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中小 微企业受到严重打击, 下岗人数增加, 脱贫攻坚任务加剧,中央提出做好“六 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保证我国经 济平稳健康发展 。流动摊点的背后是低 收入人群的就业问题, 是民生大事,让 城市管理与摊贩经济和谐共生是让“流 动摊点”走进现代都市、融进地方经济、 促进民生的最新、最好的尝试 。城市管 理者要从建立“新思维”、谋划“新机 制”、打造“新风景”三个维度软化、缓和 与 流动摊贩之间的 矛 盾, 由 “ 堵 ”向 “疏”,由“管”向“帮”转变,给流动摊贩 更多的 包容和一个安心且又符合现代 城市市容管理的经营场所,让流动摊贩 感受到更多的社会温暖,让“文明”执法 也更具“温暖”。
关键词:城市管理,摊贩经济,文明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区流动 摊点正成为考量政府统筹 “繁荣与市 容、发展与稳定、民生与秩序”宏观决策 能力和城市治理能力的对照表 。流动摊 点的背后是低收入人群的就业问题,是 民生大事 。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 提高居民 消费意愿和能力”。为支持餐饮、商场、 文化 、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的恢复 发展,中央文明办更是主动适应常态化 疫情防控形势,在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 标中,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 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 容,这为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 生活需要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流动摊点 的合理化经营提供了有益保障,是做好 “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举 措。
那么如何在推动城市文明的基础上, 让城市管理与摊贩经济和谐共生, 考量着所有城市管理者的执政能力与 执政智慧。
一、流动摊点现状
( 一)“猫鼠游戏”,凸显弱势
城管负责贯彻实施国家及本市有 关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 、法规及规章, 治理和维护城市管理秩序,而流动摊贩 作为流动摊点的经营者,成为城管管理 的对象。从城管职责和摊贩生存角度而 言,城管执法具有一定正当性,摊贩摆 摊具有生存必要性和违规性, 长期 以 来,为建设规 范 、整洁 、有序的文明城 市,从严管理 、刚性执法[1],甚至杜绝流 动摊点成为我国城市管理的主基调,城 管与摊贩之间不可避免地形成“猫和老 鼠”对立关系,形成“流动中的博弈”。[2] 由于执法行为和治理制度不完善等问 题,城管与摊贩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 甚至出现伤亡事故,使得我国一 些城市 的城管一度成为西方媒体眼中标有特 殊标签的中国执法人员 。[3]
(二) 占道经营,拥堵交通
经营流动摊点的人群往往是低收 入 、失业人员 、失地农民,甚至是残疾 人、低保户等困难群众,文化程度较低, 职业技能缺失,就业能力较差 。 由于城 市配套设施不足,进场 、进店经营成本 较高, 超出这些经营者承受能力等原 因, 致使他们走街串巷摆摊维持生计 。 为寻找人流量,流动摊贩往往将摊位摆 在学校、居民楼、市区繁华路段、人流密 集的交通要道等地方,且摆摊时间正值 车流、人流高峰期,因而导致交通拥堵、 行人拥挤 。有的摊位甚至摆在机动车、 非机动车道,致使人车混行,扰乱交通 秩序,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三)污染环境,缺乏监管
流动摊点为小本经营模式, 门槛 低,无营业执照,货源渠道不明确,货品 质量特别是食品 质量 未 经 过 检 测,同 时,处理食品的环境设施简陋,存在安 全隐患 。在摊点经营地,特别是经营食 品的摊位,卫生环境差 。腐烂、破损、不 需要的瓜果蔬菜随地遗弃, 污水横流, 摊点周围包装袋、塑料袋、一 次性餐具、 餐巾纸等垃圾随地可见,不仅影响了市 容市貌, 还加大了环卫工人的工作强度 。 同时,由于摊贩经常把摊点摆在住 宅区附近,小摊贩的吆喝声和经营带来 的噪声也对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具有 一定影响。
(四)影响税收,阻碍发展
流动摊点规模小,不承担门店经营 成本,不缴纳营业税,这种低成本“优 势”严重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影响 国家财政税收 。[4] 随意设点摆摊也给门 店经营者带来困扰,触碰门店经营者的 经济利益,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
二、针对现状的思考
流动摊点的存在是“双刃剑”,一方 面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无 疑会阻碍城市发展, 模糊城市形象定 位;另一方面其流动性和经济行为又给 城市带来积极效益。
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劳动力 产业逐步被机械化取代,工作岗位不断 减少,在今年新冠疫情影响下,中小微 企业受到严重打击, 下岗人数增加,脱 贫攻坚任务加剧,就业问题就是群众的 温饱问题。摆摊这种较为简单的谋生手 段在化解就业危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 用,其便捷性、自 由性深受从业者喜爱, 尤其是从女性从业者的角度来说,经营 流动摊点为她们提供了 一 个可以兼顾 家庭和工作的就业方式,满足她们多种 角 色的需要。
从提供便民服务角度而言,由于城 市快速扩张,城市服务功能分割界限鲜 明,产业结构辐射范围无法做到面面俱 到,如市民需四 处寻找商铺,面临修鞋 难 、缝衣难 、补锅难 、刻章难等问题,流 动摊点成为有力补充 。 而无租金成本, 商品价廉,能够满足市民购买物美价廉 商品的需求也成为该行业存在的有力 支撑 。给流动摊贩容身之地,不仅解决 民生问题,方便市民 日 常生活,也对保 留民间手艺起到推动作用。
站在城管立场而言, 绝大多数时 候,城管在一 旁“静候”,以劝导为主,追 截摊贩较少,对于他们的执法行为和外 界对他们的“评价”也持有无奈态度。他 们会力争与摊贩和谐共生, 达成共识,摊贩愿意为维持生计或延长摆摊时间 缴纳金钱,城管为减少负面冲突“睁 一 只眼,闭 一 只眼”提醒 。在 一 些特殊时 期,如“创文明 、领导视察 、重大节庆” 等, 城管会加大巡查力度和严管力度 , 这种“和谐”被打破,矛盾激发尤为突显。
三、对策与举措
( 一)摒弃前嫌,建立“新思维”
1 .转变政府执政理念 。经营流动摊 点的人群大部分是低收入 、失业人员、 失地农民,甚至是残疾人 、低保户等 困 难群众,文化程度较低,职业技能缺失, 就业能力较差 。 由于城市配套设施不 足,进场、进店经营成本较高,超出这些 经营者承受能力等原因,他们走街串巷 摆摊维持生计,实为生活所迫。政府要 将发展流动摊点作为提升城市管理的 契机,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就业权利。
2 .转变城管工作理念 。城市管理部 门要以包容的眼光,除了实行监督管理 的责任,还要加强劝导、帮扶,妥善处理 城管与摊贩之间的关系。要由过去片面 的“堵”向有序的“疏”转变,由生硬的 “管”向温暖的“帮”转变,给流动摊贩更 多 的 包容和一个安心且又符合现代城 市市容管理的经营场所 。要精准施策, 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重视对城市相 对困难群体的帮扶, 坚持服务为先,规 范管理为主,执法 处 罚为 辅 的 治 理 举 措,[5] 只有这样,才能把造福人民的事办 好。
(二)保障民生,谋划“新机制”
1 .建立统筹协调机构 。建议市领导 牵头,成立以市容、环保、卫健等有关部 门和街道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流动摊点 工作领导小组, 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 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制度方案的 制定、组织实施和综合协调工作 。每季 度由市政府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研究流 动摊点相关事宜,并协调做好文明城市 迎检工作 。各部门立足部门职责,做好 相关工作,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负责对 经营者售卖产品的检查;城市管理部门 负责因地制宜 、科学合理规划疏导区; 卫健部门 负责办理经营者健康证及疫 情防控应急预案;交通管理部门 负责加 强疏导区周边交通管理, 确保道路通 畅; 街道社区负责协调疏导区周边关 系,配合做好相关工作等。
2 .精简审批准入程序。 流动摊点的 产生背后是民生需求之所向,但也不能 “全面开放”,冲击其他个体商户正常营 业。要以民间纾困、促进就业、维护公平 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规定出准许摆 摊的对象,要尽可能向家庭困难或低收入的流动摊贩倾斜,优先引进解决生计 的小商小贩 、农民 自 产 自 销 、个体便民 服务从业人员入区经营。要简化流动摊 位经营许可证的申请、审批、备案程序, 给予摊贩便利。
3 .完善治理管理体制 。建议由城市 管理部门 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和街道配 合,合理规划临时摆摊点,形成疏导区, 在不影响交通安全、周边居民正常生 活 、食品卫生达标的基础上,允许流动 摊贩在疏导区内“占道经营”。设置的临 时占道摊位不得占用盲道和消防通道, 不得侵害他人利益 。[6]在恢复原有的早 市和夜市的基础上, 适当加设疏导区。 如在学校 、居民楼旁设置早餐摊 、点心 摊 、修鞋摊 、补衣摊;在公 园 内 设置玉 石、瓷器、二手物品等跳蚤摊;在个别路 段重要路 口 、车站门 口设置蔬果摊等 。 引导摊贩将垃圾清理至集中处理点,由 卫健、市容部门和街道负责街区环境卫 生的管理。
4 .建立城管片长制。创新治理模式, 建立城管片长制, 开展网格化管理,健 全城市精细化管理体制机制 。[7] 由城管 片 长负责管理街区流动摊贩的相关事 项 。片长要广泛征集所辖街道、社区、居 民的意见建议,确认该街区是否适宜设 立流动摊点疏导区,对设立疏导区的街 区, 要确认设立疏导区的具体位置、摊 位数量 、经营内容,并对流动摊点及时 登记,固定摊位,以便更有效地开展规 范化管理 。不能光图省事,简单地将规 划临时流动摊点与新建市场划等号,要 允许多种类摊点交替流入 。片长负责巡 查所辖街区内的摊点,对摊点违规违法 经营予以及时督促整改,引导摊贩合法 经营、合理经营。
5 .健全考评机制。在文明城市、文明 城区测评指标中, 放宽对占道经营、马 路市场、流动商贩方面的考核指标 。定 期评选文明先锋流动摊点,将文明保洁 列为经营考评项目,对服务好、质量好、 保洁好、文明经商 、销售额高的流动摊 点予以表彰, 颁发“诚信文明经营”奖 牌;对市民月投诉量达 10 件以上,且不 文明行为经查属实的, 予以关停整改, 拒不改正的,予以撤销临时摆摊设点的 经营许可证,并纳入诚信黑名单,不得 再摆摊。
健全城管工作考核机制,将城管人 员的管理 、服务情况纳入考核指标,由 流动摊贩进行评价考核 。 以模范城管、 模范摊贩为依托,打造特色地摊经济品 牌,挖掘亮点,在客流量、营业额达标的 基础上, 推选出夜色经济示范街区,通 过增加内涵、扩大规模、增强特色、区域辐射 、扩大影响,推动形成时尚品质商 圈型、文旅夜市融合型 、便民利民服务 型特色经济业态,力争将“夜福州、幸福 城”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夜色经济品牌。
(三)加强引导,打造“新风景”
1 .文明上岗 。规范统一 着装及流动 摊车,告别“低端形象”。城市管理部门 负责统一制定 、发放流动摊贩着装,摊 贩需着装上岗、持证上岗 。统一 流动摊 车的外观设计,使之成为城市文明的一 道风景线 。完善摊车功能,设立爱心箱, 内置爱心针线、医药、纸巾等用品,免费 供市民使用 。配备统一遮阳伞安置在车 内, 使得流动摊贩经营不受天气影响 。 就近设立流动摊车统一停放点,由专人 负责管理,方便流动摊贩定时定点定位 持证上岗。
2 .文明经营 。要让流动摊贩在领取 经营许可证前参与标准化经营培训、考 核,签署诚信文明经营协议,遵守诚信 文明公约,根据协议规定,定时定点定 位上岗,保证文明着装、文明用语 。实行 摊前“三包”,做好摊位周边环境卫生, 及时清理垃圾至集中处理点 。支持推行 摊贩 自 治,与监管部门共同管理,维护 和谐经营氛围 。城市管理部门可与街 道、社区、居委会协商,规划垃圾集中处 理点,聘用物业,指定专人负责处理摊 点垃圾。
3 .文明共建。政府、文明办等部门可 与摊贩签订共建协议,协商互助,将摊 车 、摊伞 、摊布作为宣传中央重要指示 精神 、城区中心 工作及文明的平台,每 位流动摊贩都是重要的宣传者 、参与 者、践行者,甚至是指引者 。对文明经营 表现突出,宣传有特点的摊贩给予政策 上的支持和鼓励,努力形成户户支持创 建 、人人参与文明 、个个争做先进的文 明经营氛围。
流动摊点是解决就业问题、脱贫致 富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正规就业的一种 补充 。流动摊贩的合法化,解决了社会 边缘群体的就业困境, 是政府保障民 生,推进规范文明执法,提升城市管理 水平的重要体现, 也是留住 “人间烟 火”、留存城市历史文化记忆、促进城市 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手段 。如今,福州市 各县区正相继打造各具特色的“夜色经 济”,这无疑就是“流动摊点”走进现代 都市、融进地方经济、促进民生的最新、 最好的尝试,更是响应中央“六稳”“六 保”号召,在新形势下加大经济“ 内循 环”的一 个有效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这 里的人民是包含弱势 )群体在内的所有人 。相 信我们的政府 一 定会将维护弱势群体 在内的所有人民的幸福生活纳入到城 市管理的最终目标中去,而流动摊点必 将成为城市靓丽的一道风景线,我们的 “文明”也 一 定会更具“温度”、更加“温 暖”。
参考文献:
[ 1] 张红璐 .城管执法,刚性与文明并不矛盾[N].广西日报,2020-05-18(019).
[2] 杨志军 . 城管和摊贩“互动”关系的 过程解读与路径优化探析[J].岭南学刊 ,2017 (01): 123-130 .
[3] 城 管 . 百 度 百 科 [OL].https://baike. baidu.com/item/% E5% 9F% 8E% E7% AE% A1/4143788fr=aladdin
[4] 蔡弘 , 邵项君 . 主体性视角下流动摊 贩“四维 一 体”治理路径研究—基于安徽 省 合肥市的调 查 [J]. 安徽建筑 大 学 学 报 , 2019.27 (05):95-101 .
[5] 王毅 .2020 年城市管理中的“精准扶 贫”与严格执法[J].城乡建设,2020(03):33-35 .
[6] 范诗彤 , 李立勋,符天蓝 . 流动摊贩疏 导区的实践效应和挑战—— 以广 州市荔湾 区源溪社区疏导区为例[J]. 热带地理 ,2019.39 (01):81-90 .
[7] 唐伟尧 . 以“市民城管”为重要切入点 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 化[J].城乡建设,2020(03):8-13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58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