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高校在注重学生学习 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不断加强学生的道德 认知、培养道德情感、磨炼道德意志,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 提升,培养学生成为当前社会需求的德才兼备的创新型、高素质 人才。 因此,高校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培养人才爱岗敬业、依 法守德便呼之欲出。 纵观会计行业的特点及会计人员的职业现 状,建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培养会计人才已凸显其重要性和紧 迫性。 文章通过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特点、作用与意义分析,从强 化会计职业道德体验、丰富会计职业道德教学内容、改革会计职 业道德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 课程建设 路径
一、引言
职业道德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 生职业道德的重要渠道和方式,对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 惯发挥着重要意义,有利于推动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对任何专业 的学生都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相较于其他专业而言,会计行业 由于本身的经济性、利益性特点, 更容易产生道德问题。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将会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企业失信等问题, 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的同时还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因 此,在当前高校会计教育中,不仅需要提升学生的会计专业技 能、强化会计实操能力,同时还需要注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培 育,利用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的渗透影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 的职业观念和职业道德。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一)会计职业道德基本概念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 体现会 计职业特征的、 调整会计职业关系和各种经济关系的职业行为 准则和规范。是会计工作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形成并总结出来的, 用以调整对会计人员与社会、会计人员与个人及不同利益集团 的关系,具备一定的主观意识和客观行为,且两者具有统一性[1]。 包含会计职业理想、工作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工作纪律及 工作作风等方面内容。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特点
会计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种特殊职业,除了具有职业 道德职业性、实践性、继承性等一般特征外,还具有专业性、强制 性、政策性等特点。 与其他行业的职业道德相比,会计职业道德 的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会计职业道德的内 容来看包括了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等方面,这就要求 会计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具有专业性的特点;另 一方面从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关系来看, 会计职业 道德的许多内容直接纳入了会计法律制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 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等都规定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和要求。因此会计职业道德是一种“思想立法”,具有强制性和政策性的特点。
三、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一)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对其进行渗透教 育的重要方式。 一方面通过对会计职业道德教学内容的疏导与 传授,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当前经济形势下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和职业道德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另一方面通过在职业道德课程 教育中为学生创造相应地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真实的体 验,能够使学生认识到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以此深 化学生会计职业道德观念,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引导 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
(二)有利于强化会计人生价值的实现
会计具有能够发挥商业语言的作用,并为服务对象提供客 观真实的会计信息,同时也能为相关使用者提供决策的重要依 据和基础。但若是在会计工作中提供虚假信息,将会导致会计报 表使用者根据错误的会计信息作出错误的决策,并因此造成较 大的损失。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建设是为了让会计专业学生 能够在职业道德课程的教育和影响下,遵循行业规则和职业规 范,在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的基础上为企业服务、为社会和广大利 益群体服务, 促进企业和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 职业价值和人生价值。
(三)有利于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竞争能力
会计职业道德本身包含的内容较多,如是非、美丑、荣辱等。 在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经验、实践经 验以及自身道德品质等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 在培养学生会 计实务操作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促使其成为当 前社会需求的全面综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3]。这在一定程度上能 够提升学生将来在职业发展以及实际工作中的竞争能力, 是学 生未来职业生涯中难能可贵的职业软实力。
四、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建设的实现途径
(一)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强化职业道德体验
从当前会计专业教学现状来看,教师的侧重点和学生的关 注点都存在一定偏差。教师更加重视对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忽 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导致在教学中或不开设职业道 德课程, 或开设了职业道德课程但草草带过。学生则认为职业道 德学习既不能教自己做分录也不能教自己做报表,背一背应付 考试就行了。正是由于教师和学生的这种双重错误认识,加之教 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方式较为单一,导致课程教学整体较为枯燥。 因此需要创新教学方式,提升认知, 在教学中强化会计职业道德 体验,丰富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收集 已有的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事件和案例,让学生进行观看并 分析,师生共同参与探讨,通过互动引导强化对学生会计职业道 德的影响和渗透。 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为学生创设更好的教学 情境,还能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代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查 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案例教学法还能使枯燥的职业道德相关知识和概念变得生动形象起来,对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提 高学生学习效果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2.现场实习法。现场实习法是指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 作交流,让学生在真实的会计职业中了解会计职业的特点和 要求,并在实践操作中对会计职业道德有更全面的理解和更 深刻的感悟。这一教学方式要求,加强院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 与沟通, 使企业在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条件,为学生提供真 实的会计职业环境的基础上,能够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引导 工作。让学生能够在全面了解会计职能以及会计业务的同时, 在企业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 作风, 以此增强学生的判断能力,促使学生能够积极提升自身 职业道德修养[4]。
(二)丰富教学内容,提升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质量
在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单一是影响会计职 业道德教育效果的另一重要因素,因此提升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效果还需要丰富教学内容。根据会计职业道德的强制性、政策性 特点,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本身需要加强学生的法制法律教 育。因此,在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法律法 规的教育, 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 还可以强化学生的认识,提 高学生的重视,同时在相关法律法规的作用下,能够培养学生养 成遵守纪律的品质和品格,对其思想行为产生积极的约束。
(三)科学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提高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
对会计专业教学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并改革,是提升教师和 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科学改革会计专业教学评价体系,要求在对学生进行会计专业能力和道德素质综合评价的过程中,以会计专业技能为主,道德素质评价为 辅,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道德素质评价所占的比重,通过具体实 践、综合素质表现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以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为支撑,提高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促进会计职业道德课 程建设全面展开。
总结
总而言之, 注重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加速会计职 业道德课程建设步伐, 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教学实践效果,对培养 学生全面综合发展极为有利,是引导其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价 值观念的重要方式。在会计专业教学中,不断提高对会计职业道 德课程的重要性认识,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发挥会 计职业道德课程教育的重大作用,对培养市场需求的现代化综 合型高素质会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婷.基于企业伦理的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现代 职业教育,2019(05):202- 203.
[2] 吕毅.基于建构主义的职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 实践[J].广西教育 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0(02):70- 71.
[3] 古海翔, 汪嘉. 中职学校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及职业道德教育 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8(11):434- 434.
[4] 何彦.课程思政融入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实践路径探讨[J].高教 学刊,2020(08):151- 15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ngjilunwen/34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