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优化县级医院设备资源配置的运营管理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20 11:45:4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设备资源的有效配 置,运营管理作为医院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参与到对 设备资源的优化配置中是必须且必要的。对于县级医院来说, 运营管理可以从购置前评估、购置后追踪以及绩效考核三个 方面干预设备资源的配置, 从而达到规范医疗设备购置决策、 提高医院预算执行率、增强医疗设备使用效能、提升医院精细 化管理水平的目的。在此过程中, 树立运营理念是根本,加强 组织管理是保障,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支撑。

  一、优化县级医院设备资源配置的意义

  (一)规范医疗设备购置决策,避免廉政风险


  在过去,由于县级医院管理水平的局限性,设备购置决策 通常缺乏客观数据的支撑和科学的论证,大多采用“ 走过场 ” “ 拍脑袋”等主观性较强的决策方法,廉政风险得不到有效规 避。医疗设备购置属于医院“三重一大”事项,在其决策过程中 应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以客观数据为决策提供支撑,不 仅更加规范,也能杜绝个别部门或工作人员的廉政风险,是医 院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一环。
 
\
 

  (二)提高医院预算执行率,确保资金合理使用

  医院的年度预算在年初制定时,本年度用于设备购置的支 出额也基本确定,为保证医院收支平衡,应尽可能在预算内列 支。尤其在后疫情时代,县级医院运行压力普遍增大,要保证 有限的资金得到合理安排和使用,医疗设备的购置必须经由 医院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评估,针对业务部门提出的购置计划 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为医院在预算内购置设备提供相应参 考,提高资金使用率。

  (三)增强医疗设备使用效能,优化科室运营效率

  医疗设备按计划购置后进入业务科室,并不代表设备资源 配置的结束,对其动用情况的追踪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另 一关键环节。县级医院与大型医院不同的地方在于,科研教学 类设备相对偏少,医疗设备绝大多数都应用于临床,故设备的 使用情况应予以重点关注。专科设备动用的好坏直接关乎科 室运营效率, 通过开展持续跟踪、分析与反馈,有助于设备使 用效能和科室运营效率的双提升。

  (四)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

  所谓医院精细化管理,是指一个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方 法、工具围绕以人为体系核心品质, 贯穿于医院的整个医疗体 系之中的管理过程,包括精细化操作、精细化控制、精细化核 算、精细化分析、精细化规划五项内容。整体来看,医院在优化 设备资源配置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计划、评价、分析、控 制、反馈等工作,实现了对设备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在提升管 理水平的同时也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支持,为县级医院高质量 发展奠定基础。

  二、运营管理在优化设备资源配置中的应用

  (一)对申购设备开展评估


  1.现场调研和信息收集是做好设备评估的重要前提,虽然 科室在提交设备购买申请时,已经填报了相关数据和信息,但 实践操作表明,往往越是关键的数据,申报科室在后期作调整 和变更的概率越大[1]。因此,为了提高原始数据的可靠性、保证 评估的准确性,运营管理部的专科经营助理必须对照科室提 交的设备申购表,到科室对拟申购设备的相关信息进行二次 调研与数据核实。通过调研要明确的具体内容包括:设备预估 单价、拟购置数量、医院是否有同类设备、有无对应的收费项、 该收费项医保能否报销、设备预估年工作量、使用该设备是否 需要配套专用耗材、耗材能否单独收费、放置设备是否需要空 间改造、操作该设备是否需要专业资质、是否需要新增操作人 员等。调研内容经专科经营助理整理形成标准格式的调研表, 由科室负责人签字确认,留档备查。

  2.数据挖掘与分析是设备评估的核心步骤。在这一步,运 营管理部需要根据前期收集的信息,整理提炼有效数据,对申 购设备开展详细评价与分析,为医院设备购置决策提供依据。 通常,对拟购设备的评估应包括业务需求评估、技术评估、经 济效益评估三个主要维度,专科经营助理的工作重点为经济 效益评估[2]。

  根据设备用途,可以将拟购设备大致分为业务类、辅助 类、科研教学类。业务类是指直接用于开展医疗业务的设备, 基本上都能产生经济效益,可直接运用财务管理中的净现值、 回收期等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辅助类是指为开展医疗业务提 供基本保障的设备,比如治疗床、消毒机、器械包等,一般不直 接产生经济效益,在评价时, 如果有业务类主设备,那么可将 该辅助设备的购置金额作为一次性投入成本,计入主设备进 行整体经济效益评估, 如果没有主设备,可以结合现有同类设 备的动用率、使用年限等进行具体分析;科研教学类是指用于 开展科教研工作的设备,县级医院该类型设备数量相对较少, 各医院可根据自己资金状况、科研计划、教学实际等做综合评 判[3] 。与设备经济效益相关的具体评价指标和参考标准如表 1 所示。
\

  在县级医院设备购置评估的实际工作中,业务类和辅助类 设备占绝大多数,可进一步将评估对象按新购、汰旧换新、增 购进行归类,归类不同,在评价分析时选取的侧重点也有所不 同。(1)新购类设备。新购是指医院目前没有该类设备,科室根 据医疗需求提出购买申请。针对新购类, 在开展分析时应重点 关注拟购新设备能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预估工作量、配套耗 材及成本、人力成本、能源消耗、空间改造费用等,并据此对新 购设备开展经济效益评估。(2)汰旧换新类设备。汰旧换新是指医院目前有同类设备,但科室认为已无法满足现有医疗需 求,需要淘汰以更换新设备。针对汰旧换新类,在开展分析时 应重点关注旧设备的使用年限、动用率、现有工作量、维修频 次及费用、使用排程的合理性等,同时对拟购新设备开展经济 效益分析, 其中,新设备的年收入应结合旧设备目前的工作量 予以预估[4] 。(3)增购类设备。增购是指医院已有同类设备, 科 室根据医疗需求提出增加购买相同设备。针对增购类,在开展 分析时应重点关注现有设备的工作量、动用率、使用排程的合 理性等, 增购设备是否需要同时增加空间、人力等,同时对增 购设备开展经济效益分析。 由于增购设备产生的收入来源于 新增患者, 因此在预估其年收入时应更加谨慎,可根据现有设 备近几年工作量的增长情况进行估算。

  3.决策建议是设备评估的收尾工作。专科经营助理根据前 期分析结果出具评估报告,撰写时务必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数据详实、结论清晰,运营管理部可以提前定好评估标准及报 告模板, 以提高工作效率。评估报告统一提交给医院设备管理 委员会, 委员会根据申购科室的现场陈述与答辩,结合临床业 务需求、医疗技术、经济效益等进行综合评定,在医院预算范 围内完成设备购置决策。

  (二)对购置设备开展动用情况追踪

  1.计算方法。所谓设备动用率,又叫设备利用率,是指设备 在一定期间内实际使用时间占计划使用时间的百分比[5]。在实 际操作中, 如无法获取设备的实际使用时间, 可通过该设备关 联医嘱的执行次数进行替代,即设备动用率等于该设备在一 定期间内医嘱执行的实际次数占理论次数的百分比。设备实 际使用时间的确定是计算动用率的核心,有单次标准操作时 长的设备可直接核算, 没有单次标准操作时长的设备,需要专 科经营助理通过观察法、访谈法、资料查阅法等方法开展调研 后核定。

  2.评价标准。医院需要提前通过讨论为设备动用率制定相 应标准, 以评判设备使用情况的好坏。以笔者所在的县级医院 为例,设备动用率高于 90%为好,介于 60%~90%之间为一般, 低于 60%则为差。

  3.反馈与改进。针对设备动用分析结果,医院可以从院级、 科级两个层面加以运用,使设备资源的配置得到持续改善与 优化。

  院级层面:建立院内定期公示制度,每月或每季度将各个 科室在用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公开,提高各科室对设备运行 效率的关注度。定期公示之外,医院也可按年编制院内设备动 用汇编, 综合呈现各类设备在年内各月、近几年间动用情况的 变化趋势,为设备管理提供更加详实、充分的信息。

  科级层面:专科经营助理应同科室建立良好的沟通反馈 机制,尤其是针对动用率不好的设备,要及时帮助科室开展问 题查找与原因分析。如果动用率是短期内下降,比如在本月、 本季度内出现波动,则应重点分析是否存在患者来源改变、医 师或技师工作安排变动、季节气候影响等; 如果动用率长期处 于下降趋势, 则应重点分析是否存在科室病种结构改变、患者 流失、设备技术已趋于落后等。原因明确后, 专科经营助理应 继续同设备使用科室一起探寻解决方案,帮助科室提高设备 使用效能。

  (三)设备资源配置相关指标纳入绩效考核

  与设备资源配置相关的指标主要包括预估工作量执行 率、动用率两项, 将其纳入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不仅有助于提 高使用科室对设备资源的重视程度,而且有利于医院建立科 学、长效的资源配置评价体系[6]。

  预估工作量执行率是指设备实际工作量与申购时预估工作量的比值。 由于预估工作量直接影响设备申购时的经济效 益评估结果,为了避免科室有意调高未来工作量以获得较好 的评估等级, 必须将设备预估工作量执行率纳入考核。考核结 果主要与科室下一年度的申购计划挂钩,对于预估工作量执 行率明显偏低的科室,若非不可抗力导致的, 其他均应根据偏 离程度调低科室次年申购设备预算额。

  对动用率的考核可以分为月度、年度两个部分。月度考核 结果可作为设备成本分摊的依据,与科室奖金关联。年度考核 结果可综合运用,如果是通用设备,比如呼吸机、监护仪等,考 核结果可作为院内设备调拨依据,如果是专用设备,医院可对 考核结果较好的科室在学科建设、科研教学等方面予以倾斜。

  三、运营管理参与县级医院设备资源配置的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树立运营管理理念, 为医院设备资源 配置的可管可控打好基础


  要做好设备资源配置工作, 全院上下必须统一思想,转变 以前对医疗设备“ 只管买、不管用”的旧观念,从使用科室、到 职能部门、再到院领导, 都应该而且必须树立运营管理思维, 加深对设备资源进行科学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只有这样,医疗 设备采购、配置、使用等环节的管理工作才能避免流于形式, 真正起到提高设备使用效益的作用。

  (二)加强组织管理,明确部门职责, 使设备资源配置工作 流程顺畅、效率提升

  设备资源配置是一个需要多部门协作的工作,医院应从 院级层面组织医务部、设备部、运营管理部、财务部等参与本 项工作, 各司其职, 理顺工作流程,提升管理效率。医务部负责 对临床科室提交的设备申请进行初步评估和把关,明确科室 是为了开展新技术、新业务需要, 还是为了巩固现有业务,是 否为必须购买等;设备部负责根据申购清单调查设备参数与 报价等是否合理、组织召开设备管理委员会、提供设备维修记 录、根据动用率调配设备等; 运营管理部负责设备申购评估、 动用率追踪与分析、设备年度经济效益评价等;财务部负责资 金的预算和使用。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优化设备数据质量,为设备资源精 细化管理提供支撑

  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做好设备资源配置的重要支撑和 保障,信息化水平越高,获取医疗设备相关数据越容易,这对 开展设备工作量、使用时间、产生效益等的调研非常有利。很 多县级医院受信息化水平相对偏低的影响,在开展设备资源 配置工作时,数据获取的途径局限于 HIS 系统、LIS 系统和人 工询问, 后期分析的准确性就会打折扣,影响设备资源管理效 率。有条件的县级医院应建立设备管理集成化数据平台,通过 点对点的数据追踪实现数据统一归集与出口,为设备资源精 细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
 

  四、结束语

  优化县级医院设备资源配置符合新形势下医院高质量发 展要求, 为了使优化过程更加科学、合理、规范,有必要引入运 营管理的手段与方法, 即通过对医疗设备相关数据信息开展 专业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为医院在设备购置决策、使用效能 监测、后期考核评价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和参考依据。 总体来看, 将运营管理与设备资源配置相融合,不仅能促进资 源的有效分配和使用,还能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助推医 院在高质量发展路上实现新的突破与跨越。

  参考文献:

  [1] 杨长青, 王克霞. 再造医管—— 专科经营实战技能全解析[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
  [2] 向前, 杨洪波, 郭怡, 等. 医院卫生技术评估在医疗设备投资决 策中的应用与探索[J].卫生经济研究,2021.38(02):54- 57.
  [3] 焦贵荣. 医院医用设备经济效益评估研究[J].经济师,2021(12): 263- 264.
  [4] 周慧婷. 医院成本控制下医疗设备的配置管理[J].医疗卫生装 备,2019.40(02):83- 86.98.
  [5] 孙俊, 周立涛, 李朝阳. 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的精细化管理[J].中 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07):151- 152.
  [6] 徐陆明, 曾德举, 陆晓超. 大型医疗设备的卫生经济学评价[J]. 医疗装备,2018.31(11):52- 5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6932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