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辅导员工作室模式下民办高校中青年骨干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路径探究— 以“云梦”职业能力提升辅导员工作室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16 13:43:4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民办高校中青年骨干辅导 员在素质能力提升方面普遍遇到素质 能力提升路径研究不足、主责主业科研 热情和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学习平台 以及自我效能感、工作主动性和创新性 不足等突出问题 。文章以广州某民办高 校“ 云梦”职业能力提升辅导员工作室 为例,从筑牢思想根基、提高业务本领、 凝练工作成果、增强职业信心等 四 个方 面,探索辅导员工作室模式下“4+N ”的 素质能力提升路径。

  关键词:民办高校,中青年骨干辅,导员,辅导员工作室,素质能力提升

  一、引言

  根据教育部有关数据显示,2022 年 我国高校专兼职辅导员达 24.08 万人, 师生比实现达到 1∶171 配置。[1]辅导员 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 力量,且队伍庞大,其素质能力水平将 切实影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工 作的成效。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 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 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 政治工作的意见》, 切实加强高等学校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国家教 育部相继出台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 能力标准(暂行)》等文件,进一步明确 了辅导员职业要求和工作规范 。面对辅 导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岗位要求和职责 的不断明确,提升辅导员的素质能力是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工 作的迫切需求, 也是辅导员 “专业化、职业化、专家话”职业发展必 然要求。 面对辅导员“初级多,中级少, 高级寥寥无几”的现象,民办高校必须 抓住“ 中青年骨干辅导员”这 一 关键群 体 ,做好骨干辅导员的素质能力培养, 稳定骨干辅导员队伍,才能切实推动辅 导员队伍的“三化”建设。辅导员工作室 模式为民办高校中青年骨干辅导员素 质能力提升提供了有效路径。


\

 
  二、辅导员工作室的概念和特征

  高校辅导员工作室是指主要由高 校辅导员组成 ,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 务,围绕辅导员九大工 作职责,以辅导 员专业化职业化、学生成长成才为建设 目标,学习专业理论和技能,开展专题 研究,创新工 作机制,展示和推广工作 研究成果的组织。

  自 2009 年第 一 个辅导员工作室成 立至今,在名辅导员工作室的典型示范 作用影响下,随着对辅导员工作室模式 研究的推进,众多特色各异的辅导员工 作室在全国各高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普遍来看,它们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辅 导员工作室普遍坚持政治理论与专业 技能学习相结合,组织开展与工作室专 题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培训、主题讲座、 经验交流 、参观考察等学习活动,是学 习型组织;二是辅导员工作室普遍就某 一 专项承担科研任务 。成员共同合作, 申报课题,开展调查研究,撰写工 作案 例 、论文 、专著等,是科研型组织;三是 辅导员工作室普遍以问题为导向,以成 员集体智慧为依托,针对新形势下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 题组织主题沙龙 、研讨交流会等,共同 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工 作的新思 路、新途径、新方法,是创新型组织;四 是辅导员工作室普遍坚持理论和实践 相结合,开展富于创造性 、具有推广价 值和示范意义的实践活动,包括开展面 向学生的讲座、工作坊、比赛等,是实践 型组织;五是辅导员工作室普遍发挥培 育辅导员的功能 。辅导员以自愿为原则 加入工作室,各有所长,水平不一 。工作 室在主持人的统筹下团队作战,成员们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学习和实践中 不断进步,是成长型组织。

  通过工作室平台,辅导员们共同学 习、实践 、创新、成长,不断加深对职业 的理解,提升职业能力和素质,实现了 自身向“ 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转 变。辅导员工作室为各高校辅导员队伍 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供持续动力,被认 为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最直接有效且 被认可和接收的范式”。[2]


\

 
  三、民办高校中青年骨干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中的问题 、原因分析 、应对策略

  “ 骨干”比喻在总体中起主要作用 的人或事物 。辅导员骨干是辅导员队伍 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培养好和用好 辅导员骨干,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键 所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规定》中明确指出,教育部门应设立基 地以承担高校辅导员的骨干培训工作, 而高校要积极选拔优秀辅导员参加研 修深造 、支持辅导员开展研究、为辅导 员提升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提供条件 保障 。[3] 民办高校在骨干辅导员素质能 力提升方面普遍遇到以下问题:

  ( 一)骨干辅导员对素质能力提升 研究不足

  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队 伍不稳定 。部分辅导员还未成长为骨干 就已经离职了 。 而根据《普通高等学校 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辅导员应当被纳 入 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和干部队伍培训 整体规划,在 工 作满 一 定年限后,可转 教学岗或行政岗 。[3] 受民办高校教师和 干部队伍人员需求较大、辅导员职业认 同感不强等因素影响,许多留下来的辅 导员在成长为骨干后也很快便流动到 教学岗和行政岗 。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 中,骨干辅导员流失情况严重 。骨干辅 导员队伍的不稳定导致对其素质能力 提升的研究重视不足。在知网 2013— 2023 年期间以“骨干辅导员”为主题或 关键词仅能查到 6 篇相关文献,研究成 果较为欠缺。

  (二)骨干辅导员主责主业科研热 情和能力不足

  因专业学科背景更为复杂且专业 相关度不高,民办辅导员在主责主业方 面科研的基础和意识都较为薄弱 。受到 客观原因的影响,辅导员把大部分的时 间和精力都放在了事务性工作中,在科 研方面的投入 非常有限。在辅导员招 聘 、培训和考评中,民办高校也更重视 辅导员在学生教育和管理方面的能力 和成效,对其科研能力关注仍不够 。 因 此,骨干辅导员们在科研方面热情和能 力不足,也难以有显著的成果。

  ( 三)骨干辅导员缺乏有效的学习 平台

  
高校骨干辅导员培训主要由教育 部设立的基地来承担。 [3] 民办高校对骨 干辅导员的需求大而迫切,但每年参加 校外骨干辅导员培训的机会非常有限 。 尽管有的高校在校内设立了骨干辅导 员培训,但培训内容是针对整个群体设 计的较为全面的理论培训,培训内容难 以聚焦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缺乏实践性,且培训时间固定,时长有限,仍不能 满足骨干辅导员们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 四)骨干辅导员遭遇职业倦怠期, 自我效能感、工作主动性和创新性不足

  民办高校学生素质差异大,辅导员 的 工作更为繁琐,学生管理工作压力较 大。在一项关于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调查 中发现,有一半以上的辅导员有离职的 想法 ,他们感觉心 理压力大又无法疏 解,自我效能感不足,对 工 作也失去热 情,缺乏创新的劲头。 这种职业倦怠在 辅导员工作的第三 年到第五年感觉更 为突出,而这个时期也恰好是辅导员成 长为骨干的关键时期 。职业倦怠对骨干 辅导员的成长造成了不利影响 。[4]

  针对以上问题,民办高校应从以下 方面提升中青年骨干辅导员的素质能 力:一是大力培养职业认同感,激发骨 干辅导员对职业的热爱和信心,增强骨 干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二是加大对骨 干辅导员科研工作的保障力度,为其在 主责主业科研方面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三是搭建更具灵活性的骨干辅导员学 习平台,以满足其在学习的内容、形式、 时间甚至场地等方面个性化的需求;四 是成立骨干辅导员成长互助小组,交流 工作感想,研讨工 作难点,迸发创新火 花,培育更多工作成果,激发骨干辅导 员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四、“ 云梦”职业能力提升辅导员工 作室的实践探索

  “ 云梦”职业能力提升辅导员工作 室是广州某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工作室 之一。它以满足辅导员职业发展和学生 成长导航需求为导向,秉承“ 筑梦耘梦, 携手共进“ 的精神,以教学相长为原则, 在探索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有效路 径的同时,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工 作室与学校签订了建设合约,约定了三 年的建设周期,明确了工作室建设的目 标和任务 。学校也给予了工作室充足的 经费支持。合约的签订既为工作室提供 了强有力的保障,也给予了一 定的压力 和动力。自成立以来,工作室定期举办 学习研讨和实践活动,积极探索中青年 骨干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的方法和路 径,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 一)工 作室提升骨干辅导员素质 能力的具体措施和成效

  1.明确研究方向凝聚队伍力量。在 对骨干辅导员队伍进行调研后,确定了 “ 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路径探索”作为 工作室的主题,并以此以自愿报名的形 式征集了十名工作室成员。参与工作室 的成员都是对主题感兴趣并有一定的 研究基础或工作心得,或者迫切需要探索其职业发展路径的辅导员 。工作室的 成立为满足成员的需求提供了机会。成 员的目标基本一致,在 工作室各项工作 开展过程中互相帮助,形成合力,共同 承办或协办了学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 赛 、辅导员主题沙龙、主题理论宣讲等 活动,获批了一 个校级思想政治工作精 品项目,获得省部级奖项的高质量工作 案例 5 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3 篇。在 过去两年 , 工作室 10 名成员均获得过 学校年度“ 骨干辅导员”称号。

  2. 协办学校的辅导员素质能力大 赛 。辅导员工作室成员就辅导员素质能 力大赛组织了专题研讨,深入学习了辅 导员岗位相关专业知识和政策文件,收 集了大量的工作案例并进行分析,观摩 了各高校、各级单位组织的辅导员素质 能力大赛录像,并据此为学校辅导员素 质能力大赛提供了思路和素材 。此外, 工 作室成员中参加过省级辅导员素质 能力大赛的辅导员还为学校当年参加 省赛的辅导员提供指导。在协办比赛和 指导选手的过程中,成员们不仅提升了 自身的素质能力,同时也深化了对辅导 员角色的认知和职业认同,切实地增强 了对辅导员职业的认同感,同时对自身 “ 三化”发展的路径和方法更为清晰,对 职业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3.举办辅导员“ 云梦有约”沙龙,探 索骨干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路径 。沙龙 定期收集骨干辅导员在素质能力提升 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据此确定分享 或研讨的主题,再由工作室主持人邀请 校内优秀辅导员代表作主题发言和经 验分享 , 并与参与沙龙的辅导员们互 动;围绕骨干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路径 研究,分析陈小花 、饶先发等部分知名 辅导员的职业成长案例,开拓职业发展 新思路;邀请了广东省高校辅导员素质 能力大赛获奖辅导员来校讲座,传授解 决 工作难点、痛点的方法和举措 。工作 室成员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聚在 一 起,讨论当下的热点、难点问题,分享读 书心得 。这种开放式、探讨式的活动有 效推动了学校骨干辅导员队伍聚焦问 题、研究 工作、交流经验、探讨问题和共 享成果,有效地弥补了骨干辅导员培训 中存在的内容固定且滞后、时间不够灵 活等问题,满足了他们的个性化学习需 求,也激发了辅导员们创新的灵感和激 情,增强了其自我效能感。

  4.开展了“中青年骨干辅导员素质 能力提升路径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精品 项目 。工作室成员们组建了科研小组, 围绕中青年骨干教师的素质能力培训体 系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理论宣讲能力提升等主题展开调查研究 ,并撰 写案例和论文。此外,工作室的科研注重 理论和实践相联系,举办了“云燕 .理响 ” 理论宣讲活动 。宣讲活动围绕党的二十 大精神,以“五个一”和“ 四 个进”模式展 开。“五个一”指围绕一个主题,举办了一 期由思想政治教育专家主讲的培训,举 办了一次理论宣讲比赛 ,成立了一 支由 学校部分骨干辅导员(含所有工作室成 员)和学生骨干组成的理论宣讲团队,举 办了一次校园巡回宣讲 。“ 四个进”是指 进支部、进班级、进社区、进网络。通过开 展项目 , 学校中青年骨干辅导员的理论 素养和宣讲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工作 的使命感大大增强。

  (二)工 作室提升骨干辅导员素质 能力的模式

  “ 云梦”职业能力辅导员工作室采 用“4+N ”模式,从筑牢思想根基、提高 业务本领 、凝练工 作成果 、增强职业信 心等四个方面,举办 N 个理论研讨学习 和实践活动 。 工 作室通过开展这些学 习、研究和实践活动,不仅有效提升了 工作室成员的素质能力,增强了其职业 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也对校内其他辅 导员尤其是骨干辅导员产生了积极的 影响,发挥了“以点带面”的功能。

  1.提高政治站位,筑牢骨干辅导员 的思想根基。工作室把辅导员的思想政 治工作融入到各项活动中。在理论宣讲 活动中,辅导员们通过学习和宣讲党的 理论创新成果,实现了自我思想政治教 育和理论武装,统 一 了思想、凝聚了共 识 、增强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工 作 使命感。在专业知识和政策的学习中, 进一步加深了对职业的认识和感情,增 强了职业发展的信心。在沙龙活动中, 交流心得,分享体会,舒缓压力,增强了 职业归属感。

  2.培养核心素质和能力,提高骨干 辅导员的业务本领 。素质能力是辅导员 的立身之本,职业发展之基。 作为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理论水平和 宣讲能力是其核心能力之一。通过开展 理论宣讲培训和实践活动,工作室成员 的这一核心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而通过 比赛和宣讲活动,工作室也为学校师生 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此外,通过 组建科研小组,在 工作室建设任务的压 力之下,骨干辅导员的科研意识 、科研 热情得到激发,科研能力得到提升。

  3.明确成长目标和任务,促进骨干 辅导员凝练工作成果 。工作室在建设之 初便选定了“素质能力提升路径”这 一 研究方向和主题,学习、科研和实践探 索的方向更加明确和聚焦。同时,学校在学生受益情况 、专题研究成果 、团队 建设情况等方面明确了 工 作室的建设 目标和任务,给予了成员一 定的压力和 约束,从而促使其更主动地以目标为导 向,在提升自身素质能力的同时,积极 凝练工作成果。

  4.强化资金和政策保障,增强骨干 辅导员职业发展信心 。学校对工作室的 建设与管理有明确的实施方案,为 工作 室成员的学习、科研和实践探索提供了 有力的资金和政策的保障 。此外,工作 室建设的成果还作为年度骨干辅导员 评选 、年终绩效考核,乃至职称晋升等 方面的重要参考因素 。这些保障极大地 鼓舞了辅导员们的斗志,增强了其职业 发展的信心,也让民办高校骨干辅导员 队伍更加稳定。

  五、小结

  骨干辅导员的培养是一项庞杂的 系统工程。 尤其在民办高校,辅导员普 遍面临队伍基础薄弱、学生管理压力较 大 、工 作成果凝练不足 、队伍稳定性差 等问题,骨干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专 家化之路道阻且长。“ 云梦”职业能力提 升辅导员工作室成立两年多来,充分利 用了 工 作室结构小巧 、选题自由 、运作灵活、方向明确、内驱力强、保障有力等 优势,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学习、科研和 实践活动,切实增强了学校辅导员思想 政治素养和职业认同、 提升了业务素 质 、凝练了工 作成果,增强了职业发展 信 心,是辅导员工作室模式下民办高校 骨干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的有效尝试。

  虽然目前绝大部分省区已建立省 级层面的工作室,很多高校也已启动校 级层面的工作室建设,同时也涌现出了 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辅导员工作室, 切实提升了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但 关于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室的研究成 果和实践经验仍非常有限 。与公办高校 相比,民办高校中骨干辅导员整体基础 仍较弱 ,其素质能力提升路径单一、平 台和资源比较有限,极大限制了职业发 展,急需加大力度探索和研究 。 民办高 校应加大对辅导员工作室模式的研究 和实践,勇于尝试和创新,积累更多的 经验和成果,为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找 寻更有效的方法和路径,让辅导员的职 业发展之路更通畅。

  [项目来源:广东白云学院 2021 年 辅导员工作室项目之“ 云梦”职业能力 提升辅导员工作室 ,研究方向为“ 辅导员 职 业 能 力 提 升 路 径 探 索 ” (BYXG20210101)。]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贯彻落实学校思政课教师 座谈会精神,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 系 [EB/ OL](2022- 03- 17http:/ / www.moe. govcn/ fbh/ live/ 2022/ 54301/ sfcl/ 202203/t20220317_608130.html.

  [2] 程海云 , 朱平 . 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 形成机理与培育策略研究[J].高校探索,2021 (09):34- 38.

  [3] 教育部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 设规定[EB/ OL].(2017- 09- 29)[2023- 09- 01]. http:/ / www.moe.gov.cn/ srcsite/ A02/ s5911/moe_621/ 201709/ t20170929_315781.html.

  [4] 温雅婷 , 童正容 . 民办高校辅导员职 业倦怠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阳光学院为 例[J].新西部,2020(05):72- 73+ 7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7126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