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绿色发展理念下梭罗自然观的伦理探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15 11:45:2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社会的进步以及不断涌现出来的现实生态问题 向大众证明了梭罗生态思想的先进性, 把他的思想与现实社 会建设联系起来显然是十分重要的。在生态伦理学产生的过 程中,梭罗的著作与他的自然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的最有 代表性的著作《瓦尔登湖》也在广为流传,并且给人类带来不 小的影响, 他用他的思想改变了很多那个时代的人类中心主 义思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开始“站上”历史舞台 。聚焦我国, 全面把握绿色发展理念对于接续推动现代化建设有着深刻的 现实意义,对于摆正自然、社会与人三者的位置起着重大的作 用。

  关键词:自然观,生态伦理学,伦理学,尊重自然

  前言

  梭罗自然观的产生源自于工业社会背景和他本身对自然 的热爱, 他的自然生态思想由于受到前人影响带有明显的超 验主义特征,但他没有照搬前人的生态思想,而是在前人思想 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形成了系统的生态观 。梭罗的生态 思想着重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生态思想的产生到问世经 历了一系列的波折, 他的思想与当时社会主流的生态观—— 人类中心主义产生冲突, 因此梭罗的生态思想被人们所接受 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

 
  随着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特别是信息科技时代的到来, 人类对生态环境的态度也在发生着根本改变 。这种观念的转 化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经历了一系列环境的污染、破坏所导 致的,例如气候变暖、酸雨、水土流失等等,这些环境污染严重 的可能会造成物种的灭绝,在严重的后果到来之后,环境为人 类敲响了警钟 。人类开始组织环境保护行动,并且逐渐把人类 中心主义转变为人与自然平等相处的伙伴关系, 开始着手处 理好人与自然平等的关系 。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生态伦理学 逐渐显现出雏形。

  一、梭罗自然观的来源

  19 世纪中期经历着风云变化的世界, 第二次工业革命如 火如荼的进行着,随着工业革命逐渐接近尾声,社会生产力得 到了发展 。然而也有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浮现出来,梭罗秉持 着尊重自然规律的观点,对于破坏自然的行为十分厌恶。

  ( 一)外在因素:工业时代背景的影响

  梭罗到瓦尔登湖畔居住两年时间, 在这期间他逐渐把关 注世界的目光由人转向了自然,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现在 诸如“小草也怕疼”这样的标语遍布中国的公园时,我们认为 这种思想是理所当然的,但对于当时的社会,却是一种挑战, 每家每户都在经历着工业变革, 不得不运用大量来自自然的 原材料, 他的思想也在那个年代成为了人们一 时间难以接受 的、一种超前的思想 。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污染问题威胁到人 们的生活,大家才开始正视梭罗的观点 。大机器时代人们都在 欢呼收入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而梭 罗反而在担心,梭罗不反对工业化,只是觉得人们在创造一种文明同时也在伤害着另一种文明, 人们过分的夸大了自己的 主观能动性,割裂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然而事实证明,人与自 然是相互协调、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类只有融入到 自然中,才能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而存在。

  (二) 内在因素:对于自然的热爱

  梭罗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在他把自然当作自己的伴侣,只 要在自然中生存, 便没有绝望地这样说:“连绵的细雨浇灌着 我的豆田,我今日不能出门了,但我并没有觉得郁闷,相反,我 觉得这也不坏。”一个人生活在瓦尔登湖畔,免不了有时会感 受到孤独,但梭罗自己能够把这种情绪恢复过来,他能够感受 到自己被自然的声音和情景所包围着, 这种氛围激发了他很 大的勇气,让他意识到,即使在如此漆黑、荒凉的野外,他也不 是一个人存在着,而是被大自然的温暖所充斥。

  梭罗对自然的热爱还表现在他对自然的珍惜之情 。无论 是太阳、春夏秋冬、还是狂风暴雨,都是大自然仁慈和充满着 幸福的表现,如果说有一种药物能够让人健康、安宁,这种药 不是什么市场上能够买到的药,而是森林里那健康的空气 。即 使有时暴风雨会来临,梭罗依然拥有着乐观的心态,在梭罗看 来,这些自然环境的变化都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变化体现着大 自然的纯粹与直接,这也是梭罗真正想看到的和追求的。

  二、梭罗自然观的主要内容

  梭罗来到自然中,不是“避世”,而是为了更好地“入世”, 他不断地在生活和事业上受挫, 认为回归自然可以给自己带 来更多的思考时间,正如他来到瓦尔登湖畔的初衷,他去森林 的目的,就是希望只面对最基本的生活,并试图了解是否可以 认识到生活带给他的启示 。他不愿意过一种不是生活的生活, 生活如此美丽, 他也并不想远离世界, 梭罗希望深入到生活 中,取得生活的精华。

  ( 一)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梭罗对大自然的尊重表现在他把阳光、雨露、根茎等等看 作是自然的恩赐,每一处田地,都是大自然养育的孩子 。在收 获的季节,梭罗去采摘果实,但他发现,人们用肮脏的工具去 采摘,把野牛的食物—— 草地,弄得十分凌乱,根本不会在意 其他的植物会不会被撕裂、会不会枯萎,他们只想获得更多的 果实,并在采摘的时候思考卖出这些果实能得到多少的利润。 梭罗的发现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在工业革命时期,人 人都疲于奔命,而往往忘记保护自然给我们的恩赐,在追逐利 益之时给自然却造成了破坏。

  梭罗对自然的观察特别仔细, 这也体现了他对于自然的 热爱,在《梭罗日记》中,几乎每一篇都会有对自然的描述,并 且描述都充满着诗意,十分的优美,梭罗不是因为想获得自然 中的一些东西而热爱自然,而是发自内心地热爱着自然,这是 他的本性,他为了追求自由来到了野外生存,这对于他有着解 放天性一样的意义,在野外生存他能够思考,野外生活的经历 能够丰富他的人生, 也会为他将来回到城市中的生活带来更 多的价值。

  (二)对爱默生 自然观的超越,保证生态与人类整体和谐 发展

  超验主义哲学家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既是梭罗的老 师,也是梭罗的朋友,梭罗早期的思想受到爱默生和当时超验 主义思潮的影响 。爱默生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性的、是高度 抽象的,只有去接近自然,人的灵魂才能体现出来,才能显现 出 自身的价值,爱默生所认为的自然是非实在的、虚幻的;爱 默生认为人是一切存在的中心,他把自然看作为一种工具,认 为自然是为人类所服务的,也就是人类中心主义,他的自然观 符合当时工业社会无限开发自然资源的社会状态 。梭罗的思 想建立在爱默生的超验主义之上,但与爱默生不同的是,他更 愿意用万物平等的态度来对待自然, 认为人与自然界共同构 成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梭罗提倡的就是自然与人类一体化思想, 正如他所采取 的实际行动—— 亲自搬到大自然中居住那样, 他倡导在不破 坏自然的基础上,人类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方式 。人类是在 不断发展的,通过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人类能够得到更好的 发展,但如果通过一 味地破坏、榨取自然的方式手段,则人类 得不到长久的发展,自然也会失去一系列的生态链,因此,适 度适量的开发自然是十分重要的,这也回归了梭罗保护自然、 尊重自然的思想。

\

 
  三、梭罗自然观中的伦理意识

  人与自然之间必然要建立一种伦理关系, 因为人类不仅 适应了自己的生存环境,而且已经改变了自己所生存的环境, 在梭罗看来, 人类与自然是平等的, 自然和人类一样拥有生 命,人类归属于自然并且不能脱离于自然而存在,他强调自然 界的权利,强调自然界权利的平等性。

  ( 一)生命意识—“万物有灵”和生命精神

  受到超验主义的影响, 梭罗的自然观中包含着“万物有 灵”的伦理意识,“万物有灵”是指认为世间万物都有灵魂或自 然精神,并在控制间影响着其他的自然现象的一种观点,倡导 这个观点的人认为自然现象与生命精神影响着人类, 并且一 颗石头和一棵树都具有自然所赋予的价值和权利 。然而梭罗 的“万物有灵”具有更多的含义,他认为的“灵”不仅仅指抽象 的精神或神灵,更多的指具体的生命,生命具有灵性,即生命 精神,他认为自然界的所有存在物都是有生命的。

  在梭罗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 他和自然一直是平等相 处的,他认为不存在一种物种优越于另一种物种,人类的自主 性要远远高于自然 。要赋予自然的自主性,让所有生物都能够 得到自由,强调自然和人类的平等关系,我们就要抛弃过激的 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和功利主义思想, 这种过激地人类中心主 义以所有人类的利益和需要为基础, 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 的利益和需要都是合理的,如果把偷猎象牙的需要当作合理, 那么自然会遭到严重的破坏、物种基因也会发生改变,对于环 境的破坏,人类建立了生态伦理学,自然与人类和谐发展应被 视作一种价值观。

  (二)价值与权利意识—— 自然原本就拥有的

  梭罗认为,不仅仅人生来就有价值和权利,这也是自然原 本就拥有的。然而,“承认动物、植物和其他自然存在物与人类 一样具有权利,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富有挑战性的道德问题。” 梭罗认为,不仅仅人生来就有价值和权利,这也是自然原本就 拥有的。“权利”在法律上指的是法权,是作为某一社会群体共 同约定的合法的权利;在伦理学中指的是道德权利,权利是一 种生存权利,自然的权利是要保证它的生存权利得到尊重 。梭 罗曾对自然的权利进行辩护,提出了“自然法高于国家法”,基 于梭罗的观点,更多的生态保护人士开始探讨自然界的权利, 他们认为,道德对人的约束力仍然十分有限。世人曾经对自然 界是否拥有法律权利做出探讨,克里斯托弗·斯通(C.D.Stone)在 1972 年发表了一篇名为《树木当事者适用资格》的论文,采 用了自然物的“法权”这一概念,指出要承认自然物具有法的 权利,即自然物有权利参与到审判之中 。斯通的这种观点正在 逐渐显现在法律的实施过程中, 并且给伦理学和法学界都带 来很大影响 。1997 年,澳大利亚出台了《防止虐待动物法》,杀 害受保护的动物或者严重破坏自然环境, 将会受到有关法律 的处罚,违法者将面临两年的监禁或者 10 万澳元的罚款 。在 我国香港,2019 年 4 月对《防止残酷对待动物条例》进行了修 订,将严重虐待动物的罪行提高到最高判监禁 10 年,罚款也 增加到最高 200 万。

  因此,正视自然界的权利和价值,把自然的权利带到日常 生活中和法律上,反映了人类对自然价值的逐渐重视,也要采 取实际行动,让更多的人重视自然的价值。

  四、梭罗生态思想的当代启示

  随着越来越发达的科学技术出现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 高,折射出了愈加浮躁的人心和盲目追求“GDP”的社会现象, 对于这类现象的出现, 梭罗的生态思想为社会发展带来了当 代启示。

  ( 一)对个人—放慢生活脚步,转换生活方式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虽然大部分人开始追求性价比, 消费的时候更多是“实用的”,而不是“好看的”,但是还是有部 分人选择“跟风”消费 。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实现环境保护和 人类平衡发展,也为人们发展精神生活提供了路径。

  梭罗追求一个真正自由的灵魂, 他不是要一辈子住在瓦 尔登湖畔,从瓦尔登湖畔居住的经历中,他找到了内在价值, 知道了自己想做什么,并把这种情感带回了现实生活中,因为 他知道,自己的心灵已经如同在瓦尔登湖畔生活时一样平静。 现代社会人们的心态越来越浮躁, 为了追求个人利益随意对 待自然,盲目地追求金钱变成了大多数人的目标,在这样的社 会中,我们不妨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也像梭罗一样去体验 自然,把生活的节奏放慢,也许,我们会做到让自己来决定生 活,而不是让物质主导我们的精神 。绿色发展的推进离不开人 们的辛勤劳动,只有充分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绿色发展带 给人民的幸福感才愈加真切, 绿色发展成果才能被人们所自 觉维护 。质言之,绿色发展理念的目的不止于为人民营造幸福 的生活条件,还在于帮助人民树立劳动幸福的信念,增强创造 幸福的劳动能力。

  (二)对国家——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发展方式绿色 转型

  2022 年 10 月 16 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 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作报告时说到:“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 存发展的基本条件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 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 谋划发展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 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 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 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梭罗的生态思想对我们目前的实践有着重大意义 。我们 往往说——要用可持续的眼光看问题,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 需要的能力发展 。在《生态伦理学》一书中,著者对这个观点的 理解是:(1) 人类的发展不应剥削自然界多样性生存的能力; (2) 这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剥削另一部分人的发展能力;(3)当 代人的发展不应剥削后代人发展的可能性 。不难发现,对可持 续发展的这段解释也是发展的 、动态的 。

  五、结语

  约翰·厄普代克称梭罗是一个“隐居的圣人”,这么比喻毫 无问题,因为梭罗用一生在追求自由和简单的生活,他追求着 完善自身的内在价值, 能够在如此纷杂的社会中拥有这样的 思想,实属不易 。梭罗在世时,他没有什么名气,甚至作品是被 许多人无视的,但多年之后,也许是在环境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之后,人们开始正视梭罗的作品,并体会到了其中的意味 。梭 罗用自己的实践充分感受着自然,把自然当作朋友,尊重它 、 爱护它,他认为随意对待自然的行为是可耻的 。他立志于在生 活中追求一种内在的价值,为了更好地追求这种价值,他来到 了瓦尔登湖畔,他也提倡人们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不是 去“丰富”自己的外表,梭罗没有逃离社会,在瓦尔登湖畔的两 年生活之后回到了正常的工作之中, 他秉持着自由丰富的灵魂实现了很好的“入世”。

  参考文献:

  [ 1] [美]亨利戴维梭罗 . 瓦尔登湖[ M ] . 张 知遥译 . 天津教育 出 版 社,2005 年 . 第 123 页

  [2] [美]亨利戴维梭罗 . 瓦尔登湖[ M ] . 张 知遥译 . 天津教育 出 版 社,2005 年. 第 86 页

  [3] [美]亨利戴维梭罗 . 瓦尔登湖[ M ] . 张知遥译 . 天津教育出版 社,2005 年 . 第 84 页

  [4]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习近平代表第十九 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N].新华社 .2022-10-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5463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