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后备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积极主动、教有特色的青年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点。“青年教师‘目标化’专业成长工程”,让青年教师按照制定的“成长工程行动方案”,制定计划,落实举措,自主学习,自我成长,建立成长档案,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与专业素养。
关键词:青年教师;目标化;成长
本文引用格式:蔡陆定.借目标引领专业发展建机制促进教师成长[J].教育现代化,2019,6(30):139-140,143.
“做个教学的有心人,教学会让你安心;做个职业的规划人,规划会让你立身;做个个性的教学者,个性会让你扬名。”这是诸暨荣怀学校青年教师“目标化”专业成长工程“誓师会”上发出的号召。自2015年9月始,学校开辟了“青年教师‘目标化’专业成长工程”,要求教龄五年及以下的青年教师,按照学部制定的“成长工程行动方案”,制定计划、落实举措、自主学习、自我成长。学部每学期为每位青年教师建立《个人成长档案》,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素养。
一 缘起——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育的发展需要“活水”,学校的发展需要“活水”,青年教师就是教育与学校发展的“活水”。2016学年,学部102名专任教师,其中教龄五年及以下的青年教师有41名,占全校教师的40%,这是学校师资队伍的后备军,这支队伍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教育的质量。这支队伍正处于专业成长“适应与过渡时期”“分化与定型时期”两个阶段,由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对教师角色要求和规范所知有限,跟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经验和技能掌握甚少,因而碰到的疑惑多,需要学习的“门槛踏步”多。一旦引导失偏,指导不力,青年教师往往容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和消极的逃避心态,导致工作热情降低,专业认识错位,职业情意失控。学校出台“目标化”专业成长行动方案,旨在规范青年教师的教学行为,激发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 正名——志须预定自远到,世事岂得终无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目标”来激励,方向来指引。所谓“目标化”,指的是每位教师为自己的成长量身定制“目标规划”,从自身实际出发确定自己的成长目标、研究方向以及筹划促进专业成长的方法和措施,给自己找到一个职业定位。明确自己从哪个方向,用哪些方法,通过哪些途径来加快自己的专业化成长。
在制定《个人成长规划》时,需要具备这些项目:
(一)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都有自己的潜在优势。认识了自己,才能发掘自己的创造潜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我是谁,我应该在哪里,哪里是我人生的最佳坐标,哪个领域是我最具潜力的,是我最能出彩的?学校要求每位青年教师对这些问题作一个深入的思考,进行清晰地梳理,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
(二)规划自身的成长目标
方向比努力重要,目标比勤奋有效。教师在制定自身的成长规划目标时,一般应包括:①个人基本情况:毕业学校、年龄、工作时间、主要教科研成果、个性、兴趣爱好及工作反思等。②个人现状分析:潜在优势与劣势。③个人发展规划:时间上分“三年发展目标”与“一年发展目标”;内容上可从教学工作方面、教科研方面、班主任工作方面、特长方面、兴趣爱好方面等,给自己量身裁衣。
(三)发挥自己的爱好特长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适合的才是最有发展潜能的。教师的成长要寻找“突破口”,做自己最擅长的,什么特长突出就做什么;做自己最喜欢的,什么活儿喜欢就干什么;做自己最有信心的,什么事拿手就做什么;做资源最丰富的,什么项目资源最充足就做什么。幽默风趣的课堂教学,质优量轻的教学方法,驾轻就熟的班主任工作,哪一项是自己最容易发挥的,就钻研哪一项,投入哪一项,寻找到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才能的项目。
(四)分解自身的成长目标
在规划好自身成长目标后,一方面应锁定目标,全力以赴,确定每个时期既定的目标方向和研究重点;另一方面应循序渐进,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从简单到复杂,一步一个脚印实现自己的成长目标。
三 厚道——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厚”是积累与获得,“道”是经验与方法,“厚道”就是积累经验,获得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特质,它由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与教育思想构成。厚积才能薄发,深入才能浅出,青年教师的成长最需要的是厚积,没有现在的“苦”,哪来今后的“甜”?
在“目标化”专业成长工程中,学部要求每位青年教师每学期完成“七个一”工程,即研读一本教学专著,摘录5000字以上教育摘记;撰写一篇有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或案例;每单元撰写一个优秀教案;开出一堂汇报课;每周撰写一篇教学反思;编辑一张本学科的综合性试卷;每学年执笔或参与一项诸暨市级及以上课题。学期结束,每位青年教师将这些成果装订成册,建立《成长档案》,上交学校,组织评比存档。这“七个一”工程的实质是让青年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修炼”,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获得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护身符”,一步一步夯实教学的基本功。
四 磨练——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学校为青年教师确立了“学习理论,自我积累;制订计划,目标定位;师徒结对,同伴互助;搭建平台,炼胆长艺;外出学习,开阔视野”五条途径,“磨”书“磨”课,“磨”师“磨”生,“磨”教“磨”学,督促青年教师在学思行中不断提升,用专业素养建筑自己。概括一下,教师“磨”的是以下几种“剑”:
(一)读书积淀法
读书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最直接、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途径之一。学部已统一为每位青年教师配了彭兴顺著的《做卓越的教师》、朱训林主编的《教师的德艺双馨之路》及徐世贵与于美著的《名师启迪与骨干教师成长》三本“教育专著”,用“专著”厚实教学理论。对教师而言,读书是一种备课;读书是一种积淀;读书是一种成长;读书是一种研究;读书是一种修养,以书丰富自己的学识。
(二)反思积累法
反思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梳理,经过思考分析,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促使自己的成长和完善。学者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反思是教师获取实践性知识、增强教育能力、生成教育智慧的有效途径,对教师而言,教学的点点滴滴都是反思的题材,课堂教学、教育观念、教育现象、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等,在反思中积累经验,在反思中认识教育规律,在反思中获得教育的真谛。
(三)课堂历练法
课堂是教师的阵地,课堂教学的历练是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化成长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学校要求青年教师每学期开出了解课、调研课、专题课、汇报课,让青年教师在课堂上挥洒自己的才情和灵性,用心灵感动学生的心灵,用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用生命润泽学生的生命,上公开课的过程是青年教师最好的学习过程、成长的过程。
(四)科研提升法
教师即研究者,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浮。研究是提升教师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凡是有较强研究意识的教师,他们的成长速度会更快,职业境界会更高。对于新教师而言,学校要求他们研究的课题小一点、活一点、实一点、快一点,从写工作总结开始,从讲“教育故事”起步,从写教学案例出发,从解决教育问题入手,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实践,提高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
(五)名师引领法
网络家园已成为我国教学改革的焦点,教学模式必将发生重大变革,提升信息技术已迫在眉睫,“微课制作、翻转课堂”将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天下名师皆我师”,资源共享、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生方式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益,少走许多弯路。
五 露锋——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心不清无以见道,志不确无以立功。一年多的探索实践,“青年教师”目标化“专业成长工程”已初显成效。“成长工程”为青年教师“正”了名称,“定”了任务。名已正,言则顺;言既顺,事则成。学校成立了青年教师读书馆——“怀濡馆”,涵养了青年教师的学识才华;开辟了青年教师的“论坛地”——《怀濡视野》,汇聚了青年教师的教海拾贝。一刊在手,既见荣怀教育的山水,又见荣怀教师的风采,满口清香,满眼亮丽。
“成长工程”为青年教师“厚”了师德,“积”了智慧。学校建立了青年教师硕果园——《成长档案袋》,规划了青年教师的成长目标,搭建了青年教师成长的平台,让他们潜心教坛铸师魂,艺德双馨流芳韵;让他们一丝不苟解惑,冰清玉洁育人;让他们尽职尽责学生心服口服,激情永驻学生亲之爱之。“成长工程”为青年教师“磨”了教艺,“练”了技能。青年教师的课堂逐步由“重师”向“重生”,由“范本”到“文本”,由“听话”到“对话”,由“灌输”到“体验”,由“独作”到“合作”,由“单极”到“多极”的转变,力求使自己的课堂成为一段师生愉悦的过程,成为师生一种幸福的体验,成为师生一片诗意的栖居地。
参考文献
[1]彭兴顺.《做卓越的教师》.天津出版社出版.徐世贵,于美.《名师启[2]迪与骨干教师称号》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