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股市活跃度的影响机制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25 11:17:4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文章基于当前数字普惠金融高速发展的背景下, 针对其对我国股市活跃度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 。采用 了北大编制的 2011— 2020 年 《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数据以及 Wind 数据库中我国股市股票年均换手率、总成交金额等数据 进行了回归分析 。最终结论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我国 股市活跃度有着积极正向的影响 。并根据结论,提出了相关建 议。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股市活跃度,影响机制,剖析研究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 传统金融开始逐步向数字 化金融转型,数字化金融的形成,使得金融服务的效果和质量 得到了质的飞跃 。而为了使得金融领域不再只是富人能够触 及的私人领域,普惠金融应运而生 。普惠金融的服务重点不再 是富人阶层, 相反, 普惠金融诞生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小微企 业 、低收入城镇居民以及农民等低收入群体提供全面的金融 服务 。但为低收入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存在着成本较高的问题, 因此,数字化金融与普惠金融逐渐开始结合起来,成为当前的 数字普惠金融 。为了探究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我国金融业 的影响, 本文从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股市活跃度的影响机制 进行了深度剖析。

\
 

  二、文献综述

  由于数字普惠金融形成的时间较晚, 因此当前很少有学 者直接对数字普惠金融与股市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深入研 究, 但大多数学者都在金融层面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进行 了研究 。对数字普惠金融的研究最早开始于 2014 年,陈杨最 早开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 其研究成果得出互联网数字化技 术与普惠金融的结合, 显著地提高了原有普惠金融的服务效 率,有效地降低了服务成本 。李和靖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家 庭金融资产收入的影响,通过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对数字普惠 金融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 发展对家庭金融资产收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尹月、孙英隽通 过收集北大编制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股市新增开户、换手率 等数据,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股票市场活跃度的影响,研究 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投资者的积极性有明显的提升作 用 。王露露基于异质性角度,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与居民 风险市场参与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东 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居民参与风险市场的情况有较为明显 的差异,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我国东部地区居民参与风险 市场积极性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李恰、张语馨、胡欣、谭慧等人 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了一 系列有关于农村居民理财 、借贷和 保险等数据,建立逻辑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最终 得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在提升农村居民金融素养的同时, 也提高了农村居民参与各种金融活动的可能性。

  总体来看,当前有关数字普惠金融的研究,还是着重于研究其对低收入居民收入、消费、购买理财等微观层面 。而对于 宏观和中观层面的研究,由于数据收集等疑难问题,研究成果 尚不丰富 。因此,本文对数字普惠金融与股市活跃度的影响机 制进行深入研究, 有助于从宏观层面剖析数字普惠金融对金 融业的影响,并丰富相关研究成果。
 
       三、实证分析

  为了使本文更具说服力,也为了研究结论的严谨性,本部 分将采用回归模型来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股市活跃度的影 响。

  ( 一)数据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本次实证分析采用的数字普惠金融数据来源于北京大学 研究人员编制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数据区间为我国 31 个 省市地区 2011— 2020 年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股市活跃度, 则采用了 Wind 数据库中的我国股市股票平均换手率以及股 市总成交金额数据进行替代。

  变量解释:

  核心解释变量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赋值为 x

  被解释变量为我国股市股票平均换手率以及股市总成交 金额,赋值分别为 y1、y2.

  为了对数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这里对数据先进行了描 述性统计分析。

  由表 1 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可知: 此次研究的总样本为我 国 31 个省市地区 10 年的数据,样本总数为 310 。其中,平均 值、标准差和极值最大的都是我国股市成交总金额,从最小值 和最大值的差距可以发现,成交总金额最大值为最小值的 400 倍左右, 这说明我国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时间段的在股市交易 的金额上存在较大差异 。再来看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各项统 计数值,由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标准差可以发现,其最大值是 最小值的 20 倍以上 。不同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普及程度也存 在明显差异,从原始数据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 的发展程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相比而言,我国各地区年平 均换手率的差异较小,标准差仅为 0.99.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距不到 9 倍。

\
 

  (二)模型构建

  本文以 31 个省市地区 2011— 2020 年的数字普惠金融指 数作为核心解释变量, 以 2011— 2020 年我国股市股票平均换 手率以及股市总成交金额作为被解释变量构建回归方程模 型:

  1.y1=A+β1x+ μ

  2.y2=A+β2x+ μ

  其中,A 为对股市活跃度产生影响的其他因素,β 1 和 β2 分别表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对股市活跃度两个衡量指标的影响系数,μ 表随机扰动项。

  (三)回归分析

  本部分利用前文构建的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检验,结 果如下:

  从表 2 可以看出:变量 x 在模型(1)和模型(2)中,均通过 了 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 表明 x 对 y1 和 y2 均存在显著性 影响 。即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程度对我国股市活跃度存在显 著性影响 。从系数的正负性来看,解释变量的系数均为正数, 意味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我国股市活跃度存在着显著的 正向促进作用。

\
 

  四、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从上述各项研究可以得出结论: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 我国股市活跃度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其具体作用机制是: 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以及 金融服务的覆盖面, 来达到使更多低收入居民享受金融服务 的目的 。对股市活跃度的促进,首先从普及金融服务开始,到 普及金融知识, 使我国各地区居民对金融市场的参与度逐步 提高,使得证券开户数逐年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居民证券市场 参与度提高、新增开户数的稳定增长,再进一步使得我国更多 居民进入股市交易,提高股票换手率和交易金额。

\
 

  (二)建议

  根据前文研究结论,为了有效提高我国股市活跃度,增强 股市活力,提出以下建议:首先,要提高我国股市的活跃度,以 达到推动我国现代化金融行业的发展目的, 必须加速互联网 技术的发展 。即使现在互联网已经得到普及,但我国互联网技 术与金融的结合还处于尚浅的层次, 还有接近 10%以上的低 收入居民无法享受基础的金融服务 。其次,在数字普惠金融发 展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投入,加强互联网金融的基础 服务建设,使更多低收入人群能及时享受到基础的金融服务, 并不断提高数字普惠金融的优势, 将金融服务的成本进一步 降低,效率进一步提高 。最后,在普及金融服务的同时,也要为 我国居民普及金融相关知识, 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居民拒绝 参与金融市场的主要原因,就是对金融知识的疑惑过多,导致 对参与金融市场感到非常担心 。政府应该颁布相关政策,在进 行数字化金融服务的同时,为享受服务的人群解答疑难,并普 及相关的基础金融知识,以降低投资风险为其带来的恐慌,倡 导理性投资。

  参考文献:

  [ 1] 陈杨 .数字化为普惠金融添翼[J]. 中国金融家,2014(09):89-90 .

  [2] 李和靖 .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金融资产收入影响研究[D]. 山 东大学,2021 .

  [3] 尹月 ,孙英隽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股票市场活跃程度的影响 [J].农场经济管理,2021(03):25-27 .

  [4] 王露露 .数字普惠金融与居民风险市场参与—基于异质性 视角的审视[J]. 海南金融,2020( 10):15-24 .

  [5] 王家敏,王晓芳 .投资者情绪对主板市场活跃度的影响研究[J]. 中国物价,2021(04):66-68+105 .

  [6] 陈斌辉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研究[J]. 财务管 理研究 ,2021( 10):92-100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5664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