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演变的过程 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它是马克思把德国古典主义哲学中的 异化观念和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相结合的结果 ,把传 统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中的社会异化扩大到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社会异化的 劳动学说 。马克思利用它来揭露和批评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 生产关系 。所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异化与劳动学说有着十分 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马克思的 异化劳动理论并没有过时,而是焕发出新的生机。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劳动,意义
引言:异化劳动问题一直贯穿于马克思的整个思想体系之中 。 近几十年来,学术界对“异化劳动”理论的解读各种各样 。大多 数人认为早年的马克思未能彻底摆脱费尔巴哈旧哲学思想的 影响,未构成完整的唯物史观,从而否定它所带来的实际价值 和意义 。因此,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是十 分必要的, 以便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和认识。
一、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时代背景
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哲学手稿》中主要阐述了异化以及 异化劳动的思想。该作品发表于 19 世纪中叶,西欧资本主义各 国经过内部变革, 向外部扩张,经济取得了很大发展 。而随着工 业革命在欧洲许多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进行,资本主义的出现 作为一种强大的力量席卷了整个西欧 。为后来马克思主义异 化劳动思想的诞生,提供了思想来源 。除此之外, 随着资本主义 的生产活动越来越多 ,并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所 有资产阶层逐步演变成了市场经济的现实主宰,而无产阶层则 变成了被其他资产阶层领导和压榨的主要对象 。但因为资产 阶级所代表的只是少数固定资产阶层的共同利益,并不能解决 经济危机的根本问题, 所以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所 有资产阶层和无产阶层内部的对立冲突日益加剧,由于两个阶 层的生活状况差距过大, 以及阶层之间的矛盾尖锐程度不断加 深,更加凸显了社会矛盾在每个人身上的异化表现。
二、异化劳动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指出 ,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中 ,工人所进行 的劳动并非是实现自身的发展, 目的仅仅是满足自己生存的要 求。逐渐成为生产力主体的工人,反而成为了劳动生产的奴隶, 而“劳动所产生的物品,及劳务的商品,成为某种异己的产生物, 不依赖于劳动生产者的能力,与劳动变成对立的存在。”按照马 克思主义的说法,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可以自由地进行 劳动生产 。但在异化生产中,人进行劳动的目的仅仅是满足劳动者本身对生产的要求 。该种劳动不是真正的自由的劳动运 动,只是一个被强制的、消极的劳动,故此称之为异化运动。
三、异化劳动的表现形式
在马克思看来,异化劳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如下四种:
首先,劳动者与劳动产品之间存在的异化 。在资本主义的 劳动过程中 , 以工人为基础 ,劳动产品就成为劳动者的主要对 象和商品, 而劳动者则依靠自己的努力产生和控制着劳动产 品, 因此劳动产品理应属于劳动者自身所有[1]。马克思细致地观 察到了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劳动者与劳动产品之间出现的 异常变化。工人阶级是一切物质生活(即劳动产品)的缔造者,可 是他们却不能享用到自己的劳动成果, 因为他们不能根据自己 的意愿自主进行劳动,否则他们将难以继续维持生活。因此,这 也就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资产阶级控制着一切的生产物 质资料 ,而劳动者想要生活下去,就必须服从于资产阶级的雇 佣 。然而资本家的最终目的从始至终只有一个就是追求利益 的最大化 。在这些劳动者中,劳动者自身的意愿,劳动的程度和 强度,都不是可以任由他们自由选择的, 因此,劳动者自然而然 就变成了被劳动产品所支配的受害者。
其次,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存在异化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 主义社会中, 劳动者并不能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去进行生产 劳动, 反而是想要从资本家手中获取维持自己基本生活的劳 动报酬而已 。由此可见,劳动者在进行劳动时往往只是被动地 去完成属于自身的工作, 从而根本无法体会劳动本身所带来 的乐趣 。相反 , 只有远离了被迫的劳动形式 ,他们才能感到幸 福 。正是由于没有基于他们的主观愿望,才对他们的心灵和身 体都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而此时的劳动已经发生了异化 ,成为 了与劳动者相对立的存在 。作为没有生产设备的劳动者,通过 不停地劳动去创造价值,最终都被资本家以完全不等价的方式 攫取了 。劳动其实从目的直至结果,都已经变成了与之相对立 的东西。
再其次,人的类本质的异化 。马克思主义指出,劳动的实质 就是个体是可以“ 自由的、有意识的劳动”。通过劳动人能够实 现个体生活和成长的需要,从而真正获得实现人性的自由 。具 有“人的类本质”的劳动形式是指在劳动中按照个人的主观意 愿来满足自己的真实需要,它是一个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的主 观活动 。人和动物之间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他可以自由的进行 活动。显而易见,这些所谓的劳动并不是自由的,反而与动物之 间并无差别。
最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异化 。马克思主义指出,人与人之 间的异化是人与其他人 、对他人的劳动以及他人的劳动产品 之间的异化 。人的异化的本质就是说人同自身的关系只有通 过他人的关系才得以实现 。在资本主义的世界中,工人依附于 劳动生产 ,但是由于资本家对劳动生产的获取 ,从而把这种方 式转化到了资本家的手中,进一步体现了工人与资产阶级之间矛盾 , 即资产阶级对工人权利的剥夺,以及工人对资产阶级的 反抗 。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对抗性关系就占据主导地位。
四、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现实局限和价值意义
( 一)现实局限
马克思运用异化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异化劳动 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是马克思理论中最具特色且十分重 要的部分 。尽管异化劳动理论特色鲜明,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 存有相对的局限性。
首先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在费尔巴哈的基础上得以形 成的,因此他本人深受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具有十分深 厚的费尔巴哈色彩 。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对异化的扬弃,才 能重新回归自身的类本质,完成人性的复归 。在《手稿》中,马 克思站在费尔巴哈的立场上提出“人”的实质不是社会中存在 具体的人而是一种抽象的人,具有十分明显的人本主义色彩。 尽管马克思所阐述的异化理论与费尔巴哈所强调的异化理论 存在着本质区别 ,但是一开始他们共同认为人的本质最初是 没有异化的, 而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 人才失去了自己的本 质,只有消除私有制,才能消除异化。
其次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 判不够彻底。在《手稿》中,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主要从 异化劳动与人性复归着手, 以此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批 判[2]。但是,在当时马克思并没有深入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 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的分析 ,也没有考虑到现存的 方式是不是符合当时社会的发展情况 ,归根结底是因为他将 人本主义作为出发点去考虑问题, 从而没有真正理清异化劳 动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真正关系 。因此,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当中 存在的异化现象分析的不够透彻。
最后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没有对怎样实现共产主义 进行具体的描述 。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中,马克思认为, 社会主义会代替资本主义,走向共产主义,主要是因为人对自 我异化的扬弃,走向人性的复归[3] 。由此可见,马克思将人作为 出发点,来说明异化的作用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意味着现实 的一切都将有条不紊地通过异化向前发展,直至共产主义 。但 是马克思并没有指出怎样实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和现实条 件,马克思对于研究共产主义还存在一定的空想性,还是停留 在思想层面上,缺乏具体的实践去证明思想的正确性 。 因此, 对于共产主义的理解只存在于人文关怀的表面上 , 马克思对 于异化理论中存在人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晰。
( 二)价值意义
1.理论意义 。首先,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主要是在费尔巴哈 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扬弃了费尔巴哈对 于人认识的局限性,进一步提出异化劳动理论,对人的本质作 出了新的规定和突破, 为走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搭建了桥 梁 。马克思从事实出发,认为人通过自我异化,会从抽象中的 人会变为现实中的人,要把着眼点归结于人从事的社会实践 生产活动上。尽管马克思在撰写《手稿》时,没有把人当作是一 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但是相较于费尔巴哈的思想确实取得了 重大突破 。马克思认为人相较于动物而言是有意识的存在物, 这就意味着人要自由自觉地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人类 通过劳动生产来改造自然,从而改变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自 然界也通过人的改造从而演变成适应人类发展变化的环境 。 马克思认为决定社会发展和人类行动并不是由人的精神力量 所决定,而是由超越自身的一种物质力量所决定的,并且这种 力量就是物质资料与人的生产相结合,简而言之就是生产力, 马克思始终强调物质资料与人的结合的重要性 ,认识到人在 社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揭示了人与社会的本质,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确立奠定重要基础 。其次,马克思所提出的异 化理论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研究异化思想提供了全新的视 角和丰富的思想来源。第一,以卢卡奇为例,卢卡奇认为,在资 本主义社会经济下,人创造出的劳动产品,反而最后统治和束 缚了人, 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物与物之间关系逐渐取代了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物化”[4]。因此,卢卡奇确立了物化的 观点 。在卢卡奇看来,商品是人生产出来的东西,却通过“ 物 化”成为了控制人的支配者;而马克思认为劳动产品是由劳动 者创造出来的,却通过“ 异化”成为与劳动者相对立的存在[5]。 相似之处就是两者都清晰的表达了通过人创造出来的物通过 异化或物化都控制了人 。但是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不完全与马 克思的异化理论相同, 他通过科技与现代化的角度来对人进 行考察,以此来进一步说明现代社会存在的物化现象 。第二, 以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尔库塞为例,马尔库塞认为,在资本主义 的世界当中人从事着与自身发展毫不相关的一切失去了与他 人的联系,整个社会当中存在的劳动都属于异化劳动 。在马尔 库塞《单向度的人》中他写到在当代社会异化现象的存在远远 超乎我们的想象,它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使人只知 道追求物质财富的享受,从而丧失了人对自由的向往,成为了 没有人独立意识“单向度的人”。
2.现实意义。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 且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从人与人、 人与自然关系角度分析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在异化的扬弃中 马克思阐述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相统一的思想 ,这对我们构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马克思异化理论 的叙述中,国民经济学家认为的“人”代表着劳动者,而马克思 则指出人体现在社会关系之中是社会存在物 。 因此, 人与自 身、人与他人的相处并不是单纯地对立与统一的关系,而是具 有一定社会性质的人 。人尽管是以个体的形式存在,但是每个 个体又构成了整个社会 。马克思也指出了人类的存在离不开 自然界 。人的生活需要物质载体去承担,否则将就无法进行正 常的生产活动 。整个社会乃至整个国家都可以是一个共同体, 那么全世界的人都依赖着地球而生存也是一个共同体 。现在, 整个世界都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 如何应对危机和挑 战,需要国家之间的共同努力,这样才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 。 想要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避免异化现象的产生,就要在改造 自然的过程中遵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 。要想把人类命运 共同体思想落到实处,需要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共同 付出努力 。这样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指导下,创造出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 。马克思异化理论所揭示的社会思想现 代性理论给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对于其 思想的把握,绝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注重其内涵和实质来推动 中国社会的发展,也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参考文献:
[ 1] 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卢卡奇 . 历史与阶级意识[M]. 杜章智译 . 上海:商务印书馆 , 1995 .
[5] 王伟嘉 .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时代性[D]. 西南政法大学 , 20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69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