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在经过著名的“柯立芝繁 荣”后,美国在 1929 年经历了 史无前例 的经济危机,先是股市崩盘,银行倒闭, 接着工业停摆, 上千万人流离失所,最 后通过资本市场波及 到了几乎所有资 本主义国家;一 个世纪后,另 一 场世界 金融危机在华尔街拉开序幕, 从 2008 年 8 月 美国两大房贷巨头 股价暴跌开 始,导致美国多 家次贷机构破产,包括 雷曼兄弟在内的五大投行无一 幸免,全 球贫困人口陡增 5000 万人 。文章通过 对两次危机的对比分析,分别阐述两次 危机的成因,同时对二者的相似度进行 具体分析。
关键词 : 经济危机,金融危机,金融机构,次级贷款,相似度分析
一、1929 年经济危机成因
( 一)“自 由放任主义”政策
由于美国在第 一 次世界大战中通 过贩卖军火积累了大量财富,经济呈现 出蒸蒸日上的发展趋势,为了进一步贯 彻古典经济学的市场调节理论,美国政 府对市场实施了“ 自 由放任主义”,即减 少管控,降低银行存款利率与存款准备 金率, 充分运用市场的 自我调节功能, 但由于市场存在着“ 自 发性 ”和“盲 目 性”的固有弊端,导致小微企业被大型 企业排挤,形成垄断局面。成功占领市 场后, 垄断企业便开始大量生产产品, 导致供过于求,产能过剩。
(二)次级贷款盛行,股市繁荣
为 了 消化过剩产能,银行这一主体 参与了进来,向人们发放大量贷款拉动 内需,刺激消费 。并且此次放贷有两个 显著特征:一是推出 了“分期付款”的新 模式,也就是我们如今随处可见的“按 揭还款”模式;二是此次放贷包括了 巨 额次级贷款,即银行将大量资金借给了 没有还款保证的低收入群体,这两个特 征的结合为后续还款埋下巨大隐患 。不 过从短期来看,这样的贷款方式其实还是有力刺激了经济发展,在高产能和高 消费的支持下,美国出现了著名的“柯 立芝繁荣”,股市一路飞涨,使得很多投 资者甚至向银行借款买股票,希望通过 买卖价差来还本付息。
讲到这里,其实我们不难看出其中 的主要矛盾—— 就是政府和银行解决 产能过剩的手段存在着本质问题,常言 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刺激消 费应当从反对垄断 、解决就业入手,像 这样由大量贷款支撑的经济繁荣是不 可能长久的,并且当时股票是大多数贷 款者的还款保证,股价增速远远超过了 实体经济,存在着大量泡沫,一旦股价 下跌,低收入群体根本无法足额还本付 息。
(三)股市暴雷,引发连锁反应
在 1929 年 10 月, 发现这个问题的 人们就开始大量抛售股票,这一 市场信 号让纽交所的股指直接跌了 13% 。道琼 斯指数更是暴跌了 22%,之后就引发了 一 系列连锁反应——人们借来 炒股的 钱还不上, 首当其冲的便是银行业,大 量 坏 账 使 得 美国 银 行 接 连 倒 闭,1930 年、1931 年、1932 年各有 6987 家、2294 家、1456 家银行倒闭 。 消费者失去了贷 款来源,产能再次过剩,大量产品卖不 出去, 进一步使得企业破产,1932 年美 国倒闭的企业数高达 13 万家, 工业生 产指数也相应下降了 46%,企业破产又 导致员工失业,据不完全统计,当 时美 国失业的人口总数峰值高达 1370 万 。 人们没钱购买食物,发生了遍及全美的 饥荒,保守估计死亡人数大概在 700 万 左右,相比之下,截至 2021 年 10 月,美 国的新冠死亡人数大约为 70 万, 当 时 危机的严重程度可见一斑 。 当然,此次 危机也让各国政府开始思考宏 观调控 的重要性,著名的凯恩斯主义也在此时 登上了历史舞台。
总而言之,这次经济危机有三个特 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大。相比之下, 2008 年金融危机产生的破坏性似乎没 这么严重, 持续时间也没有那么长,但 由于经济全球化,此次金融危机波及范围更广, 我国也受到了 一 定程度的牵 连。
二、2008 年金融危机的成因
( 一)“新 自 由资本主义”政策和《美 国梦首付款法案》
首先从政策上来说,为了推动经济 增长, 美国联邦政府自 21 世纪初便奉 行“新 自 由资本主义”,央行一方面实施 了 宽松的货币政策, 银行存款利率极 低,使得投资者转而将银行存款投入了 衍生金融工具市场, 金融产品供不应 求,相应的,它们的价格迅速上涨,为后 续金融机构滥发金融产品提供利益驱 动;另一方面,小布什政府颁布了《美国 梦首付款法案》,鼓励房贷机构(主要是 两大寡头 垄断机构—— 房地美 Freddie Mac 和房利美 Fannie Mae) 发放大量住 房贷款,来满足美国人的住房需求。
(二)次级贷款盛行,房价上涨
众所周知,美国征信体系大致将借 款人分为优级 、次优级和次级,而大部 分次级贷款人还款能力都有明显问题, 仅依靠其 日常收入根本无法足 额偿还 贷款本息,需要通过处分资产或对外融 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付息。国际 上普遍将 2%作为次级贷款的警戒线, 如果房贷机构有 2%的贷款无法收回, 就会产生较高的财务风险,而美国 2005 年的次贷总额就已高达 14000 亿美元 。 并 且 此 次 的次 级 贷 款 有 一 个 共 同特 点—贷款者在前几年可以享受到非 常低的利息以及住房首付比例,但利率 在最后几年将显著增加,造成一开始皆 大欢喜、最后捉襟见肘的局面。
既然要面对如此巨大的风险,美国 房贷两大 巨头—房地美和房利美为 何胆敢进入这一领域呢? 一方面,由于 当时大多数中产家庭已办理了优 质房 贷 、次优质房贷,房地美和房利美希望 能从“次级贷款”这一新市场中获利;另 一方面,这些贷款都是有住房进行抵押 的, 由于当时美国房地产市场供不应 求, 房价持续走高,2007 年 1 月 的时候 均价已达 27 万美元,相当于 2001 年的 150% 。如果出现了坏账损失,房贷机构也可以将抵押房产拍卖,甚至还能赚上 一笔差价 。到 了 2006 年,次级贷款占比 已达全美抵押贷款的 20%。
(三)衍生金融产品滥发
当然,房贷机构也意识到了上述做 法的致命缺陷—— 房价一旦开始下跌, 房贷机构就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为 了预防风险,房地美和房利美对债权进 行了风险转嫁,将大量次级贷款债权打 包成担保债务凭证 CDO 、信用违约互 换 CDS 在市场上进行兜售: 一方面向 投资者转嫁了风险, 还收取了手续费, 另一方面筹集到了源源不断的资金,使 其能够再次向购房者发放次级贷款 。到 了 2007 年, 全美 CDS 总额 已达 58.24 万亿美元,几乎是美国当年 GDP( 14 万 亿美元) 的 4 倍,CDO 也在 2007 年达 到顶峰。
如此 一 来就成功地将风险转嫁给 了广大投资者,因为如果没有衍生金融 工具的出现,后续最坏的结果只局限于 两大房贷机构倒闭, 但在利益驱动下, 滥发的 CDS 和 CDO 使得这次危机通 过金融市场波及到了全美乃至全世界。
( 四)房地产行业暴雷
事实上,许多低收入购房者的优惠 利率期限在 2007 年底已经结束, 出现 无法还贷的情况,大量被用于抵押的房 产开始流向市场, 供给大幅度增加,房 价暴跌,在 一 系列连锁反应之下,衍生 金融工具交易环节上的投资者所面临 的损失在杠杆的作用下达到了 天文数 字,导致大量投资机构破产,2008 年初, 贝 尔斯登, 也就是华尔街第 5 大投行, 进入破产清算程序;2008 年 9 月, 第 4 大投行雷曼兄弟也宣布破产 。到 了年底,这场危机的罪魁祸首—— 房地美和 房利美也无力回天,被美联储以低价收 购。
当 然, 金融业的萧条只是开端,实 体经济受到影响才是民众所担忧的。金 融机构的大规模停摆让全球经济陷入 停滞, 失业率迅速上升,2008 年底欧美 失业率已达 10%,同时由于大量抵押房 产被银行收回, 成千上万的人无家可 归 。 虽然损失严重,但无论是从破坏性 还是持久性, 此次危机都无法与 1929 年那次相比,所以此次受创的主要还是 全球的金融行业,对人们生活造成的影 响远没有之前那次经济危机严重。
三、相似度分析
( 一)政策自由,产能过剩
首先从美国政府层面来说,两次危 机发生时都推行着自由市场政策,美国 政府分别将其名为“ 自 由放任主义”和 “新 自 由资本主义”,在缺乏管控的环境 下,市场主体“ 自发性 、盲 目 性”的弊端 显露无疑, 企业开始盲目扩大生产,导 致产能过剩,1929 年主要是工业化商品 生产过剩, 而 2008 年则是房地产生产 过剩。
(二)贫富差距明显,次贷盛行
接着从金融机构来说,两次危机都 是为 了 消化过剩的产能,金融机构开始 向有资金需求的群体发放贷款 。由于美 国贫富差距一 直较为明显,其中还包含 了 大量由低收入群体所持有的次级贷 款, 并且以特定资产作为还款保证,第 一 次是股票,第二次则是房产,这种本 身不确定性极高的资产为还款带来了 巨大的风险。
(三)特定行业作为导火索
接着从危机导火索来看,引发两次 危机的直接原因都是特定行业的暴雷 。 前文提到, 次级贷款的持有者将股票、 房产作为还款保证,而这些资产的价格 是会随市场波动的, 一旦相关行业暴 雷,价格下跌,就会引起 一 系列连锁反 应。 毫无疑问,1929 年暴雷是从股票市 场开始的, 而 2008 年是也从房地产市 场开始的。
( 四)金融行业首当其冲,实体经济 紧随其后
当股价 、房价暴跌后,金融机构就 出现了大量坏账,破产倒闭,成了危机 的第一批受害者 。金融机构倒下后,受 到波及的就是平民百姓, 收入下降、失 业率上升是经济停摆的必然后果。
参考文献:
[ 1] 李云 ,谢洁华,李成青 .本轮疫情冲击 危机与 2008 年金融危机的比较与展望[J]. 国 际金融 ,2021(02):55-61 .
[2] 陈志武 .2008 年金融危机:历 史会重 演吗[N]. 经济观察报,2020-12-7 (35).
[3] 李文阔,张雪松 . 1929 年世界经济危 机与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J]. 内 蒙古 科技与经济,2020( 19):58-59+61 .
[4] 刘曦 . 浅析 1929-1933 年世界性经济 危机的影响和启示[J].知识文库,2016( 10):62 .
[5] 陈星宇 . 浅析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 [J]. 商,2016( 11):109.
[6] 辛金洋 . 浅谈 08 年美国金融危机对 中国的启示[J].科技风,2015(23):27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53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