一部分资本后所余 的职能资本量相比而得的利润率,必然会下降,从而产业链购方主体或销方主体的与裂分前同量的 利润中,一部分可以转让给双边数字平台 。下面通过一个数例具体加以说明 。


\

 
        假设购方(或销方)主体使用双边数字平台前后的资本量和利润量如表 1 所示 。购方(或销方) 主体在未使用双边数字平台时 ,实际经营资本为 100 万元 ,利润为 20 万元 ,利润率为 20% 。如果购方(或销方)主体使用双边数字平台 ,则实际经营资本为 80 万元 ,有 20万元资本游离出来 ,若此时 购方(或销方)主体的利润仍为 20 万元 ,则实际经营资本的利润率为 25% ;假如 20万元游离资本并 未处于闲置状态 ,仍可获得 20%的利润率 ,则所得的利润量为 4 万元 ,这样购方(或销方)主体在使 用双边数字平台后 ,可获得 24 万元利润 ,利润率为 24% 。在竞争的作用下 ,购方(或销方)主体的利 润率会趋向平均化,假若平均利润率为 20%,则购方(或销方)主体在使用双边数字平台初期较高的 利润率会下降,具体表现为所得的 20 万元利润的一部分会以一定方式转移至双边数字平台 。

  最终 ,产生了两个结果:一是与原职能资本带来的利润相比 ,产业链购方主体或销方主体剔除 了游离资本后的职能资本的利润 ,会有所下降 ,但是加上游离资本再循环所带来的利润 ,并不会下 降 。现实中 ,如果游离资本因闲置而利润量为 0.那么在利润率平均化的竞争中 ,购方主体或销方 主体的利润量会绝对下降 。二是双边数字平台获得了一笔从产业链购方主体或销方主体转移而来 的利润额 ,若所有购方主体和销方主体转移给某个双边数字平台的利润之和等于(或大于)双边数 字平台所费资本按平均利润率计算的利润额,那双边数字平台就获得了平均利润(或超额利润)。

  四、双边数字平台的利润实现

  双边数字平台的利润实现问题主要是价格结构安排问题 。 虽然 Rochet 和 Tirole 等在研究中强 调了价格结构的重要性,但他们主要探讨的是平台均衡价格结构的数理决定,并未对平台价格结构 安排的现实逻辑过程进行分析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平台价格结构安排的现实逻辑过程,阐明平台 的利润实现问题 。

  显然 ,双边数字平台总是想方设法把购销主体尽可能多地吸引到平台上来 ,并尽可能地把他们 的交易固定在平台上进行,以实现更多的利润 。为吸引购方主体,双边数字平台首先应拥有大量的 销方主体,而销方主体只愿进入有着众多购方主体的平台;这就是双边数字平台在吸引购销主体时 出现的“鸡与蛋 ”问题 [18] ,它反映了产业链购销双方成交匹配准确 、大量 、快捷的要求 。

  一方面,双边数字平台通过利用现有条件促进“鸡与蛋 ”问题的解决 。改革开放后,在我国那些 市场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 ,双边实体平台已是比较常见的平台 。双边数字平台通过各种方式实现 与双边实体平台结合,从而把双边实体平台上的购销主体吸引过来 。

  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双边数字平台通过合理安排价格结构来解决“鸡与蛋 ”问题 。双边数 字平台向购销双方所收取的价格存在一个价格结构问题 ,它不同于一般买卖关系中卖方向买方收 取的价格 。在一般买卖关系中,成交价格仅仅和双方的交易数量有关,不涉及第三方 。而在双边数 字平台的买卖关系中 ,平台涉及两个买卖关系:一个是与产业链销方的关系 ,另一个是与产业链购 方的关系:与销方的成交价格不仅和销方的交易数量有关 ,还和购方的交易数量有关 ;同样 ,与购 方的成交价格不仅和购方的交易数量有关,还和销方的交易数量有关 。对双边数字平台来说,通过 价格结构安排解决“鸡与蛋 ”问题的过程就是利润实现过程 。

  若双边数字平台确定的价格结构合理 ,交叉网络溢出效应就会被激发 。所谓交叉网络溢出效 应 ,是指购方(或销方)对平台的需求量增加会导致销方(或购方)对平台的需求量增加 ,也就是说 购销双方中的任一方对平台的需求数量与另一方对平台的需求数量呈正相关 。双边数字平台的交 叉网络溢出效应体现了购销双方的任一方对平台需求数量的增加具有外部性 ,它源于购销双方在 双边数字平台的互补性 。其不同于产品的互补性 ,它对购方主体或销方主体来说无法内部化 。双 边数字平台正是通过合理安排对购销双方的价格,激发交叉网络溢出效应,促使产业链中的购销主 体向自身集聚 。

  双边数字平台的价格结构安排是以其所拥有的定价权为基础 。双边数字平台之所以具有对购 销主体的定价权,源于其技术优势和生态优势 。所谓技术优势,是指与双边实体平台或其他途径相 比 ,某个双边数字平台具有购销主体所能感知到的更先进的交易方式 ;所谓生态优势 ,是指与双边 实体平台或其他途径相比,某个双边数字平台具有购销主体所能感知到的更和谐 、更丰富的交易关 系 。技术优势和生态优势反映了双边数字平台具有良好的交易环境 ,有助于提高购销主体的交易 效率,因此,购销主体才驻留在双边数字平台,双边数字平台才能够对购销主体作出价格结构安排 。

  双边数字平台定价权的大小可用定价区间来表达 ,定价区间由定价上限和定价下限确定 。实 践中 ,双边数字平台需要识别 、比较不同情况来确定定价上限:如果双边数字平台的技术优势和生 态优势是相对于双边实体平台或其他数字平台而言的 ,那么该双边数字平台的定价上限取决于购 销主体利用双边实体平台或其他双边数字平台而支出的费用 ;如果没有双边实体平台和其他双边 数字平台,那么该双边数字平台的定价上限由购销主体直接相互交易而发生的相关费用决定 。

  双边数字平台确定的价格 ,除了不能高于定价上限 ,还不能低于定价下限 。实践中 ,双边数字 平台的年度分摊成本规定了定价下限 。年度分摊成本是双边数字平台把运营期内的建设和维护费 用分摊到各年的成本 ;核定的运营期越长 ,平台建设和维护费用越低 ,则年度分摊成本越低 ,相应 的定价下限也就越低 。

  定价区间范围越大 ,双边数字平台的定价权就越大 ,双边数字平台在竞争中安排价格结构的回 旋余地也就越大,就越能激发交叉网络溢出效应 。双边数字平台通过合理安排价格结构,促进与购 销主体的良性互动,把购销主体吸引到平台上来,从而有效解决“鸡与蛋 ”问题,实现让渡利润 。

  五、双边数字平台悖论及其消解

  只有众多购销主体集聚于一个双边数字平台时 ,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而且购销主体越多 ,双 边数字平台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 。就双边数字平台而言,希望购销主体越多越好;就购销主体的 任一方而言 ,也希望对方越多越好 。 因此 ,众多的购销主体集聚于一个双边数字平台 ,有利于双边 数字平台功能的发挥,也符合相关各方的意愿 。

  显然 ,当众多购销主体集聚于一个双边数字平台时 ,双边数字平台的垄断地位就确立了 。垄断 一般会带来效率的损失,但双边数字平台垄断并不一定会带来效率损失 。

  假如所有的购销主体都集中于某个双边数字平台(记为平台 A),现另有一个双边数字平台(记 为平台 B),其在功能上与平台 A 完全相同 ,并且也集聚了所有的购销主体 ,也就是说 ,购销主体同 时拥有平台 A 和平台 B 两个宿主 ,这样平台 A 和平台 B就有了竞争关系 ,随着类似的平台 C 、平台 D ……出现 ,双边数字平台的竞争程度不断提高 。在假定的上述情况中 ,尽管双边数字平台的竞争 程度提高了 ,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 ,平台 B 、C 、D ……无非是平台 A 的简单重复 ,并没有带来效率 的提高,也正是从这个角度讲,双边数字平台垄断并不一定意味着效率的损失 。

  因此 ,无论对购销主体还是对平台自身来说 ,双边数字平台垄断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也 有一定的合理性 。然而,取得垄断地位的双边数字平台如果缺乏必要的外部约束,往往会使实现利 润的行为蜕变为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 。

  双边数字平台的垄断地位具体表现在所拥有的定价权上 ,取得垄断地位后的双边数字平台会 根据购销主体的需求确定上限价格 。在上限价格处 ,购销主体对该双边数字平台的利用与否在福 利上无差异 ,也就是说 ,购销主体利用双边数字平台与利用双边实体平台或其他交易途径无差异 , 这种无差异是以双边数字平台与双边实体平台或其他交易途径并存为前提 。但事实上 ,在双边数 字平台取得垄断地位后 ,原来的双边实体平台或其他交易途径可能已不存在 ,这样 ,购销主体若放 弃利用双边数字平台,就难以回到利用双边实体平台或其他交易途径的境地 。 因此,在双边数字平 台垄断的情况下,购销主体可能不仅得不到双边数字平台带来的福利,甚至退回不到双边数字平台 出现前的境地,这就意味着双边数字平台失去了自身发展中曾表现出来的社会进步性 。

  垄断的对立面是竞争 ,出于比较的需要 ,我们考虑双边数字平台处于竞争时的情况 。资本的相 互竞争使得双边数字平台只能得到平均利润,这就限定了双边数字平台向购销主体定价的总水平; 无论双边数字平台怎么调整价格结构 ,向购销主体的定价总水平不能超过基于利润率平均化所确 定的价格水平 。

  可见 ,一方面 ,双边数字平台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购销主体经营环境的改善和效率的提高 ;另 一方面 ,又会趋向垄断 ,从而制约购销主体经营环境的改善和效率的提高 ,甚至恶化购销主体的经 营环境,这就是双边数字平台的悖论 。如何消解这个悖论? 关键是根据双边数字平台的特性,区分 利润形成过程和利润实现过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从平台利润形成的角度看 ,要允许双边数字平台自主发展 ,推动双边数字平台做大做强 。一是 鼓励平台技术创新 。通过资金支持 ,降低平台成本 ,提升平台的技术水平 ,使平台更加适应生产经 营活动网络化趋势 ,有效发挥其促进信息传递 、实现高效匹配 、提供数字化商务技术服务等功能 。 二是鼓励购销主体使用双边数字平台 。推动购销主体因使用平台而多余的资本有序退出 ,促进购 销主体资本结构调整,使购销主体真正获使用平台所带来的福利 。

  从平台利润实现的角度看 ,对于已取得垄断地位的双边数字平台 ,要适当控制其价格总水平 , 约束其限制竞争的行为 。具体地:一是按资本平均利润率控制双边数字平台对购销主体的价格总 水平 ;二是鼓励竞争 ,维护平台的可竞争状态 [19] ,不以产业升级为由随意取缔双边实体平台或阻断 其他交易途径,允许各类资本进入双边数字平台领域开展经营;三是对于双边数字平台控制购销主 体自由进出该平台的技术和制度措施,应予以限制 。

  六、结语

  双边数字平台是网络空间发展的结果 ,是信息技术发展促进市场交易方式转变的具体体现 。 通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框架,对双边数字平台的基本特性 、利润内化过程和发展悖论进行了探 讨,得到以下几方面的结论和启示 。

  首先 ,基于交往与技术的耦合演进 ,指出双边数字平台的商品经营资本特性 。 网络空间的产生 扩大了人们的交往范围,双边数字平台构建了基于网络空间的具体交往关系,从其在产业链中的地 位和功能看 ,它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经营资本 ,在现代经济中 ,这种特殊的商品经营资本具有了实践 上的普遍性,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

  其次 ,要理解商品货币条件下双边数字平台的运行规律 ,就必须对这种特殊的商品经营资本的 利润内化过程进行分析 。双边数字平台以一定的技术基础服务于购销主体,形成让渡利润,这个过 程是双边数字平台自我发展的过程,也是促进社会进步的过程 。与此同时,双边数字平台凭借一定 的技术和生态优势 ,对购销主体的交易进行定价 ,实现让渡利润 ,这个过程是双边数字平台汲取自 我发展成果的过程,也容易出现损害社会整体福利的状况 。

  最后 ,双边数字平台悖论表明平台具有两面性 ,消解平台悖论的措施也应双管齐下 ,一方面要 推动双边数字平台做大做强 ,不惧其取得垄断地位 ;另一方面应适当约束和控制垄断平台的行为 , 消除其垄断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

  双边数字平台是数字经济业态的集成器 ,是理解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 ;在数字经济时代 , 双边数字平台将是一种普遍的经济过程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以前是不多的,在社会再生产中 的影响也相对有限 ,当下对其的认识和治理思路都显得欠缺 。从已有的有关新业态的概念和关于 数字经济的分析中 ,基于现实的发育程度和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 ,撷取了双边数字平台这一概念 , 并把它作为分析数字经济运行过程的核心概念 ;通过分析 ,得出了上述结论和启示 ,从而删繁就 简,破除一些信息技术革命下经济发展的迷思,这些也就是本文的价值所在 。

  【注释】

  ①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平台经济与竞争政策观察》(2020 年),http://www.caict.ac.cn/kxyj/ qwfb/ztbg/202005/P020200530560741723821.pdf,2020-05.

  ② 由于数字平台是与网络空间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国较多的研究者也把数字平台称为互联网平台 。双边数字 平台和双边实体平台都属于双边平台(two-sided platform),最初引起学者普遍关注的双边平台主要是双边数 字平台 。在相关文献中,双边平台也被称为双边市场(two-sided market)、多边平台(multi-sided platform).

  ③ 程贵孙、陈宏民等学者(2006)是这一领域的早期国内研究者 .

  ④ 马克思曾就此指出:“一切经济学者,都在这点上面犯了错误:他们不把剩余价值纯粹地当作剩余价值来进行 考察,而是在利润和地租那各种特殊形式上进行考察。”参见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 社,1975:5.

  ⑤ 在现实中,京东网上自营平台属于单边数字平台,淘宝网商城、支付宝支付平台、微信支付平台属于双边数字 平台 .

  ⑥ 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主要强调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换形式,并不具体探讨两者的关系 .

  ⑦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产业链的购方主体为最终消费者,那么最终消费者花费的是消费基金,而非资本,在这里 我们假定最终消费者按花费资本的方式来花费消费基金 .

  【参考文献】

  [1] 王勇,朱雨辰 .论开发区经济的平台性和政府的作用边界——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视角[J].经济学动态,2013 (11):12-19.

  [2] Jean-Charles Rochet,Jean Tirole,Platform Competition in Two-Sided Markets[J].Journal of the Euro- 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Vol.1.No.4(2003),pp:990-1029.

  [3] Mark Armstrong,Competition in Two-Sided Markets[J],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Vol.37.No.3(2006), pp:668-691.

  [4] E.Glen Weyl,A Price Theory of Multi- Sided Platform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100.No.4 (2010),pp:1642-1672.

  [5] Evans S.David,Richard Schmalensee,The Antitrust Analysis of Multi-Sided Platform Businesses[A].Rog- er Blair,Daniel Sokol,Oxford Handbook on International Antitrust Economics,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5. [6] 董雪兵,赵传羽,叶兵 .双边市场、不完全信息与二级价格歧视[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0(1):97-112.

  [7] 程贵孙,陈宏民,孙武军.双边市场视角下的平台企业行为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9):1479-1482. [8] 吴汉洪,周孝 .双边平台横向并购的福利效应:基于文献的评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7(2):146-156.

  [9] 谢富胜,吴越,王生升 .平台经济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9(12):62-81+200. [10] 周文,刘少阳 .平台经济反垄断的政治经济学[J].管理学刊,2021(2):1-9.

  [11] 谢富胜,江楠,吴越 . 数字平台收入的来源与获取机制——基于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的分析[J].经济学家, 2022(1):16-25.

  [12] 蔡超.对数字平台企业规制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基于马克思的流通费用理论[J].经济学家,2022(2):109-117. [13] 赵敏 .租金、平台企业利润与垄断问题研究——基于马克思地租理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4):99-111.

  [14] 杨天宇 .平台经济垄断利润的来源与反垄断监管[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6):96-104+156. [15] 马克思 . 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97-312.

  [16] 马克思,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6-69. [17] 刘刚 . 网络空间发展与资源配置方式变革[J].天府新论,2019(4):8-11.

  [18] Bernard Caillaud,Bruno Jullien,Chicken and Egg:Competition among Intermediation Service Providers [J].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Vol.34.No.2(2003),pp:309-328.

  [19] William Baumol,Contestable Markets:An Uprising in the Theory of Industry Structure[J].The Ameri- can Economic Review,Vol.72.No.1(1982),pp:1-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7287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