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高校“大学英语”课程因涉 及诸多西方文化, 且有着专业覆盖面 广 、开设时间长以及受众较多等特点, 被公认为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本 文从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出发,结合大学 英语课程思政融入的几大考量要素:思 想 、内容和形式,具体设计了 思政元素 多维融入大学英语课程的具体实践案例,旨在实现“授业”并“解惑”,成功融通“显性教育”和“隐性 教育”。
关键词:大学英语,思政元素,多维融入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的中国发展迅猛, 与此同时, 英语作为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桥 梁,其重要性也日益突出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 地通过“大学英语”课程了解到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 、历史文 学、社会心理以及其地理概况等信息 。因此,通过这一 门课程, 学生可以有效接触到世界各国文化, 乃至于影响其个体原本 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育改革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的 时代,“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 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1] 。另 一方面,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中国也开始向诸多国 际重大事务输出着中国智慧 。因此,当今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 目的不应局限于单纯了解外部世界,而应当通过英语的助力, 向世界各国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现今高校 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主要问题就是带领学 生辩证看待不同的文化差异,辩证消化吸收他国文化精华,并 借此渠道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述好中 国特色”[2],提高学生文化自信,从而将中国传统文化输出全世 界 。大学英语教师在整个高校队伍中就是一个特殊的存在,相 比于任何一支其他的教师队伍来说, 大学英语教师队伍都相 当庞大,本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起着引导作用,因而在课程 思政的过程中作用尤为重要,所以基于外语教师队伍的体量, 他们更是能促进高校课程思政成功的关键 。此外他们长期接 触英语国家文化,深受英语国家文化价值体系的影响 。从教学 角度讲, 他们最为适合将英语语言所负载的英语国家文化传 达给学生 。从他们自身讲, 他们所接收到的西方文化与价值 观, 可能会负面影响他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内容的接受 。可以说,将思政教育纳入大 学英语课程中对于学生以及教师皆有利。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融入的几大要素
( 一)教师转变授课观念
现阶段很多高校英语教师在设立教学目标时, 过多地强 调英语这一学科的工具性, 关注点集中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 力,而未能真正发挥英语作为语言工具的作用,进而未能有效 影响和塑造学生的价值观,使得育人与育才彼此割裂,故课程 思政的理念应运而生 。按照课程思政的要求,高校教师应当融 通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塑造两手抓,在学 术土壤上播育价值观的种子, 从而构建高效而立体化的教书 育人新理念 。为了完成“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教学任务,要建 立“教师思政学习的常态化机制,倡导对历史的阅读,对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 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与时俱进地学深悟透”[3] 。教师们应该有意识地将这些思想连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职业理想以及职业道德等思政内 容融入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去,以求在发挥英语作 为一种沟通工具作用的同时, 也能更好地实现这一学科的人 文属性。
(二)注重课程内容创新
课程内容上的思政主要从教材内容上进行创新, 合理地 从偏西方化的教材中寻找思政教学的资源 。以往很多英语教 师欠缺对学生进行思政引导,除了思想上不够重视外,另一 主 因就是目前的大学英语教材内容上多呈现西方文化价值,和 中国传统观念相去甚远,“让人戴着脚铐跳不好舞”。但是有想 法有目标的教师是不会拘泥教材被文本牵着鼻子走的 。首先, 语言虽是文化的载体, 但是其词汇以及句子并不会带有浓厚 的西方文化价值标签, 所以在面对一些传播西方文化的篇章 内容时, 教师们可以在词汇讲解以及句子翻译过程中有意识 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达到育人育才的目的 。其次,在篇章 分析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发联系生活 实际升华主题思想,培养他们辩证地、一分为二看问题的综合 能力 。再次, 教师完全可以从教材外部汲取素材融入思政元 素,在导入、讨论、作业等环节增加合适的思政素材,也可以构 建一个完整的课程思政资料库, 在授课前期随时可以从搭建 起来的资料库中寻找到合适的思政材料, 巧妙融入到自己的 课堂教学中去 。现今便利的信息时代可以提供大量源源不断 的教学新素材供教师采撷、优选和深化,教师要静心自律 、博 学多思,才能做好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三)注重授课形式创新
课堂教学上的思政主要从授课形式上进行创新, 鼓励学 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 使得教师课前精心准备的思政内容 能够被学生接纳和内化 。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虽强调融入 多元化的思政教育元素,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教师缺乏信 息加工能力、缺少深挖性的思考,只是简单地将思政内容孤立 地呈现, 将一些以时事新闻类为主的思政内容单独拎出分析 和解说,通过口头传达、书面表达或者图片展示 、视频播放等 单一模态资源的形式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操作十分生硬,和单 元主题脱节明显,学生被强行灌输了一些所谓的说教理念,难 以感同身受,甚至产生反感情绪,最终导致事倍功半,授课效 果不理想 。所以, 如果要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成功加入思政内 容,教师就要借助现有多媒体,比如板书笔、电脑、PPT 屏幕以 及其他各种教具等,将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动画视频、肢体 语言 、语音变化以及面部表情等在内的多种模态资源进行整 合,更重要的是需要精心思考和设计,在合适的时间,结合合 宜的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呈现方式,以多模态式的方式呈现 语言知识、多维融入思政元素 。轻松自然、多元生动的课堂授 课形式也可以让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提升更快, 知识掌握更 牢,同时对学生正面价值观的塑造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三 、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的多维融入探索案例设 计
教师们要完成课程思政的要求, 就要自身先充分了解与 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 坚定自身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以及文化自信 。此外应该博览群书、腹中有墨,对一些学生感兴 趣的明星娱乐、时事热点要比较熟悉,这样才能旁征博引 、无 缝衔接各类素材,同时要拔高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注重思政融 入形式的设计, 从而在无形的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思政 资源, 力求无论在教学内容上还是课堂教学中都能做到润物 细无声 。以下例表为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的多维融入 部分设计案例。
在思政案例设计时,教师不仅要准备合适的导入 、阅读 、 口语等材料,更要搜素配套的图片视频等资源,以求达到最佳 效果,尤其是思政话题总结环节,对教师的口才和归纳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在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设 计过程中,教师还要兼顾纵向历史以及横向现实 。也就是要求 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比较历史使命以及我们所 肩负的时代责任 。课堂上的思政元素不仅可以是历史事件的 解读,更可以兼顾现实需求。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 年,这也是将思政教育纳入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机,网络及媒体 中诸多对百年大党成立初心以及历史发展的科普素材也极大 地方便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巧妙融入思政元素 。同时,思政教 育不应局限于高屋建瓴式的大局引导, 还可以是细微末节的 生活场景教育, 一些学生生活中的简单小事包括学生是否应 该将早餐带入教室、下课后及时关灯关电脑、共享单车使用后 是否应该摆放整齐等,以及社交媒体上每天的热搜新闻等,都 可以因势利导变成很好的思政素材 。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常从 这些不变的历史以及常变的现实出发, 把握课程思政内容的 发展性以及时代性,并注重自身思政观念、知识储备以及授课 方式的实时更新,进而改变学生的态度认知、影响他们的价值 判断,并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的双层目标。
四、结语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要渠道 ……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 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 效应。”[4]大学英语作为一个重要思政阵地,其思政融入实践不 是一项一朝一夕、简简单单就能实现的工程,教师们都要做好 长期奋斗的准备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能在“传 道授业”的同时,实现正确“三观”的传递,同期实现“解惑”,融 通“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实现“两条腿”走路,可以实现教 育的效益最大化 。思政教育的推行从小处着眼有益于学生乃 至教师个人的发展, 在大局层面有益于社会的发展乃至助力 整个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 尤其在学习氛围以及生活氛围以 自由著称的高校, 教师们更是要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 播者和正确观念的倡导者,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 1] 刘光正,岳曼曼 . 转变理念、重构内容、落实外语课程思政[J]. 外国语,2020(05) .
[2] 习近平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谈话[D]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北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2016-06-06 .
[3] 齐金花 .课堂教学语言在课程思政中的重要地位初探[J]. 中 国 高等教育,2020(06):37-38 .
[4]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 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 日报,2016-12-09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55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