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多方联动,共建共享型资源库平台 ——以四川财经职业学院投资与理财专业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24 09:48:5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职业院校在进行优质高职建设中,为了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对优质专业教学资源的需求,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在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中,面对“互联网+”时代背景,要保证资源库资源的完备性、先进性和适宜性,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的作用,才能满足多样化的学习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优质高职教学资源库;多方联动

本文引用格式:李琳.多方联动,共建共享型资源库平台——以四川财经职业学院投资与理财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29):201-202.

         “优质”是专业教学资源库遴选的基本条件,共享是专业教学资源库运行的方式,通过“优质资源的共享”,达到不断缩小院校专业发展水平与院校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从而推进高职院校的均衡发展与同步提升的目的。因此,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既是高职优质化发展的一项局部性改革,也是关乎全局的基础资源优质化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改革举措。四川财经职业学院投资与理财专业是四川省高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优质高职建设项目专业群建设对象。通过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打造以优质教育资源为主体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升学院内涵建设的质量,实现高职教育发展逐步进入以高水平为主题的“优质化”阶段。同时将专业资源库变为能串联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各要素的有效载体。

\

 
一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现状

       在资源库建设与使用的实践中,与预期目标有着一定差距。为了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对优质专业教学资源的需求,在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中,面对“互联网+”时代背景,要保证资源库资源的完备性、先进性和适宜性,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的作用,才能满足多样化的学习模式。

(一)资源素材品质不高,缺乏完善的资源库共建共享机制

       平台过于重视对特定学期的建设、重单门课程建设忽视专业整体建设,注重数量,没有围绕一个主题形成一批高质量的、有内在逻辑关联的教学素材。在一学期课程结束之后,没有进行专业化的归类。其次,资源库内容以文本、素材等内容居多,用于提升专业技能实操演练平台稀缺,视频课件相对较少。这样的平台不能吸引学生去学习和使用,所制定的共享机制也流于形式。

(二)资源库平台体现企业实际应用需求、重视校企共享共用的程度不够

         麦可思数据显示,资源库用户及使用人员中“各自为政”较为严重,其他高校师生和相关企业人员较少,主要集中在参与该专业项目共建的承办职业院校的在校生和教师。同时,建设时侧重学校中教与学的需要,针对院校内学生的教学导向,而对企业利用资源库平台进行员工培训和交流等方面的考虑不够,导致企业的实际应用需求无法得到更好的体现和满足。资源库建设中对“校企共建设”的重视程度远高于“校企共应用”。原因有二,一是建设时企业参与较少,资源库的“企业化”程度低,建好后企业在使用中难免“水土不服”。二是来自企业行业一线项目和案例比较少,缺少最新的行业动态、技术动态,以致在校企共享过程中,资源库的应用价值降低,这些不匹配因素较大地影像了企业应用资源库平台的积极性,也是造成资源库平台在企业中实际应用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1]。

二“互联网+”背景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改进措施

(一)依托四川财经职教联盟、理清责权利,打好资源共享的基石


        教学资源库建设涉及面广、利益相关方复杂,包括院校、行业、企业、社会人员等,必须依托联盟通过章程等形式理清各成员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借助联盟整合各成员的资源和需求,明确各成员作为资源提供者、使用者的权利和义务,健全利益分享和责任分担制度,完善联盟各成员之间学分互认、经历互认,最终形成多方受益、多变联动的资源共享新生态,打好资源共享的基石。政府部门负责资源库建设持续的政策指导,以及监控、定期通报;行业协会对资源库建设持续的业务指导,同时利用行业协会特殊主体地位,对资源建设进行监督、及时反馈;企业既是资源库建设最新的素材资源的供给者,同时又是资源库的需求方。高职院校是教学资源库的主要建设者和管理者,在校师生又是资源的使用者,利用资源开展自主学习、辅助教学提升教学效果。“互联网+”时代中,要深刻理解“互联网+”职业教育资源库建设的作用,放大互联网在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的效应,将资源库建成为一个三维一体化综合应用平台,即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组织教学、企业员工培训与学习,从而形成互利互动、相互促进的三方结构体[2]。

\


(二)明确企业参与的主体地位,深化产教融合

         目前专业教学资源库有企业参与,企业参与的深度以及使用率都不高。“互联网+”背景下,资源库应当是融合行业企业最新业态、行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素材于一体。校企双主体,通过共建共享,才能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只有当资源库对企业而言有真正实用的价值,其才会反过来积极地投入建设,把更多更好的资源投入共建资源库平台,否则企业共建的积极性是有限的。因此,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政策安排中,应明确企业作为牵头单位参与的必要性,赋予企业作为优质教学资源供给主体及资源库运行的监控主体的权限,实现企业参与的权责统一[3]。当企业从资源库建设与“应用”中得到有价值的“红利”,才能进一步推动共建与共享。利用便捷快速的互联网,加上体系完整、具有可操作性的内容,让资源库能成为企业员工培训、提升能力的重要平台。当企业需求在资源库平台上实现,企业就必然会更加愿意将更多更先进、更具代表性的案例共享到资源库中来,参与共建共享的积极性将大大提高。这对高校在校生接触和学习行业里最新、最实用的案例,了解最真实的工作岗位非常有益,而在校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反过来对企业未来吸收这些专业技术人才又形成巨大的“人才红利”,通过资源库平台的企业文化、案例培养与熏陶,企业可以在高职院校中招聘到能够更快适应、甚至可以直接上岗工作的毕业生,这显然会成为一个非常好的良性循环。

(三)扩大中职学校参与规模,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为确保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在资源库建设中应重视中职学校的参与。一方面,应引导中职学校作为牵头单位,与其他行业企业或学术团体、高职院校,合作建立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这种资源库在服务中职学校专业教学的同时,还可以与高职院校相同或相近专业教学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应鼓励中职学校作为联合单位,参与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并发挥专业教学资源供给及运行反馈的重要作用,以实现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链的连续性,为中高职衔接奠定资源基础。在具体的实践中,投资与理财专业引入四川商贸学校老师作为资源库共建者,资源库在建设中内容具有层次性,适应各个阶段学生。同时,又考虑了内容中的递进性,学生可以逐步学习更高层次的内容,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扩大资源库的参与规模,让更多人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学习提升正是“互联网+”时代的共享、平等主题的应有之意[4]。

(四)参与东中西部高职院校合作共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借助互联网,通过优质资源的共享共建,实现高职教育的优质化发展。当前我国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也存在明显的区域聚集现象,尤其是作为牵头单位的高职院校,多数集中于东部少数省份。积极参与东部院校共享性优质资源建设,实现“走出发”也是实现区域高职协调发展的可行性路径。结合自身的优质或特色教学资源,通过政策倾斜,参与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一方面有助于丰富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资源存量,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院校的影响力及质量建设层次。投资与理财专业在资源库建设上,作为深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牵头主持的参建单位,根据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相关标准和要求,为投资与理财专业资源库建设、推广应用和持续更新提供有力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按照《建设方案》和《申请书》确定的建设内容、建设进度、技术和质量标准积极工作,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互联网+”背景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打造优质的共享型资源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多方联动,共建共享资源平台,为教师教学、学生服务,为企业服务,才能更有利于培养出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玉骥,朱四光,卢锦钟,等.校企联手打造“互联网+结构模型大赛”的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4(46):359-360.
[2]李小娃,莫玉婉.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从资源的优质共享到高职院校的优质均衡——基于“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已立项建设资源库”的实证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19):30-34.
[3]黎良田,王明友.高职教学资源库应用现状与建设改进策略研究[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03):38-43.
[4]潘菊素,刘锐.产学研联盟视域下职教专业教学资源库共享机制研究[J].职教论坛,2015(30):71-7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65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