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产业集群与人才集聚耦合发展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12-28 15:50:1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产业集群与人才集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研究 两者的互动耦合模式,  可以引导产业集群与人才集聚实现一 体化发展 。  文章以江苏制造业为例,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研究 不同阶段产业集群与人才集聚的耦合模式,  并提出相应的耦 合发展策略。

关键词:  产业集群   人才集聚   耦合发展    江苏制造业 集群

一、引言

产业集群的发展促进人才集聚,  而人才集聚产生的知识 溢出效应则推动产业集群持续发展 。  鉴于两者均面临转型升 级的压力和衰退风险,  研究产业集群与人才集聚的互动耦合 模式,可以引导实现产业集群与人才集聚的一体化发展 。江苏 作为全国领先的制造业基地,已经形成了 13 个先进制造业集 群,  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集群与人才集聚的耦合依旧存在 着诸多问题,因此,笔者立足江苏制造业现状,探讨产业集群 与人才集聚的耦合发展策略,  为优化产业政策和人才政策提 供决策参考。

\

二、理论综述

文献检索发现,产业集群和人才集聚理论成果日渐成熟, 这为研究产业集群与人才集聚耦合发展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理 论基础 。  有关产业集群和人才集聚耦合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 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集群与企业家间的关系 。  主要代表有 Feldman、 Francis、Bercovitz[1]等学者,研究表明,企业家对产业集群的形成、成长和转型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产业集群也促进了企业家的产生、成长和聚集,两者之间相互作用。

二是产业集群与专业人才的关系 。  主要代表有 Marshall[2] 等学者,研究表明人才聚集是发展产业集群的基础,专业人才 有利于产业集群专业化生产,  可增强集群竞争力以及集群的 技术创新 。国内学者也进一步提出了人力资源集群的概念,认 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可以通过人力资源集群得以实现。

三是产业集群与人才集聚的成因与过程。Porter[3]认为:“对 于产业而言,地理集中性就好像一个磁场,会把高级人才和其 他关键要素吸引进来 。  ”国内学者进一步引入了多种理论,例 如利用“羊群行为”理论对产业集群中的人才集聚现象进行了 拓展分析;利用“磁场理论”,分析了集聚经济的优势和人才集 中的形成。

因此,  国内外学界已经从多个角度对产业集群和人才集 聚进行了探讨,但对两者的耦合发展模式还缺乏深入研究,这 是本文得以立论的依据。

三、产业集群与人才集聚 的耦合模式分析

耦合或系统耦合概念源于物理学,  发展到经济学中演变为: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系统通过相互作用而共同发展的互 动关系 。  耦合关系一般可分为:包含型、交叉重叠型与太极式 三种模式,而产业集群与人才集聚是互相促进、相互影响的关 系,需要将两者看作一个系统,解剖其融合发展,因此,属于太 极式耦合模式。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  产业集群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产生 期、成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而产业集群与人才集聚的太极 式耦合模式,主要体现在产业集群如何吸引、配置与提升人才 上,人才集聚在不同阶段也相应的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笔者基 于不同生命周期下产业集群与人才集聚的耦合关系,  分析江 苏制造业集群的发展情况,从而明确改进重点。

(一)产生期耦合模式

处于产生期的产业集群所呈现的特征是:  集群处于摸索 阶段,市场需求不稳定,市场风险大,因此整体规模偏小,集群 内企业数量有限,处于磨合期,尚未出现核心企业,也没有形 成有效协作的产业链,创新能力弱,产业特色与竞争优势不明 显。

正是由于这种高风险性,使得集群内存在高收益产业,从 而吸引大量人力资本的进入[4],使得人才集聚进入产生期 。  人 才集聚是人才流动的过程与结果,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促使 人才不断流入区域内,此阶段的人才集聚主要体现在数量上, 逐渐形成规模效应,使得人才集聚度增高 。  因此,产业集群与 人才集聚在萌芽期的耦合模式,主要体现的是如何吸引人才, 加速产业链与人才链的形成。

在江苏制造业集群与人才集聚的耦合过程中,2020 年全 省共形成 84 个制造业集群,  其中南京及苏锡常集群数为 51 个,占比 60.71%,而苏北地区除扬州外,共占比 25% 。从 13 个 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龙头骨干企业的有效发明来看,  苏北仅占 总数的 9. 1% 。  因此,苏北地区的制造业集群初具规模,尽管数 量与发展质量偏低,  但潜力较大,  需要采用各类措施吸引人才。

(二)成长期耦合模式

处于成长期的产业集群所呈现的特征是:  鉴于集群的快 速发展,大量企业以及与产业配套的经济组织开始涌入,集群 内的企业数量与集群的整体规模扩大,  逐渐形成核心企业以 及相应的产业链,此时对人才的需求比较迫切 。  同时,成长期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开始凸显,创新能力增强,配置人才的环 境也得到改善。

因此,成长期的产业集群已经具备吸引人才的条件,而更 重要的是探索如何留住人才,保证人才的流入大于流出,并且 促进集群内部人才的流动,此时人才不单单追求数量,更加注 重质量,也就进入了人才集聚的成长期 。  在成长期,产业集群 与人才集聚 的耦合模式体现在产业集群 的快速发展为人才集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人才规模效应充分显现,但是人才的质 量需要满足相应产业集群的发展,要对人才进行合理配置,促 进集群内人员的交流互动,降低流动风险,提高协同效应,从 而促进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

江苏出台了  《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 见》,重点发展 13 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并力争到 2025 年,培育 4 个世界一流水平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  例如,物联网产业集群 属于快速成长期,  无锡物联网产业的营收超过 2600 亿元,产 业集群拥有 2000 多家物联网企业,  在 18 万物联网产业从业 人员中,有 3.4 万高技能人才与 1.3 万高层次人才 。  但根据对 物联网从业人员的调查显示,人才的引进与配置存在偏差,人 岗不匹配的现象大量存在,  并且物联网人才平台的互动机制 并不完善,人才间的互动交流少[5],因此,人才配置与互动问题 阻碍了集群的高质量发展。

(三)成熟期耦合模式

处于成熟期的产业集群所呈现的特征是:  已经逐步形成 完整的产业链,企业数量与集群规模趋于稳定,而且链条上的 企业彼此是竞合关系,  使得集群中的人才间形成了知识的分 享与扩散,知识溢出效应明显 。但同时处于成熟期的集群缺乏 持续发展的内生力,大型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

因此,处于成熟期的产业集群亟需转型升级,而为了保持 人才集聚与产业集群的耦合效应,需要从关注人才数量、质量 到转而探索如何优化人才结构上,  此时人才集聚也进入成熟 期 。  而成熟期两者的耦合模式主要是形成与产业集群转型升 级相适应的人才支撑体系,通过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其 他经济组织间的互动,加强人才集聚对产业集权的支撑力。

江苏制造业集群整体发展快速,  根据江苏省统计局发布 的数据显示,2020 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增加 6. 1%,  其中 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态势良好,全省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 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 10.3%和 8.9% 。  但制造业企业的人才 结构却不合理,  初级技术人才占比最大,  高级技术人才比例 低;从学历来看,初中学历的人员占比较大,高层次创新型人 才供给不足 。因此,尽管江苏部分制造业集群已经形成完整的 产业链,但人才结构无法满足集群的转型升级,需要培养高层 次创新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

\

四、江苏制造业集群与人才集聚的耦合发展策略

结合产业集群与人才集聚基于不同生命周期的耦合模 式,确定了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并结合江苏制造业集群的情况 分析两者的耦合发展策略。

(一)产生期耦合发展

产业集群与人才集聚在产生期耦合发展的重点是加大人 才引进力度,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 。  首先,长三角地区的制造 业水平整体发达,  江苏制造业集群的发展水平与人才引进优 惠政策相较上海、浙江等地已经不具备优势,因此,政府需要 结合江苏制造业的主导产业,  制定出符合江苏制造业人才发 展的政策,引进合适的人才,而非单纯强调人才的高端性。

其次,由于江苏制造业集群发展的不均衡性,需要强化苏 南地区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引领作用,打造以点带面的新格局, 通过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带动苏中 、  苏北制造业集群的发 展,充分发挥联动作用,提升全省制造业集群的发展水平,从 而产生人才流入的强大拉力。

最后,江苏省政府需要统筹区域间的资源配置,加强苏北 地区制造业集群的人才引进力度,  鼓励创新型人才与技术型 人才向此类地区流动 。例如,可以利用差别化的落户与购房政 策,引导人才流入苏北地区。 

(二)成长期耦合发展 

产业集群与人才集聚在成长期耦合发展的重点是促进人 才合理配置与互动,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  首先,需要发 挥人才集聚与产业集群的双向促进效应[6],在壮大江苏制造业 集群的同时,积极打造有效的产学研平台,为各类人才提供交 流沟通的渠道,促进人才的流动与配置 。  同时政府可以建立区 域间人才流动的保障机制,优化江苏省制造业布局,发展各地 区特色制造业集群,实现产才结构均衡。

其次,加强人才的互动,借助各类激励措施,引导高校、科 研院所、企业的科技人才进行合理配置,尤其是需要引导人才 流入企业这一创新主体,  切实发挥人才集聚对江苏制造业集 群的促进作用 。成长期的产业集群与人才集聚耦合发展,使得 人才不断流入集群,  同时人才集聚产生了显著的知识扩散效 应,为了充分发挥效应的作用,需要打破各主体间的人才流动 壁垒,实现知识与信息的传递,保持江苏制造业集群的发展势头。

(三)成熟期耦合发展

产业集群与人才集聚在成期耦合发展的重点是建立人才 培养机制,促进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  首先,需要健全多层 次人才培养体系 。  以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为主体,瞄准 集群的发展趋势,制定人才培养与投入机制,共同培养制造业 人才 。  同时,江苏的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需要在职业教育中,针对本省大力发展的人工智能 、新 型电力装备、物联网等集群,加强相应专业群的建设,采用工 学交替、现代学徒制等形式培养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实现产教融合。

其次,需要建立人才提升体系 。处于成熟期的制造业集群 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  人才结构的优化与人才质量的提升成 为重要保障,因此需要借助高校与科研院所、社会组织建立培 训基地,一方面可以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围绕智能制造的发展 趋势,培养具备先进制造理念的领军型人才;另一方面需要以 政府为主导,加强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制 造业人才培训资源共享平台,依托各类制造业培训项目,例如 技能提升、学历提升、实践锻炼等,提升集群内的人才质量,继 而促进集群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 1]  Maryann  P  Feldman,Johanna  Francis,Janet Bercovitz .  Creating  a Cluster  While  Building  a  Firm:Entrepreneurs  and  the   Formation   of Industrial Clusters. Regional Studies. Cambridge:2005, 39 ( 1):129 .
[2]  马歇尔 . 经济学原理[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 .  [3]  迈克尔 ·波特 . 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 .
[4]  李方正 , 陈怡安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产业集群与人才集群耦 合关系研究[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6,3 (26):34-38.
[5]  方浩军.无锡物联网产业集群人才共生效应及管理跟进[J]. 产 业科技创新,2020,2 (6):13-15.
[6]  李敏等 .科技人才集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空间交互效 应研究[J].科技进步与决策,2019,36 (22):67-73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3483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