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亟待解决,跨境电商是 当前形势下实现促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可行路径 。 文章对跨境电商与制造业产业集群耦合发展的机理深入分 析,基于 2012— 2020 年长三角地区面板数据,结合耦合协调模 型研究二者耦合关系, 探寻跨境电商平台推动制造业产业集 群转型升级的路径,提出推动产业升级的针对性政策建议。
关键词: 跨境电商,制造业产业集群,耦合协调,转型升级
一、引言
制造业是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坚力量, 而形成集 群是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阶段, 但近年来我国传统制造业产 业集群发展缓慢,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升级进程滞后等问题 限制了高质量发展 。因此,加快提升制造业产业集群水平,推 进产业数字化发展意义重大 。跨境电商具有突破时空约束、产 品精准营销等优势,有望驱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演变 。 因此, 本文探究跨境电商与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耦合发展机理, 为集 群转型升级搭建新平台 、加快嵌入先进制造业产业链提供理 论依据。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 产业集群与企业间贸易的互动关系在多位学者 的研究成果中得以验证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良性知识流动 和技术创新是推动形成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关键因素[1]。产业集 群的不同阶段、结构均会影响集群和贸易的良性互动[2] 。跨境 电商作为贸易新业态,不仅能够降低外贸成本、推动传统贸易 转型创新, 其 B2C 渠道还有利于传统贸易中介向跨境电商新 型贸易中介转型[3-4] 。伴随跨境电商发展和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的迫切需要,部分学者研究重点转向二者协同关系 。产业集群 的协同机制、创新水平为跨境电商提供了良好运营基础[5],跨 境电商也能改善集群交易、物流环境,突破全产业链竞争力困 境[6]。
综上,学者已关注到跨境电商与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但 对二者机理探究深度不足, 鲜有文献将跨境电商作为产业集 群转型升级路径进行研究 。本文将探讨二者耦合发展机理,通 过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二者协调性, 为制定相关政策提 供参考。
三、耦合发展机理分析
制造业产业集群和跨境电商是互联网时代生产与消费的 新呈现形式,其中跨境电商系统及时收集传递国内外小批量、 多批次的需求信息;制造业产业集群系统将需求化整为零,分 配到生产组装各环节,最终将定制产品反馈至需求方 。这一活 动伴随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流通,只有产业集群能够紧跟个性化需求, 且只有跨境电 商能够跨越中间商环节, 将需求与供 给直接连接。
( 一)跨境电商系统对制造业产业 集群发展的正向激励作用
1.跨境电商推动产业集成创新。跨 境电商 将 个 性 化 需 求 及 时 传 递 给 企 业, 制造业产业集群为定制个性化产 品和研发新型技术, 不断加深垂直专 业化分工程度, 摆脱对长周期知识溢 出效应的依赖, 推动制造业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获得更高层次的规模经济。
2.跨境电商推动个性化、柔性化生产 。跨境电商平台可降 低信息不对称性,将产品的功能或零件碎片化,由集群企业实 现个性化、柔性化生产 。企业优化要素配置,产业链协同生产 速度提升 。龙头企业率先以国际标准优化生产线,倒逼企业淘 汰落后产能,提升高质量制造效率。
3.跨境电商拓宽制造业产业集群产品营销渠道。跨境电商 以平台为基础搭建制造业产业集群信息网络,囊括多方主体, 发挥集群网络协同效应,拓宽产品营销渠道,建立直接供销关 系 。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可借此进入国际市场,降低国际市场营 销费用及沉没成本。
4.跨境电商平台有助于形成稳固集群网络。跨境电商平台 通过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将制造业产业集群产业链环 环相扣,集群内部愈加信任,创新 、生产 、经营等环节深度融 合,分散贸易信用风险,形成竞争秩序有序、合作创新井然的 集群网络。
(二)制造业产业集群系统对跨境电商发展的推进提升作 用
1. 制造业产业集群资源集聚效应推动电商供应链管理技 术创新 。跨境电商系统的发展关键在于供应链管理技术,而制 造业产业集群将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在空间上 集聚,营造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激励环境,高效整合各环节知 识技术,为供应链管理技术创新提供战略资源支撑。
2.制造业产业集群转型激发电商运营主体发展动能。政策 支持与转型红利吸引商家入驻电商平台, 激发运营主体发展 动能,推动平台持续改革创新 。制造业产业集群研发生产能力 成熟,供应链体系完备,其电商化发展能推进数字产业化 、打 造跨界合作新平台,提升电商产业优势。
3.产业链节点融合,保障供需高效衔接 。跨国交易复杂性 向电商主体提出严峻挑战, 而集群凭借供应链环节的基础优 势,可融合跨国交易各个节点,保障生产供给体系与国际需求 体系高效衔接 。集群的物流配送体系协助跨境电商搭建仓储 物流中心,优化基础设施和网络系统;集群的资金基础助力打 造国际标准化支付平台,解决通关效率低下等问题。
价值链各方主体共同参与价值创造、传递、实现和共享的 过程,助力制造业摆脱“微笑曲线”困境,更快融入全球价值链 核心环节 。综上,二者耦合发展机理,见图 1.
四、耦合协调模型的构建与实证分析
( 一)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处理
本文遵循典型性、可量化性等原则,结合前人研究 、机理 分析, 构建长三角地区跨境电商与制造业产业集群耦合发展 指标体系,见表 1.
本文选取 2012— 2020 年长三角地区跨境电商与制造业产 业集群的相关数据,主要来自各省市统计年鉴 、邮政局数据,
(二)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
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反映系统之间作用强度的大小、协调情况 。耦合度 C 及耦合协调度 D 的计算公式如下:
C=n× ]n (1)
D= ■C ×T ,T= αU1 +βU2 (2)
C 值越大,两个子系统的耦合程度越好;D 值越大,表示系统在高水平上相互协调;T 为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α 和 β 为权重调节项,令 α= β=0.5 。将耦合协调度 D 划分 8 个等级,见表 2.
(三)结果与分析
2012— 2020 年, 我国长三角地区跨境电商综合发展水平由 0.136 增至 0.527. 制造业产业集群综合发展水平由 0.248增至 0.446.说明综合发展水平趋于动态性同步发展,跨境电商增长趋势更稳健 。根据综合发展水平计算得到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及耦合协调等级,见表 3 。2012— 2020 年长三角地区D 值由 0.429 增至 0.696.期间,C 值的稳定和 D 值的升高反映了两系统在保持优质耦合的情况下,相互协调关系趋于增强。2012— 2017 年, 长三角地区 D 值由勉强升至低级协调水平 。该地区制造业产业集群起步较早,基础设施相对发达,但存在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产业链短、专业分工协作机制不健 全等问题 。这一 时期处于跨境电商快速发展阶段和制造业产 业集群转型过渡阶段,二者融合发展情况并不理想。
2018— 2020 年,长三角地区 D 值达到中级协调水平,接近 良好协调 。截至 2022 年,长三角地区已设立 31 个跨境电商综 合试验区,通关一体化、贸易便利化等优惠政策助力外贸克难 前行 。跨境出口产品水平提高,集群也为发展电商业务提供了 良好供应链基础,二者缓慢磨合,耦合协调水平稳步增长,协 同作用优势逐渐凸显。
五、结论与展望
综上,得出结论:
第一,2012— 2020 年长三角地区跨境电商和制造业产业 集群的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 。电商行业向好趋势、物流配 送效率提升等推动跨境电商发展;集群创新程度提升、环境效 益改善促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转型。
第二,2012— 2020 年 D 值由勉强协调上升为中级协调,浙 江、江苏已达优质协调,说明跨境电商和制造业产业集群间存 在耦合协调发展的可行路径。
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发挥耦合效应,打造柔性化生产模式 。推动制造业 产业集群借助跨境电商平台实行按需定制、柔性生产,加快制 造业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巩固品牌核心地位,推动企业个体能 力提升和集群整体转型升级。
第二,加大扶持力度,建立集群网络创新体系 。政府扶持 特色产业,强化集群内外部联系,形成开放式集群网络创新体 系 。加大创新研发等环节投入,拉动产业盈利点向“微笑曲线” 两端转移。
第三,重视人才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搭建产学 研合作平台,形成全方位人才支撑体系和激励机制,特别是冷 门前沿领域和存在技术壁垒的行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耦合 协调良性发展 。
参考文献:
[ 1] 王宗水,赵红,刘宇 .制造业产业集群知识服务平台构建及优化 策略研究— 以吉林省知识服务平台建设为例 [J]. 中 国科技论坛 , 2015(08)
[2] 何艳, 陈凌云,王听来 . 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群对出口的影响 研究[J].价格月刊,2018( 12)
[3] 鞠雪楠 ,赵宣凯 ,孙宝文 .跨境电商平台克服了哪些贸易成本? — 来自“敦煌网”数据的经验证据[J]. 经济研究,2020.55 (02)
[4] 马述忠,陈奥杰 .跨境电商:B2B 抑或 B2C—基于销售渠道视 角[J]. 国际贸易问题,2017(03)
[5] 周芳 .基于跨境电商的区域外贸企业集群创新路径研究— 以江苏苏州为例[J]. 商业经济研究,2019(23)
[6] 张夏恒 .“一 带一路”倡议下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研究[J]. 当代经济管理,2020.42 (0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57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