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山西省是我国的能源大省,长期以来因煤而兴, 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 巨大贡献, 但以煤为主的经济 发展模式也对山西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严峻挑战, 转型 发展势在必行。基于此,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山西省产业 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并针对性地提出了 山西省产业 结构优化的政策导向。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 转型发展 经济发展
2021 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 史关头,是“十四五”开局起步的重要时刻,同时是山西省“转 型出雏型”的关键阶段 。随着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不断推进与产 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山西省打出转型综改“组合拳”,摁下能源 转型“快进键”,经济实现了从断崖式下滑到稳中向好态势的 转折 。 因此,研究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 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而且对山西省今后的战略发展起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山西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现状
(一)山西省产业结构现状
根据 2000 年至 2014 年山西省的三次产业比重来看,产业 结构已呈现出极不平衡的“二三一”畸形发展态势 。 第二产业 总产值比重最高时可达 60%, 而第一产业总产值比重最低时 只有 4%,第二产业总产值甚至可达第一产业的十五倍 。 山西 省的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在其产业结构中占据着压倒性的地 位,且工业发展有以下显著的特征:资源化、单一化、重型化 。 由于拥有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 山西省的煤炭产业在区域经 济中几乎占据了完全主导的地位,从而使其他产业不断萎缩, 导致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呈现出对自然资源完全依赖的特征。
根据 2019 年山西省的三次产业比重来看, 第二产业总产 值比重下降到 43.77%且远远落后于第三产业,而第一产业总 产值相较于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少之又少 。 由此分析得出, 山西省的能源转型已取得相当成效, 不再是完全依赖煤炭产 业的经济发展模式 。 从增长率方面看, 第一产业总产值相对 2018 年增长 2. 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4.8%;第二产业总产值 相对增长 5.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43.8%;第三产业总产值相 对增长 7.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51.4% 。 综上所述,山西省产 业结构的现状是第一产业发展相对落后, 第二产业市场份额 逐步缩小,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且其发展势头旺盛。
(二)山西省经济发展现状
2019 年,山西省地区的 GDP 总值达到 17026.68 亿元且保 持较高增速,由此可见山西省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具 体有以下表现。一是经济增长率稳步上升。山西省全年的地区 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17026.8 亿元,同比增长 6.2%;其中,全省 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速 0. 1% 。 二是政府财政收 支与金融运行稳定 。 山西省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值保持在 稳定的区间波动 。 同时,在各类金融机构中,无论本币还是外币,其存贷款余额都持续稳定增加 。 三是消费势头显著上升。
据统计显示,山西省零售品总消费额持续上涨 。 同时,随着数 字经济的不断拓展,全省网购交易总额比上年增长 25.2 。旅游 业发展势头空前强盛,全省旅游产业总收益大幅上升 。 四是服 务业占据相对引领地位 。2019 年三次产业结构中其对 GDP 增 长的贡献率高达 59.8, 对山西省经济增长起到强劲的支撑作 用。
二、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
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 的要求,产业结构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质 就是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使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之 间充分流动 。 同时,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可以使得摩擦性失业 的人口重新加入劳动力市场,从而达到充分就业的目标。
(一)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直接影响
山西省原先的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 极度依赖自然资 源,畸形的产业结构直接制约了其经济发展 。在能源转型的大 背景下,山西省第三产业总产值同步增长率超过第二产业,此 时山西省的产业结构不再单纯依赖煤炭资源, 服务业已撑起 半边天,不断带动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的上升 。 基于此,产业 结构调整可以使得山西省的发展模式合理化, 从而促进经济 长足发展。
(二)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间接作用
在政治经济学理论中, 利润率相对较低产业的生产要素 必然会向利润率高的产业所流动,这就是生产要素的趋利性。 由于产业结构与生产要素的分布结构耦合程度比较低, 市场 上有部分企业大量的资源被闲置,而部分企业资源相当匮乏, 这导致了经济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大量失业人口出现。
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 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目标是充分 就业 。 就业是民生的根本所在、财富的源泉所在,也是社会的 稳定所在,人民最关注的问题就是就业问题 。而产业结构的调 整有利于保障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之间的有效流动, 使部分 处于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的劳动力找到适合的工作岗 位,从而有效调动人力资源的配置,以此来促进充分就业,实 现经济增长。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定
随着山西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深入分析三次产业结构的 现状,有利于从根本上规划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从而探索 山西转型发展之路。本文基于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着重探讨三次产业在山西省产业结构中的作用,结合产业结构现状 建立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实证计量模型。
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y=α+β1x1+β2x2 β3x+ μ (1)
其中,y 为山西省年度生产总值增长率,x1、x2、x3 表示第一 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年度生产总产值的增长率,μ 为随 机误差项。
(二)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为研究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确立以下标准进行衡量。
1.被解释变量—— 经济增长。本文中设 y 作为代表经济增 长的指标: 用山西省地区年度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来衡量此指 标, 山西省地区年度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是本年度地区生产总 值相对于上一年度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加量与上一年度地区生 产总值的比率。用 GDP 增长率代替 GDP 直接表示经济增长指 标,更能够体现出经济的增长程度而不是经济的总量。
2.解释变量——产业结构调整 。 本文中设x1、x2、x3 作为 代表产业结构调整的指标: 用山西省第一产业总产值增长率 来衡量 x1, 山西省第一产业总产值增长率等于山西省本年度 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相对于上一年度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的增加 量除以上一年度第一产业生产总值 。 用第一产业总产值增长 率代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直接表示经济增长的指标, 更能够 体现出第一产业总产值的增长程度, 也就是第一产业规模的 变化程度。x2、x3 分别表示山西省第二产业总产值增长率与第 三产业总产值增长率,与 x1计算方法一致。
(三)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
针对上文所建立的计量经济模型和山西省 2000— 2019 年 各项 GDP 的数据运用 Eviews 软件进行 OLS 最小二乘法回归 分析,结果如下。
表 1 最小二乘法回归结果
由表 1 回归结果可以发现,山西省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山西省经济增长总体上都有促进作用 。 具 体来看,第一产业总产值增长率的系数为 0.088414,表明第一 产业发展对山西省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非常微小 。 而第二产 业总产值增长率的系数为 0.537021, 说明第二产业每增长一 个百分点, 山西省 GDP 总量就会增加 0.537021 个百分点,且 在 5%置信水平下十分显著;第三产业总产值增长率的系数为 0.363426,说明第三产业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山西省 GDP 总量 就会增加 0.363426 个百分点, 且在 5%置信水平下十分显著。 基于此,可以判断,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对山西省经济发展 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模型的检验
1.统计检验。
(1)拟合优度检验(R2 检验)。 R2 检验反映了样本回归直线 对实际观测值的拟合程度,R2 的值越接近于 1,说明模型拟合效 果好 。 由表 1 可得, 可决系数 R2=0.971054, 调整后的 R2=0. 965676,表明模型可解释程度很高。
(2)总体显著性检验(F 检验)。本文采取数据中,k=3,n=20, 在给定显著性水平 α=5%条件下, 查 F 分布表可 Fα(k,n-k-1)=F α(3,16)=5.29。由 F 检验结果可得,F=360.502 >F α(3,16 ) =5.29,则拒绝原假设,认为在 5%置信度水平下,方程总体线性 关系显著。
(3)变量显著性检验(t 检验)。本文采取数据中 n=20,在给定显著性水平 α=5%条件下, 查 t 分布表可得 t (n-2)=t(18)=1.734。x1 所对应的 t 值为 2.635362>t(18)=1.734,所以 拒绝原假设,认为该变量显著。x2、x3 所对应 t 值分别为 25.2051、 5.884026 均大于 1.734,所以,上述变量通过显著性检验。
2.计量经济学检验 。异方差检验(White 检验)。 由于初始模 型通过了经济意义检验与统计检验, 所以对原模型做 White 检 验,结果如下:
由表 2 可得解释变量的个数为 9,且 nR2=10.39443,在 5%显 著性水平下, 查表可得 x2 (9)=16.919, 可判断 nR2<x2(9)=16. 919,则接受原假设,认为模型不具有异方差。
表 2 White 检验结果
通过上述检验,可确定最终形式的回归模型为:
y=0.088414χ1+0.537021 χ2+0.363426χ3-0.000915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采用Eviews 软件针对山西省 2000—2019 年各项 GDP 的数据做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三次产业对山西省经济增 长都有促进作用, 其中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比较显 著 。然而,山西省长期以第二产业为中心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生 态环境污染问题。结合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山西省可以 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及开发第一产业, 同时加大转型发展 的力度等政策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从而实现经济增长 。基于 此, 加快推进山西省高质量转型发展将为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 作出重大贡献。
(二)政策建议
1.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一,要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改变旧 的产品观、产业观,充分认识到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战略地位 的重要性 。 同时, 要深入研究第三产业引领经济发展的省级案 例,探索出适合山西省第三产业发展的道路 。第二,加强人才引 进和培养,致力于提升第三产业科技含量。山西省目前发展的瓶 颈之一就是人才资源匮乏,人才是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 要想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必须积极培养相关人才 。要建立健全人 才培养机制、激励机制、优化机制,培养全面性人才。出台相关人 才引进政策,要做到留住人才 。 同时,在“互联网 +”和计算机时 代的大背景下,高新技术是时代发展的趋势。要利用大量人才致 力于研究高新技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第三,在多种渠道上加 大对第三产业的投入 。 目前,第三产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处于供不应求 的状态,虽然其发展势头空前强盛,但许多基础建设还不够完善, 需要大量的资本注入建立相对完善的基础设 施 。基于此,要在各种渠道上增加对第三产业的投入。
2.加快转型发展 。第一,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 展模式。山西省的当务之急是改善生态环境,以开发清洁能源为 目标,实现无污染经济增长 。 同时以创新驱动战略为核心,依靠 技术创新,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形成,突破当前发展瓶颈,转变以 依赖自然资源发展的畸形产业结构 。第二,把握机遇,大力推动 产业结构优化 。 积极面对即将到来的“十四五”规划,要看准时 机,抓住机会,站在新的平台上,打通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效 应。
3.发展特色农业。第一,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 随着国民经济总量的大幅上升,农产品需要营造品牌效应,打造 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才能在众多商品中脱颖而出 。目前 山西省的特色品牌产品少之又少, 所以必须加大农产品品牌推 广力度,把现有的农产品打造成具有知名度的特色产品,努力为 农民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大力推动各农村特色农业的发 展,形成产业链,从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扩大第一产业的市场 占有率,带动山西省经济发展 。第二,在提高综合产出效益的牢 固基础上,提升特色农产品品质 。具体把握好两个环节:一要随 着时代的变化,对农产品品种进行优化升级。通过优胜劣汰。不 断地进行筛选,生产出符合山西省发展模式的特色农产品。二要 规范生产方式,扩大市场规模,同时,要切实了解消费者需求,生产出真正被需要的农产品。第三,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 科技投入。由于山西省第一产业生产总产值一直都非常少,农业 发展相对落后,导致相关基础建设不完善。政府要加大对农业基 础建设方面的投入,保障农民正常的生产需求 。在此基础上,增 加农业
方面的科技投入, 使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渗入到农业生产 的基础程序当中,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 收入差距,改善农民生活。
参考文献:
[1] 钟孝江.我国产业升级与就业结构关系研究[D].江西财经大 学,2019 .
[2] 庞舒雅.去 工业化视角下: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科技和 产业,2018,18( 12):18-23+100 .
[3] 刘敏. 基于 灰 色 关 联 分 析 的 资 源 型 城 市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研 究—— 以山西省为例[J].现代商业,2019 (08):64-65.
[4] 赵丹丹.山西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J]. 西部皮革 ,2018,40( 16):24 .
[5] 张烨.促进山西省产业结构优化的财政政策研究[D]. 山西财 经大学,20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35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