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在中国古代社会,家庭是女 性的主要活动场所。 女性的一生要经历 “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这三个阶段。 从这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女性在家庭 教育中的地位,有利于为现代家庭教育提 供借鉴, 有助于更好地解决当今社会有关 女性生活和发展的问题,有利于建立具有 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从而为构建和谐社 会做贡献。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女性教育 地位与启示
一. 中国古代女性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
(一)古代女性在家庭教育“为人女” 阶段的地位
“家庭教育,即在家庭中实施的教育, 通常多指父母或其他长者对子孙晚辈进 行的教育,同时也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 影响。”[1]在古代家庭中,男子具有绝对优越 的地位。男孩子一生下来就作为家庭甚至 家族的希望, 而女孩子一生下来,在其成 长过程中便被要求学习与从事家务劳动 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从小就被灌输一些诸 如安分守己之类的顺从思想,使女性一步 步成为封建社会所期望的家庭得力助手。 这种不平等观念进一步降低了女性的家 庭地位。这种地位的降低也体现在女性的 受教育方面。在周代,女子在出嫁之前只 能跟随她的母亲学习如何操持家庭事务 以及自己的行为礼仪规范等知识与技能, 没有接受正式教育的机会。女子被要求在闺阁当中,不能像男子一样自由出入,参 与社会交往,就连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权 利也被剥夺了。 女子不仅不能出闺阁之 门,还要学习诗、书、礼、乐等知识, 同时还 要学女事。虽然当时一些贵族家庭中存在 专门为女子教授知识的老师,但教授的内 容却是以培养贤妻良母为目标的“妇德” “妇言”“妇容”“妇功”。女性的言行在日常 的生活礼制规范当中被限制着,使女子在 接受教育方面的空间更加有限。
每个时代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不同 的。在经济发展鼎盛时,社会环境是相对 开放的,社会上有的家庭对女子的家庭教 育也表现出了较开明的态度。 因此,古代 那些家庭条件优越、或是集父母兄长疼爱 于一身、 或是家庭学术氛围浓厚的女性, 从小就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地接受知识, 从而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文化知识。
另外,还有一些家庭, 因为是独生女, 而又想把家学传承下去,所以她们把女儿 当作儿子一样培养,将自己的文化知识或 技能传授给自己的女儿,希望她们将家学 能够发扬光大。例如,明代的谈允贤就是 在其父亲的教导下学习医学,从而继承了 他父亲的事业。但是这种情况并不是中国 古代社会的主流,大多存在于家境殷实的 上层阶级,处于社会底层的贫苦家庭当中 的女子根本没有这种接受教育的机会。这 些都是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的真实 写照,也反映出了古代女性在接受教育这 方面的尴尬地位。
(二)古代女性在家庭教育“为人妻” 阶段的地位
女性在结婚生子重组家庭后,便完成 “为人女”到了“为人妻”的角色转变。“夫上下之分,尊卑之等也;夫妇之道, 阴阳之义 也;诸侯大夫士庶之人妻,能推是道以事其 君子,则家道鲜有不盛矣。”[2]这话就表明了 在中国古代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下, 女性在家庭教育中进退维谷的尴尬地位, 体现出了男尊女卑、 夫主妇从的家庭地 位。女性“为人妻”的地位通过其所接受的 家庭教育就可以体现出来。在古代如果妻 子不贤惠,便无法更好地事奉她的丈夫, 与此同时还会被人指责丢失了女性的 “义”和“理”。女子遇到小事不应该与丈夫 斤斤计较, 对丈夫要足够的温顺,应该要 多多尊敬和忍让。妻子这一家庭角色期望 女性温柔体贴,勤劳能干, 能够做好自己 分内的本职工作,同时帮助丈夫在事业上 取得成就。所以在家庭教育当中,女性所 接受的教育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为了将 女性培养成一名百依百顺的贤惠的妻子。 也正是因为有了妻子这一角 色才会衍生 出来夫妻关系,以及后来的父子关系、兄 弟关系等, 体现出长幼尊卑、高低贵贱的 人伦礼节。
女性所接受的诸如《女诫》之类的教 育读本便承袭了儒家传统文化,教导女性 将“以和为贵”当作女性处理家庭各种人 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同时女性所接受的有 关道德修养标准的教育,是对女性作为妻 子的要求,即希望女性在社会生活当中要 端庄大方、正身立本, 在家庭教育当中要 相夫教子、尊老爱幼、艰苦朴素、勤俭持家; 同时在日常生活当中也要时时刻刻注重自己的形象,要“清静自守”“择词而说”“不 道恶语”,并且要学会待人接客的礼节。
(三)古代女性在家庭教育“为人母” 阶段的地位
女性充当母亲这一角色是建立在妻 子这一身份的基础上,女性在扮演妻子和 母亲这两种角色时有一定程度的重叠交 叉。
在中国古代社会,母亲在扶养、教育 子女方面有重要作用。在科举制度盛兴的 唐代,考取功名并且步入仕途是许多读书 人光宗耀祖得主要途经,而这时期社会各阶层都十分重视子女的文化教育。倘若有 些家庭中由于父亲去世得早,母亲便需要 承担起抚育和管教子女的双重责任。孟子 是在单亲家庭的环境下由母亲抚养长大 的,孟母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受到邻居的不 良影响,为了给儿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 环境,便搬了三次家,孟子也最终成了一 个学识渊博的人。
既有“孟母三迁”的好典范,也有像 《歧路难》 当中的母亲王氏这样的反面教 材。主人公谭绍闻在他的父亲谭孝移去世 后, 便开始自甘堕落。 而他的母亲王氏更 是对儿子谭绍闻过分溺爱,放纵儿子的为 所欲为,不断地把她的儿子推向深渊。 通 过王氏这一反面教材,我们可以更加深刻 地认识到母亲这一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 重要作用, 母亲的教育理念与方式直接关 系到了儿女的健康成长。
在家庭教育中,母亲在家庭教育当中 承担了多重角色。从生育角度来讲, 母亲 承担着生儿育女的角色,是一个家族或家 庭当中传宗接代的重要角色。从文化传承 角度来讲,母亲对子女的规训有重要作 用。母亲为了自己的儿女能立于世,她们 在教育自己的儿女时不知不觉地充当了 封建文化的规训者。从情感寄托的角度来 讲,母亲扮演了教诲者、倾听者、慰籍者、欣 赏者和支持者等多重角色。 因为在古代社 会中,父亲象征着权利秩序,母亲象征着 情感秩序。此外,在男权社会当中,生了男 孩的母亲在家庭当中的地位也会变得尊 贵。女性从十月怀胎到哺乳喂养,这一过 程使母亲与子女在生理与心理有着更加 持久且密切的联系,所以母亲从情感上很 难否定自己的孩子,她们在孩子成长当中 扮演了“鼓励者”和“赞许者”。
综上所述,从女性充当母亲这一角色 上来讲, 在家庭中, 女性在某种程度上决 定了一个家庭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层次,主导了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兴衰命运。
二、中国古代女性家庭教育对现代教 育的启示
(一)中国古代女性家庭教育对现代 女性教育的借鉴
一般情况下,女孩比男孩成熟的较早 一点,其语言表达能力也要比男孩更强一 些。语言的优势促进了女孩智力的发展, 使很多女孩子都表现出了早慧这一特点。 但在现实生活中,女孩子早慧的这种特征 却没有引起父母的或者老师的注意。在有 些时候,老师或者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不但 忽视儿童的早慧现象,甚至还觉得早慧儿 童与智力一般的儿童不合群,从而错过了 对早慧儿童的培养。在现代社会的家庭教 育当中,父母要学会善于观察子女在各个 成长阶段的特点,学会发掘她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对其兴趣与爱好进行培养,使子女也能在自已擅长的领域里闪闪发光。
两宋词坛上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她 在文坛上的突出贡献与其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李清照的原生家庭有着十分浓 厚的学术氛围。她的父亲李格非在文坛上 颇有成就,她的母亲也是知书能文的才 女。正是在这种浓厚学术氛围的熏陶下才 成就了一代才女李清照。李清照的事例体 现了良好家庭环境对女性的成长至关重 要,也体现了只要提供给女性优越的学习 条件并且支持女性学习文化知识的诉求, 女性也可以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取得巨 大成就。 当今社会许多家长仍然存在“女 不如男”的思想,李清照在词坛上取得的 成功也启示现代社会的家长应该秉持男 女平等的观点,对女孩的教育也要更加重 视,要善于发现女孩子的优势,发掘她们 的长处,促进她们的全面发展。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女子 教育,善于发现女性身上的潜力力量,在 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当中给予女性积极 正确的引导,重视对女性孝敬、贤良、慈爱 等人格和美德的教育,使她们成为新时代 需要的女性。 重视女性的家庭道德教育, 不仅关乎女性个体的全面发展,更关乎整 个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发展水平。 只有充分重视当代女性家庭教育,才能更 好地发挥家庭教育在促进个人的全面发 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二)中国古代女性家庭教育对当代母亲的启示
研究中国古代女性在在家庭教育中 的地位, 有利于我们分析古代家庭教育当 中的合理与不足,以便吸取宝贵的经验与 教训,使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在子女成才 方面发挥更显著的作用。
现代社会的教育应该高度重视家庭 教育、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密切关系, 正确处理着三者之间的关系。家庭教育是 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是一个人发展的 启蒙阶段。家庭教育当中也应该重视女性自身气质的培养,使女性在社会建设当中 发挥自己特有的价值,为建设和谐家庭,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 国付出自已的努力。优秀的女性在充当母 亲时,她所发挥的作用对整个家庭和社会 的进步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而现代教育体系基本上都是教学生 一些应付升学考试的书本知识,几乎很少 涉及女性在结婚后应当如何学着做一个 合格的母亲。并且农村当中的大多数女性 都外出打工,常年的外出打工使她们缺失 了对子女的教育。这一现象使教育原本就 落后于城市的农村孩子更加缺乏家庭教育。而城市当中的部分母亲在家庭教育当中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忽视道德教育,给 孩子报课外辅导班,不但加重了孩子的学 习负担,而且也忽视自己的言传身教,从 而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 除此之 外,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快节奏下,还存在 一些事业心很强的女性,出于对自己事业 上的追求,无法平衡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关 系,从而忽视甚至放弃了自己作为一个母 亲应尽的职责。现实生活中的这些事例, 反映出了现代家庭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即 现代社会的有些女性身为母亲,却不知道 如何用正确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去教育 自已的子女,有些女性甚至认为只要紧紧 抓住子女的学校教育,孩子的文化课就可 以取得优异的成绩,进而忽视家庭教育, 甚至认为家庭教育并不重要。这种问题反 映的本质是当代女性对其在家庭教育当 中的地位缺乏正确的认识。剖析中国古代 女性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学习优秀的家庭教育典范,汲取古代家庭教育的精华,为 21 世纪的现代家庭教育提供更好的借鉴。
现代子女教育可以从古代女性家庭教育汲取优秀的经验,去引导现代的父母要以身作则,重视对女子的教育,给子女 更多的鼓励与关注,加强对子女的道德教 育。 同时,现代女性应该明确自己在家庭 教育当中的地位与作用,加强女性在教育 理论方面的学习,使其意识到自己身为人 妻或母亲的在家庭教育当中的重大责任, 给孩子树立更多的积极榜样,减少社会当 中由于女性无暇顾子女教育所导致的家庭悲剧。
三、结语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源远流长,从女性 一生要扮演的女儿、妻子和母亲这三个角 色来研究中国古代女性在家庭教育当中 的地位,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 21 世纪 的家庭教育。 与此同时,剖析中国古代女 性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有利于更好地解 决当今社会有关女性生活和发展的问题, 有利于为当代父母更加科学合理地对子 女实施家庭教育。
参考文献:
[1] 毕诚. 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M].北京:商 务印书馆,1997:15.
[2] 陈东原. 中国妇女生活史[M].上海:上海 文艺出版社,1990:18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34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