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智能汽车上下游企业合作创新演化博弈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27 10:58:1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针对智能汽车上下游企业合作创新策略选择的 问题, 构建了以整车企业与技术提供商为主体的演化博弈模 型,分析创新收益、创新成本、税收优惠及惩罚机制等因素对 博弈主体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上下游企业合作创新策略选 择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 。这与双方合作带来的收益及 成本密切相关, 创新收益足够高才能有效牵引上下游企业合 作创新。

  关键词:智能汽车,合作创新,演化博弈

  一、引言

  随着我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 信息技术与 制造业深度融合,改变了制造业创新模式 。中国在多个智能制 造领域取得重大创新突破, 但基础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仍然 存在短板,成为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关键瓶颈。2021 年 2 月 19 日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 会议时强调, 坚决破除影响和制约科技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体 制机制障碍,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关键技术[1] 。智能制 造核心企业牵头组建的创新联合体具有较强的发展动力,随 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北斗导航车载应用、GIS 等新 型网络、技术和定位科技的持续发展,信息化环境积极促进智 能化汽车的可持续发展, 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手段 和有效载体[2]。

\

 
  对于关于智能汽车产业合作创新的问题, 学者们对产学 研合作创新问题研究较为广泛, 他们积极探索企业合作创新 行为和关系维持原因, 以及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创新的效 率问题。张中强[3]认为高新技术企业与汽车制造业联动发展需 要创新支撑,产品升级迎合新的市场和发展方向,这也决定了 协同创新是双方实现共赢的主要手段。巫细波[4]认为“十四五” 时期, 中国汽车制造业如何构建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的产业 空间布局。于丽静等[5]利用演化博弈对物流企业与制造业进行 分析,指出了协同创新达到稳定状态的条件。Fan 等[6]研究了一 个由上游制造商和下游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博弈模型,研 究在市场机制下, 质量缺陷引起的产品责任成本分担对产品 质量决策、定价决策和企业利润的影响 。史竹琴等[7]从协同创 新的视角出发,选择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联盟为研究对象,运 用演化博弈的理论,探讨了影响联盟稳定性的因素 。曹霞等[8] 和孙健慧等[9]利用演化博弈模型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行为 的影响因素及演化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张敬文等[10]选择战略性 新兴产业集群为研究主体, 探究了主体间协同创新发生机理 及其动态演化过程, 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促 进策略 。薛雷等[11]通过构建造船企业与供应商的演化博弈模 型,指出双方在何等条件下可实现合作创新 。周衍平等[12]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构建种业企业与科研单位演化博弈模型,提 出提高合作创新积极性的政策建议。徐勇等[13]研究非对称企业 合作创新网络,并利用演化博弈得出各企业每个时刻的策略。

  政府对企业创新的支持是推动我国智能汽车发展和产业 快速变革的重要动力,因此,产业变革的相关政策一直是研究 热点 。Mahmoudi 等[14]基于演化博弈的理论对政府干预下的可 持续供应链与现实案例进行了研究;ZHANG 等[15]在总量管制 和贸易管制的背景下建立政府与制造企业的演化博弈模型, 分析政府政策对制造商决策的影响以及总量管制和贸易市场 的动态趋势;Chu 等[16]采用了三种演化博弈框架,对政府、开发 商及居民的收益进行分析, 根据其复制动态方程及雅克比矩 阵,得出演化稳定策略,这为演化博弈提供了新的博弈方和推 演思路 。Yu 等[17]利用实证分析得出政府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 况调整补贴政策, 政府补贴应与车企一 同配合才能促进车企 创新 。Shen 等[18]提出建筑材料承包商和制造商在内的演化博 弈模型,探讨环境规制下建筑废品回收中利益关联者的决策。 Guo 等[19]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业主、监理单位、承包 商三方的相互影响机制,将监理单位引入博弈模型中,为三方 演化博弈提供了研究基础。

  综上所述, 现有研究侧重分析产学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创 新的策略选择及影响,尽管有的研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作, 但对于智能汽车这一话题的研究却很欠缺 。因此,本文将以有 限理性为前提, 构建智能汽车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创新演化博 弈模型,分析市场机制条件下,创新收益、创新成本、税收优惠 以及惩罚机制对上下游企业合作创新策略选择的影响。

  二、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 一)模型假设及博弈主体说明

  具有上下游关系的技术提供商与整车企业的合作创新是 智能汽车产业链合作创新的主要形式, 该方式以市场机制和 政策引导来促进双方优势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1+1>2”的 综合效益 。传统的博弈主要针对静态博弈,而演化博弈理论强 调博弈方之间的动态博弈过程 。本文利用演化博弈的动态过 程优势,分析整车企业选择是否与技术提供商进行合作创新, 亦或是单一地生产传统汽车 。 由此得出以下假设:

  假设 1:技术提供商与整车企业的两大群体中,技术提供 商群体为 T,整车企业群体为 M,二者进行合作创新,其发展遵 循演化博弈理论的基本假设。

  假设 2:在市场机制下,当技术提供商与整车企业独立创 新的收益均大于合作创新双方自身所带来的收益, 即 RTE ERM

  假设 3:在市场机制下,当技术提供商与整车企业合作创 新收益大于独立创新时, 即 RT>VT,RM>VM 合作创新成本E ECT,CM 越小,双方参与合作创新的可能性越大。

  假设 4:若技术提供商与整车企业在对方不选择合作创新 而自己选择合作创新,或其中一方在合作时中途退出,会承担 一定的损失(CT,CM),承担损失越大,则双方合作创新可能性越 小。

  (二)策略选择

  技术提供商(T)和整车企业(M)的策略分别为合作创新与 独立创新 。当技术提供商实施积极合作创新时,就会减少自己 在汽车制造上的投入,全权交给整车企业,这时就会有更多的 资金和动力去用于技术本身的研发和建设 。但是当技术提供 商选择独立创新时, 技术企业本身所涵盖的制造汽车的项目 就会与整车企业构成竞争关系, 不仅要支出一部分核心建设 的资源和费用来进行汽车制造, 对技术提供商的核心竞争力 也产生一定影响;同理,整车企业选择合作创新后对自身的发 展也有了更广的平台和更大的利益, 利用技术提供商的资源 和技术可以使制造的汽车实现升级,如果选择独立创新,在新 技术的研发上也会没有技术提供商更加专业, 只能获得短期 利润 。两者的这种演化是根据对方的选择而对自己的选择做 出决策。

  (三)博弈支付矩阵

  不进行合作创新时,技术提供商的收益为 RT;整车企业的 收益为 RM。

  当双方均选择合作创新, 双方分别获得的收益为 VT,VM,E E合作后的各自所需承担的成本为 CT,CM ,合作后技术提供商的E E收益为 RT +VT -CT;整车企业的收益为 RM +VM -CM 。

  当技术提供商进行合作创新, 整车企业不进行合作创新 时,技术提供商将承担一部分损失 CT。这时技术提供商群体的E收益为 RT -CT -CT;整车企业的收益为 RM。

  当整车企业进行合作创新, 技术提供商不进行合作创新 时,整车企业将承担一部分损失CM 。这时整车企业的收益为ERM -CM -CM,技术提供商群体的收益为 RT。

  支付收益矩阵如表 1 所示。

\

 
  三、演化博弈分析

  假设整车企业中, 选 择 进行合作创新的比 例 为 α,则 1- α 整车企业不进行合作创新的比例。在技术提供商群体中, 选择进行合作创新的比例为 β,则 1- β 为高新技术企业中不 进行合作创新的比例。

  ( 一)收益分析

  1.整车企业的收益分析 。根据 Malthusian 方程可得,整车 企业 M 选择合作创新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EZx=x(1-x)[y(VM +CM ) -CM -CM ]

  2.技术提供商的收益分析 。同理,技术提供商 T 在选择合 作创新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EZy=y(1-y)[x(VT -CT ) -CT -CT ]

\

 
  (二)均衡点分析

  将上面两式联立可得二维动力系统, 求得该方程局部均衡点为(0.0)(0. 1)(1.0)(1. 1) (V(C)C(C)T(T) , )如果下列条件得到满足:a11 +a22 <0.a11 a22 -a21 a22 <0.则 复制动态方程的平衡点就是局部稳定的, 该平衡点是演化稳 定策略。

\

 
  由以上博弈过程所得的演化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分析:

  在以上五个均衡点中,只有两个均衡点(0.0)和(1. 1)是演化 稳定点。

  (三)演化相图

  图 1 中,当双方独立创新的收益大于合作创新收益时,即 RT -VT>0.RM -VM>0. 他们同时为合作创新付出了一定的成 本, 此时如图 1 所示,(0.0) 是演化稳定点,(0. 1)(1.0) 是鞍点, (1. 1)此时是不稳定点,即技术提供商与整车企业都不进行合作 创新是演化稳定策略。

\

 
  当双方合作创新的收益大于独立创新的收益,RT -VT<0. RM -VM<0. 且合作创新的成本均小于独立创新成本,(1. 1)是 演化稳定点,(0.0)是不稳定点,(1.0)(0. 1)是鞍点,即技术提供商 和整车企业都进行合作创新是演化稳定策略。

  当无法得知双方合作创新的收益与独立创新收益相比较 的情况时,ABCDE 中 A(0.0)、C(1. 1)点是演化稳定点,B(1.0)、D (0. 1)不是稳定点,E 是鞍点。这时,技术提供商和整车企业都进 行合作创新和都不进行合作创新时, 会构成系统的演化稳定 策略。

  由图可知, 有两个不稳定的点和一个鞍点所形成的折线 图为系统收敛到两个状态的临界线,在折线左下方,如果初始 状态的点在四边形 ABED 中, 则系统收敛到均不进行合作创 新的点,即 A 点 。在折线右上方,如果初始状态的点落在四边 形 BCDE 中,则系统收敛到均进行合作创新的点,即 C。

  图 1 中,当双方独立创新的收益大于合作创新收益时,即 RT -VT>0.RM -VM>0.(0.0)是演化稳定点,(0. 1)(1.0)是鞍点, (1. 1)此时是不稳定点,即技术提供商与整车企业都不进行合作 创新是演化稳定策略。

  当双方合作创新的收益大于独立创新的收益,RT -VT<0. RM -VM<0.(1. 1)是演化稳定点,(0.0)是不稳定点,(1.0)(0. 1)是 鞍点, 即技术提供商和整车企业都进行合作创新是演化稳定 策略。

  当无法得知双方合作创新的收益与独立创新收益相比较 的情况时,ABCDE 中 A(0.0)、C(1. 1)点是演化稳定点,B(1.0)、D (0. 1)不是稳定点,E 是鞍点 。这时 ,会构成系统的演化稳定策 略。

  有两个不稳定的点和一个鞍点所形成的折线图为系统收 敛到两个状态的临界线, 如果初始状态的点在四边形 ABED 中,则系统收敛到均不进行合作创新的点,即 A 点 。在折线右 上方,如果初始状态的点落在四边形 BCDE 中,则系统收敛到 均进行合作创新的点,即 C。

  在整车企业与技术提供商的发展中, 只有双方积极进行 合作创新,才会给彼此带来双赢 。但是双方中一旦只有一方进 行积极合作创新,而另一方隐藏信息或行动,这样积极实施合 作创新的一方就会承担一定的损失, 在合作的过程中很难避 免一方的创新收益要大于另一方而造成“不公平”行为,所以 会出现技术提供商或整车企业率先终止合作或不参加合作的 情况 。双方合作投入博弈长期演化就会形成两种格局:均进行 合作创新或都不进行合作创新。

  四、结论和建议

  本文运用演化博弈模型, 构建了整车企业与技术提供商 合作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 分析不同因素下对系统稳定演化 状态的影响,研究了有效促进上下游企业合作创新的条件 。研 究结果表明:

  一是在市场机制下, 技术提供商与整车企业的合作创新 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 。上下游企业的最终策略取决于 其所在的初始状态,以及合作创新策略所带来的收益和成本, 合作创新所投入的成本越高,所承担的市场风险就越大,不利 于上下游企业合作创新策略的稳定性。

  二是技术提供商与整车企业的策略选择不仅取决于其自 身的成本与收益, 同时也受到政府对其的补贴与惩罚策略的 影响, 政府可以采取税收减免或者惩罚机制来减小上下游企 业合作创新的风险, 监管力度的增大对技术提供商和整车企 业合作创新具有引导和促进作用。

  三是市场利益分配机制与政府有效的监督惩罚是保障技 术提供商与整车企业合作创新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合理的利 益分配机制能够保障博弈上下游企业获得满意的合作收益, 实现合作创新的共赢。

  基于以上结论,给出如下建议:

  首先,企业可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针对市场机制下上下游 企业无法判别是否一方在合作创新中会突然撕毁合约, 积极 实施合作创新的一方就会承担一定的损失而造成“不公平”行 为 。技术提供商或整车企业针对这种情况可制定相应的风险 评估机制,或在建立合作创新的策略之初,制定出对于合作创 新过程中, 由于一方中途退出所带来的损失将由主动退出方 全部承担的策略,从而降低中断合作的可能。

  其次,政府完善监管制度,引导技术提供商与整车企业进 行合作创新 。政府对技术提供商与整车企业的制度不应仅局 限在税收补贴和惩罚监管, 可以考虑建设上下游企业合作所 需的相关的基础设施,以及在上下游企业选择合作创新后,对 企业的知名度进行推广,增加企业的社会效益。

  第三, 市场可以完善技术提供商与整车企业的合作创新 发展过程中的体制机制 。利益是技术提供商与整车企业选择 合作创新策略的直接动力, 针对在合作创新中的收益与成本的问题,可建立正负性质的激励措施以带来不同程度的促进, 引导市场建立差异化和多样性的激励措施, 提升合作创新环 境的稳定性。

  本文从市场机制下分析了技术提供商和整车企业在合作 创新中的行为决策, 探讨了影响双方合作创新的因素以及稳 定性演化策略, 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增加上下游合作创新 的几率和稳定性,为今后智能汽车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本文尚未考虑这两类企业独立创新与合作创新所付成本的差 值对其合作创新策略选择的影响,今后会多加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GC13D208)]

  参考文献:

  [ 1] 朱国军,王修齐,张宏远 . 智能制造核心企业如何牵头组建创新 联合体—— 来自华为智能汽车业务的探索性案例研究[J/OL].科技进 步与对策:1-8[2022-03-2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224.G3 . 20220317.1659.010 .html

  [2] 刘宗巍, 宋昊坤,郝瀚,等 .基于 4S 融合的新一代智能汽车创新 发展战略研究[J]. 中国工程科学,2021.23(03):153-162 .

  [3] 张中强 .基于管理维度的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创新研究[J].科 技进步与对策,2012.29(22):95-98 .

  [4] 巫细波 . 中国整车企业生产格局时空演变特征与前景展望[J]. 区域经济评论,2020(02):121-129.

  [5] 于丽静, 于娟,王玉梅 .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协同创新的演化博 弈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06):1-10 .

  [6] Fan J, Ni D, Fang X. Liability cost sharing, product quality choice, and coordination in two- echelon supply chains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20.284(2):514-537 .

  [7] 史竹琴,朱先奇,王强,等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联盟稳定性的 演化博弈分析:基于协同创新的视角[J]. 经济问题,2017(4):91-96 .

  [8] 曹霞, 于娟,张路蓬 . 不同联盟规模下产学研联盟稳定性影响因 素及演化研究[J]. 管理评论,2016.28(2):3-14.

  [9] 孙健慧 ,赵黎明 .政府监管下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资源共享行 为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7( 19):22-30 .

  [ 10] 张敬文 , 李晓园 ,徐莉 .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发生机 理及提升策略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6( 11):106-113.

  [ 11] 薛雷 ,戴大双 .造船企业与供应商产品质量演化博弈分析[J]. 运筹与管理,2021.30(09):17-24.

  [ 12] 周衍平 , 董世鑫 , 陈会英 . 合作创新行为演化博弈与仿真研 究—— 以种业科企合作为例[J].科学与管理,2021.41(03):1-9+95.

  [ 13] 徐勇 , 苏雪,王金环,等 . 非对称企业合作创新网络演化博弈 [J]. 系统科学与数学,2019.39(12):2057-2069.

  [ 14] MAHMOUDI R,RASTI-BARZOKI M .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s under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with a real-world case study: an evolutionary game theoretic approach [J]. Computers& Industrial Engineering,2018( 116):131-143.

  [ 15] ZHANG S Y, WANG C X,YU C. The evolutionary game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with system dynamics of manufacturer’s emissions abatement behavior under cap and trade regulation [J].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2019.355(8):343-355 .

  [ 16] CHU X,SHI Z,YANG L, et al . Evolutionary Game Analysis on Improving Collaboration in Sustainable Urban Regeneration: A Multiple-Stakeholder Perspective [J]. 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2020. 146(6):04020046 .

  [ 17] Yu F F, Wang L T, Li X T. The Effects of Government Subsidies on New Energy Vehicle Enterprises: The Moderating Role of 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J]. Energy Policy,2020. 141: 11463

  [ 18] Shen H, Peng Y, Guo C.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Game of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 Recycling Behavior Based on Prospect Theory under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J].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2018;15(7):1518.

  [ 19] Guo S, Zhang P, Yang J. System Dynamics Model based on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for Quality Supervision among Construction Stakeholders[J].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18.24(4):318-330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5532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